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興安宮(鹿港最早的媽祖廟)
【興安宮】(縣定古蹟)
興安宮,創建於康熙23年(1684),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
為早期移民來鹿港的福建興化人所建的,取名「興安」,有「祈求興化人平安」的意涵。
雖然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興安宮的發展卻遠遠比不上後來泉州人建造的天后宮(舊祖宮)及由官府出資敕建的天后宮(新祖宮),
這是因為後來清廷開放鹿港與泉州蚶江口對渡,大批泉州人移民湧入,鹿港成了泉州人為主的聚落。
興化人成了少數族群,興化人的興安宮就逐漸沒落了。
如今的興安宮,座落於冷清的小巷,立面狹窄,屬於單間開格局,
無左右廂房,廟內也像一般民宅,為節省空間,而未設柱子。
廟殿簡樸,門庭寥落。機車隨意停於廟門口,轎車佔用停放廟埕空地。
廟門口兩側簷下的柱頂原有一對古樸的石獅,媒體曾經報導過,不料卻遭來宵小竊走,
目前已更換成兩隻新石獅,而廟裡的鎮宮之寶,由湄州分靈而來「軟身媽祖」,現在也不敢放在廟裡,而改移至民家珍藏保管。
興化宮媽祖廟的今貌,令人有點感傷。寺廟是人建造的,也隨著人事興衰而有繁華起落。
圖:九曲巷(金盛巷)
【九曲巷】
面對著興安宮,左側有小巷,就是鹿港著名的「九曲巷」了。
鹿港的傳統巷道,
大多採用這種彎曲迂迴的方式,其中以「金盛巷」保存最為完整,而有「九曲巷」之稱。
九曲,是形容巷道曲折多彎,並非剛好有九個彎。至於「金盛巷」的名稱,
則相傳是昔日鹿港的「金盛船頭行」位於此巷內而得名。
巷道迂迴的設計,具有防風的功能,也有防禦的作用,使盜賊難以長驅直入。
鹿港是清代中葉富庶的港埠,然而限於朝廷限令,無法築城,而這種狹窄彎曲的巷道,
再輔以巷道入口設置的隘門,便能形成類似城堡的防禦功能。歷史上著名的林爽文事件,
彰化縣城有堅固的磚城防禦,卻被林爽文的漳州民兵輕易攻陷,而泉州人的鹿港則固若金湯。
金盛巷內,有二棟著名的古厝景點,一是「意樓」,一是「十宜樓」。
意樓,是金盛巷內大宅院「慶昌古厝」園中的一座閣樓。
慶昌古厝是昔日鹿港八郊之一「廈郊」旗下的「慶昌行」。
意樓流傳著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相傳住在意樓一位痴心女子日夜等待赴京考試的夫婿歸來,
無奈夫婿卻一去音訊全無,女子抑鬱而終。故事是否真實,或後人附會,已不可考。
慶昌古厝目前正在整修中,建築被包覆,無法一睹意樓風采。
十宜樓,是昔日鹿港騷人墨客吟詠的聚會所,一座紅磚綠瓦的「跑馬廊」凌空橫越巷子,
連接兩側的樓房。十宜樓是指「宜琴、宜棋、宜詩、宜畫、宜花、宜月、宜煙、宜酒、宜茶、宜博」,頗為瀟灑寫意。
昔日風光,如今已落寞,跑馬廊依舊,而兩側屋樓破舊,已不宜瀟灑諸事。金盛巷,盛景不再,徒留十宜美名而已。
|
|
九曲巷。
|
慶昌古厝,整修中,不見意樓。
|
|
|
|
九曲巷的古色。
|
十宜樓,跑馬樓依舊在。
|
巷內轉角壁邊的石敢當。
|
【補註】巷道轉角的石柱, 據說是房屋主人擔心手推車運送貨物轉彎時碰撞屋牆,所以安置石墩防止碰撞。---Tony補註於2024.01.28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中山老街的老房子(左為元昌商行)
【中山老街】(歷史建築)
鹿港中山路,原稱「五福路」,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
清朝時代,這裡是鹿港主要的商業大街,兩側房屋店鋪,
捲棚遮街,顧客走在大街,不虞風吹雨淋,而舉頭不見天日,於是老街又有「不見天」的稱呼。
昭和9年(1934年),實施市區改正,日本政府認為老街不見天日,陰晦髒亂,不符衛生,而將老街拓寬為今日中山路的格局。
由於大街是商家必爭之地,因此形成店面寬約五公尺,而屋內縱深狹長,
而且戶戶共壁相連的店舖街屋格局。
由於房屋狹長,而又屋屋相連,為解決房屋中段的採光問題,屋內多採樓井與天井的特殊設計,
形成鹿港當地建築的特色。
中山路拓寬後,街屋的立面,多以新式混凝土取代紅磚,而建築風格則呈現昭和時代逐漸風行的現代主義,造形線條簡潔,
外牆多鋪以淺色素雅的面磚或洗石子,簡樸裝飾,注重實用功能,已不見大正時期流行的那種華麗繁複的巴洛克裝飾。
走在中山老街上,新舊建築並陳,一棟棟建於1930年代的老房子,
