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69)

[台北瑞芳].再訪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猴硐運煤橋(瑞三大橋)

今天陪著母親及家人前來遊覽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相隔三個多月,再訪猴硐,感覺車流及遊客明顯增加許多。

不知停車場是否會爆滿,所以車子沒駛入猴硐車站旁的停車場,而直接停車於猴硐坑旁的路邊, 然後走運煤橋過基隆河,前往猴硐車站前的遊客服務中心。

走在橋上,望見座落於運煤橋橋頭的選洗煤廠,屋頂鐵皮盡剝落。較上次所見,感覺又滄桑了許多。 抵達遊客服務中心,旁邊的願景館,一樓已開放參觀,展出猴硐礦業歷史圖文資料及照片, 館內也展出畫家洪瑞麟一系列以瑞芳礦工工作為背景的寫實作品。 詢問導覽工作人員,才知煤礦博物園區預計六七月份才會正式開幕,所以目前還沒有完全開放所有展區。

不過,慕名前來的遊客愈來愈多,車站前又有新開幕的餐廳小吃店,頗為熱鬧。車站前, 猴硐文史工作室的原址現在也已變成一間礦工飲食店鋪了。這也是合情合理的結果。昔日猴硐文史工作室位於車站前的 一樓民宅,為偶爾來訪的外地遊客提供了猴硐深度的旅遊資訊。

如今,此地已設立博物園區,遊客中心就在車站附近,免費提供遊客精美導覽小冊, 又有工作人員熱心解說,當地文史工作者自可功成身退,將工作室遷移至安靜僻巷內,好讓屋主可將黃金店面做更妥善利用。

猴硐運煤橋(瑞三大橋)。 瑞三礦業選洗煤廠。

圖:猴硐賞貓

趁著家人在車站前的麵攤用餐的空檔,我先去逛猴硐車站後方的山坡社區。

小朋友聽說我要去拍攝貓咪, 顧不得吃飯,也紛紛跟行。從車站爬樓梯,走天橋,過鐵路月台,便來到了有「貓村」之稱的猴硐光復里社區。

猴硐賞貓,是近一年來猴硐爆紅的旅遊新景點。猴硐礦業沉寂後,人口大幅外流, 位於車站後方的這個小社區平時僅有居民約百人,且大多是老人,而貓隻卻超過一百五十隻。

由於居民 愛護及餵食貓隻,因此附近的大貓小貓便呼朋引伴,群聚於此,形成貓村景致。愛貓人士來此拍攝貓咪, 照片一經網路流傳,「有貓相隨,猴硐最美。」,引領了猴硐賞貓的熱潮。

猴硐貓村,貓的數量比居民人數還多,而假日時候,遊客又比貓多。貓咪個性不一,有的十分活潑, 迎來送往,大方讓遊客拍攝;有的十分害羞,對遊客避之唯恐不及。我小時候家裡養過貓, 所以我對貓的習性頗為了解,我小時候也懂得貓語,能發出唯妙唯肖的貓聲, 讓貓兒願意回喵數聲,彼此溫馨互動。不過今天遊客多,我沒機會試試久未使用的貓喵本領是否依舊在。

猴硐貓村。 猴硐貓咪。

圖:母親與瑞三本坑合影

回到猴硐車站,與家人會合後,沿著柴寮路旁的步道,走往瑞三煤礦本坑。

沿途各個景點, 三個月前的舊旅記已有記述,自無須再贅述。

來到瑞三本坑,母親對於這座全台最大的煤礦坑興趣盎然, 她說,以前就聽過猴硐生產的土炭(煤礦)最多。可見猴硐產煤的盛名由來已久。

我在礦坑口參觀時,突然聽到母親從旁冒出一句:「這個炭坑是昭和15年開的。」我愣了一下,有點意外, 回頭,看見母親正在看礦坑旁的導覽解說牌。我很少看見這種景象。

母親不認識中文字,但還認得「昭和」這兩個字,再加上導覽牌上還有日文解說;雖然母親的日文已大多遺忘,但對照情境,便大概能猜出其意。

昭和15年(1940)時,母親正就讀公學校,還是一名小學生。 看見瑞三本坑,母親顯然有所感動。小妹在旁說要幫母親與瑞三本坑合照,母親大方的答應。 昭和世代的母親與昭和時代的礦坑合影。按下快門的一剎那,彷彿七十年的歲月,從1940年到2010年, 歲月就這麼一下子的流逝。

