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18)

[歷史回想].清代第一位巡台御史-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康熙61年(1722),大清帝國統治台灣38年之後,首次派出巡台御史,以考察台灣吏治得失及民情。這件事情,起因於前一年台灣發生的一場大動亂。

康熙60年(1721),台灣爆發「朱一貴事件」大規模的民變。5月29日,朱一貴率眾在阿公店(高雄岡山)起兵, 號稱「義王」,建號「永和」,民眾組成的叛軍,攻向各個縣治及清軍駐營。 當時清廷駐台的兵力,武備鬆弛,軍紀散漫,無法抵擋叛軍。朱一貴起兵十餘日, 全台幾乎全部淪陷。朱一貴攻下台灣府,總兵歐陽凱被殺。

清廷聞訊後,迅速調集大軍。7月初,閩浙總督覺羅滿保派一千七百名兵丁從南台灣的下淡水(高屏溪口)登陸; 7月10日,南澳總兵藍廷珍、水師提督施世驃率軍一萬八千名從鹿耳門登陸。 7月14日,二路會師,包圍府城,兩日後攻陷府城,隨後追剿叛軍,迅速鎮壓了這場動亂。


事件平定之後,福建水師提督姚堂奏請:「臺灣府、縣無城可守,請開捐建城。」

康熙皇帝則認為,正因台灣未築城,亂民攻下府城之後,無法據城以守,所以朝廷大軍一登陸鹿耳門, 便能直撲府城,迅速平定叛亂。倘若府城築城,日後被叛民攻佔,據險以守,則禍害無已。因此否決了此議。

閩浙總督覺羅滿保又奏請增添駐台兵員,以防止叛亂。康熙皇帝亦認為駐台兵力應已足夠, 而是台灣地處偏遠,吏治敗壞,而導致民變。經研議後,決定新設巡台御史一職,每年派遣滿漢御史各一員前往台灣, 稽查吏治,以一年為期,期滿更替,使朝廷可以直接掌握台灣民情,避免再次發生動亂。

在這樣的背景下,黃叔璥(漢人)、吳克禮(滿人)獲選為首任巡台御史。康熙61年(1722)2月, 兩人從北京出發,風塵僕僕南下,由福建渡海,終於在六月初抵達台灣。次年,巡查期滿,康熙皇帝已逝世,雍正皇帝即位,兩人留任一年。

黃叔璥出身進士,留心經世之學。抵台之後,即認真考察台灣吏治。當時台灣處於民風強悍的移民社會, 難以治理,民間多衝突紛擾,除漢人與原住民之間因拓墾侵界的衝突頻傳,漢人之間,不同族群, 亦常械鬥衝突。若無良好吏治,則容易激起民變。

朱一貴事件,就是一件官逼民反的典型事例。朱一貴原本在阿公店以養鴨為業,具領袖魅力。 由於台灣知府王珍攝理鳳山縣,將政事委任其次子處理,其子倚杖權勢,對百姓苛徵,勒索無度,終於引起民變。


黃叔璥在台考察期間,做出不少治理建議。例如,當時漢人移民湧入,不斷向山區拓墾,侵入原住民的傳統生活領域,而引發衝突。

黃叔璥認為漢「番」之間衝突,「啟釁多由漢人」。當時地方官員提出「豎石立界」的主張,採隔離政策,以避免衝突擴大,得到了黃叔璥的認同。

康熙61年(1722),台灣實施「豎石立界」的政策,「凡逼近生番處所相去十里或十餘里,豎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 從南而北,共立54處界石。

這種「漢番」隔離的政策,持續施行,至乾隆時,從北到南,在漢人與原住民交界處, 除了豎石立界外,更挖壕溝,築土垣,號稱「土牛溝」, 禁止漢人侵界拓墾,也嚴防原住民越界出草。

此一政策,持續一百五十年,直到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之後,日本出兵台灣的刺激下,才告廢止。

雍正元年(1723),也是清朝統治台灣38年來,第一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增設彰化縣及淡水廳,以反映台灣治理的需要。 在朱一貴事件之前,就有官員提出新增縣治的想法,例如陳夢林編纂《諸羅縣志》一書, 就提及諸羅縣管轄的範圍太過遼闊,而移民漸多,不易管轄,宜割半線(彰化市)以北,別立一縣。

