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金龍湖
兩年前,翠湖五月油桐花開時就曾想走訪這個森林小湖,卻因故未能成行。
兩個月前的某個週末下午,
在汐止翠湖與姜子寮絕壁兩景點之間猶豫,結果選擇了後者。
當時,若是選擇了翠湖,或許還來得及看到滿地的油桐殘花。盛夏的翠湖行,還能看到什麼呢?
翠湖位於汐止金龍湖附近的山區裡。金龍湖畔有水蓮山莊,是一明顯的地標。找到水蓮山莊,
望見金龍湖,翠湖便已不遠。但金龍湖環湖處處皆山,何處是通往翠湖之路?抵金龍湖附近時,
已過下午五點,時間不多,問人最快。我終於找到湖東街,翠湖產業道路入口處的土地公廟(福德宮)。
從這裡眺望水蓮山莊,山莊位於湖西岸,幾棟二十幾層樓矗起於湖畔,從任何角度看,都很難有「水蓮」的聯想。
雖早已知道汐止有個金龍湖,今天卻是第一次看到這座湖,比我想像的大且美。湖畔不少釣客悠閒垂釣,
不禁令人憶起早年虎山腳下的中陂(埤),
早年也是湖光山色,環陂皆釣客。我的青少年時光,有一部份是在湖畔度過,
後來親睹埤塘被土填,蓋成一學校。土地公廟前的金龍湖畔,豎立了一座金龍湖沿革史的碑記。
原來金龍湖並非天然湖,而是人工湖,舊名「匠頭埤」,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乾隆時期。
當時農民為取得穩定的灌溉用水,闢水圳,鑿陂塘,金龍湖便是當年來此拓墾的農民所開鑿的水利工程。
這樣的人工埤池,早年在台北盆地可說是處處可見,以我住家附近而言,早年有著名「永春陂」、
「中陂」、「後山陂」、「新莊仔陂」四大陂塘,如今因農業式微,都市寸土寸金,大都已被填埋,
另作其它用途,如「永春陂」舊址,現為「松山商職」,「中陂」被闢為「留(王+留)公國中」,「後山陂」
則變成「南港公園」的一部份,惟獨「新莊仔陂」仍在,位於捷運南港線昆陽站不遠處的山麓下,面積略小於金龍湖。
圖:翠湖產業道路
我用數位相機抄錄「匠頭埤」碑文,然後沿著金龍湖畔的產業道路,往翠湖方向前進。
這一帶的景觀類似於內溝里一帶的田園景象,翠湖正位於台北市內溝里與汐止
金龍湖之間的兩山之間。我愈走愈深入,漸離開金龍湖畔。
沿著小溪前進,道路兩側充滿農家田園景致,
小溪源自翠湖,溪水近乾枯,向下注流金龍湖。溪雖小,卻是附近農圃仰賴的灌溉水源,農家各自又挖小池塘
來儲存得來不易的水資源。
往翠湖的產業道路平坦易行。近黃昏之際,無酷暑之煩,行走其間,便多了一分舒適與自在,一路蟬鳴相伴。
這一帶的山巒低矮,但林樹種類顯然比虎山、象山的山景更富於變化。
翠湖一帶的山林受東北季風影響,環境較溼冷,於是有些中高海拔山區才看得到的樹種,便能在這裡盎然生長,
植物生態極為豐富。可惜我對植物認識有限,認不出幾種植物。
約十分鐘,抵產業道路盡頭。前方有一土雞莊,右側則有往翠湖的山徑。我取右行,進入森林小徑。
這條山徑的五月天,油桐花散落滿地,極美。我曾在山友的遊記看過照片,
而這七月的近晚時分,小徑已無油桐花的芳蹤,寂寞而冷清。
石階路好走,約二、三分鐘,抵一休憩處。這裡的林間地形平坦,泥地有紅磚殘跡,明顯看得出是屋垣遺址。
我早已聽聞翠湖一帶曾為煤礦場,依地形地物判斷,這附近有可能是礦場遺址。
續前行,山徑橫穿過一巨石,繞過去,遇一小土地公廟。這土地公廟的歷史悠史,自日據時代至今,
我曾在旅遊書裡看過這座廟的照片。照片裡的土地公廟,古樸可愛,與今日所見大大不同。
如今,土地公廟上方搭了棚子,泥地變成水泥地,廟身也被漆染現代油漆,紅屋頂、白牆身,或許是油漆未乾,
土地公被暫時請出來放在外面的供桌上。信徒對古老土地公廟的尊重方式,旅人的感受顯然不同。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北港二坑遺址
