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61)

小粗坑古道初探.夜訪侯硐、九份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上週探訪菁桐古道歸來,老婆頗有怨言。明明說好週日要帶她一起出遊,結果一早說要去公司, 便溜去探古道,也沒說一聲,莫非是嫌老婆跟著走會礙事惹人厭? 這一指控顯然並非事實。 獨自探訪古道,迷道風險難測,怎忍心讓愛妻一道涉險呢? 老婆卻又言:「那為什麼你的旅記把我寫的那麼壞?」 「有嗎?」我怎麼渾然不覺。

遠的不說,老婆提起北投之旅,明明是我棄妻不顧,跑去溪裡泡腳, 旅記竟寫的好像是被老婆拋棄似的,誤導讀者;而九份閒逛, 吃舊道口的牛肉麵,老婆只隨口說自己煮的牛肉麵比較好吃,我卻寫出什麼「感性時刻, 不做理性辯駁」的怪句來,讓人誤以這個老婆很那個,還有....。

我羞愧萬分,不忍卒聽,無言以對, 俯首認罪。當下慨然(筆誤,應是「欣然」)承諾,今後寫旅記,要自我檢點,要隱惡揚善 (註:又筆誤,此句電腦存檔時已刪除),多寫夫妻甜蜜面,以裨助於社會人心。讀者讀此文, 欣賞遊記之餘,對夫妻男女相處之道,當會有所啟發。大抵男女生理結構不同、文化薰陶有別、 社會教化殊途、家庭角色互異,自形成不同(或對立)的認知觀念。遇認知、溝通、看法岐異時, 男人要豎白旗、俯稱罪,才是上策。老婆佔上風,心甘情願,才煮得出好吃的牛肉麵。捫心自問, 自己已經婜到這麼好的老婆,難道還不該珍惜嗎? (結語收得好,不留話柄)

圖:北37公路(瑞芳至福隆的公路景觀,沿著溪谷而闢,右為寬闊的基隆河谷)

今天決定帶老婆一起探訪小粗坑古道。本來計劃一早出發,並趕在中午前回來,以便帶孩子去上美語課。 不料昨晚初學「小畫家」,畫出我的第一張行旅地圖-菁桐古道

老來學新藝,也有些少年狂,畫完地圖,已是半夜。今天晚起,看時間已不及,便改行程,等下午接女兒下課, 再出發。於是上午再發少年狂,又畫了菁桐小鎮鹿堀坪古道兩張行旅地圖。

今天的小粗坑古道之行,因為出發晚,又有老婆相伴(註:是擔心安危,不是嫌累贅),恐難深入, 於是將行程定位於「初探」而已。如能找到正確的入口處,進去走一段古道,然後原途折返, 開車上九份,吃美食,看夜景,可理想現實兼顧;這也是疼惜老婆的好男人應有的做法。

將近四點鐘才出發,行囊裡多塞了兩把手電筒,以防萬一。高速公路有些擁擠,下交流道,暖暖一帶車流不斷, 走走停停,心裡正有些悔意時,交通已豁然開朗,再往前走,就一路順暢了。經瑞芳,轉102公路,在九份、 侯硐公路叉路口,右轉往侯硐的北37公路,彎過一小山坡後,這條公路就緊沿著基隆河谷而行。公路筆直易行, 基隆河在公路右側。這一段的基隆河,河床開闊,溪流平緩,一向是夏日戲水垂釣的好去處,只可惜, 去年納莉風災的傷痕猶在,河床上黃澄澄的土石仍四處可見,青山翠谷,挾帶著黃色傷疤, 而遠處的鐵道橋,跨越基隆河,帶著一列火車,穿進隧道,駛往侯硐而去。

圖:粗坑口(左邊道路往侯硐小鎮,左側舊馬路已封閉)

不過幾分鐘的時間,已接近侯硐小鎮外圍,寬闊的車道突然縮減為狹長的道路, 分叉為左右兩條,右路封閉,左路暢通。

取左行,沒十幾公尺,就看到公車站牌「粗坑口」, 這就是網友所告知的小粗坑古道位置所在。

急忙調車回轉,將車停回叉路口附近。 網友的指示十分精準,小粗坑古道的入口,就位於從站牌往回走幾十公尺的右側水泥叉路。 今天沒迷路。

下午五點十五分,我們從登山口出發。雖然沒來過小粗坑,但抬頭望,這古道路徑是相當明顯的, 在這兩座峻嶺之間,小粗坑溪穿流其間,一根根舊式黑色木造電線桿,就沿著古道設置,向上延伸。

雖還看不到上方的古道,但一根根電線桿,自山腳、山坡而上,成為古道的明顯方向。 只是一根根的電線桿,孤然而立,彼此缺乏電線聯繫,這透露出小粗坑一如大粗坑,已繁華落盡, 人去樓空,隱沒在這片山林之中,漸被歷史遺忘。

初入古道,前一段路為水泥路,馬路也夠寬,因此兩旁芒草雖高,還不致於會侵道擾人。 走起來,自然不像舊大粗坑古道那樣須撥芒前進。沿途走,便可注意到芒草樹林背後有些斷垣殘壁, 這是住民遷走後殘留的屋舍。道路左旁就有一棟還完整的平房,孤寂地座落於林間。走在這樣的步道上 ,自不免有份懷古幽情湧上心頭。當然,有老婆在旁陪伴,我不可能太過悲情。

圖:小粗坑古道

再往上走,水泥路變成碎石路,那古道的感覺就漸漸出來了。

山路雖變窄,但兩旁的草芒也變的低矮, 山徑並不陡,在這秋日的黃昏時,行走於這古道,是頗愜意的。

因為輕鬆適意,初走時沒想到要先噴防蚊液,等發現時,左右小臂已各起兩小凸窿,被蚊叮咬。 幸好黑蚊不長眼,放著香肉不咬,只咬我一人而已,否則老婆被叮,我豈不心疼?(今日筆鋒須帶感情,有其歷史背景)

