圖:大茄苳樹,前方草叢處即為前往荖寮坑遺址登山口
六年前我曾造訪過暖東峽谷,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後幾年間,不曾重訪此地。
今年,探訪內雙溪古道後,
開始留意菁礐遺址。隨著大菁製染這項產業在百年前漸沒落,菁礐遺跡已不多見。我的旅行目光一直專注於陽明山。
根據李瑞宗著「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
在大屯溪支流大桶湖溪附近還有一處極為完整的菁礐遺址。我蒐尋資料時,卻意外發現暖東峽谷的東勢坑附近的溪岸,
也有一處菁礐遺址。大屯溪古道位於台北縣三芝鄉,路途較遙遠,於是我的關注又回到了暖東峽谷。
深入蒐集資料,才驚訝地發現,暖東峽谷不僅只有自然美景而已,更擁有豐富的先民遺跡。
除了菁礐遺址,暖東峽谷有「十分古道」通平溪鄉,為淡蘭古道支線;暖暖地區最老的煤礦
場-「荖寮坑」煤礦遺址,也在東勢坑附近,而附近還有頗具規模的石厝聚落遺址。
讀到這些資料,菁礐、煤礦、古道、石厝,都是我的最愛,令人心情騁想不已。
最近,又在網路找到一篇基隆朝陽休閒健行協會邱義春先生所寫「再探暖東舊道」文章,對
「荖寮坑」煤礦及石厝遺址的路徑有明確的描述。東風已備,心情便按捺不住,於是踏上探訪之路。
今天中午過後,走中山高速公路奔往基隆,下濱海交流道,在第一個紅綠燈口,右轉暖暖水源路。
過水源橋,直行,往暖東峽谷而去。與幾年前的印象不同,往暖東峽谷的東勢街變得寬闊,
房屋也更密集而熱鬧。我一路直行,直抵暖東峽谷風景區及童子軍訓練中心。再前行
,產業道路一分而二,取右行,東勢坑產業道路蜿蜒而上,漸上坡,愈繞愈遠,約行二公里
,正懷疑是否走錯路時,路已抵盡頭,遠遠望見盡頭處有一棵大茄苳樹,正是資料所說的登山口。心情大喜。
圖:溪谷楓葉及清澈小潭
大茄苳樹附近有兩條山徑,一為「十分古道」登山口,另一小徑通往「荖寮坑」煤礦及石厝遺址,
正位於茄苳樹前的草叢處。
我找到入口處,
撥開草芒,踩著稍溼滑的泥徑前進,才十餘公尺,便豁然開朗,路徑變清晰,隨即進入森林裡。
山徑沿著東勢溪的支流往上游而行。
沿溪行,有溪水潺聲相伴,頗有幽意。約十分鐘,遇小叉路,路徑向左,有登山條,右叉路則往溪畔。
我好奇,下溪探路。溪谷有土石流殘痕,望見一棵楓樹半倒於溪谷,楓葉翠綠,而小葉漸楓紅。
此處有清流小潭,景色令人怡然。於是在溪水處略休息後,再返回主路徑。
再往上爬,不久便抵一大竹林,附近坡林裡開始出現黑色石厝遺址。我爬上坡林,近覽石厝殘垣斷壁。
這種古樸的殘屋石厝我並不陌生,一、兩百年前,在台北附近山林拓墾的先民多居住在這種以石頭
堆砌成石厝裡,為生存而艱辛地與大自然搏鬥。
我在小粗坑古道、燦光寮舖古道、內雙溪古道、南邦寮古道皆
曾遇過這種石厝遺址。其中以小粗坑古道的石厝遺址最具規模,而燦光寮舖古道深林裡的石厝最為古樸。
沿著小徑往上爬,林間不斷出現散落的石厝。不久,遇叉路,左徑可繞往十分古道;右徑則是通往荖寮坑煤礦遺址。
我取右行,直行,是一段平坦舒適的林間小路,這應是昔日運煤的路徑,路平好走,行走其間,舒適愉悅。
幾分鐘,遇路旁左側一排整齊鋪設的大塊石板,自左坡而下,石板下有孔道,似排水溝。仰頭望,
上方坡處有一似燒窯的磚塔。類似的建築物,我在虎山溪
的松山煤礦三坑口、汐止翠湖的北港二坑遺址都
曾見過,但不明白其用途。這次查資料才知道是礦坑的通風道。這裡就是「荖寮坑煤礦」遺址了。
荖寮坑,為暖暖最早開發的礦區。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荖寮坑礦場溪畔石厝遺址
續前行,約一兩鐘,小徑與溪畔交會。溪畔又出現石厝遺址。這裡是荖寮坑礦場殘留的建物。
百年前,礦工忙碌於此,
如今已為陳跡。由於溪畔潮溼,這幾間石厝已被苔蘚染成一片綠,與這溪畔蒼鬱的森林融合為一。
幽靜的溪谷,靜謐的深林,樹藤蔓繞石厝,青苔侵附殘垣,輝映出一股滄桑古意,這景象令人動容。
沒想到在這暖東峽谷的森林裡竟藏著這麼一處石厝遺址,此刻心情無法形容。荖寮坑石厝遺址既有小粗坑聚落遺址的規模,
又兼具燦光寮舖聚落遺址的古樸。它距離汽車可及的產業道路盡頭,只不到半小時的路程,
而如今卻幽寂的隱身於這無人的溪畔邊。
這樣的石厝遺址,不該被世人遺忘。
石厝下方就是小溪谷了。我下至溪谷休憩。溪谷幽靜,惟有輕風樹搖相伴。在溪谷處發現一小潭,
潭清,寬約五、六公尺,最深處及腰。深秋初冬,難得陽光和煦如春,機會難得,於是我縱入溪潭,
悠游一陣。
秋已深,這應是今年最後一次的SPA溪泳。在潭畔,仰觀天際,天空的藍天白雲被樹葉包圍,
一種此時此地才能領略的美。在這幽靜的溪谷裡,令人暫忘紅塵憂勞。
