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044)

[新北市瑞芳].百二崁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百二崁古道

百二崁古道是昔日九份、金瓜石往來武丹坑、燦光寮經過的一條古道,途經舊茂風聚落。

這條古道見諸於日治時代的《臺灣堡圖》(1898∼1904),是一條百年古道。據說早期原是平埔族人哆囉滿社的一條社路。

哆囉滿社,很早以前就是出於歷史文獻之中。蔣毓英著的《臺灣府志》(1689)記載:「哆囉滿社出金。」 而更早以前,西班牙、荷蘭人的文獻亦有哆囉滿的記錄。

西班牙人、荷蘭人佔有台灣期間,都曾派遣探險隊,前往哆囉滿尋金,卻無功而返,至今台灣東部許多地方都有哆囉滿的地名或社名。 而黃金之地「哆囉滿」藏於何處?經過二、三百年之後才被偶然的發現。

光緒十六年(1890),在八堵修築鐵道橋樑的工人,無意間發現基隆河有金沙,掀起了一股基隆河淘金熱。 蜂湧而來的淘金客,續溯著基隆河向上游尋金,後來又溯著基隆河支流大粗坑溪,而於光緒十九年(1893)發現小金瓜露頭,次年, 又發現大金瓜礦脈,「哆囉滿」黃金之地,終於被人發現,也從此開啟了九份、金瓜石的黃金歲月。

十九世紀末,九份、金瓜石山區,形成一個又一個的礦業聚落,來自四方的尋金客,來此落腳,尋求致富之機會。 原本偏僻的荒山劣谷,因採金而形成一個個礦村小聚落,如大粗坑、小粗坑、金獅坑、茂風等。

圖:外九份大眾廟及福德祠(102公路里程16.5K)

九份、金瓜的金礦,經過幾十年的開採,礦脈逐漸枯竭,終於劃下休止符。曾經繁華的礦村也曲終人散,古道荒廢。

大約十年前,山界陳岳前輩帶領著一群山友尋訪百二崁古道,在荒堙漫草中,找出舊路跡,使這條已消失的古道重見天日。

這幾年來,我雖然知道有這條古道,卻一直沒有踏上探訪之路。因為百二崁古道所在的山區芒草茂盛, 路況不好,探訪的山友須在芒草中鑽營找路,我視此為畏途。 百二崁古道少有山友行走,路況愈來愈蕭條,久而久之,就更少有山友前來一遊了。

最近由山友的旅記得知,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已整修百二崁古道,芒草路段,已鋪棧道階梯,路況變得良好。 消息傳出,山友紛紛前往探訪,而我的心情自然也是躍躍欲試了。於是今日邀老婆同行,一起走訪百二崁古道。

我們是從102公路里程16.5K的外九份大眾廟及福德祠展開今日的旅行。大眾廟是一座古廟, 廟埕有一塊光緒二十年(1894)的捐修碑,此地埋葬著一群與黃金無緣,客死地此的無名人士。 大眾廟旁的福德祠,也是一座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廟,廟聯寫著:「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廟後方的山壁有昔日的金礦坑遺跡。

圖:樹梅坪古道(採金古道)

福德祠旁有石階步道,繞往廟後方,經過廢棄的金礦坑,石階路續往上行,可以通往樹梅坪觀景台。 這條山路是昔日的採金古道,被稱為「樹梅坪古道」。

由此上行,石階路循著山稜上爬,沿途樹木稀疏,兩旁多芒草,秋冬來此,滿山芒花,有蕭瑟之美景。

爬至高處,回望九份。遠處山嶺凸起,有如大腹便便的山峰,就是有「大肚美人山」之稱的基隆山了。

上行約20分鐘,抵達樹梅坪觀景台。這裡約位於102公路里程18.8K處,也是草山戰備道的入口。 樹梅坪觀景台是102公路著名的觀景點,對基隆山以嫵媚的大肚美人的姿態橫臥於前,山之左,九份山城至深澳的海岸岬角,山之右, 金瓜石的無耳茶壺山、金瓜石聚落,遠至水湳洞外的陰陽海,都可以盡入眼簾。可惜今天來訪,天氣灰濛,遠處迷濛不清。

從樹梅觀景台續沿著102公路往下走,前往百二崁古道的入口。102公路有「綠色公路」的美譽,是台灣著名的景觀公路, 絕佳的路段就在樹梅坪這一帶。所以雖然是步行公路,沿途風景美不勝收。

繞過一處公路彎道,就遠遠望見百二崁古道新建造的筆直階梯了。遠看似一條深溝從兩山之間的鞍部直直劃下。步行約10分鐘, 抵達里程18K附近的百二崁古道登山口。

圖:百二崁古道入口(102公路18K附近)

從這裡的出發,筆直的階梯上行,前一小段是棧道木梯,後段變成有木框做為外緣的石階路。 古道一路陡上。

所謂的「百二崁」,是形容此路段石階陡峭,並非意指一百二十階。這處陡上路段,大約有二百五十幾階。

昔日古道荒蕪冷清,如今設施完善。整修過的步道,寬約一公尺,有效隔絕兩側的芒草。 石階路終點,抵達小鞍部,附近有小片樹林。路的左側有新建的長條木椅,旁有青苔累累的廢棄石灶。

