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50)

大粗坑古道.昇福坑金礦.溯溪行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通往大粗坑古道登山口的柏油路坑洞起伏,路況不佳

今天選擇搭火車出遊,探訪大粗坑古道。去年八月十八日獨遊九份時, 曾至小金瓜露頭附近的大粗坑古道出口處,由上往下行,中途遇道路崩塌而折返。

今年四月走金字碑古道時,遇一對中年夫婦, 他們也提到大粗坑古道還沒修復。當時還互相交換意見。

原來他們還不太清楚,「大粗坑古道」與「金字碑古道」有何不同。其實很簡單, 「大粗坑古道」是侯硐通往大粗坑、九份的古道;「金字碑古道」則是通往「金字碑」的古道, 為淡蘭古道之一。問題出在瑞芳鎮公所將「大粗坑古道」命名為「金字碑觀光步道」,因此誤導 了觀光客。若真的走這條「金字碑觀光步道」,根本就看不到著名的「金字碑」。

今年五月中旬,我獨走牡丹至樹梅的102公路,經小金瓜露頭時, 曾看到機器怪手及工人正在整修步道,如今又過了兩個多月,大粗坑古道是否已修復? 我想去看看。

選擇今天走大粗坑古道的另一個原因,也是為彌補上週未登燦光寮山的遺憾。走大粗坑古道, 出口離樹梅不遠,可順登燦光寮山,然後下九份,則可一舉了卻去年八月遊九份以來未完成的行程。

由於擔心大粗坑古道上的芒草會不會仍像去年八月那樣橫侵步道,阻擋人路,今天特別帶 了登山木杖隨行。出發時,雖然預期此行將是烈日下的古道行,但也頗有辛棄疾詞裡一句 「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的出遊心情。

圖:通往大粗坑溪上游一支流上方山頭,可見大規模的水泥護牆

搭六點二十七分的平快車,一個小時抵侯硐。清晨的侯硐,依舊寧靜, 車站前兩家有名的麵店已營業,忙著整理菜點餐盤。

今天行經路線大致與我上次走金字碑古道一致,過懷德橋,經小鎮街道, 過九芎橋,右轉至侯硐國小。進侯硐國小,隨意逛逛,瀏覽公告欄上的學童作品。

侯硐國小歷史悠久,創建於昭和十五年(民國二十九年),第一任校長綿引長為日本人。

這所小學六十多年的歷史中,曾遭三次颱風毀損,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民國八十九年象神颱風, 造成上游山頭坍方,洪水挾帶著巨石奔流而下,沖毀校舍及附近民房,造成8人死亡的慘劇。 於是,政府大規模的整治大粗坑溪,整條溪沿途可見硬厚的水泥擋土牆,沿溪建設。

從侯硐國小出發往上行,是迎著太陽的方向,自然是酷熱迎人。來到淡蘭橋, 過了橋便是金字碑古道的登山口,也是我上次曾走的路線。不過橋,向左行, 就是往大粗坑古道登山口的產業道路,約行七、八分鐘,抵淨寺。寺前數狗衝出吼吠, 我有登山木杖在手,牠們知難而退,但仍一臉兇像。這寺犬如此兇惡,大抵反映出一個事實, 此地已少人經過,故寺犬遇生人接近,驚駭慌張,胡亂狂吠。

從淨寺向前,產業道路已柔腸寸斷矣。一段柏油路基流失,須跳躍岩石蔓草小徑而過。 再前行,柏油路面凹凸隆起,電線桿歪斜橫倒,有巨岩歪倒路旁,心中頗驚訝,象神颱風已過兩年, 去年七月桃芝颱風距今亦已一年,怎麼道路仍傷痛如此?再前走兩、三分鐘,就來到了大粗坑古道登山口, 瑞芳鎮公所在此豎立了一座「金字碑觀光步道」石碑。

