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331)

航行福爾摩沙北端:從西岸淡水到東岸雞籠,並附滬尾、艋舺和雞籠的評論(下)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航行雞籠河(年代:1886年)
航行雞籠河

∼(續前篇
經過潮汐的終點後,剩下的航程通過連續強大的急流,需要使用人力來拖船。

從我們昨晚的休息處開始,船夫就開始行動,立在船頭,拿著竹子橫過他們的身體, 在船的兩邊推進,兩邊各推一個,而第三個人在後面,努力使我們的平底船向上游移動至深的水域。

這樣的過程,一再的重覆。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抵達的河段,周遭被美麗的樹木丘陵所圍繞, 東邊有陡峭的岩石以傾斜15度插入水邊。

我們經歷許多美麗幽靜的風景,然而處處都有生命跡象。因為這個島嶼的西半部人口密度極高, 所以沒有任何地方你不會遇到中國人。 無論是在最幽偏或最適合休憩的地點,你都會受到近距離的審視。

如果你想在叢林裡射擊一隻鳥,你很可能會發現一群婦女和孩子跟在你後面窺視;如果在水岸, 則總是有一些在工作的漁民或者在泥地上涉水的兒童,或在河裡洗衣服的婦女; 除非是朝向樹木高處的鳥兒,否則射擊是非常不安全的。

圖:台灣水牛(年代:日治時期)
台灣水牛(年代:日治時期)

雞籠河的渡船很多,我們經過的時候,這些渡船都在工作中。

我們也經常遇見水車,通常是由三個男生在操作,或兩組人員;我們也常看見兒童帶領著水牛。

水牛笨拙的頭顱常露出水面,混合著好奇和愚蠢的表情凝視著我們。 溪流及河岸,還有中國人和男孩,有時赤裸身體,但通常在腰部繫著某些東西, 他們在河流或泥灘撈捕魚隻、貝類或螃蟹,捕獲最多的是魚。 中國人總是忙於工作,甚至在最糟糕的水區,例如泥灘、沙灘,或水深及脖子的溪流裡撈捕。

圖:福爾摩沙小屋(年代:1859年)
福爾摩沙小屋(年代:1859年)

福爾摩沙到處都有人口,在英格蘭,你可能步行數英里卻不會遇見任何人,但在福爾摩沙,你很少會遇到這種情形。

他們的房子是用泥土和茅草建造的,偶爾還會有磚瓦和瓷磚,房屋排成一排,並且鋪著泥土和水泥作為地板; 更好的房屋,用泥巴或泥土裝飾屋頂,通常是新月形山牆,給這座城鎮帶來非常有特色的外觀。

村莊裡的貧窮人家,將豬和家禽養在屋裡。我看見一個大糞坑與居室緊鄰而已, 除了狗和貓之外,豬、家禽、鴨、鵝和水牛是僅有的家畜。

貓通常是日本品種,有著短尾巴或捲尾,貓的顏色通常像龜甲。狗以黑色居多,很少白色的, 大多是醜陋的雜種狗。牠們只要看到外國人,就會大聲吠叫,但是不必害怕牠們會咬人; 你只要帶著一根棍子,牠們就會變為徹頭徹尾的懦夫。 馬匹和驢子的情形,我不清楚;至於體型較小的黃牛,則很少見。

圖:雞籠河支流大武崙溪(尚仁國小附近)(2002年)
雞籠河支流大武崙溪(尚仁國小附近)(2002年)

最後,我們進入了一個狹窄的岩石峽谷,只容許兩艘船相互通過的空間,警示著我們,我們這次旅行的水域部分已經結束。

(譯註:這條狹窄溪流是雞籠河的支流大武崙溪,在尚仁國小附近匯入雞籠河。)

幾分鐘後,我們與一些相似的船隻都停泊在一條長約100碼的河灘,河岸幾乎沒有什麼空間可以泊船了。 這裡聚集了一些房屋,形成了嶺腳(Liang-kha)這個小村落(譯註:港仔內, 位於八堵麥金路中山高交流道附近。),距離雞籠約三英里。

我們經過一系的激流溯行到達山的肩膀處,河流就中斷消失了。 而有另外一條較小的溪流,從這一地點分支出去,流往雞籠的方向。

圖:獅球嶺古道今貌(2008年)
獅球嶺古道今貌(2008年)

我們把裝備擺放在從雞籠來的座椅上,然後步行山徑翻越山丘(譯註:獅球嶺)

我們在沿途遇到許多來自雞籠、運輸各種貨物的苦力。 有些人背著沉重的大麻束,還有些人背著一大堆桶裝的乾燥飛魚。

經過一處突然的轉彎之後, 眼前出現大小不一的山谷、城鎮和寬闊的雞籠港,構成一幅完整的精美的圖片。 在山谷密林中,樹蕨非常的顯眼;左側有砂岩丘陵,蜿蜒的西南延伸成一條層層的直線。

