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周家古厝(1)
我在汐止進出四年,對汐止的印象始終只是她現代化的一面。
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會,
高樓林立,工商發達。雖然我知道汐止舊名「水返腳」,城市歷史超過二百年。
過去基隆河河運發達時,汐止曾是重要的水運港口,是附近貨物的集散地,但畢竟這已成過去式。
舊時代的繁華雲煙,似乎不曾留下痕跡。放眼汐止,高架的快速道路、超高樓的科學園區
,奔馳的貨櫃車,經常堵塞的交通,車流熙熙攘攘,百姓為生活忙碌,誰還有時間回想過去。
我對汐止的認識是如此膚淺。直到上次走訪翠湖之後,尋找「北港二坑」遺址資料時,
我才重新認識汐止。北港二坑曾是汐止周家的產業,而「周家花園」,曾與板橋林家花園、霧峰林家花園,
號稱台灣三大花園。這不過是百年前的事。周家古厝雖然風華已逝,
但依然佇立於茄苳路的狹窄舊巷裡;我曾幾次路經附近街道,卻渾然不知有座古厝寂寥於此。
在網路上,因找資料而無意間發現「汐止文化網」這個私人網站。我不免驚訝於有人默默為故鄉文史如此盡心;
相較之下,我四處行腳,卻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而已。我便決定,要走一趟汐止老街,探訪汐止的歷史人文景點。
周末下午,來到汐止茄苳路時,已過下午五點。並非我喜好晚遊,而是苦命的人總是在週末加班。
圖:周家古厝(2)
第一眼,我就被周家古厝的紅磚巨宅,瑰麗的外觀所深深吸引。
即使古厝現在已凋敝,
且規模僅是當年的一小部份而已,但深坑的百年古厝都沒有這種豪門巨宅所展現出來的氣勢。
這座豪宅興建於明治三十六年(西元一八九九年),歷經十年始告完工,古厝佔地四百坪,花園佔地一千兩百坪,
號為「周家花園」,為當時台灣名園豪邸。創建人周再思,以經營煤礦及金礦致富,為汐止地區名人。
幾十年之後,周再思的後代,經營「新興隆炭礦」失敗,宣告破產,家產瓦解。周家古厝、花園遭法拍,
逐一被拆解改建大樓。如今僅剩部份古厝,因產權為交通部招商局(陽明海運)所有,在地方人士請命下
,得以殘存至今。
我站在茄苳路上,望著這座被欄圍的落寞古厝,感觸良深。既感慨古厝的凋零,亦感慨周家的沒落。
以當年周家花園的規模,若能保存至今,絕對夠資格列為國家古蹟,成為汐止重要的歷史地標,
如今卻壅蹴於高樓大廈的一角,殘舊衰頹。周家子孫的境遇,亦令人哀憐。曾經是汐止富豪的周家,
第二代事業失敗,負債累累,第三代子弟竟曾淪落街頭。
身為商人之子,我感同身受。身長在商人之家,有時不免要面對比普通人家更多的起伏人生,冷暖自知。
周家古厝對面民房的一位老伯,看見我在拍攝古厝,走出來與我聊天。他嘆說,這棟房子真可惜,
竟落魄成今天這模樣。我們也聊起汐止的陳年舊事。他說,別小看這條小小的茄苳路,在日本人尚未開
闢縱貫路(大同路)之前,汐止至基隆,就是走茄苳路。這條馬路可說是早年的縱貫路,
如今只是一條狹窄的街道而已。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建順茶行
老伯也為我細數汐止重要的古厝,如火車站前後都有蘇家古厝,都是相當有名的。
他說:「可惜!後站的蘇厝已拆毀,
土地賣給建商,蓋成東方鴻大廈。」我能感受到這種心情。
後代子孫眾多,或無法抵抗經濟上的利誘,或者迫於現實
生活的壓力,不得不拍賣祖產。雖然政府已制訂史蹟保存辦法,但似乎也難以救亡圖存。蘇厝拆除時,
地方文史人士相當關切,但阻止不了古厝被拆毀的命運。
周家花園旁,有一建順茶行,亦有百年歷史。主人姓黃,遷台第一代祖黃敦釋,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自福建
