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70)

南港.更寮古道.深坑.土庫岳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更寮古道(第二段)古樸的石階路

每當疲累時,我總是避免遠行,我寧願在住家附近爬爬山。但即使是在附近的郊山走走,若太隨性或準備未周, 有時也會演變成意想不到的長途跋涉。

旅行總有些意想不到的際遇(或狀況)會發生,就像人生一樣, 你永遠無法預知何時會出現一段插曲。

週六晚起,大抵是為了彌補這一週的精神體力的透支。下午老婆女兒去上美語課,老婆只想在附近喝咖啡, 等女兒下課,便放牛吃草,隨我自由行。我不想走遠,決定去南港茶山走走。舊庄,有一條「更寮古道」。

從忠孝東路五段至舊庄街一段,過南深路(南港-深坑),接舊庄街二段,開車才花15分鐘, 便抵達122巷的登山口。巷口有家雜貨店,登山口並不明顯,不小心就差點錯過。停好車,一點五十分開始登山。 天空雖飄著雨絲,但還不到需要撐傘或穿雨衣,算是適合行旅的天氣。

初爬更寮古道,雖說是古道,但石階路已鋪上花崗石,易行,但無古味,有些失望。約行走五、六分鐘,山勢漸高, 右望見北宜高速公路自山麓鑿洞而過,我暫駐足賞景。再往上爬,約兩分鐘,接柏油馬路。叉路口有農宅,為蘇厝,舍犬對我狂吠。

過柏油馬路,左側圍欄有一開口及登山條,找到向上行的第二段古道。繼續前行, 原本的花崗石石階路已變為泥徑,上坡處則看到古樸的石階,漸漸有古道的色彩,山徑沿途電線桿為陳舊的黑色木頭, 一如我在小粗坑古道所見。這段山路的石階頗見苔痕,沿途望見山腰的柏油路蜿蜒而上。 這段早期先民挑著茶葉往返深坑、南港的古道,因南深路(109公路)的闢建,以及附近山間的產業道路陸續完成後, 便已逐漸荒廢,而成為登山客的尋幽踏青的登山路徑。

約行兩三分鐘,遇叉路,根據隨身的資料,右可接附近的黃厝,左為古道主線,原古道又被漂亮的花崗石階路所取代。 取左行,路筆直,坡緩,一路怡然而行。約十五分鐘,路又變為小碎石路,碎石細軟,沙沙作響,一路平緩好走 。約五分鐘,又接回柏油路。時間兩點二十分,自登山口至此,費時三十分。

圖:潘厝古宅牆壁的槍孔,為早期防禦盜匪的設施遺蹟

接回馬路,卻不見往上走的山徑,再翻查資料,這附近有一潘氏槍孔古宅,於是向右走朝附近的農宅走去, 終於在道旁看到南港區公所豎立的解說牌。

果然這幾間農舍即為潘氏古宅所在地,民宅的牆上也寫著「槍孔」 、「望高寮」等字及畫出指示標誌。南港區公所立牌的解說文如下:

南港茶山更寮腳潘宅槍孔厝

更寮腳潘宅祖厝為南港僅存居住的槍孔厝,廳門兩側石窗下,外露小孔內為喇叭狀, 由外表不易辨識,兩百多年前清朝官府派潘氏祖先來此駐守望高寮,存槍孔的祖厝為當時所建。
南港區公所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

解說板也有這附近茶山的旅遊景點圖,例如大坑栳寮製茶匠遺址、魏氏古墓、蘇家花園、燒煤窯、 石灰礦洞等景點。若往舊庄街二段更上行,則可至我曾探訪過的大坑余氏古宅、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所,然後接汐止、石碇交界的鹿窟事件紀念碑及光明寺。 這一帶有豐富的人文遺跡,可供遊客尋幽探奇。

南港大坑一帶的茶山,開發歷史悠久, 可遠溯至兩百年多年前的清期乾隆時期,這裡曾經是台灣早期樟腦、茶葉出口的重要產地。

過去,這裡也是台北盆地進入深坑、石碇、坪林、平溪、雙溪,通往葛瑪蘭(宜蘭)的行旅步道之一。 因此,相傳清朝年間,已於這茶山的最高處大坪山(又稱土庫岳),建立瞭望台,由武裝更夫守衛著, 以防禦原住民出草及盜匪侵擾,這種瞭望台,稱為「更寮」,也被稱為「望高寮」,是這條古道命名的由來, 也是古道上重要的遺址。但原來的更寮早已堙滅,現在則搭建起一座新的望高寮。

我沿石階而上,繞至農舍後方的潘氏古宅,找到了石頭厝牆上的槍孔處,遙想當年先民入深林、拓蠻荒的艱苦生活。 這座古宅歷經兩百多年,已面貌全非,屋頂翻修成鐵皮,正門改為鐵門,牆面也有土有磚,古味盡失,但 那石窗及槍孔處,仍透露出幾許歷史滄桑。

圖:往大坪村的下坡山徑

參觀完槍孔,我猶豫著是否要爬往望高寮,或是轉往附近,去逐一探訪這連成一系的製茶匠遺址、魏氏古墓、 蘇家花園、燒煤窯、石灰礦洞等茶山人文風采?