續行幾步,右側路旁有疑似石砌小土地廟的殘跡。屋頂已消失大半,三面石牆依舊完整,裡面有兩塊長條形的石碑, 一傾斜,一倒臥,前者文字已漫滅,後者字跡清晰可辨,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此地生金」, 左邊刻有小字,寫著「光緒二十年甲午 金長興號答謝」,看到這行文字,如獲至寶,感到驚喜且驚訝。

驚訝的是,幾年來,讀過山友們所寫的百二崁古道,都有寫到這座小廟遺址及內有文字模糊的石碑,卻無有人提及這塊「此地生金」古碑。 小廟遺址前放置著兩包麻袋沙土,我猜想這塊古碑可能原來碑文面朝下,所以沒被發現,最近因百二崁古道進行整修,或許施工人員清理這座小廟, 翻動了這塊石碑,所以才使古碑重見天日。事實是否如此?我拍了一張小廟全景,提供以前曾探訪過的山友參考看看,可以對照今昔小廟的變化, 或許可以找到這塊石碑出土的原因。

圖:「此地生金」古碑(光緒二十年)(註:原碑正確應為「土旺地生金」,請參考篇末補記。)

「此地生金」碑的出現,見證了歷史文獻所提,光緒二十年時,淘金者來到外九份,發現大金瓜,採金的足跡來到金瓜石了。

這塊見證金瓜石採金史的石碑,比起外九份大眾廟光緒二十年的捐修古碑更具歷史意義。 新北市文化局或黃金博物館應考慮加以妥善保存,以免其久經風化,碑文終將漫滅消失。

由此續行,幾公尺之外,右側路旁又有一塊扁薄的石碑,半埋土中,上頭刻有「福德」兩字,可能是昔日的土地公神位遺跡。

過此之後,古道沿著山腰而行,左側有木柱繩索護欄,左下為九份溪的上游溪谷。前行不久,遇一木橋, 跨越溪谷,橋下有舊橋石塊殘跡。過橋之後,附近草叢出現斷垣殘壁,這就是昔日的茂風聚落了。

茂風,台灣閩南語讀音,即「魔風」之意,因此地東北季風冷冽而得名。地下有黃金,先民可以忍受風寒,在此謀生; 採金結束之後,生活難以為繼,從此人煙散去,礦村沒落,徒留殘屋舊牆垣屋佇立於冷寂的風中。

又續過兩座小木橋,右側溪畔對岸有一座金礦坑遺址,旁有石頭厝,是礦場事務所遺址。滿目滄桑,景況滄涼。 遙想當年,此地生金,何等繁華,而百年之間,又成荒堙,繁華如夢,念此使人感觸良深。

過金礦坑遺址,古道續沿著九份溪的源頭溪澗而行,爬過最後一段約近百階的陡上的枕木土階,即抵達古道的終點的越嶺鞍部。 古道與草山戰備道路在此交會。

金礦坑遺跡。 礦場事務所遺址。

圖:百二崁古道終點-金瓜石福德祠

鞍部是昔日重要的古道路口。百二崁古道由此續接貂山古道,通往武丹坑(今牡丹),或接燦光寮古道, 通往燦光寮。

這裡的地名為「風吹輩隔」(或風吹輩格),以台灣閩南語讀音,則不難理解其意, 是指「風吹飛過」的意思。此地冬日,朔風野大,一如往昔。

鞍部有一座古老的小土地公廟。清朝嘉慶十二年(1807),海盜朱濆入寇蘇澳,當時台灣知府楊廷理率軍馳援蛤仔難(今宜蘭), 開闢了一條新的山區道路;據學者考證,這條新道路是由瑞芳,經九份,通往燦光寮,而至大三貂(今澳底)。 相傳楊廷理路過這裡時,為了鎮壓風魔,而蓋了這座土地公廟,以庇佑行軍往來平安。

事實是否如此?我是存疑的。僅考察這座廟的建築本身,石砌土地公廟的廟額寫著「金瓜石福德祠」;金瓜石之地名,出現於十九世紀末, 這座土地公廟較可能是採金年代所建造的。而土地公屬於民間信仰,台灣各地土地公廟至少成千上萬,很少聽說過有任何一間是官府所建造, 除非是朝廷敕封的神明如天后媽祖,否則具有官職身份的楊廷理,應不敢隨便建造小廟宇。 這既可能抵觸朝廷政策,也有違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註1

今日的百二崁古道之行,以風吹輩隔的金瓜石福德祠為終點,回程就沿著草山戰備道走回樹梅坪觀景台, 再續循原路,返抵外九份大眾廟。然後前往九份老街用餐。

僅僅幾年之間,九份已成為名聲響亮的國際景點,現在連非假日來訪,老街也都人潮洶湧, 走在基山街、豎崎路,耳畔不時聞來自各地各種腔調的語言,而今日的金瓜石,打造黃金博物園區,也使小鎮恢復過去繁華的景況; 每到假日,金瓜石必須進行交通管制,以免交通阻塞。此地生金,再現於九份、金瓜石。 而今昔不同的是,藏在地下的自然黃金,只會愈挖愈少,終有枯竭之時;而存在地上的人文黃金,可以愈挖愈多,持續繁榮下去, 就看能否用心永續經營而已。

