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321)

淡基橫斷古道(二) :蜜蜂巢古道.山之家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國立公園山之家」遺址

(∼續上期
淡基橫斷古道的第二段蜜蜂巢古道,是從大屯山鞍部的氣象所走至竹子湖。

大屯山鞍部附近,在日據時代曾興建一間「國立公園山之家」,做為登山客宿營之用。

公共電視的「台灣古道誌」節目中,首度揭露了這個遺址的位置,使這個被遺忘數十年的遺址終於重見天日。 遺址就位於大屯山登山口停車場後方的山腰,距離馬路只有幾分鐘路程而已。

「國立公園山之家」建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為木造十八坪的平房,配有浴室、食堂、賣店及壁爐等設施, 周圍規劃大片的草坪可供露營。為什麼會有這樣「國立公園」的宿營設施呢?原來,昭和九年(1934年)時, 台灣總督府計劃將草山地區規劃為國立公園預定地,成立了「大屯國立公園協會」。後來,選定大屯山鞍部附近興建這間「國立公園山之家」, 以提供登山露營者使用。因為二次大戰的爆發,台灣總督府的大屯國立公園的計劃因此中輟。

圖:山之家」的壁爐煙囪遺跡幾乎與森林融合為一體

「國立公園山之家」與淡基橫斷古道有無關係呢?

陽明山國家公園早期的古道調查,曾判斷淡基橫斷古道經過大屯山鞍部氣象站後, 繞經山之家,然後接往菜公坑山的第一登山口,再至大屯自然公園。

後來的調查則傾向於古道是沿著今天的百拉卡公路走,並未經過日據時代的山之家遺址。何者為是? 今天即使是古道專家也無法百分之百確定古道真正的路線。百年間,這裡的地貌已經歷了不少的變化。

從大屯山登山口停車場機車停車格右側的草叢缺口往下走,穿越草叢後,進入森林中。沿著山腰路,緩緩上坡前進, 沿途有與小徑平行的廢棄電線,地上也有空瓶子。不久,出現零星的柳杉林,大約六、七分鐘, 抵達了「國立公園山之家」遺址。從不遠處,可看見樹林裡有一座直聳的石柱,那就是山之家的壁爐殘跡了。 昔日的美麗山屋,如今只剩這一只壁爐煙囪殘跡而已。壁爐高約一層樓,壁石被青苔、藤蔓侵染,頂部被蕨類占據, 已與附近樹林融為一體。面對壁爐的左側有蹲式馬桶的糞坑遺跡。

圖:山之家基址的駁坎,還相當的完整

山之家正方形的基址及格局還很完整,四周有駁坎,由於建在山坡上,前方地勢較低處有高起的石砌駁坎,高約一公尺, 有一小石階供人行上下。

山之家左側不遠處有一條溪溝,溪水乾涸,附近則有零星的駁坎、石塊散落,應是昔日的營地遺址,但已面目全非。 倘若沒有這個聳立的壁爐煙囪遺跡,恐怕並不容易辨認出這處遺址。

從公共電視節目中看到的山之家舊照片,木屋前有一片美麗青青草原,景色優美, 大概類似於今天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後方的那片青青草坪,而如今則是變化為森林,柳杉與雜樹混合,樹間藤蔓滋長,很難與照片中的景致聯想在一起。 世事滄桑,總是如此。

返回走,幾分鐘後,從草叢中鑽出來,回到停車場,看見一輛輛汽機車以及眼前的百拉卡公路, 腦海裡還停留在山之家壁爐及駁坎映象,幾分鐘之間,彷彿經歷了一場時光之旅。

圖:蜜蜂巢古道

從大屯山的登山口,爬往大屯山,約走十五公尺,左側芒草有一缺口,就是蜜蜂巢古道的入口。

鑽進芒草, 路跡隨即明顯,往下走,約一、兩分鐘,來到大屯山鞍部氣象所。

大屯山鞍部的舊地名為「滬尾格仔」,日據時代就已經成立氣象測候所,記錄大屯山區的氣象資料。

古道穿越氣象所,從兩棟閒置的宿舍區通過,隨即又進入森林中,通往竹子湖的方向。下坡路徑相當明顯, 不久,遇一條橫向的叉路,為農徑,繼續直行,過小溪澗,附近地上有幾個空瓶子,大多為台灣光復後的空瓶子, 其中一瓶的瓶身刻印著「BREWERIES LTD」,研判或許是日據時代的遺留物。

繼續前行,經過兩根倒臥廢棄的木電桿,上頭有台電的標誌。接著的路跡大致明顯可循,但路況不如十八彎古道, 偶爾有小徑歧路,沿途有零星殘存的石階,路旁也有駁坎及類似燒炭窯的坑穴遺跡。