看看時間,兩點二十分,應可兼顧,便決定先爬山, 再下來採訪這些景點。

從潘厝農舍左側的小徑上山,穿進樹林中,枯葉滿地,路徑漸荒涼原始,泥徑坡陡,走來稍感吃力,約十分鐘,遇 巨石橫躺徑旁,附近竹林幽幽,停步休息調氣,再向上爬五分鐘,又是陡坡,走走停停,抵一片筆筒樹(蛇木)林, 已聽見高壓電塔電流斯斯聲,判斷離山頂已不遠,再上爬,遇更陡坡,有繩索垂下,於是拉索而上。 三點過後,抵稜線。稜線左右皆有路。我停下來休息。向左上坡往望高寮,向右下坡往大坪村。

這段二十分鐘的上坡路,讓人有些心餒。讀資料,往望高寮約還須三十分鐘,便心萌退意,不如下山尋幽。 此時,注意到資料提及,右行可至附近山間的大坪村,似乎只在這附近而已,便決定繞去看看,然後再折回。 於是在稜線叉路改向右行。

向右走不久,過高壓電塔,漸下坡,泥徑有些溼滑,山徑更幽靜,枯葉遍地,下坡速度快,走幾分鐘仍不見大坪村, 但已警覺高度漸降,心萌 悔意,這條山徑似為下山路,而方向是朝深坑的方向,已與南港背道而馳。但因下坡路好走,且以為大坪村就在眼前, 竟捨不得返回走。在猶豫中,已下至山麓。

三點十五分,遇叉路。右小徑爬坡,左小徑下坡,我有迷路的感覺,不知身處何處。兩條小徑皆綁登山條, 右徑多條,左徑少條,登山條只各寫登山團體的名號,卻無隻字片語指明路往何處。在山林裡,登山條是為了 提供登山客導引,若無法達成這個目的,便失去存在的意義,只是掛在樹上的垃圾而已。我看到滿枝條的垃圾 ,無助地面對叉路,我的登山資料只有望高寮,不包括深坑這一段。

我不願回頭走爬坡路,但在迷路的時候只能選安全的路。雖然從方向上判斷,往右小徑上坡,應是爬回南港的路, 左小徑應是下至深坑的路,只會愈走愈遠,但只要能到深坑,至少可確保安全無虞,只是得坐公車或計程車而已 。何況,大坪村還沒看到,怎能甘心放棄?

圖:大坪村的一間古厝

由左小徑下行,不久即看見山坡菜圃農舍,約五分鐘,抵一農村,視門牌,終於抵達(深坑鄉)大坪村。

大坪村腹地不大,大部份的房屋已改建為三層水泥樓房,其中一間似為宗祠,門匾寫著「開閩堂」, 顯示此村為福建先民的後代,在道旁,我也看見一間十分古樸的閩南舊宅,大門深閉,似無人居住。

路旁遇一老伯,確認往下走的柏油馬路可通南深路,稍感安心,至少可走公路返回南港舊庄。

沿馬路往下走,不久,馬路左側有一小山徑,有指標寫著「往土庫站牌」,「站牌」兩字代表有車可坐, 我於是捨馬路改走小徑。這條小徑卻是今天走過的山徑中最美的一段,舊枕木鋪成的山徑,左側有溪水潺潺聲, 景幽氣清,無意間得此步道,更有驚喜之感。但路徑不長,約四分鐘,又接柏油馬路。這馬路為「土庫尖路」。 對這附近的路完全不熟悉,土庫尖路右行為上坡路,左行為下坡路,我直覺的選擇左行, 一切以下山為原則(註:這一左行,則又繞了遠路。事後翻資料才知道,土庫尖路右行,可接南深路的最高點崩山站, 才是返回南港的路;左行則愈走愈遠,通往深坑鄉)。

才左行約兩三分鐘,又見路右側有一登山小徑往下走,而馬路則遠繞大左方。山徑入口則有登山條。 我依走更寮古道的經驗判斷,山徑通常是捷徑,大馬路則繞遠路,兩者應殊途同歸,於是再捨馬路, 改走小徑。約三、四分鐘,抵一涼亭,亭名為「智慧亭」。

智慧亭為一傳統水泥紅柱黃瓦的涼亭,建於山徑旁的台地,亭中可俯眺附近山景,視野相當遼闊。 亭旁有亭誌記載建亭及這條小徑的歷史。這條山徑一如更寮古道一般,也是一條先民開山拓墾時期行旅的山路, 稱為「土庫岳古道」,這條山路往上走,經大坪村,可爬至土庫岳,然後可接南港、石碇, 也算是一條茶葉古道。

可惜這條古道已全部鋪為水泥路,古味全失。古道之所以成為「古道」,不只在歷史久遠,也必須能夠保存原味。 若只論歷史,不論面貌,則台北市東、西、南、北門內的條條大街,豈不都可稱為古道?

