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75)

基隆.法軍公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基隆法軍公墓標誌牌

今天早起,在微風晨曦時分,我已抵達基隆。誰會想這麼早起去逛墳墓?

法軍公墓,位於基隆二沙灣中正路上,距離民族英雄墓不遠。

這兩處墳墓,都產生於同一場戰爭(清法戰爭)。一邊埋的是法軍戰歿的官兵屍骸, 一邊葬的是清軍將士的骨骸。

我曾來過幾次「民族英雄墓」,而「法軍公墓」則是第一次到訪。一般的旅遊地圖並未標識「法軍公墓」 的地點,我一直不清楚它的位置。今年四月,我與山友爬東北角南子吝山, 回程途經基隆中正路時,山友蕭郎為我指出法軍公墓的位置。

原來,法軍公墓就在中正路上,以矮牆與馬路相隔。 以前匆匆開車經過,都未注意到。但就算以前知道,是否會想進去逛?畢竟這是敵人的墳墓。

我停車於較遠處的空地,然後走路到法軍公墓。到入口時,才發現鐵柵深鎖,上面還貼著公告。原來, 法軍公墓已被基隆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正在進行整修,因此暫時封閉,不對外開放。因為圍牆不高, 而我來訪的動機又純正,於是便翻牆而入。

法軍公墓的墓區不大,約莫兩、三座籃球場大而已,顯得相當的冷清,樹林間有不少蜘蛛網。或許因為封園 ,墓園內的黑蚊子特別飢渴,全程緊迫叮人,擾人思緒。我漫步於公墓區,細覽每一座墳墓,墳墓造型都是歐 洲風味,相當古樸。墓碑碑文則都是法文,我看不懂。建墓年代都在一八八四至一八八五年之間。

圖:「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

西元一八八四年,光緒十年,清法之間,爆發戰爭。當時法軍準備進攻基隆,奪取煤礦資源。 劉銘傳銜命急赴台督軍,坐鎮基隆,親自督導戰局。

同年十月一日,法國海軍陸戰隊強登基隆, 清軍被迫退至獅球嶺防線,於是法軍佔領基隆,葬戰歿官兵屍首於二沙灣海灘。

法軍佔領基隆期間, 居民逃亡一空,基隆幾乎淪為廢墟,直至次年六月九日,清法簽定和約,法軍才自基隆撤軍。 清軍收復基隆後,並未破壞法軍墳墓。

今天的法軍公墓內,除了當年的法軍墳墓外,還立有兩座紀念碑。一為日據明治四十二年(西元一九0九年) 所立之「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佛國」是當時日本人對法國的譯名。碑座正反面有中法紀念碑文, 其文如下:

西元一千八百八十四年及五年佛清之役,葬佛軍將卒戰死者於此。本年重修建立紀念碑以傳後世。
西曆一千九百九年十月立

(註:原文無標點符號)

另一座紀念碑的年代較晚,立於民國四十三年(1954),其碑文如下:

基隆法軍公墓內葬有於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八五年間,為國殉職的法國海陸軍官兵七百人, 由中國官民妥為保護。該公墓於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四年之間,承中國政府之協助,經法國政府重予整修。

一八八五年死於馬公及葬於該地之海軍事務長戴爾及海軍陸戰隊中尉若漢德之遺體,於一九五四年三月二 十七日由法國軍艦遷葬於此。花蓮教區費聲遠主教主持葬禮,並由法海軍一小隊向中法兩國紀念碑致敬禮, 中國軍政當局、法國大使館代辦與全體館員、法軍艦長與官兵、法國僑民以及法國之友多人均在場。
(註:原文無標點符號)

這是半個世紀前法國政府所立的碑文。當時距離清法戰爭已七十年,但法國政府並沒有遺忘這些客死他鄉的軍人。

圖:法軍墳墓

一百二十年前的這場戰爭,為當時清法兩國的大事,亦受世界各國矚目。

當時的法國正處於普法戰爭(1870)受創後尋求恢復自尊的民族情緒裡註1。對清作戰, 舉國矚目。每當前線傳來法軍總司令孤拔上將捷報時,舉國為之歡騰,孤拔被視為民族英雄。

當時清廷則經歷二十年自強運動,艦砲兵械,均有長足進步,亦不甘示弱。慈禧太后積極主戰, 派遣劉銘傳赴台督軍;東南各省,亦同仇敵愾,籌餉運兵援台。

這場戰爭,最後以和局收場。法國政府因軍事受挫,內閣被迫總辭,新政府態度轉向和議;清廷則因顧忌日本 趁火打劫,於是主動放棄越南宗主權,與法議和。

法軍總司令孤拔上將則是這場戰爭的悲劇英雄。清法簽定和約後兩天,他病歿於澎湖。孤拔為受部屬愛 戴的傑出將領。一八八四年(光緒十年)八月二十三日,他親率十三艘法艦突襲福州,殲滅清廷南洋艦隊大 小船艦二十二艘,幾天之內摧毀福州兵工廠、造船廠及閩江沿岸軍事設施。孤拔軍事行動勢如破竹,法國舉國上下人心振奮。