朱一貴事件之後,南澳總兵藍廷珍來台平亂,擔任幕僚的藍鼎元亦建議虎尾溪以上至淡水、大雞籠, 宜設新縣管轄,以免因地方遼闊,汛防兵力單薄而無法維持治安。這些意見受到黃叔璥的重視與採納。 雍正元年,諸羅縣的半線 (彰化市)分設知縣一員,而淡水為海岸要口,增設淡水海防廳, 設捕盜同知一員。新設縣名為「彰化」,南至虎尾,北至大甲。大甲以北,設「淡水海防廳」註1

圖:平埔族人捕鹿圖

黃叔璥在台期間僅短短兩年,留給後世的重要歷史遺產是他在離台前完成了近九萬字的《臺海使槎錄》一書。

他大量蒐覽明鄭時期及清治以來台灣府志、縣志等文獻,並以實地巡視考察的心得, 撰寫成此書,以供施政者參考,流傳後世,成為重要的台灣文獻之一。

《臺海使槎錄》內容包括兩部份,一為《赤崁筆談》,蒐羅整理出關於台灣歷史、地理、 海洋、氣候、交通、物產、財稅、武備、風俗、宗教、商販等文獻,以供施政參考。另一部份則是《番俗六考》, 為台灣官方第一次有系統的調查及記錄台灣平埔族的文化。

黃叔璥提到寫作《番俗六考》的動機:
「番社不一,俗尚各殊,比而同之不可也。余撮其大要凡六:檄行南北兩令,於各社風俗、歌謠,分類詳注為《番俗六考》。」

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官府動員人力有系統的對於平埔族各社群的分類記錄。 《番俗六考》記錄北路(台南府城)以北的諸羅番十,南路鳳山番三, 計十三類群。分述各平埔族的居處、飲食、衣飾、婚嫁、喪葬、器用,並且附錄「番歌」, 是最早採錄平埔族歌謠的代表文獻註2。 《番俗六考》成了後人研究平埔族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

1721年來到台灣的黃叔璥, 因緣際會的記錄了十八世紀初台灣平埔族社會的風貌。 其記錄所以珍貴,在於一百多年後,平埔族人在漢人優勢文化的侵入,逐漸漢化,而喪失了舊有文化。 其生活習俗與漢人差異漸少,已不像黃叔璥親眼所見的平埔族社會,各族群之間,文化差異鮮明, 所以《番俗六考》成為後世學者研究平埔族文化所倚重的參考來源。

日據初期來台的日本人類學者,擁有現代人類學知識,也對於台灣民族誌興趣濃厚,然而由於平埔族多已漢化, 因此學術重心轉向於高山族的研究。而學者對於平埔族的族群分類,也與合黃叔璥《番俗六考》中的各族群的地域劃分大致相符,足見此書的參考價值。

圖:《番社采風圖》-耕種

對今天的讀者來說,若非志在學術研究,則讀《番俗六考》,令人難以咀嚼有味。

主要是《番俗六考》所描述的平埔族文化風俗, 幾乎已消失於台灣社會,陌生的古文敘述,又缺乏經驗的聯繫,不易想像其景象,而影響了閱讀的興趣。

幸好繼黃叔璥巡台之後的20年,有另一位巡台御史以圖像記錄了平埔族人的生活風貌。 這位巡台御史是六十七(滿人名字),滿族人,乾隆9年(1744)奉派巡台,後來又留任兩年。

六十七巡台期間,關注台灣的平埔族文化,特別指派畫工詳繪平埔族人的生活貌,即是我們今天所看見的《番社采風圖》。

黃叔璥的《番俗六考》、六十七的《番社采風圖》,一以文采,一以圖繪,同以巡台御史的身分, 為十八世紀台灣平埔族文化留下了珍貴的記錄。

影像遠比文字更易打動人心。《番社采風圖》的知名度及流傳性都超過了《番俗六考》。例如,馬英九總統就任後第一次春節賀卡, 就採用了《番社采風圖》其中的一幅耕種圖,而為媒體所報導。

