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白馬將軍洞巨岩
深坑烏月山引起我的興趣,是因為山上有一個「白馬將軍洞」,日本人稱它為「土匪洞」。
日據初期,深坑地區的抗日軍領袖陳秋菊,人稱「白馬將軍」,曾據守於烏月山的這個據點,所以被稱為「白馬將軍洞」。
此處位置隱蔽,有崖壁夾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我曾參觀過陳秋菊位於深坑旺耽路的故居-「德鄰居」,
這間三合院式閩南紅磚厝,背山面水,地理佳,建築古樸典雅。我第一次參觀「德鄰居」時,才知道有關陳秋菊的抗日事蹟。
日據初期,陳秋菊與簡大獅都是台北地區知名的反抗軍領袖。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二十九日,日軍於於澳底鹽寮海灘登陸,
六月七日,兵不刃血,進入台北城。官員仕紳紛紛內渡逃難,而各地民眾自組的義軍則蜂起反抗日軍。
台北地區的陳秋菊、簡大獅各率義軍以山區為根據地,與日軍抗衡。簡大獅游擊於草山、淡水、三芝、
金包里等地,陳秋菊則盤據於景美、深坑、新店、坪林山區,一在北,一在南,成為日軍頭痛的人物。
圖:舊馬場入口,柵欄深鎖
我蒐尋烏月山「白馬將軍洞」的資料時,發現山友mori兄的登山記錄提及,
日據時代的資料顯示當時有一條保甲路,通過「白馬將軍洞」,橫過烏月山山腹,
這條舊路可稱之為「烏月古道」。
如此說來,「白馬將軍洞」不僅是一處歷史景點,也是一條歷史古道,讀之令人躍然心動。
而根據資料,這條路線並不難行。最近的登山口,
可開車從深坑的烏月路41巷上山,至終點的舊馬場。約走十幾分鐘,就可登上烏月山,然後再走二十多分鐘,
就可到達「白馬將軍洞」。來回才一個半鐘頭而已。所以我選擇下午出發,四點過後才抵達深坑,以避開炙熱的天氣。
從深坑外環道(106乙)直行,很快找到烏月路,彎進41巷,一路上山,行駛至道路終點的舊馬場。下車後,卻
發現舊馬場鐵柵深鎖。我事先知道馬場已歇業,卻不知道竟設有門禁,鐵柵旁還有類似攝影監視的裝置。這該如何是好?
走近柵欄觀察,發現柵欄右側有山友開闢的小徑可繞進去。馬場已歇業,應無人管理。我只是借路通過而已,
可說是問心無愧,於是決定繞小徑闖入。往上走,來到舊馬場。馬廄及辦公室空空蕩蕩,果然空無一人。
然而卻不知烏月山的登山口在何處?想繞往馬場建築物的另一邊尋找,這時忽聞狗吠聲,循聲走過去,
卻看見不遠處停著一輛汽車,原來馬場仍然有人看管。雖然沒有做賊,卻覺得心虛,於是急忙跑步撤退。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烏月山步道
舊馬場是我唯一知道的登山口,既然受阻,這時只能望著烏月山的位置,試試附近是否還有別的登山口。
來回試了兩條路線,卻都無功而返(註1),沿途問了三次路,有老人,有年輕人,
有兒童,卻無人聽過「白馬將軍洞」或「土匪洞」。
時間分秒逝去,不甘心就此放棄。最後,重走一趟烏月路41巷,途中發現有一條岔路,
招牌寫著「白馬農莊」,應該是通往附近的茶莊餐廳。此時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姑且一試,
決定繞進去看看。至路底,「白馬農莊」旁有一停車場。
就在這個時候,瞥見停車場旁豎立一塊登山標誌牌,正是寫著「烏月山登山步道」。這時看手錶,已經五點二十五分,
欣喜之餘,不免感慨,竟然花了一個小時尋尋覓覓才找到登山口。烏月路上,沿途都有「白馬農莊」
