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跨溪石橋右側為虎子山,由福隆翻山越嶺至此銜接原草嶺古道
昨天台北已開始飄雨,氣象局預測今天仍會下雨。清晨起床後,窗外雨勢還不小。
這場雨可望疏解最近北台灣的乾旱。這陣子國人都祈盼這場雨,我怎能埋怨天公不作美呢?
原本答應一起出遊的女兒仍睡眼惺忪,躲在被窩裡,露出頭來,
猶豫著今天是否跟行
,我倒是擔心安危而勸她們待在家裡較舒適,她們聽了點點頭,滿意地轉過身倒頭繼續睡。
今天草嶺古道之行,是緣於二月底《民生報》的一篇報導。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已規劃完成一條新草嶺古道的路線,
遊客可從福隆火車站出發,
走這條新的路線上山,中途銜接舊草嶺古道,行至宜蘭大里天公廟下山,然後坐火車返回福隆站。
這一路線可免除以往從貢寮出發,須走一大段路,
而爬完草嶺古道,卻不易折返原點取車,動線不良的缺點。對這新路線,我心裡躍躍欲試。
上週坐火車去探訪三貂嶺瀑布,
所走的那段路也是淡蘭古道之一。淡蘭古道是過去台北、宜蘭之間陸路交通的主要孔道,先民從台北出發,
大抵沿著基隆河,自暖暖、
四腳亭、瑞芳、侯硐,越過三貂嶺,再經雙溪,越過草嶺等地而進入蘭陽平原。後來公路及鐵路陸續開闢後,
淡蘭古道才逐漸沒落,
直到近年來國民旅遊興盛,經整修後,才又成為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其中尤以草嶺這段古道最為盛名。
昨天老婆向二姊提及今天的行程,
二姊又邀大姊,於是兩人欣然加入今天的新草嶺古道之行。
圖:草嶺古道登山口的石階路,大姊、二姊、老婆三人在雨中奮力向上爬
搭九點零六分莒光號出發,沿途雨勢或大或小,始終沒停。下雨天,外出的人少,車廂內旅客稀疏,冷氣強,
空氣特別地清涼新鮮。
帶著書,沿途看書,有坐火車出遊的舒服自在,無塞車之虞,也不必辛苦開車,
勞累時還可閉目養神,小憩片刻。
台鐵東部幹線自八堵站與縱貫線分軌,沿著基隆河穿往東北角的叢山峻嶺,一路爬升而上。
民國73至74年間,我在宜蘭礁溪服役,每逢休假日,都以火車返往北宜之間,對這條鐵路沿線再熟悉不過,
感情深厚。這每一站, 一景一物,都有我年輕的記憶。十餘年來,鐵路沿線各站的景觀似乎沒有太多的改變,
猴硐車站旁依舊矗立著瑞三礦業公司那黑色巨碩 的儲煤屋。過三貂嶺,行經牡丹、雙溪間,鄉野景緻,
恬靜怡然。在這蒼翠的群山之間, 碧溪流水,田野阡陌,靜謐的村舍彷彿遺世獨立。居住於此,
或許交通不便,但可遠避世事紛擾,過著閒雲野鶴般的日子。
十點過後,抵福隆,雨勢擾人,不得不穿上小雨衣。出車站時問剪票員,
「新草嶺古道」如何走?不料卻回答:「那段路在規劃 中,還沒開放。」
「怎會這樣?」 我心中納悶,心想這下糗了。大姊、二姊、老婆追隨我出遊,怎麼又是風雨,又是路不通?