《番社采風圖》流傳至今,已二百六十多年,而平埔族的語言及文化已然消失於台灣社會。 儘管如此,現今許多的台灣人的身上,仍然存在著平埔族人的血統。台灣有句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在禁止攜眷來台的時代,許多從中國大陸來台的單身男性漢人,多娶平埔族女子為妻(牽手), 而產生了這一台灣諺語。

我的祖先自乾隆年間來台,也是兄弟隻身來台,並未攜眷。族譜未詳記先祖娶妻何籍,是否平埔族女子。 雖然並無直接證據顯示我身上是否有平埔族的血統,但在情感上,我相信是有的。例如,我對梅花鹿有一份特別親切的好感, 且中年過後,我心中常感受到來自山林與原野的召喚。

旅記日期:2009.07.30


【延伸閱讀】

  • 第0400篇 -2006.08.30 三百年前臺灣西部大旅行-讀《裨海紀遊》(上卷)
  • 第0402篇 -2006.09.04 三百年前臺灣西部大旅行-讀《裨海紀遊》(中卷)
  • 第0404篇 -2006.09.11 三百年前臺灣西部大旅行-讀《裨海紀遊》(下卷)
  • 第0405篇 -2006.09.14 四百年前臺灣初體驗-讀《東番記》雜感
  • 第0715篇 -2009.07.15 [歷史回想] .甘治士牧師的《福爾摩沙簡報》

    註1:雍正元年(1723)設置「淡水海防廳」,原本以武備為主, 吏治仍由彰化縣管轄。雍正9年(1731),福建總督劉世明以大甲溪以北的地域太過遼闊,政事全赴彰化辦理實屬不易, 建議大甲溪以北地方一切錢糧、命盜事務一併劃歸淡水同知處理。至此,淡水廳才成為與縣級位階相等的獨立廳。後來廳治由彰化遷至竹塹(新竹市)。

    註2:摘選幾首《番俗六考》收集的平埔族情歌如下:
    新港社別婦歌
    馬無艾幾唎(我愛汝美貌),唷無晃米 (不能忘),加麻無知各交(實實想念)
    麻各巴圭里文蘭彌勞(我今去捕鹿),查美狡呵阿孛沈沈唷無晃米 (中輾轉愈不能忘)
    奚如直落圭哩其文蘭(待捕得鹿),查下力柔下麻勾(回來便相贈)

    麻豆社思春歌
    唉加安呂燕(夜間難寐),音那馬無力圭吱腰(從前遇著美女子)
    礁嗎圭礁勞音毛(我昨夜夢見伊)
    沒生交耶音毛夫(今尋至伊門前),孩如未生吱連(心中歡喜難說)

    打貓社番童夜遊歌
    麻呵那乃留唎化呢(我想汝愛汝)!麻什緊吁 化(我實心待汝)
    化散務那乃 麻(汝如何愛我)? 麻廈劉 因那思呂流麻(我今回家,可將何物贈我)

    斗六門社娶妻自誦歌
    夜描拔屢描下女(今日我娶妻),別言毛哈 呼(請來飲酒)
    尤 描咿林尤林(日後我生子、生孫),由拔屢別言毛哈 呼(再娶妻又請來飲酒)

    崩山八社情歌
    沈 嘮葉嗼賓呀離乃嘮(夜間聽歌聲),末力 戈達些(我獨臥心悶)
    末里流希馬砌獨夏噫嗄喃(又聽鳥聲鳴,想是舊人來訪)
    達各犁目歇馬交嗄斗哩(走起去看,郤是風吹竹聲)
    嗼下遙甯臨律嗼 噫嗄喃呀微(總是懷人心切,故爾)


    《番社采風圖》-守隘。 《番社采風圖》-瞭望。

    《番社采風圖》-刈禾。 《番社采風圖》-舂米。

    《番社采風圖》-迎婦。 《番社采風圖》-社學。

    《番社采風圖》-渡溪。 《番社采風圖》-捕魚。

    《番社采風圖》-採果。 《番社采風圖》-乘屋。

    《番社采風圖》-遊車。 《番社采風圖》-布床。

    《番社采風圖》-種芋。 《番社采風圖》-糖廍。

    更多Tony譯述的...《前人台灣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