登山口前方通往昇福坑金礦的橋已斷,古道在橋前取左行,沿溪而上,但見石階步道已雜草叢生, 須不時以木杖撥開芒草前行。沿古道行,大粗坑溪在右。約行十分鐘,見溪對岸有一礦區, 黑色屋舍及礦坑。這裡就是台灣最後一個仍在採金的昇福坑金礦場,但看來似乎已無人煙。

圖:小鈷鉧潭

再走幾分鐘,步道遇坍方,路基已被沖毀。只能靠左山壁攀小徑而過,或下至溪谷處再往上爬。

由於天氣酷熱,我決定先下至溪谷休憩。至溪谷,見溪水冷冽,取水洗臉,坐石休息,稍解旅苦。

此時,突見溪下方十餘公尺處有一淺潭,左右寬約五、六公尺,於是跳躍溪石往下,至潭邊。潭深約及腰, 清澈見底,讓人有股衝動想躍入池裡悠游。起身眼觀四方,此地為荒山僻地,應無人至此。 於是毫不猶豫地脫衣脫褲縱身入潭,享受這野溪裸泳的樂趣。

在野溪裸泳,這不是第一次。 幾年前有一非假日,驅車至汐平公路東山瀑布附近, 往上游走,遇一小池,見附近無人跡,亦曾裸身入池泡水,只是該處並非十分僻遠, 得隨時提防有人跡出現,匆匆泡水而已,不若今日悠閒自在。此池較深闊,勉強可游泳, 且坐在溪石,也不虞被人偷窺,心情快意自不可同日而語。問在荒山野溪裸泳滋味如何? 大抵而言,有拋開文明禮教束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解脫感。

此潭狀為錐形,似熨斗。柳宗元永州八記,在西山西,發現一深潭,似形熨斗, 名之為「鈷鉧潭」(鈷鉧,即熨斗之意)。今日遇這小潭,就命名為「小鈷鉧潭」, 以為留念。小鈷鉧潭的位置就在昇福坑金礦上方約五十公尺處。游完泳,著裝,我循溪而下, 探訪這台灣最後的金礦開採地。

下到礦場溪谷處,爬上對岸,礦區空蕩無人,屋舍緊閉, 礦坑口鐵柵深鎖,似已歇業。礦場對外的橋樑已沖毀,淨寺至登山口的產業道路又已柔腸寸斷, 車輛無法通行,看來這台灣最後的金礦開採地恐已停業。金瓜石、九份百年金礦傳奇,終於寫下了句點。 漫步在礦場,不能不有所感觸。

圖:大粗坑溪溪谷散落石塊礨礨 

由昇福坑金礦爬回小鈷鉧潭,在此休息。

此處無日曬之苦,有山間微風,溪水潺潺, 潭上有五株筆桐樹,小溪水自岩間潺流入潭,微潺水聲,清心悅耳,獨坐靜思,信可樂也。

此地停留半小時,再出發時,決定改採溯溪而上。因古道路況顯然不佳,非路斷即草亂, 而大粗坑溪岩石散落,溪水稀疏,無急流斷崖絕阻,走山路,不若走水路。 古人尋金不就是循大粗坑溪而上?

於是我決定改循水路而上。情況也果如我所料,一路大致易行,僅遇一約三、 四公尺小瀑布,須謹慎攀爬而已。過小瀑後,行走於大溪谷中,烈日曝曬, 並不輕鬆,每遇小池清水,則取水洗臉,以消暑氣。中間亦遇古道與溪水交會處, 可見古道路基遭淘空,幾乎懸空,岌岌可危。

溪谷中前行,亦不時遇長方塊的路基石塊, 被土石流沖刷跌落橫躺落溪谷之中。走走停停,約四十分鐘,接近上游處,溪床變窄,深入密林, 頗陰溼,溪岩佈滿青苔,似難行走。於是決定改走回山路。在溪岸邊休息十五分, 養精蓄銳,然後爬上一大片斜裸頁岩坡往上行,上行十餘公尺,找到右側有毀斷的石階步道, 於是攀躍而上。登上古道,起身眺望。發現此處正是我去年八月獨行遇崩塌折返之處。大粗坑就在前方了。