當下決定先到遊客中心打探消息再說。
出走車站,穿過濱海公路,來到福隆遊客中心。在服務台,得到的回答竟是相同,這段新路線還沒完工。
我從背包拿出報紙報導質問,服務員解釋說,新聞稿只說完成了路線的「探勘」,沿途設了臨時指標,
鼓勵遊客試走看看,如果反應不錯, 才準備要鋪設這條登山路線。
「這種天氣能夠走嗎?」我問。「下雨天最好不要,因為泥土路會溼滑難走。」
一位男服務員客氣地回答。「會有危險性嗎?」我問,心裡仍不放棄。「危險倒是還好,
前半段的柏油產業道路不難走,不過後半段進入泥土路,這種雨天會讓鞋子積上幾公分的厚泥土。」
相視而望,大姊等三人都沒意見,我則認為既來之,則闖之,否則不免心有所憾。
三人無異議,於是問了新路線的方向,冒著雨,展開今天古道之行。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草嶺古道中途點休息亭避雨休憩(左起大姊、二姊、老婆)
踏出遊客中心,走回到濱海公路,一開始就走錯了路。
沒看到新的路標,
卻被舊的草嶺古道路標給誤導,走往舊路的方向,走了幾百公尺,直得覺不對勁,
於是折返,再跑回遊客中心去確認路線。
終於發現了遊客中心斜對面馬路的巷口豎立了一塊黃色的正方型招牌,
寫著「新草嶺古道」及紅色的箭頭。
當下猶豫了一下,心念又是一轉,既然冒著風雨前來,豈能如此輕易放棄?好歹也要試一
試,頂多是遇到危險時再原路折回而已。
幸好女兒沒跟來,否則又是風雨,又是路不平,再有小女羈絆,恐怕這時候就只能決定坐下一班火車回台北了。
十一點整,走路穿越鐵路地下道,沿著虎子山街,走往虎子山的產業道路。這段路緩坡而上,
有梯田農舍,鄉間阡陌景觀,道路蜿蜒而上,
柏油路,漸上坡,鄉間叉路多,但叉路處,都有風景區管理處豎立的鮮明黃色指標牌導引,
不虞迷路。一路上,因為風雨,除了我們四人,
不見任何遊客的蹤跡。雨中前行,空氣格外清新,一路行走,膝蓋以下,褲管及鞋子都已濕透。
接近虎子山高點時,在視線糊模的雨中,
依稀可見福隆海岸的浪花拍岸景緻。約半個鐘頭,遇一處廢棄古厝,再前行,已無可供車行的柏油路,
剩僅容人行的水泥路小徑。約兩三
分鐘,右叉小路標誌著新草嶺古道方向,於是轉入小徑,路徑變成泥土下坡路。
這時,發現一旁樹幹上以鐵絲圍繞,至少放置著約二、三十枝竹杖,
這大概是遊客中心體貼遊客的善舉,提供竹杖以協助登山客通過這段難行的泥土路,
於是我們各自選取一竹杖,魚貫而下,一前一後,一人一杖,倒有些像丏幫弟子。這段泥土路雖然濕滑,
但有竹杖支撐,並不難行。在森林中行走約十餘分鐘,終於順利穿出森林,下了虎子山,
連接上柏油馬路。
圖:往埡口步道上,山嵐迷霧,煙雨濛瀧
經過一座水泥大橋,接回原通往草嶺古道的馬路。過橋後取左行,接上舊路。
嚴格說來,新闢的這條路其實稱不上是「新」草嶺古道,
只能說是從福隆前往草嶺古道的一條捷徑而已。
以前從福隆出發,要繞一大圈路,現在則是直接從福隆車站,
穿過鐵路,翻越過虎子山,然後接上原來的道路,在動線上更為便利,
而草嶺古道依舊是草嶺古道,沒有任一段被取代或放棄。
沿著柏油馬路前行,左側有淙淙溪流相伴。雨絲落在附近的田埂,白鷺鷥飛躍於田野間覓食,
構成一幅春雨潑墨美景。大約十二點左右,
我們抵達拱橋旁新建涼亭休息用餐。
休息半小時後出發,過拱橋,沿著寬闊水泥路緩坡而上,溪水變為右側方伴著我們前行,
雨仍下個不停,雨中走古道,別有一番滋味。
約莫20分鐘,走過跌死馬橋,來到遠望古坑榕樹入口。取左轉入登山路,
迎面而來的是一株大葉雀榕矗立於古道旁,此處巨樹林蔭,溪石錯落,水流淙淙,
景色殊異。一路上坡路,走來稍喘,但雨中行,並不覺得累。約十分鐘,爬上坡後,變為平坦易行,谷中梯田,煙雨濛濛,
更為清新美麗,不久即抵達「雄鎮蠻煙」碑。
雄鎮蠻煙碑為清朝同治六年(1867)鎮台總兵劉明燈所書。相傳當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
於草嶺古道山腰,遇大霧瀰漫、難辨方向,聽說當地常起蠻煙 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於是劉明燈就地題字勒碑,以鎮壓山魔。
續行,不久抵達木造休憩亭。在此避雨休息。至此,路程約已走一半。
此處立有草嶺古道解說文(註1)。
圖:虎字碑
在雨中,讀古道緣由文,緬懷過往雲煙,有份歷史情懷。
續前行,右側有小溪潺流,此時山嵐迷漫,雲霧飄渺,
約十分鐘,走近草嶺鞍部時,山巒景觀丕變。
古道兩旁的山坡闊葉林漸被芒草取代,風勢愈強,此處終年強風吹拂,
