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915)

[新竹五峰].張學良故居、張學良紀念地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張學良故居

六年前第一次造訪清泉時,清泉正處於颱風災後的寂寥景況。

當時張學良故居還只是導覽地圖的符號而已, 來到現場,卻什麼也沒有,只見溪岸邊一片土石地而已。

張學良在清泉的故居,早在民國52年(1963)就被颱風所沖毀, 距今都已幾十年了,這中間又有多少風風雨雨,自然不會留下任何的遺跡了。

而這幾年間,新竹縣政府大力發展清泉觀光, 以張學良為主題,在清泉的上坪溪左岸另擇新址,依舊貌重建張學良故居, 而原來的故居遺址,則指定為「張學良紀念地」,設立「張學良文化園區」。 民國97年(2008)正式揭幕,如今張學良故居已成為清泉主要的觀光景點。

今天來到清泉,張學良故居前的停車場停滿了車輛,遊客進進出出。 故居內展出張學良的生平事蹟,以及在他幽居清泉十三年之間的生活點滴, 包括一些老照片及詩句圖文等資料。

台灣的年輕人若非熟悉歷史,恐怕對張學良認識不多。而張學良在中國大陸則一直享有盛譽。

圖:故居內的張學良銅像

這兩、三年來,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形成「陸客瘋台灣」的旅遊榮景。 飛機一班接一班,遊覽車前後相繼。

陸客遊台灣,除了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這些自然景點之外, 以歷史景點而言,陸客最有興趣遊覽的歷史人物景點,無疑的,第一就是蔣介石總統。 而第二呢?我想應該就是張學良將軍了。

長久以來,中國大陸對於張學良一直有很高的歷史評價。 共產黨人都認為張學良在民國25年(1936)發動「西安事變」,幫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大忙。 當時共產黨軍事正處於劣勢,而蔣介石的剿共大軍正節節進逼陝北。 西安事變,促成了雙方的和解。

張學良及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兩人下場都很淒涼。後來楊虎城全家遭到殺害, 張學良也從此遭到長期的軟禁。中共的開國元老們也因此都覺得對張學良有所虧欠。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件,動機很單純,希望結束內戰,國共團結,一致抗日。半年之後, 中日戰爭爆發,而被幽禁的張學良卻只能做一名旁觀者,隨著戰局演變,不斷的遷居, 繼續過著幽居的日子。

抗戰勝利,並沒有改變張學良的命運,他反而被遷往遙遠的台灣新竹清泉部落,平日只能讀書及種菜自娛。 陪伴著他的,是始終不離不棄的趙一荻小姐,兩人在台灣的深山過著與世隔絕的幽居生活。

圖:清泉現貌

民國45年(1956),中共紀念西安事變二十週年,周恩來推崇張學良是「千古功臣」, 可見中國共產黨心目中也認定西安事變是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

而從反面來看,在蔣介石心目中,張學良就是「千古罪人」了, 他憤恨張學良發動的兵諫,使他的剿共計劃未能竟其功,而讓共產黨死裡逃生。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歷史的走向因此而轉變。

我第一次探訪清泉,當車子穿過狹窄幽暗的桃山隧道,一路迂迴彎繞於有點危險狹窄的山路,深入荒僻的清泉部落時, 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蔣介石的恨意。

中國那麼大,何處不能幽禁張學良?而蔣介石卻下達命令,將張學良送往台灣這麼偏僻的一個山地部落來軟禁。 如今清泉的張學良故居,幾乎看不到大陸遊客團,原因就在這裡。至今清泉對外的交通仍然不便利, 大型的遊覽車無法行駛五峰清泉的路段,有些狹窄的路段,甚至小轎車相逢,都難以會車,必須讓一方先行通過。

所以陸客團就很難安排來清泉參觀張學良故居了。而未來隨著陸客自由行的大幅開放, 我想清泉應該會出現中國大陸背包客的蹤影,會有陸客想來這裡走走,來還張學良一個歷史人情。

圖:張學良紀念地

現在的張學良故居,只是重建的複製品而已。

真正的故居遺址位於清泉大橋北側的河畔。 環境經過整治,被命名為「張學良紀念地」。

由於這裡屬於土石流的地質敏感區,遺址處僅以低度開發的方式,闢建為張學良文化園區。 來到這裡,更有感覺,畢竟這片空曠的遺址才是張學良真正生活過的地方。

入口的石牆,鑲嵌著「張學良文化園區」的題字,側面的大理石的碑面刻有張學良所寫的字句: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
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這是張學良晚年(1990)為東北大學校友會刊所寫的題詞,也反映了他雖然長處幽居歲月,而卻不屈不撓的心境。 園內的草地,有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女士並坐聊天的銅像,這對共患難而相長守的佳偶, 是這半世紀的幽居歲月生活中,令人感動的愛情故事。張學良失去自由,別無選擇; 而趙一荻出身名門,卻不改初衷,一路追隨張學良,與已失去自由及前途的政治囚犯長相廝守,始終不離不棄,則情操更顯可貴。