安溪渡海,從淡水沿基隆河至水返腳(汐止)。大約是相同的年代,我的祖先亦自福建漳州出海,在淡水登陸。
光緒十一年(1885),黃敦釋的子孫黃德玉在汐止創立「建順茶棧」。經三代開墾茶園,全盛時期,種植面積廣達八
十五公頃,是汐止地區最大的茶源生產場。但如今,茶葉沒落,往事只能回味。
茄苳路離火車站不遠,走路約兩、三分鐘。我走路來到汐止火車站前。中正老街的狹窄的入口就在火車站對面。
在汐止火車站,正可感受到汐止面臨的急遽變化。原有火車站已夷為平地,正在改建新車站,
以因應未來發展之需。車站前原本狹窄的大同路二段尾,正在拓寬馬路,兩旁的舊宅,有紅磚舊宅,
有日式平房,在機械怪手摧撞下,全部夷成斷坦殘壁。
圖:中正老街一景
我從火車站前過馬路,走進中正老街。中正老街就像一般狹窄的巷道,勉強可兩車交會。
這條街便是兩百年前,汐止聚落的發祥地,舊稱「水返腳街」。基隆河就在房子後面不遠處。
兩百多年前,一波波移民,搭著船,沿著基隆河來到這裡上岸,建立新家園。
在這裡,已找不到老街舊日的風華。老街緊臨基隆河,這些年來飽受水患之苦,街道又狹窄、
以傳統市場的市集及攤販為主。我感覺街景頗似未拓寬前的松山饒河街夜市。兩地的背景亦十分類似,
一是水返腳(汐止舊名),一是錫口(松山舊地名),都是基隆河港埠,因河運而興起而形成的市集街道。
近年來,松山饒河街在官方與民間努力下,已成為台北著名的觀光夜市之一;然而汐止老街,
似乎擺脫不了漸沉漸寂的命運。
讀資料,得知文建會於民國八十三年(1994)曾將汐止評選為社區總體營造重點的鄉鎮之一,
而汐止老街正是代表性的示範景點。但將近十年的時間,汐止老街始終未為外界所熟知,打不響她的知名度。
原因何在?
我來到了老街上的公共市場,市場裡的中間通道可穿往基隆河畔。我走至河岸邊,眺望這片寬闊的河床。
夾岸有高高的水泥護堤,河床上有施工的工程車,還有不少白鷺鷥在淺流的沙洲上覓食。河岸旁則有巨大的抽水站。
我上下張望,已找不到百年前水返腳渡船碼頭的蹤影,連一個紀念碑也沒有。嘆舊跡無可追尋。
圖:中正老街公有市場外,眺望基隆河
我站在基隆河畔,想汐止的過往雲煙。我也思索著汐止老街十年造街未能成功,原因何在?
或許癥結就是水患吧!這幾年來,每次颱風來襲,汐止總是災情慘重。水患難解,充滿悲情,
人們又如何定下心來整理地方故舊呢?
汐止早年無水患,最近十年,水患不斷,是天災或人禍,民意早有定見。土地過度開發,
水土保持不當,是因素之一。但汐止人亦認定,台北市基隆河截彎取直計劃是重要禍首。
這項計劃創造了內湖輕工業區大片的土地,發展成為台北矽谷,許多高科技產業駐足於此。
台北市的基隆河河岸公園青草翠綠,景色怡人,內湖、大直一帶河濱豪宅林立,土地增值利益可觀,
但原本留給基隆河氾濫時疏洪的數平方公里的緩衝區卻從此消失不見。
台北市基隆河截灣取直計劃,經李登輝、黃大洲、陳水扁、馬英九等歷任市長的銳力經營,
終於成就了今日基隆河水岸的美麗風景。而在榮耀的政績背後,有汐止人的淚水。
(∼待續)
旅遊日期:2003.07.12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行旅照片]
茄苳路周家古厝(周家花園)(1)。
茄苳路周家古厝(周家花園)(2)。
茄苳路百年歷史的建順茶行。
茄苳路。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汐止火車站前正拓寬馬路,被拆毀屋樓。
中正老街一景。
中正老街公有市場外,眺望基隆河。
牛稠頭遺址,水返腳渡船頭,己變成現代抽水站。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