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十分古道
十分古道屬於淡蘭古道的支線,聯繫暖暖、十分之間。
暖暖為淡蘭古道的中點,因基隆河航運之利而興起,成為貨運集散之地。
昔日商旅往來台北、
宜蘭之間,藉著基隆河水運之利,經水返腳(汐止),至暖暖。暖暖為基隆河航運終點,由此起轉陸運。
淡蘭古道主線為暖暖、瑞芳、侯硐、越三貂嶺(金字碑古道)至頂雙溪,
接貢寮、越草嶺(草嶺古道),進入蘭陽平原。暖暖支線則自暖暖東行,
越五分山鞍部,抵平溪十分寮,再越嶺至頂雙溪,接草嶺古道。這條支線,稱為「十分古道」,
又稱「暖東舊道」。這條古道已荒廢,除登山客外,少有人行。
從暖暖市區東行,走東勢街,沿東勢坑溪而行,過暖東峽谷風景區,約行四、五公里,抵東勢坑產業道路盡頭。
路盡頭,有一大茄苳樹,就是十分古道的入口。我曾於去年(2003)十一月探訪
附近的荖寮坑煤礦和石厝遺址,至今念念不忘。上次僅走一小段十分古道。
圖:荖寮坑石厝遺址(礦場辦公廳)
這次是舊地重遊,想完整地走一趟十分古道,卻遇上雨天,猶豫不定,還是勉強成行。
這次來,
古道入口處的茄苳樹旁已新建一涼亭,往荖寮坑煤礦遺址的山徑也鋪了一小段新步道,原本為草叢所掩的入口,
如今已輕易可識。
十分古道與荖寮坑遺址的入口不同,相距約十來公尺。我今日行走的路線與上次相同
,先訪荖寮坑遺址,再繞山腰小徑,接回十分古道。
對我來說,荖寮坑石厝遺址的魅力不亞於十分古道。上次來訪,未帶相機腳架,無法拍出晦暗森林
裡石厝的滄樸之美,這次特別帶了腳架而來,但遇這場雨,不知能否如願?
荖寮坑煤礦是基隆地區最早開採的煤礦,大約在清同治年間。當時技術落後,以露天開採為主,
所以沒有煤礦坑。早期清廷對於民間開採煤礦採取禁絕態度,直到同治年間,才逐漸開放。
光緒二年(1876),官營基隆煤礦在八斗子正式開採,
採機械直井開採煤礦。荖寮坑煤礦遺址有可能是現存基隆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煤礦遺址,
又有擁有古樸滄桑動人的石厝遺址。位於溪畔的礦場石厝遺址,佈滿青苔、樹根盤錯的殘垣,
滄桑之美,大概只有侯硐小粗坑聚落遺址的石頭厝可相比美。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荖寮坑石厝遺址(礦場辦公廳)
我冒雨前進,踩踏著新建的步道,心裡的感觸有點複雜,既欣慰於步道的便利,也感慨它減損了古道古味。
幸好步道只築了一小段,約百來公尺而已,算是兩全其美之策。
前行才幾分鐘,路旁出現竹林及石厝殘址。在迷濛的雨中,我佇足欣賞石厝遺址。石厝附近有小徑折向溪邊,
我循小徑至溪畔,發現一菁礐遺址,菁礐旁有零星的大菁植物。
這小小的植物,曾帶動十九世紀北台灣的藍染產業。大菁製成的染料-藍靛,
是當時北台灣重要的出口品。菁礐,則是浸泡大菁、沉澱大菁、藍染的石砌池,
多建於溪畔,以便取水,如今隨著時代變遷,已堙滅於山林溪畔,被世人所遺忘。
從石厝區往上走,遇叉路(左可通往十分古道),取右行,走往荖寮坑煤礦遺址。
林間路徑變為寬闊平坦,這是過去的運煤路。不久路左側斜坡有一長石板鋪成的通風道,
為昔日礦場排煙通道,上方坡處還有一紅磚舊塔。續往前走約一、兩分鐘,便抵荖寮坑煤礦遺址。
此處的泥徑上仍見殘遺煤屑,而觸目所及,只見溪畔青苔侵附的殘垣而已。溪水潺聲,雨絲飄零,
周遭林茂青翠盎然,雨中空氣清新,卻掩不住這遺址的滄桑孤寂。這氣氛也感染了旅人,孤獨感襲上心頭。念天地之悠悠。
在雨中拍景,在石厝殘基處低徊沈思。冷清草遍長於遺址附近。
圖:十分古道雨中行
從荖寮坑遺址返回走,至石厝群上方的叉路,繞山腰小徑,走往十分古道。
山腰小徑沿途,
遇三處較完整的石厝,皆滄樸有緻。在雨中架腳架,拭鏡頭,勉強拍攝。
又途經一片竹林空地,
附近亦有殘垣,草蕨翠美。前行不久,山徑與十分古道交會。自荖寮坑煤礦遺址至十分古道叉路口,約二十分鐘路程。
由十分古道往上走,沿溪行,溪淙聲及雨滴伴我前行。往上爬,沿途不時可見石階殘跡,幾近於堙滅,