在本坑附近找地方休息,閒話家常。孩子們則等著看一輛輛火車從眼前通過,興奮的歡呼過癮。等孩子盡興, 我們才循原路走回猴硐車站。

圖:猴硐炭鐵廠遺址(瑞三礦業大樓對面)

回到運煤橋頭的猴硐坑停車處,我把握時間,獨自去探訪橋旁的猴硐炭鐵廠遺址。

遺址就位於瑞三礦業大樓的對面,只剩殘屋斷垣,宛如廢墟,磚石玻璃碎片,散落滿地,一片狼籍。

據猴硐文史人士的考證,這裡是「瑞芳五二七事件」(或稱「瑞芳五二七思想案」)的爆發地點。關於這一歷史,我是這一、兩年才得知的。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時局逐漸緊張,日本人開始加強台灣島內的思想檢查。 昭和15年(1940年),瑞三礦業的創辦人李建興遭人挾怨檢舉,與祖國暗通,圖謀反日, 5月27日,日警包圍猴硐,先進入猴硐炭鐵廠,逮捕五、六十位工人,並進行挨家挨戶的搜查, 後來逮捕行動擴及九份及金瓜石礦區。

昭和15年,瑞三本坑正式開礦,李建興卻因這一事件而入獄,繫獄五年,至戰後才重獲自由。 李建興的弟弟李建炎則死在獄中。根據蘇新以莊嘉農為筆名所寫的《憤怒的台灣》記載這一事件, 猴硐地區有五百多人入獄,最後僅一百多人平安出獄,其餘都死於獄中。

圖:猴硐炭鐵廠,只剩殘屋

瑞芳五二七事件,似已被世人遺忘。即使猴硐成立了煤礦博物園區,但展覽館內並沒看到任何資料陳述這件當年發生在猴硐的大事。

這一歷史事件被人遺忘,不盡然是因為歲月逐漸久遠,我想也是因為日本人已退出台灣的政治圈,政權既亡,影響力已失,於是過往的歷史不會 再與政治糾葛,便能隨著時間而漸漸歸於平寂。

這似乎是普遍的一種歷史現象。例如,我們看到中國大陸的遊客,來到台灣遊覽,就特別喜歡參觀蔣介石的行館,爭購與蔣有關的紀念品,我想也是同於此理。 歷史滄桑已經昇華,不再與政治糾纏,因此陸客的這種行為,也就不會有人將它解讀為中國人民非常懷念蔣介石的統治。

同於此理,我的旅記寫到昭和時代,有時筆觸會帶點鄉愁的滋味,自然也是與政治無關了。

旅遊日期:2010.04.25 (寫於2010.04.28)

【昭和世代相關旅記】

  • 第0308篇 -2005.10.26 車層百年奇緣
  • 第0691篇 -2009.04.18 [台北蘆洲].西洋樓.秀才厝遺址
  • 第0732篇 -2009.09.29 [家庭記憶].母親的國小畢業紀念冊


    [旅行照片]

    白雲悠悠,礦業滄桑。
    從猴硐坑走運煤橋,前往猴硐車站。
    遊客中心(左)與願景館(右)。
    願景館展出畫家洪瑞麟的礦工寫實作品。
    畫家洪瑞麟的作品-礦工群像。
    從貓村眺覽猴硐選洗煤廠。遠處為三貂嶺。
    礦工寮(內寮仔)附近,近距離觀賞火車。
    礦工寮,俗稱「內寮仔」。
    回程。小東走輕便鐵軌。
    猴硐炭鐵廠遺址-瑞芳五二七事件的歷史現場。
    猴硐運煤橋(1920年建造)與猴硐選洗煤廠舊照片。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如何前往猴硐煤礦博物園區?
    自行開車:中山高北上,下濱海交流道至暖暖,遇第一個紅綠燈右轉水源路,上62快速道路, 至瑞芳,續行台2丁公路,再右轉102縣道,過瑞柑陸橋後,右轉北37鄉道,直行即可至猴硐。
    大眾運輸:搭台鐵東部幹線,至猴硐站下車。或從瑞芳市區搭乘808公車至猴硐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