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粗坑古道入口處,冬芒綻開
終於揮別冬藏蟄伏,今天再度遠遊,獨自驅車前往東北角山區。
我希望在一日之間,探訪小粗坑古道及平半山,這兩個去年未竟的行程。
出發晚,走高速公路,十一點左右,下八堵交流站,過瑞芳,轉102公路,再轉入北37公路往侯硐,
十一點三十分,抵侯硐粗坑口弓橋社區。小粗坑古道登山口就在這附近道路旁。
從登山口上行,夾道冬芒綻開,熱情地歡迎我這舊客重訪,而小粗坑溪溪水聲淙淙響沛。往上走,約五分鐘,
抵山徑溪水交會處,石苔青樸,水清冷冽。我暫停於此,小憩片刻,聽天籟水聲。
續前行,
古樸的山徑彎延而上,別水而去,約又五分鐘,右遇叉路,通往附近涼亭土地公廟。直行,
漸入森林,抵上回初訪這條古道的折返處。附近有殘存的屋舍殘台,而小粗坑溪又在此與古道交會。
踏石越溪而過,山徑向上,左側山林間有廢棄的房舍,堆疊的斷壁殘牆被青苔侵蝕,殘留道旁。
先民裁種的姑婆芋,則成野芋橫生,欣欣向榮於山徑道旁。
圖:已廢校的(侯硐國小)小粗坑分校,校門口
往上走,更幽靜。森林裡,無聲無影。無鳥語鳴聲,亦無行旅山客,獨自行走於這條清冷的古道。
約二十分鐘,出森林,右側處有一石塊舊屋,隨即來到叉路口。附近草叢林間堙漫處,但見殘壁石牆錯落其間。
眼前這裡就是小粗坑聚落了,也是我今日此行的目的地。
我翻閱古道資料,叉路向右可至銀絲瀑布;向左可至粗坑口山;直行,古道可抵九份,但古道尾段路徑不明。
叉路右徑有一民宅,觀屋宇門窗、天線水塔,似有人居,但門戶深鎖,除此之外,附近盡是殘屋廢垣。
往左叉路走去,路旁草叢間,不少斷垣殘壁。前行不久,右側出現一較大的廢棄屋舍。
跨過門垣,殘屋前有片草地,似為大戶人家,牆旁有三棟棵老樹,翠綠成蔭,樹上懸下兩座鞦韆,
孤寂垂懸,而牆苔將石壁點染成綠,建物偌大的門窗已空空蕩蕩。
走向這廢棄的屋舍,驅近時,看到壁上有模糊字跡,有人在牆面寫著「侯硐國小小粗坑分校」。
原來這裡是廢棄的小學。大粗坑有「大山國小」,那這裡應該就是傳聞中的「小山國小」了。
走進廢棄的校舍中,窗外一片明亮,而屋內空蕩寂寥,學校荒廢已久。
走出屋外,在這片原本是小操場的一角,我找到了殘遺的旗桿座台。周遭一片死寂。
小粗坑聚落北有小粗坑山屏障,冬季無寒風侵擾之虞,山林翠碧蒼鬱,溪水盎然豐沛。
小粗坑分校旁的竹林茂盛生長,操場上老樹成蔭,這裡原是好山好水,但金礦衰竭後,
逐利而來的人潮又紛紛離去,空負這片青山綠水,而顏家花草埋幽徑,粗坑繁華己成空。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小粗坑聚落,處處可見斷垣殘壁錯落於草叢樹林間
小粗坑為顏雲年發跡之處。
日據時代,台灣五大家族,分別為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彰化辜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
基隆人顏雲年原為瑞芳警察署巡捕,日本據台,接管九份金礦,但不諳台人習性,無法有效管理礦區,
遂將小粗坑礦區委託精通日語的顏雲年承辦開採。
顏雲年銳力經營,逐漸步擴大事業規模,而成為九份平溪一帶的礦業巨子,成就顏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
小粗坑採礦始自1899年,距今已逾百年,小粗坑聚落的歷史超過一個世紀。礦脈枯竭之後,
小粗坑人去樓空,繁華亦成空,徒留小粗坑聚落遺址默默隱身於這片山林之中,對山空嘆。
在小粗坑停留約三十分鐘,沒有再往上走,循原路返回侯硐。自小粗坑聚落急行返至登山口約二十五分鐘。
於是開車進侯硐,停車於運煤橋前猴洞坑口。步行過運煤橋,俯瞰基隆河水,仰眺三貂嶺群峰,然後入瑞三選煤廠,
沿樓梯而下,往車站走。黑色選煤廠殘破依舊在,而這煤礦博物館預定地仍在預定地。
在車站前的老麵店,點一碗切仔麵,加豆干、滷蛋,35元匆匆解決午餐。雖然下午與半平山有約,時間頗緊促,
但既然已至侯硐,忍不住想逛逛。於是驅車前行,往瑞三煤礦復興坑口而去。過慈惠堂,停車,步行,
穿過一隧道,前後約10分鐘,抵復興坑口。坑口附近建物皆破敗殘頹,而坑口附近有河聲激切。
透過林葉間,我看到了附近的基隆河谷巨岩疊落,溪流激石沖盪,發出淙水濤聲,滾滾而下。
我已沒有時間駐足欣賞河景。因為今天下午,我和半平山還有約。(~待續)
[行程記錄]
10:37 出發...10:51上高速公路...11:04八堵交流道...11:25轉往102公路...11:32 弓橋社區(粗坑口)...11:35出發走古道...11:40 遇溪水...11:45再出發
...11:50 右叉路往土地公廟(福德宮)...12:10穿出森林,抵小粗坑...12:45離去...13:10 回到登山口...13:15 抵侯硐...13:26 侯硐老麵店...13:50 慈惠堂...14:00 復興坑
旅記日期:2003.1.4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行旅照片]
小粗坑古道,冬芒綻放。
小粗坑古道。
往小粗坑聚落途中的土地公廟(福德宮)。
土地公廟(福德宮)。
往小粗坑聚落中途一景(1)
往小粗坑聚落中途一景(2)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往小粗坑聚落中途一景(3)
小粗坑聚落,這戶人家似有人住,但大門深鎖。
小粗坑聚落,處處可見斷垣殘壁錯落於草叢樹林間。
已廢校的(侯硐國小)小粗坑分校,校門口。
已廢校的(侯硐國小)小粗坑分校,校園一角。
已廢校的(侯硐國小)小粗坑分校,殘破的教室。
從小粗坑分校教室內向外望。
(侯硐國小)小粗坑分校的廢棄的操場,大樹仍欣欣向榮。
小粗坑分校操場角落,有殘存的旗桿台。
樹下寂寥靜止的鞦韆(小粗坑分校附近林間)。
侯硐小鎮(運煤橋跨過基隆河)。
侯硐瑞三礦業選煤場,位於侯硐車站旁。
往復興坑的途中,左為礦場浴池,供礦工出坑後洗淨污黑的身體。
瑞三復興坑口的外部,已一片殘破。
瑞三復興坑口(已封閉)。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地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