圖:土庫岳古道

在智慧亭休息十五分鐘。然後走這條土庫岳古道下山,山路石階筆直而下。

約10分鐘,抵達山腳下的社區, 為紅葉山莊,路為紅葉街,出來接大馬路,我以為就是南深路。結果視路旁門牌,竟是北深路。

一字之差, 天南地北。悲從中起,不禁問:「南深路,你在何方?」

路人告訴我,南深路要往前走約一公里多。聽到明確的指示,稍感安慰,提起精神邁步向前走,約幾分鐘, 隨即發現,原來北深路,就是106公路,是由深坑通往平溪的公路,忽然間就明白自身所處的位置, 我已經繞了一大圈,來到了深坑鄉。於是一路默走,過土庫岳、賴仲坑、翠谷山莊、深美橋四個站牌, 終於抵達南深路口。時間下午四點三十五分。

看到了南深路,就看到了回家的路。看站牌(草地尾),下一班公車五點三十分,還得等上一小時,便決定步行, 走公路。這時天色竟漸漸變暗,初冬的夜來的特別早。才走不到一分鐘,便看到道旁的公路里程標誌, 寫著「109公路8KM」。看到這8KM的標誌,我悲情湧現。8公里,不就是牡丹至樹梅的 距離嗎?上個星期走汐平公路,下坡路走7.5公里也花了一個半小時,更何況現在是上坡路?

垂頭喪氣的往前,只能走多遠算多遠,邊走邊等下一班公車吧!南深路是不乏車流的, 但我沒有勇氣揮手。在這樣的傍晚時刻,一位持杖戴帽、身揹背包的中年男子獨行於公路上,似流浪漢, 誰會停車?誰會關懷呢? 如果我是個二十歲的妙齡女郎,或許還能挑選路過的車型,看搭誰的便車。 現在只能一步一腳印的向上爬。

四點四十分過世新會館,又是一段大爬坡。走了一公里多的路,接近五點時,黑夜漸臨,當心情正黯淡之際, 忽聞轟然的引擎聲,不似一般小驕車,我猛回頭,忽見一輛公車駛來,不禁大喜過望,急揮手求救,公車煞車 右靠。我終於搭上公車。不知它是從那裡來的。

公車一路繞上山,路彎曲,繞幾個大彎才抵至崩山站。過崩山,開始下坡路,公路變狹小,又是繞彎於山間, 而天色已全暗,這段路果然漫長,若真用步行,恐將是一場劫難。但急駛的公車,只花了十分鐘便抵南深路、 舊庄路口。下了車,再步行至舊庄街二段122巷的更寮古道山口,不過是15分鐘時間而已。走最後這段路, 我已變成夜行人。

來到更寮古道入口處,想起今天的行程,一切盡在意料外,沒爬上望高寮,也沒探訪到附近茶山的人文景點, 卻意外地深入深坑,走了一條從未聽過的土庫岳古道,然後又是公路流浪記。這段從舊庄走更寮古道到大坪村 ,再下到深坑的土庫岳古道,這一程也算是親身體驗了先民的挑茶路。

至於舊庄這附近的大坑栳寮製茶匠遺址、魏氏古墓、蘇家花園、燒煤窯、石灰礦洞等景點,只有留待下次採訪了。

[行程記錄]
13:50 登山...13:56 望北宜高速公路...13:58 接柏油路...14:00 接山徑...14:03 接花崗石階...14:15 接碎石路...14:20接柏油路...14:30潘宅槍孔屋...14:40爬往望高寮...14:50遇巨石... 14:55...15:05抵稜線...15:10過高壓電塔...15:15遇叉路...15:20抵大坪村...15:25接柏油路... 15:27左小徑入枕木步道...15:31 接柏油路,為土庫尖路...15:36 右有小徑,為土庫岳古道...15:40 抵智慧亭(休息15分)...16:05紅葉山莊...16:10北深路... 16:35抵南深路...17:00搭上公車....17:10抵舊庄...17:25抵更寮古道登山口

旅遊日期:2002.11.23


【延伸閱讀】
.第1453篇 - 2019.11.13 旅行影片:土庫岳.更寮古道


[行旅照片]

從更寮古道眺望穿山鑿洞而過的高速公路。
更寮古道第二段的登山口,位於馬路左側的圍欄口。
更寮古道樸拙的舊石階路。
更寮古道(細碎石路的路段)。
潘厝農舍石階前,馬路旁有槍孔屋解說文。
潘厝古宅石牆上的槍孔(右牆槍孔)。
潘厝古宅石牆上的槍孔(左牆槍孔)。
潘氏古宅,已古味全失,後方上方處為九重宮。
從潘厝上爬至稜線途中遇巨岩臥於山徑旁。
往大坪村的下坡山徑。
大坪村的一座古宅。
土庫尖路途中的一段枕木山徑。
土庫尖路。
"土庫尖古道"上的智慧亭。
"土庫尖古道"。
深坑鄉的深南路(南深路)口。

[行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