旅遊日期:2013.12.10 (寫於2013.12.20)  


【路程時間記錄】
◎外九份大眾廟→20分鐘→樹梅坪觀景台→10分鐘→百二崁古道登山口→8分鐘→此地生金古碑→6分鐘→金礦坑/事務所遺址→10分鐘→金瓜石福德祠
◎金瓜石福德祠→20分鐘→樹梅坪觀景→15分鐘→外九份大眾廟

【延伸閱讀】
第0295篇 -2005.09.06 金瓜石地質公園
第0754篇 -2010.02.09 [歷史回想].1914年《金瓜石礦山寫真帖》裡的金瓜石舊影像


圖:百二崁古道「福O宮」古碑

【補記】
我在百二崁古道途中遇見疑似小土地公廟遺址, 發現兩塊石碑,其中一塊刻有「此地生金」,另外一塊斜立的石碑,字跡模糊,無法辨認。 返家後放大檢視這塊石碑圖片,仍然無法判讀出是何字跡。今天再次檢視圖片, 忽然心血來潮,將圖片向左旋轉45度,使石碑成為水平狀,赫然發現原來這塊石碑的文字是橫寫的, 旋轉之後,就可以辨識出碑文了。自右而左,刻著「福O宮OO」,證實這確實是一座土地公廟。 而福與宮之間的O字較為模糊,可能是「田」字,暫且稱之為「福田宮」遺址。而後面疑似還有兩個字, 字跡已模糊難辨。
---Tony補記於2013.12.21

【最新補記】
根據山友最新探訪的旅記,小土地公廟遺址已經過整修,石碑已豎立於原址,廟名應為「福安宮」, 而「此地生金」碑為兩塊廟聯石碑之一,且上方有斷裂缺字,正確應為「人興穴賜福,土旺地生金。」
---Tony補記於2014.01.14 & 2014.01.22


註1: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禮記•曲禮下》云:「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唐代狄仁傑為江南巡撫使時,曾經「毀淫祠千七百所,吳中僅置太伯、伍胥、季札三祠。」明清兩代朝廷也曾多次下令各地官員毀淫祠(指不合禮義而設置的祠廟), 只有朝廷認可或敕封的神明,才是正統的廟祠,其它民間私立的廟宇,都可能被視為是淫祠。士大夫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再加上朝廷政策, 楊廷理若以台灣知府的官方身份,在這裡建造一座土地公廟來鎮壓風魔,就可能會遭到士大夫的譏議了。


[旅行照片]

102公路里程16.5K外九份福德祠及大眾廟。
外九份大眾廟。廟埕有光緒二十年(1894)捐修古碑。碑文如下:
「台北府基隆廳三貂保長潭莊弟子江茂土暨眾股夥等重修外九份大眾廟
 光緒二十年冬月日穀旦立」

(註:石碑現已做保護措施,以防止碑文因風化而消失。)
外九份福德廟。廟聯:「白髮知公老,黃金賜福人。」
廟的廁所旁,石階步道上行。
福德祠廟後方山壁的金礦坑遺跡。百年前的《臺灣堡圖》已標示此地有金礦。
廟後方的樹梅坪古道(採金古道),通往樹梅坪觀景台。
樹梅坪古道,石階路陡上。路旁芒花綻開。
樹梅坪觀景台(約位於102公路里程約18.8K附近)。
樹梅坪觀景台眺望大肚美人山。
沿著102公路往下走,轉個彎,就遠遠望見百二崁古道陡峭階梯步道。
百二崁古道登山口,筆直陡上的棧道階梯。
百二崁古道,陡上路段的石階約二百五十幾級。
進入小鞍部,有小片樹林,路旁有木椅。
木椅旁有石灶遺跡。
疑似土地公廟的遺跡。
「此地生金 光緒二十年甲午  金長興號答謝」。正確應為「旺地生金」
半掩於泥土的石碑,刻有「福德」兩字。
古道趨於平緩,沿著山腰通往茂風聚落。
木橋通過九份溪上游。
茂風聚落遺址。
右前方為金礦坑及礦場事務所遺址。
金礦坑上方荒廢的房子。
古道續爬向越嶺鞍部(風吹輩隔)。
末段陡峭的枕木土階。上方明亮處即是越嶺鞍部。
抵達越嶺鞍部(風吹輩隔),與草山戰備道交會,續行為貂山古道。
鞍部有一間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廟。
廟額「金瓜石福德祠」。
回程。走草山戰備道,往樹梅坪觀景台。
回程途中眺望102公路及大肚美人山(基隆山)。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百二崁古道
◎如何前往百二崁古道?
中山高(國道一號)北上過五堵交流道後,接萬瑞快速公路(台62線)至瑞芳,續行台2丁公路,再右轉102線公路, 過九份後,續行102線公路至里程16.5K大眾爺登山口,或續行至里程18.K∼18.1K百二崁古道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