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85)

意外的旅客.再訪南港山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虎山溪步道(左起:女兒Peggy,Jessica,學長的小女兒)

週六,老婆忙碌了一整天。一大早就開始準備午宴菜餚,為我邀請大學社團舊友聚餐而準備。 因為是二十年以上的老朋友,所以才邀至家裡,有請老婆親自下廚。

老婆忙,我也沒閒著。 今天是福德國小新學期的家長座談會,我連趕兩場,分別出席兩女兒Jessica、Peggy班級座談會, 回來時已上午十一點過後。

這次老友相聚,最遠有自高雄搭機專程北上;而莊學長則是全家前來。沒有準備太豐盛的佳肴, 都只是老婆親煮的家常菜以饗老友。席間,老朋友淺酌敘舊,暢談往事。小孩則玩成一片。

這場歡聚持續六小時才結束。道別時,約定擇期再聚。而學長的小女兒初次來我家,玩興卻正濃, 不肯走。學長有事先走,學嫂便留下來。再聊至晚上九點,學嫂起身告辭,但小女兒仍不想走,說想住一夜, 明天再回家。我與老婆自然熱忱歡迎,但也訝異,她只是個幼稚園大班的孩子,初至別人家, 竟然不會怕生,願意留宿一晚。

我笑著對她說,明天我帶你去爬附近的四獸山,有虎、豹、 獅、象。她天真地回答:「好啊!我要騎象背。」我趕緊解釋,這四獸山只能爬,不能騎。 她決定要住一晚,媽媽勸不動。我雖然歡迎,但也提醒她,要考慮清楚哦!不可以到了半夜哭著說想媽媽。 她肯定地說:「不會。」然後,與Jessica、Peggy一起繼續玩耍。我則憶起自己女兒小時候吵著要住姑姑家, 結果半夜卻哭著吵媽媽,還勞駕姊姊和姊夫抱著她們回來的往事。

晚上,這位意外留宿的小旅客,換上了女兒Jessica讀幼稚園時的睡衣,跑到小書房來,找我聊天, 好奇問我對著電腦在打些什麼資料。那童稚可愛的問語,讓我有時光倒流的夢幻,憶起女兒像她這般年紀時的模樣。 我的心思不禁陷入往事與回味。

睡覺時,學長的小女兒與女兒Jessica、Peggy睡一起,三個人相處一天,感情深篤。這一晚, 我彷彿擁有三個快樂的女兒。看著她們愉快地相處,而學長的女兒又把我家視為自己的家, 毫不陌生。我異想天開的認為,或許友誼也會遺傳。

看到三個孩子睡躺在一起,我則憶起二十年前。 那時學長隻身從南部北上唸書,住宿在外,曾幾次來住我家。在半夜,喝著小酒,侃侃而談感情挫折。 年輕時,我們的感情遭遇很類似,一路走來,始終艱辛。學長與我困境類似,兩人都其貌不揚, 他矮胖,我瘦弱,都不屬於白馬王子型。而我感情內斂,只敢暗戀,而學長感情奔灑,勇於表白, 因此感情被拒的創傷更深。當年聽學長悲談感情事,我悲友亦自悲。

我還記得二十年前,深夜時學長輾轉難眼的情景,而今天,看到學長的三個孩子,男孩俊秀, 兩個女兒美麗又可愛,而此刻學長的小女兒正與我的女兒共室熟睡,宛如我們當年的景象。 憶往事,也欣慰,老天有眼,終能在漫漫人生的悠悠歲月裡,用另一種型式來撫慰遭遇困頓而努力不懈的心靈。

睡前,學長的女兒還鄭重問我:「明天要幾點起床?」我還在思索時,她已說她八點要起床。

圖:復興園入口,雙十石鑄樓牌

週日一早,全家大小和學長的小女兒一起在家附近的早餐店用餐。

她一夜睡得好,神采奕奕。用餐完畢後, 我們一起出發,走虎山溪步道至虎山溪親水公園。今天陽光暖和,是個出遊的好天氣。

老婆帶著孩子三人走在前面,我殿後。至親水公園,發現連日未雨,溪水枯竭。孩子遊興未已, 願意再往上爬,於是沿步道上爬至復興園,孩子們才盡興。接著,老婆就帶著孩子繞一圈虎山自然步道下山。 這段步道平坦易行,無須操心,而我便決定獨自從復興園向上行。

今天打算再走一次南港山古道,再探我上次路過時發現的一處新崖壁及 萬壽園附近,另一條上南港山的山徑。送走了老婆及孩子,算是完成了接待行程,接下來才是今天正式的登山行程。

「南港山古道」,是我為南港山山腰一條幽樸的山徑命名的。上次將這條山徑命名為「古道」, 雖理直氣壯,但證據實不足。這條古道的來歷,我頗感好奇,也曾和山友討論過,但不得其解。 我便想再走一次,看看能否尋得任何有關古道來歷的蛛絲馬跡。

這條古道,算不算是真正的古道? 要回答這問題,恐怕要先問古道的定義。年份多久,才算是古道?恐怕也不易回答。就好似問, 認識多久才算是老朋友?對二十歲的年輕人來說,認識超過十年,應該算是老朋友了; 而對四十歲的中年人來說,二十年的老朋友,才夠味。我好奇想知道南港山古道成於何時?用途為何?

