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121)

暖东峡谷.荖寮坑煤矿.石厝遗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大茄苳树,前方草丛处即为前往荖寮坑遗址登山口

六年前我曾造访过暖东峡谷,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后几年间,不曾重访此地。 今年,探访内双溪古道后, 开始留意菁礐遗址。随着大菁制染这项产业在百年前渐没落,菁礐遗迹已不多见。我的旅行目光一直专注于阳明山。

根据李瑞宗着“阳明山国家公园全区古道调查”, 在大屯溪支流大桶湖溪附近还有一处极为完整的菁礐遗址。我搜寻资料时,却意外发现暖东峡谷的东势坑附近的溪岸, 也有一处菁礐遗址。大屯溪古道位于台北县三芝乡,路途较遥远,于是我的关注又回到了暖东峡谷。

深入搜集资料,才惊讶地发现,暖东峡谷不仅只有自然美景而已,更拥有丰富的先民遗迹。 除了菁礐遗址,暖东峡谷有“十分古道”通平溪乡,为淡兰古道支线;暖暖地区最老的煤矿 场-“荖寮坑”煤矿遗址,也在东势坑附近,而附近还有颇具规模的石厝聚落遗址。 读到这些资料,菁礐、煤矿、古道、石厝,都是我的最爱,令人心情骋想不已。

最近,又在网路找到一篇基隆朝阳休闲健行协会邱义春先生所写“再探暖东旧道”文章,对 “荖寮坑”煤矿及石厝遗址的路径有明确的描述。东风已备,心情便按捺不住,于是踏上探访之路。

今天中午过后,走中山高速公路奔往基隆,下滨海交流道,在第一个红绿灯口,右转暖暖水源路。 过水源桥,直行,往暖东峡谷而去。与几年前的印象不同,往暖东峡谷的东势街变得宽阔, 房屋也更密集而热闹。我一路直行,直抵暖东峡谷风景区及童子军训练中心。再前行 ,产业道路一分而二,取右行,东势坑产业道路蜿蜒而上,渐上坡,愈绕愈远,约行二公里 ,正怀疑是否走错路时,路已抵尽头,远远望见尽头处有一棵大茄苳树,正是资料所说的登山口。心情大喜。

图:溪谷枫叶及清澈小潭

大茄苳树附近有两条山径,一为“十分古道”登山口,另一小径通往“荖寮坑”煤矿及石厝遗址, 正位于茄苳树前的草丛处。我找到入口处, 拨开草芒,踩着稍湿滑的泥径前进,才十余公尺,便豁然开朗,路径变清晰,随即进入森林里。 山径沿着东势溪的支流往上游而行。

沿溪行,有溪水潺声相伴,颇有幽意。约十分钟,遇小叉路,路径向左,有登山条,右叉路则往溪畔。 我好奇,下溪探路。溪谷有土石流残痕,望见一棵枫树半倒于溪谷,枫叶翠绿,而小叶渐枫红。 此处有清流小潭,景色令人怡然。于是在溪水处略休息后,再返回主路径。

再往上爬,不久便抵一大竹林,附近坡林里开始出现黑色石厝遗址。我爬上坡林,近览石厝残垣断壁。 这种古朴的残屋石厝我并不陌生,一、两百年前,在台北附近山林拓垦的先民多居住在这种以石头 堆砌成石厝里,为生存而艰辛地与大自然搏斗。 我在小粗坑古道灿光寮铺古道内双溪古道南邦寮古道皆 曾遇过这种石厝遗址。其中以小粗坑古道的石厝遗址最具规模,而灿光寮铺古道深林里的石厝最为古朴。

沿着小径往上爬,林间不断出现散落的石厝。不久,遇叉路,左径可绕往十分古道;右径则是通往荖寮坑煤矿遗址。 我取右行,直行,是一段平坦舒适的林间小路,这应是昔日运煤的路径,路平好走,行走其间,舒适愉悦。

几分钟,遇路旁左侧一排整齐铺设的大块石板,自左坡而下,石板下有孔道,似排水沟。仰头望, 上方坡处有一似烧窑的砖塔。类似的建筑物,我在虎山溪 的松山煤矿三坑口、汐止翠湖的北港二坑遗址都 曾见过,但不明白其用途。这次查资料才知道是矿坑的通风道。这里就是“荖寮坑煤矿”遗址了。 荖寮坑,为暖暖最早开发的矿区。

图:荖寮坑矿场溪畔石厝遗址

续前行,约一两钟,小径与溪畔交会。溪畔又出现石厝遗址。这里是荖寮坑矿场残留的建物。百年前,矿工忙碌于此, 如今已为陈迹。由于溪畔潮湿,这几间石厝已被苔藓染成一片绿,与这溪畔苍郁的森林融合为一。

幽静的溪谷,静谧的深林,树藤蔓绕石厝,青苔侵附残垣,辉映出一股沧桑古意,这景象令人动容。

没想到在这暖东峡谷的森林里竟藏着这么一处石厝遗址,此刻心情无法形容。荖寮坑石厝遗址既有小粗坑聚落遗址的规模, 又兼具灿光寮铺聚落遗址的古朴。它距离汽车可及的产业道路尽头,只不到半小时的路程, 而如今却幽寂的隐身于这无人的溪畔边。

这样的石厝遗址,不该被世人遗忘。

石厝下方就是小溪谷了。我下至溪谷休憩。溪谷幽静,惟有轻风树摇相伴。在溪谷处发现一小潭, 潭清,宽约五、六公尺,最深处及腰。深秋初冬,难得阳光和煦如春,机会难得,于是我纵入溪潭, 悠游一阵。