不久就看到了另一處古蹟-「虎字碑」。
在輕霧漫嵐中,虎字碑顯得迷濛,更有一份淒愴與蒼茫。
虎字碑,亦為清同治六年(1867)鎮台總兵劉明燈所勒書,為罕見的草書立「虎」字,雄勁有力。
劉明燈行經草嶺山頂附近,為狂風所阻,於是乃取易經「風從虎、雲從龍」之意,揮毫書此立虎字,
命屬下勒刻於巨石上,以鎮風魔。虎字碑與雄鎮蠻煙摩碣同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均為草嶺古道上知名的歷史遺跡。
續行,約莫幾分鐘,抵位於鞍部的埡口,此時風雨如晦,一片迷茫,抬頭不見壯麗的東北海岸及龜山島,
僅依稀可見海水拍擊海岸激起的白色浪花,海天一色,霧茫迷濛。
從啞口往下走,一路下坡,過舊客棧遺址,續前行,此處路段土石流較嚴重,也見工程車穿梭施工,
路段較泥濘,經過林務局觀測所辦公室,接著是寬敞的碎石路,然後抵達古道出口的大里天公廟,
在餐飲區吃碗熱麵,未久留,直驅大里火車站,搭上平快火車返回台北。
坐上舊式藍色車箱的柴油平快車,一路上火車引擎轟轟作響,尤其是穿越山洞隧道時更是轟然震耳。對此,我毫不以為意,
這噪音倒是讓我勾起十七、八年前搭火車往返宜蘭、台北的熟悉記憶。
旅遊日期:2002.03.16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後記】
草嶺古道為熱門登山路線,沿途充滿豐富的自然與人文遺跡,如跌死馬橋、雄鎮蠻煙碑、虎字碑、
鞍部土地公廟、客棧遺址、大里天公廟等,其相關資料網路多有,故僅略述,而詳記今日為「新」草嶺古道而來的風雨心情。
【行程記錄】
9:06 自松山搭莒光號..... 10:20 抵福隆.....10:30 遊客中心......11:00 穿過鐵路下的隧道口過鐵路隧道...... 11:38 遇一座古厝,
再前行,已無柏油路...... 11:50廁所…..12:00 抵拱橋處新建涼亭…12:30
出發…..12:50 登山口…. 13:25 抵木造涼亭…..13:40 虎字碑….13:47 埡口
….14:15 觀測所….14:40大里天公廟…..15:10 大里火車站
註1:
草嶺古道緣由
淡蘭古道是清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0七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的。
目前所知的路線自暖暖,四腳亭,越過三貂嶺亭,再經頂雙溪,
草嶺等地而進入宜蘭。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交通孔道,行旅興盛達一百多年,
直到數十年前宜蘭鐵路及北宜公路開闢後,才逐漸式微。
草嶺古道對台灣的開發史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因淡蘭古道的開闢,引導著先民們翻山越嶺,
進入蘭陽平原,加速宜蘭地區的開發。第二,
淡蘭古道是台灣北部最早的一條東西向通行道路,是清代實行「開山撫番」政策中很成功的先例。
現在已劃定為-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
管理處的古蹟保存公園區。
草嶺古道是先民在台灣東北部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間「淡蘭古道」的一段,途經二縣分界的山嶺-草嶺,
所以俗稱「草嶺古道」。
早期往宜蘭的人必須靠帆船繞經三貂角南下,海上航行風險太大,基於拓荒和行旅安全等理由,
乃有在陸上開闢一條通路的需要。淡蘭古道
就在這種背景之下產生。
古道本身已經是一條彌足珍貴的古蹟。然而,其沿途的二個陳碣 雄鎮蠻煙摩碣與虎字碑更可說是古蹟中的古蹟。
這些古蹟都成了先民墾拓蘭陽地區的歷史明證。因此也可看出先民胼手胝足,開啟山林,墾闢蠻荒的偉大精神與不朽的功蹟。
草嶺古道所經之處,同時也是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的地區。沿途溪流潺潺,水聲瀝瀝;闊葉林鬱鬱蒼蒼。
遠望坑附近仍保留古樸的田園風光;梯田阡陌,農舍林立,相映成趣。成此古道景色,供我們憑弔與深思。
[行旅照片]
大里火車站。
Tony的老婆攝於大里火車站。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