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137)

暖暖.百年帮浦间.西势水库.金山寺.战壕遗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金山寺

今天山友相约探访基隆古炮台遗址。

这行程缘起于今年初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的“清法战争与台湾特展”。

山友小周兄参观后, 写了一篇“西仔反-清法战争与台湾特展杂记”, 文中述及清法战争时基隆及淡水几处古炮台,并引用当时法军所使用的地图,与今基隆地图相较, 考证当时清军各炮台位置。后来,小周提议实地探访基隆古炮台,山友们颇心动,遂有今日之行。

今天预定的行程,由基隆市深澳坑出发,沿途探访深澳坑炮台(现改称“四脚亭炮台”)、 月眉山炮台(法军称为“桌山炮台”)、暖暖街山炮台(法军称之为“南方炮台”)。 然后抵达暖暖金山寺,去寻找清法战争时周印头(周玉谦)领导的乡勇,于金山寺后方所建筑的战壕遗址。

清法战争爆发于光绪十年(1884年)。台湾为主战场之一,基隆与淡水为交战点。基隆港在法军猛攻下, 陷落敌手,被法军占领长达八个月。其间,法军企图南进,与清军激战于狮球岭,法军无法突破。后来, 法军另辟战场,派兵自八斗子上岸,攻击深澳坑。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清法两军于月眉山展开激烈血战, 双方死伤惨重,法军突破防线,清军被迫退守暖暖,沿基隆河布防。法军前进,受阻于暖暖,无法再越雷池。 四月间,清法议和。法军撤军归航,结束这场战争。

今天的探访路线,自深澳坑出发,翻越月眉山、红淡山,抵暖暖老街,宛若当年法军的进军路线。同样是三月天, 行走于百多年前的古战场炮台遗址,俯仰之间,也应别有一番历史感怀!

这项行程我早已报名,只可惜因种种缘故,最后无法如愿参加。只能期待从山友的旅记图文记录里去领略这份怀想。 今天,山友们上午八点在基隆火车站集合,展开此行,而我呢?下午才有空自台北出发,前往暖暖, 加入尾段行程,与山友相约于金山寺会合,然后一起探访金山寺清法战争古战壕遗址。

行前,我向山友戏称:你们扮演“法军”,我来扮演“清军”。就行进路线而言,这个比喻还算恰当。 今天“法军”自深澳坑进军,得走六、七个小时,穿山越岭。连攻几座炮台,到达暖暖时,应已是疲惫不 堪的强弩之末,而我呢?则是好整以暇的地方乡勇,准备于金山寺战壕里迎接“法军”的到来。

图:百年帮浦间

下午两点左右,我带着老婆抵达暖暖。据预定会合时间(四点钟)还有两个小时,我先带着老婆探访几处处景点。

上次探访荖寮坑煤矿遗址之后,我对暖暖念念不忘,持续搜集当地的文史及旅游资讯。

当地文史人士编印的“暖暖代志”社区刊物,记录着暖暖的人文历史与社区之爱,使我深受感动。 我最早得知金山寺清法战争战壕遗址,就是得自于“暖暖代志”的报导。

暖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乾隆年间,暖暖为基隆河航运之终点站,淡兰之间来往商旅,都选择暖暖落脚。 暖暖得地利之便,商旅云集,货物集散,造就了老街繁荣盛况。至今地方上仍流传着:“九万十八千” (万金富者九户,千金者有十八家)、“水流东、吃不空”等谚语。

世事多变,繁华如梦。

当基隆河逐渐淤浅,现代公路铁路运输兴起,河运衰微,暖暖小镇便失去昔日的风光。

小镇虽然落没,繁华虽然褪去,但暖暖曾有过的风华,应可留下丰富的历史遗址供后人思古探幽。 然而,这个小镇的古旧建物、人文遗址似乎消逝得特别快。她无法像桃园大溪, 还拥有一条和平老街,使人怀想当年;它也无法像金瓜石, 保存了采金时期的历史场景,供后人追忆往事。

在现代化的脚步下,暖暖地区一间间古厝被无情摧毁,改建成楼房。老街拓宽后,失去盎然古味。 建造于1919年的暖暖木造火车站,比集集火车站的历史更悠久,也于数年前被拆毁。暖暖最老的建物, 建于同治十二年的武举人王廷理古厝,亦逃不过被拆除铲平的命运。

图:水源地的百年拦河堤,形成人工帘幕小瀑

暖暖,给了我复杂的感受。一方面,我感受到了当地文史人士的爱乡热情, 另一方面却又惊讶于无数古厝建物被一一拆除而消逝。我渐能够体会当地文史人士的心情。

因为失去,于是开始懂得珍惜,所以才会更加疼惜现在还拥有的。

其实不必悲观,在暖暖的山林里,还有着极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址资产。十分古道、大菁遗址、荖寮坑煤矿遗址、 石头厝遗址仍是暖暖地区扣人心弦的文化资产。而台湾第一座水库-西势水库,位于暖暖西势溪的上游, 它仍然屹立;而暖暖净水厂旁的“百年帮浦间”的古朴红砖房,那百年身影也依然被保存着。