的看板,卻不見「烏月山登山步道」的指標,民營與官營的思維邏輯顯然不同。
原本時間綽綽有餘,這時卻是時間忽已晚,只好趕路。烏月山步道經過鄉公所整理過,沿途鋪設階梯欄杆,
路旁種植櫻花。路況還不錯,但水泥石階一路陡上,有點像爬汐止大尖山的感覺。心裡不禁懷疑,
這條步道是否曾經是日據時代的保甲路?保甲路多考慮馬匹能行走,道路應該不會這麼陡峭。若是古道,或許是清代
的古道,然而水泥石階路,已無古意,無從判斷。沿途有拓墾遺跡,也有山澗小溪,只是溪水若有若無,耕種的條件
並不理想。
途中發現林中有一間小石板厝,是利用天然巨岩壁為牆,所搭建的簡易石厝,有儲水設施,但室內空間狹小,
應只是放置農具的工寮。路旁也發現有一條沿著等高線的平緩山徑與石階步道相會,或許是昔日的古道,
但已荒廢漫滅。往上爬,來到一處內凹的巨岩壁,岩壁下有石椅,看不出年代近遠。
不久,抵達水泥步道終點。看錶,花了二十分鐘,有點喘。
圖:白馬將軍洞,山壁包夾的一線天
前面的道路已變為蠻荒小徑,泥徑上有殘存的石階,這才有古道的感覺。
往上走,路愈陡,爬上更高處,
驀然看見前方樹叢中有一巨岩壁,走近時才發現,竟是一矗起的峭壁,高約三層樓,岩壁幾呈九十度垂直,
旁邊另有較小的岩石。
這裡的景觀與山友的記錄描述極相似,莫非就是「白馬將軍洞」?我撥開草叢,發現
舊石階通向兩座巨岩壁的夾縫。原來,昔日的古道是從這一線天的岩縫通過,這應該就是所謂的
「白馬將軍洞」了。原來「白馬將軍洞」是一處天然的石縫隘門,並不是真正的山洞。這岩縫隘門的路基已崩塌,
不容易爬上。新的山徑則是繞從巨岩壁的另一邊爬上去。
繞過巨岩上去之後,就來到烏月山的稜線鞍部,這裡有路標寫著「往烏月山25分鐘」。看錶,時間太趕,
於是放棄烏月山。這時看到附近林間有一鋁梯,可爬向「白馬將軍洞」巨岩的最頂處,於是爬梯而上,
來到岩峰頂處。峰頂有一小平台,可俯瞰山腳,視野不錯,是一處理想的制高點。
這裡有可能是當時陳秋菊設置的一處警戒哨點。就地形而言,「白馬將軍洞」的附近似乎不足做為駐營的基地。
腹地過小,水源也不足。
時間已晚,不敢久留。循原路下山。約二十分鐘回到登山口。
圖:陳秋菊故居-「德鄰居」
開車下山,出烏月路,接深坑外環道。烏月路的對面就是旺耽路。
陳秋菊的故居「德鄰居」位於旺耽路39巷12號。
於是順道繞進去看看。
德鄰居是陳秋菊晚年的居處。這間古厝建於大正年間,為閩南三合院建築,
但左右護龍及正身前都以圍牆及山門封住,宛若四合院的型式。牆基和前埕為方形條石,風格簡樸典雅。
陳秋菊全盛時期擁有二千名部眾,憑恃地形山險與日軍對抗多年,
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上任後,改採懷柔策略,積極對陳秋菊展開招降。
陳秋菊亦感到局勢日蹙,大局難挽,於是決定歸順,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八月,
陳秋菊向日方提出歸順同意書,日方則回報以北宜公路的開墾權。陳秋菊選擇歸降,
後人的褒貶不一,但無人給予苛責,畢竟他歸順之日距離日軍登陸台灣之時,
已相隔三年又三個月。早在三年多以前,唐景崧、林維源、林朝棟及邱逢甲等人都已紛紛逃離台灣。
陳秋菊抗日的故事,似乎漸漸被遺忘。我在烏月路上問路時,無人知曉「白馬將軍洞」,或許我剛好問錯人;
然而「白馬將軍洞」的遺址亦未見任何解說牌。我問路時,幾位小朋友一臉茫然地反問我:「什麼『白馬』?」
或許深坑國小的鄉土教材並未涵蓋這一地方史事,若有錯也不在於孩子。
往事如煙,隨風而逝。雖然如此,但陳秋菊的際遇並不淒涼,至少他還能在「德鄰居」這間豪宅裡,安渡晚年,