在土地公廟附近,我注意到附近山坡林間有殘遺的紅磚屋。我爬了上去,發現林間散落磚牆殘垣幾許。
這裡的土地公曾目睹此處的興衰歲月,聆聽過無數礦工的祈禱與盼求。而再往前走,整個景象就讓人震撼了。
山坡林間相接連,散佈著一座座的斷垣殘壁,這裡曾是一處密集的聚落;左下方的山坡谷地亦見殘屋隱約若現。
我猜想,這裡應該就是早年汐止一處重要的煤礦場-「北港二坑」遺址所在地。從現場遺址可想見當年的規模。
這裡的步道特別寬闊而平坦,有可能就是過去煤礦場的台車舊道,步道旁有一面完整的石砌牆,佈滿青苔,
石砌牆上的台地,有樹根纏繞的殘牆,顯然礦區已荒廢很長一段時間。
汐止地區開採煤礦的歷史可追溯至光緒十六年(1890)間。甲午戰後,日據初期,汐止地區的北港庄、茄苳腳庄、保長坑庄、
康誥坑庄、叭嗹港庄、鄉長厝庄等地都有煤礦坑,其中以北港庄的煤礦場規模最大,有北港一坑、北港二坑。
汐止煤礦產量雖不如侯硐、平溪一帶豐富,但煤礦也曾是汐止地區重要的產業,年產量約七萬公噸。
1934年,曾達到每年25萬公噸的高峰,大約是七十年前的事情。
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能源產業,燃煤曾佔台灣能源比重達50%以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民國五十年(1961),我出生那一年,台煤年產量高達五百萬公噸。此後,漸被低廉的石油所取代,而趨於沒落,
礦場一家家關閉,終至於全數停採。煤礦業在台灣,完全走進了歷史。
近兩年來,我走過平溪線菁桐、十分、侯硐等地,
看過不少廢棄塵封的礦坑口,對台灣的煤礦滄桑可算是體驗深刻。
往前走,前面又有一片林間空地,不遠處有兩根直矗的紅磚殘柱,而林間泥地上竟隨處可見殘餘的煤屑,
就在地表上與殘葉枯枝雜然相間,俯拾可及,彷彿那七十年前的礦場營運,還是昨天的事;而煤屑似不甘埋沒九泉,
崢嶸而出的傾訴過往的光榮歲月。
對遺址,總不免感慨,世事漫漫如流水。昔之繁華如鏡,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圖:翠湖
望見翠湖時,已是下午六時二十分過後。黃昏時分的湖畔,遊客只剩三、五人。
翠湖並不如想像中的翠綠,
湖水略呈黃澄。而季節已過,湖畔也不見油桐花,只剩幾株晚凋的野薑花在溪畔依然綻開著。
翠湖一帶,當地人又稱之「蝴蝶谷」,在春、夏之交,可見彩蝶飛舞。今天也無緣一睹蝶飛翠谷的美景,
卻意外遇見一群台灣藍鵲於湖畔飲水,於枝頭歡鳴。
第一次親見台灣藍鵲是在擎天崗,有近距離的接觸,當時訝異於台灣藍鵲不怕生人,
今天的藍鵲亦復如是。數一數,總共七隻。或棲停於枯枝鳴叫,或停留於湖畔飲水。
台灣藍鵲棲息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及次生林,一般以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山區較常見。
翠湖附近的山林能看到牠的芳蹤,確實令人驚喜,正說明了此處森林生態的特殊與豐富性。
我等著遊人離去,才最後離開翠湖,只是想片刻獨自佔有這座湖。翠湖原本不存在,因為採礦,廢土掩塞溪水,
終成一湖。礦場荒廢,人去屋空,翠湖以其得天獨厚的森林環境,便漸成了動物的天堂。
我只是過客而已。台灣藍鵲、青蛙、不知名的鳥聲、環湖的蟬鳴,都熱切地宣示著,牠們才是這裡的主人。
對此,我無所嫉妒,心甘情願的離去,把翠湖留給牠們。
旅遊日期:2003.07.05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延伸閱讀】