圖:墓碑上,幾片落葉

然而,當時孤拔的戰略目標為直撲中國北方,攻佔煙台、威海衛或旅順,直接壓迫北京, 他認為攻佔台灣並無必要且無法讓北京感受到壓力。

當時清軍又已陸續增援基隆,攻打基隆將更加困難。 孤拔建議法國海軍軍部,放棄攻打基隆,直接北上。然而,法國政府堅持先佔領北台灣,以做為談判籌碼。

戰局發展果如孤拔所料,法軍雖然成功佔領基隆,但進攻滬尾時,兵力已不足,六百名法軍搶灘作戰, 遭清軍英勇抵抗,大敗而歸。登陸基隆的部隊則又染疫病,疫情嚴重,於是法軍陷於台灣戰場的泥沼, 無法突破清軍防線,動彈不得。

其後,孤拔宣佈封鎖台灣,然而效果不大,清廷以各種走私船運送物資兵力增援台灣。法軍雖然長期封鎖台灣, 但兵艦也被牽制於台灣。孤拔屢次要求增援,然而越南戰場的法軍亦兵力吃緊,預定援台的四千法軍,被安南法軍司令截留。

光緒十一年(1885)一月六日,法國勁旅「非洲兵團」九百七十一人抵達基隆。一月二十五日,清法爆發第一 次月眉山攻防戰,法軍投入一千九百名兵力,清軍鬥志昂揚,終於擊退法軍。三月四日,清法又爆發第二次月眉山攻防戰, 法軍浴血作戰,終於奪下月眉山,但已無力追擊清軍。

三月底,法軍攻佔澎湖,做為準備撤軍的轉進基地。四月初,清法議和,雙方停止軍事行動。五月中旬,澎湖大疫, 法軍多罹病患,死亡近千人。

六月九日,清法於天津簽定和約,六月十一日,孤拔在病情及心情抑鬱下,病逝於澎湖。孤拔遺體於八月二十五日運抵法國, 八月二十八日法國政府於巴黎為孤拔舉行國葬。

在此之前,六月十三日法軍在澎湖駐地為孤拔舉行悼念會,軍官朱利安.比奧德(即後來成為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文豪皮耶. 羅逖)寫了一篇真摯感人的「孤拔提督輓詞」,他寫道:

「我從不曾見過執槍的水兵在哭泣,但此刻所有儀隊的水兵卻靜靜的流著眼淚。這間小小的禮拜堂非常樸素, 小小黑色罩布也十分簡樸。當提督的遺骸運回法國時,毫無疑問地,國人會舉行一個比這澎湖海灣更輝煌萬倍的葬禮。 可是,國人能夠替他做出什麼,能夠為他造出什麼,比此刻將士們出自內心的眼淚更美的東西呢?」

對孤拔而言,清法戰爭是壯志未酬。由於受國內的政治牽制,他無法按自己的想法來打這場戰爭。最後,法國新上 台的政府決定謀和,停止軍事行動。孤拔坐困澎湖,部下又病死近千人,心情倍受打擊,他自己也沒有逃過病魔的侵襲而撒手歸天。

圖:法軍公墓標誌牌(法文)

清法戰爭則是台灣發展的新契機,戰後台灣地位更形重要。

慈禧太后於是同意台灣建省,劉銘傳因戰功被授任為台灣巡撫, 開始積極治台,從此台灣邁向一新的時期。

我來探訪法軍公墓,是沿續今年三、四月間探訪暖暖金山寺清法戰爭古塹壕遺址的心情。

一百二十年前,清法兩軍血戰基隆,清軍英勇抗敵,保鄉衛國;法軍則奮勇作戰,忠於國家;兩國軍士各自為自己的國家 而血流於此,埋骨基隆二沙灣。清法歷史恩怨早已隨風而逝。

今天我到基隆,主要是為了探訪「二沙灣砲台」。二沙灣砲台離法軍公墓不遠, 我先到法軍公墓參觀並憑弔當年戰歿的法軍將士。一百二十年前的二沙灣砲台就位於這附近的海濱,扼守著基隆港門戶。 清法戰爭時,二沙灣砲台毀於法艦的砲火。戰後,劉銘傳重建砲台於二沙灣後方地勢較高處,並擴充規模, 添購巨砲,即是今天的國家一級古蹟-「海門天險」砲台。

旅遊日期:2004.07.07 (補寫於2004.08.24艾利颱風.風雨日)  


【相關旅記】
.第0176篇 -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基隆失守答辯

註1:1870年7月普法爆發戰爭。7月19日,法向普正式宣戰。 同日,普魯士政府發布戰爭動員令, 幾十萬普魯士軍隊渡過萊茵河,向法國境內進攻,迅速攻佔阿爾薩斯及洛林省。九月一日,拿破崙三世及幾 十萬法軍在色當城附近被四十萬普軍包圍,無法脫困。翌日,法軍投降,拿破崙三世及十四萬法軍被俘。兩天後, 法國發生革命,宣布共和,成立國防政府,繼續與德作戰。普軍於一八七一年一月包圍巴黎。法國被迫簽定 「停戰和巴黎投降協定」;五月十日簽訂「法蘭克福條約」,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及洛林兩省,並賠償五十五億法郎。 世界文學名篇《最後一堂課》,即是以普法戰爭後,法國割讓阿爾薩斯為背景,當地一所小學的法語老師上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感人故事。


[行旅照片]

基隆法軍公墓,位於中正路上。
基隆法軍公墓(中文標誌牌)。
基隆法軍公墓(法文標誌牌)。
「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
「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紀念碑文。
民國四十三年(1954)重修法軍公墓紀念碑。
重修法軍公墓紀念碑。
法軍墳墓。
墓碑上,幾片落葉。
「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
法軍墳墓。
法軍墳墓。
基隆港一景(1)
基隆港一景(2)
基隆港一景(3)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