生前也擁有不少土地及財富。如今還有「德鄰居」,可供後人憑弔追憶。與他同一時代的簡大獅,際遇就悲慘多了。
簡大獅與陳秋菊在同年同月接受了日方招降,然而簡大獅憤慨日人態度橫暴,一個月後又舉兵叛變。最後在日軍追剿下,
走投無路,只好內渡,逃回大陸廈門。而日方窮追不捨,要求廈門清廷官方逮捕簡大獅,引渡回台受審。
簡大獅終於被自己祖國的官兵逮捕,交給日本人押解回台,最後被判以死刑。清廷的懦弱,
當時引起輿論的抨擊(註2)。然而清廷怕挑起事端,只能順從日方的引渡要求,
時為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00年)。十一年後,沉痾待斃的大清帝國被人民起義所推翻,建立了中華民國。
旅遊日期:2005.08.15 (寫於2005.08.24)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路程時間記錄]
烏月山登山口---20分鐘---水泥步道終點---3分鐘---白馬將軍洞---5分鐘---巨岩壁頂處
註1:
我試著走附近的昇高坑路,結果愈繞愈高,離烏月山愈遠,只好回頭;另外在烏月路入口附近的正覺寺,
發現登山條及往烏月山的舊指標。結果走至一養雞場,有古樸的石階路,但雜草橫生,極為難行,似乎已久無
人行,走了一小段,判斷應該不是烏月山步道的正確路線,於是放棄。
註2:臺灣文獻叢刊/五九 瀛海偕亡記/瀛海偕亡記卷下第44頁記載:
大獅散眾走廈門,舊部往從之,遷居同安,頗僨事。後二年,日兵會清官拏回處死,外國群非清廷不能保全
國事犯,辱!
臺灣文獻叢刊/二八0 臺灣詩鈔/卷十/錢振鍠/弔簡大獅 載有錢振鍠《弔簡大獅》詩如下:
痛絕英雄灑血時,海潮山湧泣蛟螭;
他年國史傳忠義,莫忘臺灣簡大獅!
臺灣文獻叢刊/二一四 清稗類鈔選錄/清稗類鈔選錄/簡大獅愛國(第55-56頁)記載簡大獅事蹟如下:
閩人簡大獅,少有勇名,富民族平等思想。市井傭工請見,亦禮之若上賓焉。嘗遊廈門,偶於途中睹一西人
欺凌一華人,又有一人袖手旁觀,其色若自得者。大獅恥之,乃擊旁觀者之頰而罵之曰:『若視同胞受辱,
不引為恥,反顧而笑之,誠無恥之尤者也』!西人見其勇,亦遽退焉。
光緒乙未,大獅聞臺灣割於日,甚不平,乃散其家資,募死士拒強鄰。卒以眾寡不敵,敗竄泉州。然日人憚之,
威逼閩官,謂若不予大獅,當興師問罪。閩官懼,亟索大獅,獲而囚之。大獅泣曰:『吾寧見殺於本國,不願
被赦於他邦』。閩官不可,遂畀日人。日人甚敬之,呼為烈士,欲降之。大獅不可,乃不屈死。
[行旅照片]
烏月路41巷終點。舊馬場。鐵柵深鎖。
空蕩的馬廄。忽聞狗吠聲。撤退。
眾裡尋它千百度,終於找到烏月山登山口。
由停車場往上爬,寬大的水泥路。路旁種櫻花樹。
陡上水泥石階欄杆路。
有點像爬汐止大尖山的感覺。
中途有小徑通往不遠處的石板厝。
繼續陡上。踩不完的惱人石階路。
路旁有內凹的山壁,有石椅遺跡。
水泥步道終點,變成蠻荒小徑。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爬上更高處,驀然看見前方樹叢有巨岩壁。
巨岩壁高三層樓,幾近九十度垂直。
巨岩絕壁(1)
巨岩絕壁(2)
古道舊路穿過兩壁之間。「白馬將軍洞」。
「白馬將軍洞」類似一線天,並非真正的山洞。
繞爬上巨岩壁之上,有鋁梯可登頂。
登頂展望。是一處理想的制高點及監哨站。
陳秋菊故居-「德鄰居」。
「德鄰居」背山面水。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