海港外面,有三艘裝有方形的帆船,還有許多戎克船停泊。 有一座像哨兵般的突出岩石,高約600英尺,被稱為「雞籠嶼」。 雞籠嶼和英國的聖邁克爾山非常相似。

圖:雞籠港(1892年)
雞籠港(1892年)

雞籠港右側地區是令人有興趣的煤炭產區,這使雞籠成為一個重要的港口。

雞籠港有良好的停泊港灣,又容易獲得豐富的燃料。

雞籠與福爾摩沙北部的其他城鎮完全不一樣。她位於海灣的最頂端,構成了雞籠港,碼頭離海灣很遠; 海港的上半部是低水位的泥灘,中間有一條狹窄的水道, 對於當地的舢舨來說,雞籠港的水位幾乎不夠深; 而小型戎克船則隨著潮水而上下搖動。

港口朝向兩山之間的一個美麗海灣,從雞籠城鎮到海港入口的距離為兩英里, 最寬處約一英里。港口的入口寬約八分之三英里,向西北方開放。

圖:雞籠港(1884年)
雞籠港(1884年)

這樣一個寬敞的港口,幾乎沒有什麼危險,理應可以提供大量船舶安全停泊。

但不幸的是,中國當局的短視,使雞籠港迅速的惡化。

最糟糕的是,人民的懶惰正在造成最致命的效果。當船隻抵達港口時,船員沒有將穩定航行的壓艙石搬放在岸邊, 而是將這些石塊扔入海港中,於是迅速累積了港口水底的障礙物。這些障礙物應該儘快被移除。

我親眼看見了這種情況。我相信在過去的兩年裡,這個港口已經非常嚴重地退化了。

淡水港也正在發生同樣的情況,而打狗港雖然禁止船隻將壓艙石拋入水中,但是被雇用的中國苦力將這些石塊搬了幾碼之後, 就將它們扔出小船之外。

圖:仙洞巖(日治時代)
仙洞巖(日治時代)

雞籠港是從非常厚的砂岩地層中挖出的,傾斜角度約為15°。

在港水的兩側有許多懸崖峭壁穿過風景如畫的峽谷,大多樹木茂密,沿途有一些村莊。

在東北部的海岸有幾個天然洞穴,岩石中僅有一些裂隙洞穴,有些洞穴可以延伸至相當遠的距離。裡面長滿下垂的蕨類植物、苔蘚和秋海棠。

其中最大的洞穴,有個寬敞的入口,洞口呈拱門狀,長約50碼(譯註:仙洞巖)。 另外,左側有一條狹窄的裂隙,足以容納一個男人通過,我們穿爬約70或80碼的距離,窄縫擴展成為一個中等大小的房間時,我們使用鎂光照射,發現已沒有任何的通道了。 洞穴的頂端,岩壁是光禿禿的砂岩,並且滴滿了滲透出來的泉水。

一些蟋蟀在這裡棲息,可能是他們得到誘因,或者在這裡可以覓食。或者他們有任麼原因,使他們選擇棲息在這裡,這很難判斷。與一般穴居的動物不同,蟋蟀在洞穴中的視力非常發達,我只能將牠們視為是偶然誤入洞穴的昆蟲。

圖:棕櫚島(1894年)
棕櫚島(1894年)

棕櫚島(譯註:和平島),在雞籠港港口入口處。

島上沒有生長棕櫚樹,而是蘇鐵,可能被誤認為是棕櫚樹,所以這樣稱呼這座島。

棕欄島的海床正逐漸在升高,就如同雞籠港其他地區。若要維護港口的完整性,就必須注意防範,避免當地苦力的魯莽和無知, 如我前面提過的,將壓艙石丟入港灣之中。

雞籠作為一個避風港及貿易港,它的重要性逐年增加,這可以從這樣的事實來判斷:英國皇家蛇艦是同時停泊在雞籠港的八艘歐洲船隻之一。 其他船艦包括來自漢堡、不來梅、普魯士和英國的船隻。
(全文完)

日期:2018.06.08  

註:
原文題名為:《A boat journey across the northern end of Formosa, from Tam-suy, on the west, to Kee-lung, on the east; with notices of Hoo-wei, Manka, and Kelung》 (註:本文所選圖片僅作為閱讀輔助參考,並非作者原文所附圖片。)


註1:
原文題名為:《A boat journey across the northern end of Formosa, from Tam-suy, on the west, to Kee-lung, on the east; with notices of Hoo-wei, Manka, and Kelung》


【旅行照片】

八堵港仔內,獅球嶺古道起點,越嶺往基隆。(2008年)

獅球嶺眺望基隆港。(2008年)

基隆港(1884年)。

基隆港(日治時代)。

基隆港(2014年)。

基隆港(2017年)。

仙洞巖(日治時代)。

仙洞巖(2012年)。

仙洞巖(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