圖:大粗坑廢棄的屋舍

續前行,步道已被高長的芒草侵佔,只能奮力撥開,兩旁草叢外的樹林間隱約可見廢棄的屋舍。 這裡就是已荒廢的大粗坑,也是作家吳念真的故鄉。

據說在採礦的黃金時期,這裡曾有千人 居住,也設有大山國小,也有兩層的高級洋樓,如今都已人去樓空,堙滅於荒山野草之中。

來到步道口,此處立一招牌,寫著「原有步道已坍方,請改道」,箭頭所指方向,已另修一新的石階步道, 往山下而去。大粗坑古道是否已全線修復? 我溯溪而上,並不知情,但除非整條步道已另闢新路線, 否則以我從淨寺出發至昇福坑金礦沿途所見景象,大粗坑古道並不能算是全線復原,至少它仍是一條兒 童不宜的古道。殘破的古道與廢棄的大粗坑相互照映,互相哀憐,倒是有一番特別的滄桑氣氛。

過大粗坑,有一高架的石梯,跨過山谷,通往102公路,這向上爬的石梯近200階,酷熱天氣下, 行來頗吃力,登上時,我已渾身疲憊,頗有中暑之感。今天的氣溫應有三十五、六度吧!烈日苦行人。 行走至此,酷熱難耐,找了個樹蔭下,有一水管斷裂處,取泉水洗臉擦身,脫掉溼透的上衣, 換上乾淨的T恤。我無力再走,獨坐樹下石上,足足休息四十分鐘。看書,喝水而已。

今天幸好只是獨行。酷暑行旅,自作自受,只能怨天,不能尤人。獨行,再苦,也是自己的選擇。 若是帶了妻女或邀友同行,遇酷暑坍方路難行,恐要成千夫所指,恐得苦嚐世態炎涼了。有人說, 夏天走大粗坑古道酷熱難耐,冬天則是淒風苦雨。若「魚與熊掌」二擇一,我寧願淒風苦雨。

今天再次決定放棄爬燦光寮山。這種大熱天,就算爬上山,可能也會下不來。我想還是等秋高氣爽時, 再來一償宿願,今天,不如直接下九份,去吃碗冰也好。

站起身,眺望大粗坑以及兩山間的大粗坑溪谷。行旅總是有些令人意料外的狀況,今日古道之行, 沒想到主要的古道並沒實際走,卻是一場溯溪行,而最憶的是小鈷鉧潭。(∼未完.待續

旅遊日期:2002.7.27


【行程記錄】
6:00出門....6:27搭平快車.....7:25侯硐車站.....7:45侯硐國小..... 8:00淡蘭橋....8:07淨寺....8:11大粗坑步道口(金字碑觀光步道).... 8:20眺見昇福坑金礦....8:30發現小鈷鉧潭.裸泳.....8:45探訪昇福金礦坑..... 9:05再出發.....9:15遇小瀑....9:45遇溪谷深處(休息15分)..... 10:05接古道.....10:00抵大粗坑廢村.....10:20爬上石梯階(休息40分鐘)


[行旅照片]

侯硐小鎮街道(通往大粗坑古道)。
「金字碑觀光步道」(大粗坑古道)登山口,
正前方往昇福坑金礦的橋已斷。
自古道眺望大粗坑溪對岸的昇福坑金礦。
昇福坑金礦坑道口。
大粗坑溪溯溪遇小瀑布。
大粗坑溪與古道交會處,沿溪古道路基已被淘空,岌岌可危。
接近大粗坑廢村的古道已被芒草侵道,路徑難行。
大粗坑古道出口,有改道告示牌。
大粗坑廢棄的屋舍。
大粗坑廢棄的屋舍(疑為大山國小遺址)。
跨越山谷的石梯,通往102公路。


[行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