從氣象站起算,約二十餘分鐘,遇一水量較豐的溪澗,此處有塑膠水管及廢棄的鐵質水管接頭,越溪後,附近大菁盛長, 大菁花朵綻開。這時前方遇雜草,路徑不明,亦不見任何登山條。懷疑可能走錯路,於是返回溪澗處,在附近尋找登山條,仍無所獲。 於是繼續前進,闖過芒草區,進入雜樹林,路徑隱隱約約,但平緩好走,不難穿越,約六、七分鐘後, 突然鑽出樹林,與竹子湖頂湖往百拉卡公路的石階步道相會。出口處的右側有幾棵杉木,一旁堆置著大帆布。 這個古道出口與別的登山隊伍所走的蜜蜂巢古道出口相距約三十公尺左右,別隊所走的古道出口在石階路的更上方,出口處有一石砌儲水槽。

於是我們又從石砌儲水槽的入口走進去探勘蜜蜂巢古道,接到剛才的迷路叉路處。原來,古道在剛才越過溪澗之前, 要從左側高繞過去,我們未注意到登山條,直行越溪而過,這條水管路,或許是農民所闢建的。其實,直行的路反而較平緩好走。 究竟何者才是真正的古道,或許還有商榷的餘地。山友若是想從竹子湖走蜜蜂巢古道,則建議走有石砌儲水槽的那條路線, 入口有石砌儲水槽,目標較為顯著。

圖:古道出口的石階路,通往竹子湖

從大屯山鞍部登山口走至竹子湖古道出口,約五十分鐘路程。

後續的古道經過竹子湖聚落,已被當地的農田及產業道路所破壞。 蜜蜂巢古道與「十八彎古道」相互比較,前者的路況較差,沿途歧路較多,我們也「走錯」了一小段。

儘管路況變數較多, 但這段古道的路程不長,以雜樹林的森林小徑為主,無複雜的林相地貌,應該不致於會有迷路的危險。

循著石階步道往下走,約十分鐘,接竹子湖環狀車道。出口的右側為「竹子湖休閒中心餐廳」, 門牌為「竹子湖路55之2號」。幾小時之內,我們連走了「十八灣古道」、蜜蜂巢古道,並探訪山之家, 至於「打石窟古道」,則是這三條古道中路況最差的。最近探訪過淡基橫斷古道西段的登山團體,都省略了這一段, 至今還沒有人回報路況。既然如此,何必去硬碰硬?於是決定就近在「竹子湖休閒中心餐廳」喝碗熱湯、吃份野菜, 慰勞自己。「打石窟古道」則留待下一次的機緣。

蜜蜂巢古道為何叫做「蜜蜂巢」呢?據說是因為昔日古道途中有一巨石壁,石壁下方有一直徑五十公分的圓洞, 有野生蜜蜂聚集於洞內築巢,因此成為地名的由來。歷經百年風霜,蜜蜂與古道都已消逝。 如今蜜蜂沒有回來,古道則是回來了。這條古道值得推薦給喜愛古道的山友,不妨呼朋引伴,前來小小探險一番。

旅遊日期:2005.11.27 (寫於2005.12.02) 


【旅行建議】兩段式的O形走法:
◎十八彎古道
停車於車埕50號民宅,走「十八彎古道」至大屯自然公園,順遊大屯自然公園,然後走百拉卡公路返回車埕, 經過百六戛6號古厝後,右轉進入「百六戛古道」, 出口接車埕50號民宅,然後可順遊杜聰明故居及附近的櫻花谷。這一條路線特別適宜於春天櫻花開時,其次是秋高氣爽時。

◎蜜蜂巢古道
停車於「竹子湖路55之2號」,走蜜蜂巢古道至大屯山鞍部氣象所,然後前往「國立公園山之家」,之後可前往二子坪步道遊覽, 回程走百拉卡公路人車分道,再接石階步道,返回「竹子湖路55之2號」。

【相關旅記】
車埕.淡基橫斷古道初探
百六戛古道(百六砌古道)

【參考文獻】
李瑞宗著,《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2004年6月(第2版)。
李瑞宗著,《淡基橫斷古道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研究》,2005年9月(第1版)。


[照片]

大屯山鞍部登山口停車場。
山之家遺址就位於停車場後方的樹林裡。
穿越芒草,前往山之家遺址。
腰繞約六、七分鐘,抵達山之家遺址。
山之家壁爐煙囪遺跡。
壁爐煙囪幾乎與森林融合為一體。
壁爐遺跡。
廁所遺跡。
山之家基址的駁坎。
駁坎與壁爐煙囪。
繼續前往蜜蜂巢古道。走往大屯山登山步道。
石階路約15公尺,從左側芒草叢進入。
穿過鞍部氣象所。從閒置的宿舍區穿過。
蜜蜂巢古道。
舊時代的空瓶子。
兩根廢棄的台電木頭電線桿。
古道路徑久無人走,但仍有路跡可循。
經過溪澗,有引水管線。
路旁有大片大菁。
穿過一段路跡不明顯的芒草路。
古道接上竹子湖通往百拉卡公路的石階路。
往上走,約二、三十來公尺,探另一處古道出口。
這個古道出口處有一石砌儲水槽。
賦歸。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