南港山古道起點為復興園(註:起點是Tony自行決定的)。復興園的歷史有跡可循,闢於 民國六十七年(1978)。入口處有建設局興建一座雙十石牌樓,一旁有民眾立碑,紀念闢園四週年紀念, 落款題為民國七十一年(1982)。園內植花草,闢林成為休閒地,有木椅、單槓、吊環等健身設施,自牌樓向園內走, 取右約十餘公尺,近崖邊,有復興亭,亭旁有旗桿。此處臨崖眺望山景,視野佳。

今天亭內有民眾老少歡聚,煮貢丸湯,歡笑起落。旗桿上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則已殘破,無人理會。 「復興亭」做為早覺會的登山休閒場所,名稱有點沈重。 循山徑往上走,有木亭幾間,過溜滑梯處 (已拆毀),遇叉路,取左向上,有松壽亭,不遠處有民宅簡屋,植幾株芭樂、木瓜樹,傳來雞隻聲, 木屋上有國旗飄揚。我心裡想,莫非復興園的闢建者是反共老兵?

民國三十七、八年(1948-49),中原戰事失利, 國軍南渡,又節節退敗,政府被迫渡海遷台,以台灣為復興基地。歲月移轉,反攻無望,三十年後,榮民老矣 ,遂有遺老壯心不減,登四獸山,闢復興園,歲晚山林,以復興為念。南港山古道,是否闢建者就是復興園 的反共老兵呢?附近早覺會休憩亭的入口兩側還寫著:「興邦需儉遊此亦樂,復國宜勤雖勞卻壯」。

圖:南港山古道精華段(1)

過松壽亭,往上行,漸出現古道樸拙模樣,石階為四獸山傳統的砂岩石階。

不久遇叉路,皆可通往山腰的主徑, 我取右行,走上次沒走過的路,漸繞向森林深處。

沿途森林中頗幽靜,有廢棄的木亭,漸走漸上坡,又有繩索為輔, 以爬上陡坡。約二十分鐘,小徑接回南港山古道主徑。

這段森林小徑林相豐富,不似虎山自然步道多以相思樹人工 林為主,而我發現,沿途徑旁散生著姑婆芋,似小粗坑古道所見的情景。是自然生長, 或是先民裁種?行進間,我注意一木一石,每遇到巨岩奇石時,都會特別留意有無人工雕痕。沿途我至少遇到兩 、三處巨石有明顯的刻痕,似非天然形成,但我亦無法判斷一、二。

我心裡還痴望會遇上岩石或殘壁刻著「昭和」或「光緒」等字跡, 只是痴愚妄想而已。走走停停,觀察地形地貌。前後約一個小時, 抵南港山大崖壁下。

今天的目標不在攀崖,而是走古道,於是我折向右,往南港山以西、萬壽亭的方向走。 這段山腰古道既平坦又充滿古味,是全段的精華路段。今天走的感覺又與上次不同。今天有陽光,光線穿過林間, 灑落於古道之上,古道一片陰一片亮,幽蔭中又透出明亮,景觀富於變化。

約十五分鐘,遇上次發現的新崖壁。不過,此刻的心情還不想攀崖,於是再前進,直抵萬壽園。萬壽園, 就視為是南港山古道的終點吧。萬壽園,碑石新穎,闢建於壬午冬至(經推算為民國九十一年,西元2002年), 應為早覺會民眾所建。但兩園闢園者心情不同。復興園有憂國之志,而萬壽園純然追求怡情養性,似道家人物。 園內石壁書有雋語箴言,如:「長壽四少:寡欲養精、寡言養氣、寡思養神、寡忿養性」等字。 我不完全認同這四少。寡欲、寡言、寡忿,我還算同意,但寡思則不敢認同。 孔子曰:「不思則罔」。

坐萬壽園石椅休憩,仍想起昨日社團舊友相聚事。暢談往事。離校二十年,當年的社團夥伴, 如今已俱為社會中堅。當年從事社服,我們曾分屬不同的服務團,奔走於偏遠的山地鄉、落後的農村、 都市的貧民區、幽暗的育幼院,各自為一份天真的理想而付出,雖然有著深沉的無力感,但年輕的心靈, 充滿熱情與使命感。

