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245)

雙溪.崩山坑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往崩山坑的鄉間道路

「崩山坑古道」,又稱「柑腳泰平古道」或「柑泰古道」, 是台北縣雙溪鄉柑腳地區與泰平地區之間往來的舊路註1

雙溪鄉幅員多山地丘陵,村庄零星分散, 村與村之間往來的舊路多而密,古道遍佈於全鄉各境。

兩、三年前,我曾走過雙溪鄉的貂山古道燦光寮舖古道,去年夏天則探訪灣潭古道, 對雙溪鄉的純樸鄉野,留有深刻印象。雙溪為農業之鄉,鄉境如其鄉名,以溪流聞名, 溪水清澈,為台北近郊的後山桃花源地。

民國九十年(2001)平雙隧道貫通後,平雙公路連結平溪與雙溪兩鄉, 雙溪鄉已不再是印象中遠在三貂嶺外的僻遠山區。非交通顛峰時間,還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從台北來到雙溪鄉。

今天的古道之行,預定從雙溪鄉柑腳地區沿著崩山坑溪越嶺至泰平村。上午還不到八點鐘, 我已來到柑腳地區的柑林國小,由於時間還早,我先在附近逛逛,欣賞鄉間的古厝、古橋、古老的土地公及有應公廟。 柑林國小前社區廣場上有一富麗的威惠廟,廟內奉祀開漳聖王。

威惠廟背倚柑腳城山,滿山碧綠的相思樹為背景,將廟宇簷瓦襯托的更輝碧瑰麗。 廟內的新匾額落款寫著「建廟一百三十八週年誌念」(民國九十三年立), 顯示這原是一間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的古廟。可惜,廟宇的建築已全更新, 看不出百年古廟的感覺,僅廟的側牆猶有一絲古意。在廟內蒐尋, 發現大殿神像前的石香爐右上處刻有模糊的字跡,寫著「同治己巳年」(1869年),印證了這座廟悠久的歷史。

圖:聚和宮(崩山坑福德宮)

後來,在廟外遇到一位當地人,他指出廟前殿龍柱旁的一對石獅也是古物,只是已被民眾重新粉刷油漆過,所以看起來很新穎。

聊到崩山坑古道時,這位當地人表示,這條山路確實是一條古道,以前住在泰平地區的居民, 會走這條舊道來柑腳購買鹽米油等生活用品回山上。

昔日柑腳地區曾開採煤礦,所以較為熱鬧繁榮。他的手比向遠處曾開採煤礦的山區,望過去,山腰依稀可見礦場設施的遺跡。

柑腳,舊稱「柑腳城」,曾因煤礦而繁榮,但如今繁華褪去,聚落冷清。 就以柑林國小來說,這所學校創建於日據時期大正八年(1919年),礦業榮盛時期,學生曾達九百人,如今呢? 去年此時,當時的台北縣長蘇貞昌來柑林國小視察,全校學生只有三十七名而已。

等山友會齊後,我們先至泰平村料角坑放車接駁,然後再返回到柑腳地區。崩山坑古道與威惠廟在不同道路。從威惠廟下來, 過橋,然後朝崩山坑溪上游溪岸柏油小路前進,約六、七百公尺,遇崩山一號橋, 過橋後右側的溪岸小路,就是崩山坑古道的入口。過橋後,柏油路往上走,左側有一座聚和宮土地公廟。

聚和宮,又稱「崩山坑福德宮」,歷史已有九十幾年,廟簷下方有刻字「明治辛亥年立」, 明治辛亥年是西元一九一一年。 這一年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的最後一年,也是滿清帝國的最後一年。我在台北近郊山林行走, 曾見過光緒大正昭和時期的古老土地公廟, 這是第一次看見明治年代的土地公廟,剛好把遺漏的歷史年代空缺給填補住。 明治天皇與台灣歷史發生關係約十七年,從明治二十八年至四十四年(1895∼1911年)。 「明治辛亥年」則是很奇妙的文字組合,既日本,又中國。

圖:崩山坑古道沿著崩山坑溪而行

正式踏入古道,是驚奇的開始。

古道沿著崩山坑溪而行,溪岸有廢棄的梯田,田地已變為青青草地, 草地分層,散連於溪畔。草地間盛開著小野花,小溪則潺湲清澈,有魚群悠游。

此地適合露營, 有萬里鹿堀坪的感覺,可惜僻處於此,不為外人所知。循溪岸往前走,過一石橋後,附近出現竹林, 樹林草叢間有一廢棄的石厝。續前行,山徑旁發現大菁植物蹤跡,附近可能有菁礐遺址。稍為蒐尋一下, 雖看見殘餘的駁坎窪坑,但並無法確認是菁礐池。

