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618)

鹿港古迹之旅(四):鹿港古市街.半边井.隘门.南靖宫.敕建天后宫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鹿港古市街

【鹿港古市街】(历史建筑)

瑶林、埔头古街是鹿港最早发展的商店街,清朝时的老街沿着旧鹿港溪而建, 形成一条狭长的闽南式街道。老街的房屋狭长,前临街,设商铺,后临溪,可供船只靠岸卸货, 商业机能发达。这条古街也是早期鹿港船头行及商行集中的街区。

日据昭和9年(1934)实施市区改正,中山路(五福大街)“不见天”老街被拓宽为大路, 两侧的房屋陆续改建为混凝土现代建筑,而与中山路平行的瑶林、埔头老街, 则仍保存着清代老街的格局。直到民国75年(1986年),政府指定为鹿港古街保存区,而成为台湾第一个以古市街保存的案例。

这条鹿港古街已成为观光客人气汇聚处。古街上的老房子,如今纷纷变造成各式各样的怀旧商店, 贩卖怀旧商品,吸引游客驻足参观。这条古街洋溢着传统的鹿港味,可说是鹿港最迷人的一条街道。

我走过北台湾不少老街,例如台北迪化街三峡老街桃园大溪老街新竹湖口老街, 但这些老街都是日据时期大正年间(约1920年)市区改正后新建造的街屋,从没见过像鹿港这种保存良好的清代闽南式古街。 老街上虽然也掺杂了一些后来改建的水泥楼房,但整体来说,古街的感觉极为浓厚。在这里可以看见类似“九曲巷”及“摸乳巷”这种狭窄迂回的巷道, 漫步巷道时,思古的幽情,岁月的怀想,油然而生。

瑶林街(古市街)。 埔头街(古市街)。

古木门。 古街老房子。 古街也有“摸乳巷”。

图:半边井

古市街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半边井”,位于瑶林街12号的“三槐堂”前。 所谓半边井,就是富裕人家将自家院内的水井,半边开在围墙外,以方便左邻右舍及过客自由汲水取用,反映了鹿港敦厚的民风。

三槐堂是一栋融合西洋建筑风格的闽南式筑,大门有圆拱山墙,洗石子制的门额以泥塑雕字“三槐挺秀”,院内二层楼的建筑, 闽南式的屋顶,西式的女儿墙、拱窗及阳台,砖造的栏杆,造形优美,洗石子的拱窗装饰,简朴雅致。

三槐堂,是王姓人家的堂号,典故出自北宋兵部侍郎王祜、宰相王旦父子的一段故事。对这典故有兴趣的读者, 可一读苏轼的《三槐堂铭》。 

瑶林街8号的“合德堂”,与“三槐堂”相邻,也是一栋典雅的古厝,是鹿港传统的宅第建筑, 院里有两间读书楼。合德堂是书香世家,家学渊博,因此培育出不少杰出的后代。这两栋古厝都未开放,只能站在古街上欣赏建筑的外观而已。

古街上的两栋民宅,瑶林街17号的“意和行”、18号的“友鹿轩”已被登录为历史建筑, 意和行是鹿港船头行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宅,二进二院的建筑格局,设有楼井,做为采光、 通风,及方便货物吊升至二楼储藏。友鹿轩为一栋长条型的街屋建筑,内部设有二座楼井。 意和行、友鹿轩目前仍是店铺,游客可以入内参观,体验一下百年店铺的丰采。

三槐堂。 合德堂。

三槐堂与半边井。 友鹿轩(历史建筑)。 意和行(历史建筑)。

图:隘门

【隘门】(县定古迹)

后车巷,与鹿港古街(瑶林、埔头街)相邻,彼此平行,有小巷相连, 后车巷原属于五福大街(今中山路)的后巷,也是一条古巷,清代时,主要供载运货品的板车进出。当时五福大街店铺卷棚接续, 不见天日,车辆不易进入,因此货物都由后车巷进出,再由挑夫以人力将货物运至大街。

后车巷内有一座鹿港仅存的砖造隘门遗迹。隘门建于清道光10年(1830),高约10尺,宽为8尺, 门楣书“门迎后车”。早期的鹿港,来自不同原乡的移民,彼此为争夺地盘,械斗频繁, 再加上台湾吏治败坏,频生乱事,“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鹿港商贾仕绅为了维护地方安宁, 于是在鹿港各角头的交界处设置隘门,做为防御工事,也做为彼此地盘的界线。 目前鹿港仅存的后车巷隘门,见证了这段不平静的历史岁月。

【鹿港公会堂】(县定古迹)

“鹿港公会堂”座落于埔头街72号,原是鹿港八郊之一“厦郊”所属的会馆。日据时期,大正9年(1920),拆除改建为公会堂, 以供鹿港民众的集会场所。昭和3年(1928)完工,成为当时鹿港最大的西式会堂建筑。 目前正在整修中,建筑物被鹰架密网罩住,无缘参观。

后车巷。 鹿港公会堂(整修中)。

图:南靖宫

【南靖宫】(县定古迹)

南靖宫,位于埔头街74号,,祀奉关圣帝君,是福建南靖人所建的寺庙,属于“人群庙”。 所谓的人群庙,是指同一原乡的移民人群所共同祭祀的寺庙。

台湾是移民社会,同乡的移民来到台湾时,彼此照顾及扶助,并将家乡的寺庙神明分灵来台,建立寺庙, 既做为心灵的庇佑,通时也兼具“同乡会馆”的功能,以凝聚同乡的向心力。 鹿港的较典型的人群庙,除了南靖宫,还有金门人建立的金门馆、兴化人建立的兴安宫、潮州人建立的三山国王庙。