當時,身為大學生,有熱情卻無權力。如今,有人已漸入政府決策圈,有人則在地方政治嶄露頭角。 他們的血液中是否還帶著二十年前的理想成分?我們不知道,但情願相信, 從那段路走過來的老朋友,應該不會忘卻年輕時追求的理想。上星期,翻閱社團舊通訊錄時, 還看到通訊錄的背面寫著蔣夢麟博士的一段話:

在圖書館,試驗室裡邊,
不要忘記活著的社會問題,
不要忘卻社會服務,
不要忘卻這般苦百姓。

我雖然困蹇於商途,但始終不敢忘懷青年時期的理想。

圖:南港山南峰附近眺望南港山主峰

從萬壽園折返走,往南港山爬,石階陡上,攀一小段崖壁,約二十分鐘,接上南港山稜線步道。

續取右行,爬陡石階上,抵一山頭,為南港山南峰。有市政府地測基石,標高325公尺。回望,則南港山及九五峰在不遠處。

我往南港山方向走,中間經一處稜線相思林。發現南港山古道的崖壁上攀終點便是在此。續前行, 不久便抵南港山主峰。山頂處豎立一根根通訊天線。有一工作站,以鐵絲欄圍繞,在一鐵絲被剪開處, 我探頭進去,正看見地上的三等三角基點,編號為no.695。我只是望著基點便心滿意足,倒沒有衝動想鑽進去。

這裡離九五峰只剩幾十公尺而已。我過去一直以為九五峰就是南港山主峰,但其實不是。兩者是各有獨立的峰頭, 九五峰無基點,基點是在南港山通訊站的鐵絲欄內。

返回到剛剛的相思林處。稍休息,戴手套,然後攀降而下。這座崖的高度與大崖壁相當,起碼五, 六層樓,亦險峻,雖沒有大崖壁那麼陡峭,但比中崖壁還險。攀崖而下,十分過癮。攀下崖,便返回走,至大崖壁, 再往東走,接中崖壁,再東行,發現往小崖壁的小徑蔓草叢生,而今天的心情並沒有冒險衝闖之氣, 於是再折返走。循中崖壁下方的山徑往下,約二十幾分鐘,返抵復興園。

這一趟路,並沒有找到任何古道證據,但也無所謂,我的心中早已認定南港山古道是道道地地的古道了。 在攀降崖壁時,我還替南港山古道想到一個別名。南港山古道,又名「攀崖古道」。 這條古道,若扣除小崖壁, 則至少還有三處岩壁可攀上南港山稜線。百年後,若有人問起「攀崖古道」的由來,該如何回答呢? 我發揮一下文人的想像,述其典故如下:

百年前,有一黃姓中年男子,人不詳其名,居南港山下。黃某酷愛南港山及其山腰小徑。 興來每獨往,往返山林間,並以攀崖為樂。曾撰文,為山腰小徑命名為「南港山古道」, 又以古道沿途有多處崖壁可攀,故又稱之「攀崖古道」。南港山古道命名,自其始。

回到家,稍休憩。盡地主之誼,陪孩子們玩一陣躲貓貓。傍晚,開著車載女兒一起送學長的小女兒回家。 她可依依不捨。車到學長家樓下。學長不在,學嫂下來接孩子,學長的女兒卻不肯下車,嚷著說,要媽媽答應, 下個周末,還要到黃叔叔家住一晚,否則不下車。拗不過她的堅持,學嫂只好哄著答應。而我呢?能讓這個 小旅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也感到很有面子。

這次的老友聚會。 狹義的同學會,昨天6小時左右已結束,而廣義的同學會則是直到這一刻才算散會。

旅遊日期:2003.02.23


〔行程記錄〕
10:40出發...11:00虎山溪親水公園...11:20真光禪寺...11:40復興園...12:42大崖壁...12:52新崖壁...13:00萬壽園...13:30南港山南峰...13:43南港山...13:52攀降新崖壁...13:59大崖壁...14:05中崖壁...14:23復興園...14:33真光禪寺...14:40慈惠堂

[補註]
南港山古道路線,請參考第0351篇旅記:南港山攀岩步道
------ Tony補註於2006.03.21

[行旅照片]

虎山溪步道(左起:女兒Peggy,Jessica,學長的小女兒)。
復興園入口,雙十石鑄樓牌。
復興園原溜滑梯處(已剷平)。
南港山山腰小徑。
森林小徑的巨石有人工刻痕。
南港山古道精華段(1)
南港山古道精華段(2)
萬壽園。
南港山南峰附近眺望南港山主峰。
南港山南峰,主峰之間稜線步道的相思林(崖壁就在附近)。
南港山三等三角點基點(位於鐵絲欄內)。
從南港山主峰回望南峰。
新崖壁(攀降)之1。
新崖壁(攀降)之2。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