我沒有再往前走。直行,小徑已被崩塌所阻,雖然資料寫說,越過溪流,撥草叢,仍有小徑,
但往上走,路愈難行,且崩塌處不斷,最後將受阻於懸崖峭壁。對我來說,荖寮坑煤礦及石厝遺址已是我此行的目的。
圖:十分古道之幽靜東勢溪谷
自溪谷起身,返回走,回到通往十分古道的叉路處。我改走叉路,繞往十分古道。
小徑繞行於山腰間,平坦易行,沿途又見幾處石厝遺址於竹林處。每一次的相遇都感動不已。
漸走漸下坡,漸聽到淙水聲,不久,小徑與十分古道相會。十分古道,往上走,可翻越山嶺,
抵平溪鄉十分寮。往下走則可繞回起點處的大茄苳樹。我往下走。這段路,便是行走於十分古道了。
古道沿著東勢溪溪畔,沿途聽潺淙水聲,溪谷又處處有淺潭清流,令人心適情怡。不久,
古道越溪,至對岸。在跨溪處,我稍停留,欣賞溪谷之美,溪谷之美恰似內雙溪古道。
「十分古道」,為淡蘭古道的支線。淡蘭古道主線沿著基隆河,自暖暖、瑞芳、侯硐,
翻越三紹嶺(金字碑古道),至雙溪、貢寮,
越草嶺(草嶺古道),至大里入宜蘭。暖暖支線,
則自暖暖東行,翻越五分山,抵平溪鄉十分寮,再往雙溪,接草嶺古道。「十分古道」,
又稱「五分寮古道」或「暖東舊道」。
約十分鐘,繞回到今日登山的起點-大茄苳樹。今日之行,探訪煤礦及古厝遺址皆如意,
雖然仍不知東勢坑溪谷的菁礐遺址隱身於何處,但已心滿意足,菁礐遺址,下次再探。踏上歸途,
過東勢二號橋時,暫時停車,探訪附近的盛興煤礦舊址。礦場已人去樓空,礦區樓房破舊無人理,
找不到礦坑口,惟見殘樓鎖深秋。暖暖煤礦全盛時期,有多處礦場,全區20%的人口以礦業為生,如今已成為往事。
圖:幽雅的東勢溪谷,美景是否將一去不復返?
開著車沿著東勢街往回走,停車於東勢街36巷口,走至東勢溪的小水泥橋上,
俯瞰美麗的東勢溪溪谷,這可能是最後的一瞥。
未來這裡將有高架道路通過。基福公路,一條起自基隆暖暖,迄抵福隆的公路正在規劃興建中。
這條公路,自暖暖的東勢街36巷附近起,
採高架道路,包括六座橋樑,三十四個橋墩,往平溪而去,將穿越五分山系,隧道出口在十分寮
的新平溪煤礦附近。
暖暖當地保育及文史人士不免憂心,這條公路將使美麗的東勢溪蒙塵。我感受到了這份憂心,也帶著這份心情返回台北。
旅遊日期:2003.11.08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延伸閱讀】
.第1579篇 - 2020.07.30 旅行影片: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
【行程記錄】
13:10大茄苳樹…13:40叉路往楓樹溪谷…13:50石厝林…14:05叉路口(右往十分古道,右往荖寮坑)…14:10荖寮坑煤礦磚塔
…14:10溪畔石厝遺址(休息30分鐘)…14:50回到叉路口,小徑往十分古道…15:10十分古道…15:16越溪…15:20大茄苳樹
(註:沿途走走停停,行程時間並不精確,僅供參考而已)
【後記】
走訪荖寮坑煤坑及古厝遺址歸來,記憶猶新,心情猶迴盪,遂一鼓作氣,完成旅記。我獨訪荖寮坑煤礦及石厝遺址之日,
台北城有「15萬人擠破SOGO(百貨公司)」、台中城老虎購物中心則有「萬人搶吃羊肉爐」。
---脫稿之際,覽蘋果日報標題有感,為之記。(Tony 於2003.11.09)
【補記】
荖寮坑煤礦遺址現已成立「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
步道路況已經變為完善。...Tony補註於2011.0220
[行旅照片]
東勢坑產業道路盡頭。
大茄苳樹,前方草叢處即為前往荖寮坑遺址登山口。
森林小徑(往荖寮坑)。
溪谷楓葉及清澈小潭。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林間石厝遺址(1)。
林間石厝遺址(2)。
過叉路,往荖寮坑煤礦遺址的平坦小徑。
整齊鋪設的長石板(荖寮坑煤礦的礦坑通風道遺址)。
荖寮坑煤礦磚塔遺址。
荖寮坑礦場溪畔石厝遺址(1)
荖寮坑礦場溪畔石厝遺址(2)
荖寮坑礦場溪畔石厝遺址(3)
荖寮坑礦場溪畔石厝遺址(4)
荖寮坑礦場溪畔石厝遺址(5)
荖寮坑礦場溪畔清潭。
自清潭仰望天空,藍天白雲為樹葉圍繞。
往十分古道途中的森林小徑。
往十分古道途中的石厝遺址(1)
往十分古道途中的石厝遺址(2)
十分古道之幽靜東勢溪谷(似內雙溪溪谷)。
十分古道(沿溪畔行)。
幽雅的東勢溪谷,美景是否將一去不復返?
(攝於東勢街36巷的水泥橋上)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