南靖宫创建于清朝乾隆48年(1783年),曾于清嘉庆5年(1800)、清道光20年(1840)重修。 南靖宫为单间二进一院的建筑格局,与鹿港其它的人群庙相似,规模都不大。 今天连庙门都未开,仅能参观三川殿的外观。门神彩绘秦叔宝与尉迟恭,为鹿港匠师王钖河的作品, 而三川殿两侧的龙虎堵石雕也颇为精美。

南靖宫前的小广场,设有观光三轮车小站,停了几辆人力三轮车,可供游客乘坐三轮车游览鹿港, 车夫还兼作导游,为游客介绍鹿港古迹。由于是非假日,游客较少,车夫说为了“拼经济”, 特别提供优惠价格,颇能吸引游客。搭三轮车游鹿港怀旧,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图:敕建天后宫(新祖宫)

【敕建天后宫】(新祖宫)

新祖宫,位于鹿港镇埔头街96号,是全台唯一由乾隆皇敕建的妈祖庙, 为了有别于鹿港另一座天后宫(旧祖宫),而被称为“新祖宫”。

新祖宫的兴建与林爽文事件有关。乾隆51年(1786),林爽文起事,台湾中南部各城镇几乎都遭民兵攻陷, 官府仅能力守台南府城、诸罗城及鹿港而已。清廷先后派出福建总督、陆路提督、水师提督等将领来台, 却无法平定乱事,而震动朝廷。

乾隆52年秋,乾隆皇帝派出心腹爱将陕甘总督福康安率精兵万人渡海来台,福康安从鹿港登陆, 经过数月的征战,终于平定乱事。事后,福康安以大军渡海时,得妈祖庇佑,因此奏请朝廷在鹿港兴建天后宫获准, 乾隆53年,朝廷敕建鹿港天后宫。鹿港文武官员每月初一、十五必至天后宫祭拜,新官上任时, 也须先至天后宫拜祭妈祖。天后宫门口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也是全台妈祖庙所仅见的尊崇地位。

“下马碑”原迹已遗失,现存立于庙门的是后来仿制的石碑。天后宫经过历年来的修建,外观已无古貌, 但庙内仍然保存了不少古文物。庙埕左侧的碑亭内保存四块古碑,其中一块石碑记载建庙缘由, 记述了福康安来台平定林爽文事件的事迹。

庙内高悬的匾额有辜显荣(担任新祖宫重修经理)所题的“表海扬休”,落款年代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虽是后人篡修,改为清朝纪元,但久经烟香雾熏,也已看不出凿痕。另一块古匾更具历史意义,是乾隆53年(1768)福康安所题的“后德则天”。

天后宫正殿入口的柱联,上下联的末句“圣迹曾襄施靖海”、“神功曾佐福康安”,则点出了两件重要的台湾史事, 尤其是前者,更为重大。康熙22年(1683),施琅率清军渡海攻台, 澎湖海战,一举击溃郑军,导致明郑政权垮台,台湾收归大清帝国版图。施琅以战功受封为“靖海侯”。

事后,施琅奏言:“澎湖之役,天妃效灵。及入鹿耳门,复见神兵导引,海潮骤涨,遂得倾岛投诚。” 于是妈祖也受到康熙皇帝赐封,由天妃晋升为天后。 妈祖显灵,襄助施琅的大军成功渡海,这种说法显然出自于政治宣传;22年前,郑成功也用过同样的方法,在鹿耳门稳住军心。 这也间接显示,自宋代以来,中国闽南沿海的妈祖信仰已深植人心,统治者刻意强调妈祖显圣襄助,无非是为了稳定军心及争取民心认同而已。

而华人社会的妈祖信仰,以台湾最为热情及虔诚,倒不是因为清廷对妈祖册封天后的因素, 而是源自于台湾人的黑水沟历史记忆。两百公里宽的台湾海峡,凶险难测,黑蓝的海水,无情的波涛, 未知的洋流,叵测的天候,英雄如郑成功,豪杰如施靖海,名将如福康安,都不免要惊慌失色, 更何况是无依无靠,冒险躲在偷渡的船舱内, 在黑夜中航向茫茫黑水沟的穷苦移民呢?

“劝君切莫过台湾,台湾恰似鬼门关。”家乡的父老的苦劝,言犹在耳,谁来安慰这茫茫海上的茫茫心情?就只有妈祖,只有慈悲的妈祖了。

(~待续

旅游日期:2008.08.04(写于2008.08.12)

新祖宫前的文武官员参道。 新祖宫。

古碑。 福康安题字的庙匾。

【相关旅记】

  • 第0615篇 - 鹿港古迹之旅(一):文开书院、文祠、武庙、地藏王庙、杨桥公园
  • 第0616篇 - 鹿港古迹之旅(二):龙山寺、金门馆、凤山寺、瓮墙、威灵庙、摸乳巷
  • 第0617篇 - 鹿港古迹之旅(三):兴安宫.九曲巷.中山老街.鹿港民俗文物馆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
    注:中山高下彰化交流道,接彰鹿路(142县道),直行至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