.第1387篇 - 旅行影片:汐止.翠湖賞桐步道
.第0583篇 - 翠湖油桐.內溝山(大尖坪山).真武山健行道
.第0443篇 - 內溝山.翠湖.老鷹尖
[附錄]
金龍湖畔,福德宮前,立有一座「匠頭埤」記事碑文,抄錄其文如下:
匠頭埤紀事
農業是台灣最重要的傳統產業,農田水利灌溉為水田稻作之基礎,引河川溪水、雨水、地下水築池塘儲水是為「埤」,
導水灌溉之渠道稱為「圳」;埤圳乃台灣農田水利之主要設施。七星水利會源自一七三一年(清雍正九年)的雙溪圳為始,
隨水源區與灌溉區而擴大至涵蓋分北投、士林、內湖、南港、汐止等地區。
「匠頭埤」位汐止鎮社後(北山、北峰里)。一七五0年代艋舺人黃神智、黃溫仲父子來此拓墾並興築匠頭埤,
灌溉近二百甲之田地。一九0一年被指定為公共埤圳,一九二三年設立「匠頭水利組合」,
一九四0年併入大台北北區的「七星水利組合」永續經營。一九六0年代匠頭埤圳系統的河路有參仟壹佰壹拾伍公尺,
可灌溉壹佰陸拾甲的田地,是七星水利會灌溉地區的重要農田水利設施。
「匠頭埤」名稱源自早年砍伐樟樹的工匠在此伐樟取材,「樟樹灣」之地名即與此有關。
木匠群體的頭子有「匠首」或「匠頭」之稱,故遂以「匠頭埤」作為儲水埤塘的名稱。
匠頭埤現在俗稱「金龍湖」,加以四周住宅、大樓林立,人們已忘記其原有風貌與歷史源由;本會將立紀事碑,
略述其源起發展,俾使住民、遊客能追本溯源,緬懷先人業績,益珍惜山林水土資源,維繫生態平衡與永續發展,是為之紀。
財團法人台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委員會
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 同仝
[山友迴響]
有關「匠頭」、我可以補充說明一下,該碑文所說大致無誤、只是「匠首」或匠頭不是隨便人都可以做的,
必須得到清代政府的許可、方可帶領眾多「小匠」砍伐樟木,樟木碎片還可順便提煉樟腦圖利。
原來1875(光緒元)年以前清政府封禁「番界」、山區禁止隨意樵采,只有官方特許的「軍工匠首」可以入山砍伐樟木、
以供臺灣水師修造戰船隻用的木料。這些木料稱為「軍工料」、放料的地方稱為「軍工料館」、或「料館」,
修造船之的地方就稱「軍工廠」。
北部地區的艋舺(萬華)即設有軍工廠和料館,伐木地域可能是在木柵、深坑或石碇地區,
今木柵還有一條路名為「軍功路」、得名於當地小地名「軍功寮坑」。在此、「軍工」和「軍功」相通,
全台皆是如此。如果該碑文的可信度高的話、可說是一個新證據,說明艋舺軍功料亦來自汐止(古稱:水返腳)。
不知是否巧合、艋舺大族黃家(以黃朝陽為最知名、又名黃三桂)曾從事文山地區的木材業,
而開闢「匠頭埤」的也是艋舺人黃姓,不知兩者是否有關連。在時間上兩者也是很接近的,黃朝陽是乾隆、嘉慶年間,
也就是18世紀中到十九世紀初的人。---by Fabien
[行旅照片]
金龍湖。
水蓮山莊與金龍湖。
翠湖產業道路。
往翠湖的森林小徑。
煤礦遺址旁的小土地公廟,廟身重漆,土地公暫搬出來。
礦場遺址附近寬闊的步道,似為過去礦場台車舊道。
北港二坑遺址(1)
北港二坑遺址(2)
北港二坑遺址(3)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北港二坑遺址附近的石砌牆,佈滿菁苔。
煤礦遺址附近的林地猶見煤屑。
通往翠湖的山徑。
翠湖(1)
翠湖(2)
翠湖畔,台灣藍鵲(1)
翠湖畔,台灣藍鵲(2)
回程,傍晚的煤礦遺址。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