約幾分鐘,聽到潺潺溪水聲,往前走幾步,古道與溪水交會。這條溪應就是小粗坑溪了,溪水不多, 但相當晶瑩清澈,忍不住走近溪邊,碰碰水,洗洗臉,感受這沁涼的溪水。

再往上走,古道就變窄為真正的山徑。我看到了斷續殘存的古樸石階,這才是真正原味的古道石階, 在大粗坑金字碑貂山等 古道早已看不到這種樸拙帶著青痕的石階了。

古道這時已暫別小粗坑溪,呈之字型往上走,路徑變得更模糊, 凸凹隆宕的泥石山徑,其間摻雜著舊古石階,但仍不算難行。老婆走在前面,她今天的表現可圈可點, 我在後頭,忍不住舉起相機,拍下這美麗的背影。爬山(and沒有怨言)的女人最美麗!

爬上這一段之字型山路,大概已至半山腰,天色變灰。這山腰處似為古道中繼處,右側一小叉路接一石亭, 亭內有一古樸的小土地公廟。這附近的樹林特別的蒼鬱,古道至此,已處於森林裡,有殘存的屋舍基底, 在暮色的森林裡,顯得特別的滄桑。此處,古道又與小粗坑溪的上游交會了。上游的溪水幾已乾涸, 巨石散躺於林蔭籠罩的溪谷中。

圖:返程途中,老婆攝於小粗坑古道

由於夜色隨時會沈下來,便決定在此折返。今天的目的本是初探而已,盡興就好。總計從登山口至此, 只花不到半小時而已。

返回的途中,在暮色中,從古道上眺望山腳下的基隆河谷,也看到幾列火車,駛在北迴鐵路上,往侯硐而去。

約六點鐘,返回登山口。天色已暗了下來。老婆沒來過侯硐,於是我提議開車進侯硐繞一圈。 我也沒來過夜晚的侯硐。從粗坑口往前開,就進入侯硐舊街了,前面有弓橋社區活動中心,旁邊就是警察局, 再往前就是九芎橋了。九芎橋已重蓋完成,橋旁左側馬路往上走,就是侯硐國小及往金字碑古道、 大粗坑古道的路了。過九芎橋的侯硐,就是我相當熟悉的區域了。

駛過侯硐路,來到介壽橋。這座橋已因年久而封閉。懷德亭內瑞三煤礦故董事長李建興的塑像默默對著這座他捐建的介壽橋走進了歷史。 曾叱吒風雲的瑞三煤礦也早已走進歷史,徒留礦區殘垣供後人憑弔。「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走訪這個小鎮,總能掀起幾許輕愁與人生感觸。

將車停在運煤橋旁,帶著老婆在黑夜中,漫步運煤橋。基隆河就在橋下潺流而過。侯硐沒有霓虹燈。 侯硐的夜晚只有白色的路燈,撐起侯硐的夜空,將這山城在黑夜中點綴著成白色燈火點點。侯硐的夜晚, 靜謐而安詳,聽得到蟲聲細鳴、溪水潺流。唯一的躁音是火車自侯硐站起動時,引擎傳來的轟隆響聲,劃破靜空。

離開侯硐,我們轉往九份。接回102公路,往上走,九份不過是4公里路。駛近九份時,已可看見山腳下的夜景, 而九份正燈火通明。台陽停車場幾乎已客滿。這個週末夜,九份人潮依舊。九份的夜晚一如白畫, 兀自發出她的明媚,與侯硐的靜夜形成強烈的對比。我並不排斥這種熱鬧。人生本自穿梭徘徊游走於紅塵、 隱世之間。人生有時需要侯硐這樣的純樸小鎮來沉澱心靈,也不能沒有九份這樣的紅塵繁華來疏狂一晚。 基山街遊客眾多,一如台北熱鬧的夜市。各家攤販競銷當地特產小吃,而我們只帶了一個胃,如何取捨?只好聽聽專家意見。

我掏出旅行書參考一下,基山街9號阿雲麵店、17號魚丸伯仔、45號九份老麵店。結果九份老麵店、 阿雲麵店都已賣完,只剩魚丸伯仔。魚丸伯的乾冬粉配魚丸湯果然名不虛傳, 我吃的津津有味。但若不是侯硐的介壽橋已封閉,必須繞遠路,我心裡其實是想帶老婆去侯硐車站前的那兩家老麵店, 去吃碗乾麵,切盤小菜,點個維大利汽水,去回味一下我的金字碑古道之旅。

旅遊日期:2002.9.28


[行旅照片]

北37公路(瑞芳至福隆的公路景觀,沿著溪谷而闢,
右為寬闊的基隆河谷)。
往侯硐途中的基隆河谷。
寬闊的公路至侯硐弓橋社區,變為狹窄的道路。
(左側叉路為小粗坑古道入口)。
粗坑口(左邊道路往侯硐小鎮,左側舊馬路已封閉)。
粗坑口公車站牌。
小粗坑古道。
小粗坑古道的前一小段,為水泥路,輕鬆易走。
古道途中廢棄的屋舍。
小粗坑溪溪谷。
小粗坑古道(樹上掛著不少登山條)。
古道上的石亭,亭內有一古樸的土地公廟。
下山途中,眼前有美麗的風景和美麗的背影。
返程途中,老婆攝於小粗坑古道。
從古道俯瞰,有一列火車正駛向侯硐。
夕陽餘暉中,暫別小粗坑古道。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