有滄桑的容顏,有歲月的印記,仰頭觀賞,心情充滿了感動。而感慨的是,隨時光流逝,新舊建物在老街正不斷演替,新樓房愈來愈多,老房子愈來愈少,
有的古雅樓屋,窗戶破損也未修,似已無人居住,正等待著新買主或準備改建大樓。
中山街上的老房子,僅有「元昌商行」及「玉珍齋」被列為歷史建築(暫定古蹟),
其餘的昭和舊樓恐怕將隨著時間而逐漸消逝。
元昌商行,位於中山路188號,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布莊,為鹿港「染郊」所屬的商行之一,
建築物還可看見泥塑鑲嵌的「元昌商行」店號及「棉布、染物」字樣。
元昌商行屋內擁有雙層樓井,是鹿港傳統建築群中獨一無二的,厚重的匹布可以直接以繩索拉上二、三樓倉庫。
侯孝賢的電影《好男好女》曾在此取景。可惜今日樓門深鎖,無緣一見。
圖:玉珍齋(歷史建築)
玉珍齋,位於中山路、民族路口。玉珍齋創立於光緒3年(1877),是鹿港有名的百年糕餅店,
至今仍然盛台不墜。
這棟昭和時代興建的三層樓新式建築,立面朝向街角,
兩翼延伸,典雅氣派,充分展現出玉珍齋百年不衰的老店風采。
中山老街上,我的遺珠之憾是沒能見到縣定古蹟「丁家古厝」。資料上寫著,丁家古厝位於中山路130、132、134號,
本想應不難找,沒想到這棟古厝卻不在大街上,而是隱身於巷內。路過時未注意到,後來繞巷道參觀「鹿港民俗文物館」時,
曾瞥見一棟長條狀的古宅的側影,後來才想起,這應該就是丁家古厝了。
丁家古厝,又稱「丁進士宅」,興建於光緒年間,是鹿港碩果僅存的進士第,為縱深五進式的大宅。
可惜這次緣慳分淺,只能下次來鹿港時,再來參觀了。
|
|
「昭和味」的老房子,素磚、洗石子、簡樸裝飾。
|
中山老街的老房子。
|
|
|
|
元昌商行(歷史建築)。
|
窗形及窗戶富於變化的老房子。
|
位於玉珍齋對面的老房子。
|
圖:鹿港民俗文物館(辜宅)
【鹿港民俗文物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日據時代名人辜顯榮的祖宅,當地人稱為「大和大厝」,
是鹿港當地最豪華的一棟宅第建築。
辜顯榮,鹿港人,原為小貿易商,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受到日本人特殊禮遇,承攬食鹽及樟腦專賣業務,事業從此蓬勃,
而終於躍為台灣首富,辜家也成為日據時代台灣最顯赫的家族。
1895年,辜顯榮設立「大和行」,將總部設於家鄉鹿港。飛黃騰達之後的辜顯榮,於大正8年(1919年)在故鄉興建這棟以紅磚與洗石子為材質的歐式豪華宅第,
取名為「大和館」,中央入口立面屋頂高聳,半圓山牆,有華麗繁複的巴洛克風格。兩側有八角形衛塔,豪華壯麗,雖是私人宅第,
卻有官署或博物館等公共建築的氣派。
大和行的建築規模與氣勢,遠勝過辜顯榮後來在大稻埕興建「鹽館」豪邸,
印證了古人所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心理,在自己的家鄉土地,自然要特別用心地打造這樣的巨廈豪宅了。
1920年代,台灣興起非武裝抗日運動,
辜顯榮卻始終站在殖民統治者的那一邊,引起台灣知識菁英對他不小的批評與責難。而在民間事務上,
辜顯榮則頗為熱心公益,鹿港一些古廟有他捐款助修的文獻記錄。
而台北的廟宇,我也曾
在台北東和禪寺及劍潭古寺的石碑上見過他的名字。
民國62年(1973),辜家後代捐出這棟古宅,成立「鹿港民俗文物館」,館內蒐藏台灣舊時食、衣、住、行、娛樂等民俗及古董文物,
包括清代至民初多達六千餘件。鹿港民俗文物館仍然屬於私人經營,
門票130元(優待票70元)。今天來得不是時候,適逢休館日(星期一),只能站在門外遠觀而已。(∼待續)
旅遊日期:2008.08.04(寫於2008.08.10)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
|
鹿港民俗文物館。
|
鹿港民俗文物館大門。
|
【相關旅記】
.第0615篇 - 鹿港古蹟之旅(一):文開書院、文祠、武廟、地藏王廟..
.第0616篇 - 鹿港古蹟之旅(二):龍山寺、金門館、鳳山寺、甕牆..
.第0618篇 - 鹿港古蹟之旅(四):鹿港古市街.半邊井.隘門.南靖宮...
|
鹿港民俗文物館。
|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鹿港古蹟地圖
註:中山高下彰化交流道,接彰鹿路(142縣道),直行至鹿港。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