秋已深,这应是今年最后一次的SPA溪泳。在潭畔,仰观天际,天空的蓝天白云被树叶包围, 一种此时此地才能领略的美。在这幽静的溪谷里,令人暂忘红尘忧劳。

我没有再往前走。直行,小径已被崩塌所阻,虽然资料写说,越过溪流,拨草丛,仍有小径, 但往上走,路愈难行,且崩塌处不断,最后将受阻于悬崖峭壁。对我来说,荖寮坑煤矿及石厝遗址已是我此行的目的。

图:十分古道之幽静东势溪谷

自溪谷起身,返回走,回到通往十分古道的叉路处。我改走叉路,绕往十分古道。 小径绕行于山腰间,平坦易行,沿途又见几处石厝遗址于竹林处。每一次的相遇都感动不已。

渐走渐下坡,渐听到淙水声,不久,小径与十分古道相会。十分古道,往上走,可翻越山岭, 抵平溪乡十分寮。往下走则可绕回起点处的大茄苳树。我往下走。这段路,便是行走于十分古道了。 古道沿着东势溪溪畔,沿途听潺淙水声,溪谷又处处有浅潭清流,令人心适情怡。不久, 古道越溪,至对岸。在跨溪处,我稍停留,欣赏溪谷之美,溪谷之美恰似内双溪古道。

“十分古道”,为淡兰古道的支线。淡兰古道主线沿着基隆河,自暖暖、瑞芳、侯硐, 翻越三绍岭(金字碑古道),至双溪、贡寮, 越草岭(草岭古道),至大里入宜兰。暖暖支线, 则自暖暖东行,翻越五分山,抵平溪乡十分寮,再往双溪,接草岭古道。“十分古道”, 又称“五分寮古道”或“暖东旧道”。

约十分钟,绕回到今日登山的起点-大茄苳树。今日之行,探访煤矿及古厝遗址皆如意, 虽然仍不知东势坑溪谷的菁礐遗址隐身于何处,但已心满意足,菁礐遗址,下次再探。踏上归途, 过东势二号桥时,暂时停车,探访附近的盛兴煤矿旧址。矿场已人去楼空,矿区楼房破旧无人理, 找不到矿坑口,惟见残楼锁深秋。暖暖煤矿全盛时期,有多处矿场,全区20%的人口以矿业为生,如今已成为往事。

图:幽雅的东势溪谷,美景是否将一去不复返?

开着车沿着东势街往回走,停车于东势街36巷口,走至东势溪的小水泥桥上, 俯瞰美丽的东势溪溪谷,这可能是最后的一瞥。 未来这里将有高架道路通过。“基福公路”,一条起自基隆暖暖,迄抵福隆的公路正在规划兴建中。

这条公路,自暖暖的东势街36巷附近起, 采高架道路,包括六座桥梁,三十四个桥墩,往平溪而去,将穿越五分山系,隧道出口在十分寮 的新平溪煤矿附近。

暖暖当地保育及文史人士不免忧心,这条公路将使美丽的东势溪蒙尘。我感受到了这份忧心,也带着这份心情返回台北。

旅游日期:2003.11.08  


[行程记录]
13:10大茄苳树…13:40叉路往枫树溪谷…13:50石厝林…14:05叉路口(右往十分古道,右往荖寮坑)…14:10荖寮坑煤矿砖塔 …14:10溪畔石厝遗址(休息30分钟)…14:50回到叉路口,小径往十分古道…15:10十分古道…15:16越溪…15:20大茄苳树
(注:沿途走走停停,行程时间并不精确,仅供参考而已)

【后记】
走访荖寮坑煤坑及古厝遗址归来,记忆犹新,心情犹回荡,遂一鼓作气,完成旅记。我独访荖寮坑煤矿及石厝遗址之日, 台北城有“15万人挤破SOGO(百货公司)”、台中城老虎购物中心则有“万人抢吃羊肉炉”。
---脱稿之际,览苹果日报标题有感,为之记。(Tony 于2003.11.09)

【补记】
荖寮坑煤矿遗址现已成立“荖寮坑矿业生态园区”, 步道路况已经变为完善。...Tony补注于2011.0220


[行旅照片]

东势坑产业道路尽头。
大茄苳树,前方草丛处即为前往荖寮坑遗址登山口。
森林小径(往荖寮坑)。
溪谷枫叶及清澈小潭。
林间石厝遗址(1)。
林间石厝遗址(2)。
过叉路,往荖寮坑煤矿遗址的平坦小径。
整齐铺设的长石板(荖寮坑煤矿的矿坑通风道遗址)。
荖寮坑煤矿砖塔遗址。
荖寮坑矿场溪畔石厝遗址(1)
荖寮坑矿场溪畔石厝遗址(2)
荖寮坑矿场溪畔石厝遗址(3)
荖寮坑矿场溪畔石厝遗址(4)
荖寮坑矿场溪畔石厝遗址(5)
荖寮坑矿场溪畔清潭。
自清潭仰望天空,蓝天白云为树叶围绕。
往十分古道途中的森林小径。
往十分古道途中的石厝遗址(1)
往十分古道途中的石厝遗址(2)
十分古道之幽静东势溪谷(似内双溪溪谷)。
十分古道(沿溪畔行)。
幽雅的东势溪谷,美景是否将一去不复返?
(摄于东势街36巷的水泥桥上)

[行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