暖暖人,不要灰心。

我沿着水源街,来到双龙桥,远远就看到这间红砖砌成的“百年帮浦间”。 这栋建物的历史已超过百年。这里被称为“水源地”,东势溪与西势溪在上方处合流而为暖暖溪, 向这里缓缓流来。

西元1899年,日本人聘请英国工程师勃登(William K. Burton)在此设计抽水站, 兴建拦河堤,截取河水,然后以帮浦将水抽到岸边的净水厂。净水厂处理后,再输送给全基隆的用户。 这里的净水厂是全台湾第二座水源地,其历史年代仅次于淡水水源地。

沿着“百年帮浦间”旁的水源路往上走,约两三分钟,抵达“双龙土地公庙”。西势溪和东势溪就在庙下方汇合, 形成双龙潭。双庙是“福德宫”与“福兴宫”,这两座土地公庙连在一起,各自面对着东势溪和西势溪。两个土地公, 各管各条河,形成有趣的画面。

图:西势水库

由土地公庙更往上走,离西势水库还有一小段路。我改开车前行,至终点。再走一小段宽阔的碎石路,我们终于看见台湾的第一座水库。

西势水库,又称为“暖暖水库”,水坝筑成,水库区变为一美丽的人工湖,湖光山色,景致优美,又被称为“观音湖”。

西势水库为水源保护区,大门铁门深锁。我只能“神游”而已。

就在大门入口处,有一耸立的纪念碑。西势水库是日本殖民统治政府,聘请英国工程师勃登设计督造的。 当时由于水源地暖暖净水场的蓄水池已不敷急增的饮用水需求,于是在上游处兴建这座水库,完工时并以水管制立纪念碑, 名之为“基隆水道储水池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的碑座有碑文介绍这座大坝的基本资料。有趣的是刻署的年代,写着“中华民国十二年开工, 中华民国十五年竣工”,很明显的窜改历史史实。日据时期怎会有“民国”年号?正确应是“大正十二年开工,大正十五年竣工”。

这座水库是台湾地区最早的水库,也是台湾第一座重力坝水库,经历八十年风吹雨打,遭遇无数次地震台风的考验 ,仍屹立不摇。外观水泥铺面,毫无龟裂,坚固如初。八十年前的工程品质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原因不是当年的建筑技术比现在精良。

我在水库区不敢神游太久,也不宜再深入。离去时,对这里的湖光山色依依不舍,把心情遗落在这里。接着, 开车返回暖暖老街,将车停于老街的安德宫。金山寺就在安德宫附近的山腰上。

图:金山寺前,探访古炮台归来的山友们

我较预定时间还提早三十分钟抵达安德宫,准备先上山探寻金山寺古战壕遗址。没想到“法军”迅 速挺进,竟也提早半小时抵达暖暖。于是我们在安德宫会师。

“法军”阵容坚强,萧郎、小周、老恩、法宾、Daniel、雨伞、纾非、Andy夫妇,共九人。“清军” 则只有我夫妻两人。大家都是网路熟识的山友,其中,Andy夫妇与我是初次见面。

虽然行前已阅读过金山寺古战壕的资料,却过于轻忽,以为不难寻找,又仗势今日人多,竟没列印资料带在身上, 而山友们也人同此心,各自忽略,结果竟遍寻不着战壕遗址。只看到几处类似的土壕而已, 但难以认定是清法战争时的战壕遗址。于是众人陆续撤回金山寺休息。我和小周不甘心, 又绕爬金山寺后方土堤山坡寻找,仍然一无所获。

行程结束,法宾及Andy夫妇有事先走,其余众人步行至暖暖街上聚餐。餐桌上, 大家又兴致昂昂地讨论择期继续探访基隆西侧及南侧的古炮台遗址。

餐毕,走在暖暖老街上,我取出导游地图对照,想寻找位于暖暖街34号的周家古厝,古厝是否依旧在? 结果原址已变成一栋公寓大楼。

我在暖暖老街上看不到老建筑,有些失望。到底是古厝拆除的太早,还是我太晚认识暖暖?

旅游日期:2004.3.14  


[行旅照片]

暖暖溪畔百年帮浦间。
水源地的百年拦河堤,形成人工帘幕小瀑。
东势溪(左)与西势溪(右)合流处。
位于东势溪、西势溪交会处的双龙土地公庙。
双龙土地公庙,右为福德宫、左为福兴宫。各自对着东势溪及西势溪。
通往西势水库的乡间小道。
走往西势水库,为宽阔的碎石路。
西势水库大门口,铁门深锁,后方可看到一座纪念碑。
基隆水道眝水池纪念碑(远景)。
基隆水道眝水库工程碑文,写着“中华民国十二年开工”、“中华民国十五年竣工”
基隆水道眝水池纪念碑(特写)。
西势水库(又名“暖暖水库”) 。
西势水库,翠峦环抱绿湖,湖水优美。
西势水库大坝。
安德宫,位于暖暖老街上。
安德宫前左右两侧有暖暖古今名人碑林。
通往金山寺的石阶步道,三月杜鹃花盛开。
金山寺。
金山寺前,探访古炮台归来的山友们。

[行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