但可看出是人工堆砌而成的。十分古道年代久遠,又廢毀多時,任雨打風吹,已返樸為一般山徑,
泥徑略雜混著碎岩石。有的路段則遭溪洪沖毀,山徑與溪溝重疊,而殘階猶見於泥徑溪溝之間。
愈往上走,漸陡,漸覺疲累。這時,忽遇一陡坡,有細繩索懸垂而下,扶繩而上,便攀抵嶺頭鞍部,
此時風雨如晦。這裡是十分古道的最高點。這一段上坡路,約費時三十分鐘。
圖:嶺頭福德宮
十分古道至此接五分山登山步道,已鋪上水泥步道。取左行,可登五分山,取右行,
則可通往平溪鄉十分寮。
鋪上水泥的步道已失古味,十分古道就僅剩暖暖東勢坑至
嶺頭鞍部這一段還保留著古味。我的古道行程只至此處而已。
附近有一土地公廟,廟雖小,但十分古樸,小廟上頭蓋了一鐵皮遮雨棚,我躲進棚下避雨。
這嶺頭土地公廟歷史悠久,正是十分古道的最佳見證。
土地公廟旁有一新造的紀念碑,述及土地公廟的歷史,其文如下:
嶺頭福德宮事略
本宮土地公廟,先民開墾十分寮第一座用石頭砌古廟,據開墾史推算,此廟有貳佰餘年歷史之久。早期無火車之時,
現在這條登山步道是十分寮地區對外主要道路,廟宇位置是十分與暖暖間中界點。福德正神原建廟信徒的
子孫發展遷移,而今信士感念土地公庇佑,欲請祂另擇佳地,建大間廟宇,數次擲筊,祂不允不肯離開此地,
願留此保佑登山士女。我等感念神格清高,募資建造廟亭保護原廟以免風化,並供登山朋友歇困乘涼,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銘謝諸善德鼎力協助重修,竣事立碑紀念。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歲次癸未年仲秋
(註:原文無標點符號)
我在土地公廟避雨休憩。清理衣褲時,掃落螞蝗一隻。避雨一小時。看書、觀雨,而雨未停。
於是冒雨循原路返回走。下坡快,才三十分鐘,便返抵茄苳樹旁的涼亭。在涼亭裡整理衣褲,
換下溼衣褲時,又清除一隻螞蝗。
旅遊日期:2004.06.08 (寫於2004.07.20)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路程時間記錄】
9:17 十分古道入口茄苳樹→9:26 竹林石厝→9:27往叉路溪邊,拍攝大菁→ 9:31 石厝聚落 → 9:35 叉路,取右(往荖寮坑)
→ 9:37 荖寮坑石板排煙通道→ 9:39 荖寮坑煤礦遺址→10:00出發→ 10:03 叉路,走往十分古道 →10:04 遇石厝 → 10:10 遇石厝 → 10:19 竹林空地/石厝→
10:22 十分古道叉路口,取右行(十分古道) → 10:52 抵嶺頭土地公廟 → 11:50 出發回程 → 12:13 叉路口→ 12:16 越溪 → 12:19抵十分古道入口茄苳樹
【延伸閱讀】
.第1391篇 -2019.05.14 旅行影片:十分古道(淡蘭古道暖東舊道)
.第0787篇 -2010.08.01 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
.第0740篇 -2009.11.15 十分古道.荖寮坑煤礦遺址.五分山
.第1579篇 - 2020.07.30 旅行影片: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
[行旅照片]
十分古道入口,已建新涼亭。
大菁特寫。
荖寮坑遺址附近,橫生的巨樹。
荖寮坑石厝遺址(1)
荖寮坑石厝遺址(2)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荖寮坑石厝遺址(3)
荖寮坑石厝遺址(4)
山徑沿途不時可遇石厝遺址。
古道煙雨濛濛。
又遇一處石厝遺址。
青翠茂盛的蕨類。
十分古道。
依稀可辨的石階殘跡。
十分古道。
十分古道至鞍部,接五分山步道。
嶺頭福德宮。
往平溪的古道已鋪上石階。
十分古道(返程)。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