草地後方的山坡駁坎則有橫豎長條的大理石,所刻的碑文,是民國17年(1928)張學良面對紛亂世局所做的重大決定:

「不願兄弟自相殘殺,不容強敵磨刀霍霍。讓青天白日旗在東北大地升起。」

這是張學良一生無可爭議的歷史功蹟。當時蔣介石的北伐軍前進華北,日本人不樂見中國統一, 對張學良威脅利誘,希望聯合抗蔣。以東北軍的實力,再加上有日本人做靠山, 足以力抗國民革命軍,張學良可以成為東北王。然而他卻毅然宣佈歸順中央,民國17年12月29日, 東北大地升起青天白日旗。

圖:張學良紀念地碑石步道

張學良故居遺址,原為日治時代的井上溫泉療養所,現在也闢建了一座溫泉泡腳池,供遊客使用。

頗多遊客在此泡腳休憩, 使得這處紀念地的氣氛較為活絡,而這樣的規劃也符合歷史背景。

張學良紀念地以簡單的景觀設計,呈現崗哨、故居的歷史空間,園內也設立覽導資料,介紹張學良故居遺址的歷史。

園中有一條短短的碑石步道,每隔幾步,放置一塊岩石,上面刻載不同年代的張學良事蹟。步道盡頭有一塊釣魚岩, 反映出張學良幽居的無奈心情。關於釣魚岩,我年輕時就聽過這則軼聞,不曉得是否真有其事。

據說有一年蔣介石過生日時,張學良特地贈送一只手錶祝壽;蔣介石則回贈一支釣魚桿。兩人所選的禮物各有深意。 張學良送錶是提醒蔣介石:「我已經被關這麼久了,應該可以讓我重獲自由了吧!?」而蔣介石回贈釣桿, 則是告訴張學良:「你再慢慢等吧。」

張學良在民國79年(1990),他八十九歲時才終於正式獲得自由。後來張學良遷居美國夏威夷,儘管中國大陸熱情邀訪, 他始終沒有重返東北故鄉,最後病逝於檀香山,終老異國他鄉。

蓋棺之後,終要論定。共產黨認為張學良是「千古功臣」,常心懷感念;國民黨認為張學良是「千古罪人」,而難以寬恕;究竟誰是誰非呢? 我個人則認為,無論共產黨或國民黨,都不可能千秋萬古,所以張學良當然就不會是千古功臣或千古罪人了。

旅遊日期:2012.07.14 (寫於2012.07.23) 


【延伸閱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395篇 -2006.08.04 清泉幽居歲月


[旅行照片]

張學良故居前立有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銅像。
張學良故居(仿故居重建)。
張學良故居。
故居內展示張學良生平事蹟。
張學良的清泉幽居歲月。
少帥張學良在清泉種菜。
故居廊道。
張學良在清泉,除了種菜之外,只能讀書自娛。
張學良紀念地旁新設的溫泉泡腳池。
張學良文化園區。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
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張學良
趙一荻陪著張學良度過幽居歲月,有情人終成眷屬。
不願兄弟自相殘殺,不容強敵磨刀霍霍。
讓青天白日旗在東北大地升起。---張學良
這裡才是真正的張學良故居遺址。
簡單的景觀設計,呈現當時故居遺址的空間環境。
釣魚岩。這一軼事不知是否為真實?根據展覽資料:
民國46年(1957),蔣介石七十壽辰,張學良贈錶祝壽, 蔣則回贈手杖。

張學良紀念地的導覽資料。
張學良在清泉幽居歲月所寫的抒懷詩,其中一首:
山居幽處境,舊雨引心寒。
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乾。

導覽資料卻將「乾」誤寫成「幹」。 我的懷古心情見此而破功。
日治時代的井上溫泉療養所,後來成為張學良的幽禁地。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特藏資源展示系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網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清泉散步地圖
◎如何前往清泉?
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接120縣道,往橫山(內灣)方向,然後右轉123縣道,過竹林大橋。 一過橋後,立即左轉北興路。北興路直行至底,右轉台三線(路口為竹東榮民醫院),直行至十字路口左轉122縣道(路口有中油加油站)。 一路直行122縣道,至里程48K的岔路,左轉即抵達清泉(直行則往觀霧)。
大眾運輸:搭乘新竹客運5630(竹東-清泉)至桃山站(班次不多,目前一天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