往上走,溪水漸稀,但周遭植物繁茂盛長,路徑兩旁亦多樓梯草,古道殘遺石階則多苔蘚。不久, 又遇一石厝,隱沒於樹草間。兩間石厝約相距二十分鐘路程。續前行,遇牛柵欄,越欄而過,漸上坡, 仍行於溪畔,坡緩不難行。又約二十分鐘,過一小木橋,附近有叢叢竹林,有較大規模的駁坎拓墾遺跡, 多姑婆芋,也有零星的九芎樹。大約再走二十分鐘,抵達第一處越嶺鞍部,鞍部平坦寬闊,有竹林。

鞍部有兩條左岔路,一條走稜線路至東山(外柑腳山),可返回柑腳地區,但少有人走,路徑不明; 另一條則是往下走往三叉坑聚落的三叉坑分校, 應該也是一條古道路線註2

圖:遇見飛鼠!

在鞍部稍休息後,繼續前行。我改任前鋒,走在最前面。

過越嶺鞍部後,漸變為下坡路, 連過兩處溪谷柵欄後,遇一右岔路往柑腳山。不取,繼續前行。至一溪谷處,遇一小段崩塌, 高繞而過。

越溪後,變為上坡路,這段路較少人走,山徑漸被草蕨所掩,路徑模糊,僅見零星的登山條。 若是獨行遇到這種路況時,通常我會考慮撤退。這段模糊的路徑,前後約五、六分鐘而已,不過我卻在此地遇到驚奇。

我走在最前頭,突然發現路左側的筆筒樹樹幹上攀附一隻動物,我嚇了一跳,原以為是松鼠, 但並不是。牠的體型比松鼠大好幾倍,體型像小浣熊或小狸貓,皮毛則類似紅毛猩猩的棕色,原來 是一隻飛鼠。我行走於山林多年,這是第一次在郊山遇見飛鼠的身影,而且是如此近距離,雙方相距 約兩公尺而已。

這時,這隻飛鼠也驚訝於我的出現,卻不逃竄,而是兩眼珠瞪大,身體佇立不動,彷彿在跟我玩「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 我於是小心翼翼地打開相機鏡頭蓋,鏡頭瞄準牠,拍了兩、三張照片。正準備多拍幾張時,這隻飛鼠卻倏然 輕躍而下,彷若向山谷跳樓輕生,我在驚訝中卻見飛鼠細長的身體在空中變化為正方形,身影像滑翔翼般姿勢 優雅地飛翔而下。

近距離看見飛鼠,是一種驚奇,看見飛鼠優雅地飛翔,又是另一種讚嘆與驚奇。

圖:古道後段寬闊好走

不久之後,來到第二處越嶺鞍部。這裡別有山徑可分別通往柑腳山及 東柑腳山註3, 在此休息,又在路旁發現一隻棕紅色蟾蜍,呆佇不動,任我拍照。

這隻蟾蜍的趾端小小圓圓,像是個小吸盤, 而表皮則有大大小小皺凸的疣瘤。

從鞍部往下走,一路寬闊平坦好走,沿途多雙扇蕨。約二十餘分鐘,過一小溪,越溪的石橋, 是相當罕見的古拱橋,以石塊堆砌而成註4。 過拱橋,山徑變窄,貼近溪岸而行, 小溪潺湲,小巧迷人。自拱橋起算,約十餘分鐘,山徑接上水泥產業道路。

不久,遇一民宅(料角坑5號), 此地已屬於泰平村12鄰。循產業道路而下,又十餘分鐘,遇岔路,左轉過料角坑橋,一小段上坡路後, 左側有一幽雅的小池塘。然後走下坡路,約三、四分鐘,抵達料角坑2號的民宅,我們的停車接駁處。

這時料角坑1號民宅的男主人正在門前閒坐泡茶,好奇地問我是從何處爬山過來,我回答:「從柑腳崩山坑。」 這引起他的興趣,他問說:「這條山路現在的路況如何?」他說他已有十幾年沒走這條山路了,想要找一天去 走走看。這時女主人也走過來聊天。他們說,在雙泰產業道路尚未開闢以前,他們都是走這條山路至柑腳, 然後搭公車至雙溪,走山路單程大約兩、三個小時。雖然這邊也有山路,但時間要多花40分鐘,所以他們 都選擇走這條往柑腳崩山坑的山路。

圖:虎豹潭

據民宅男主人說,雙泰產業道路約完工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從此之後,當地居民就不需再辛苦地走這條崩山坑舊路了。

聽他這麼說,才知道崩山坑古道是一條剛作古不到二十年的古道,還有活的見證人。

他說,昔日的古道上有一座土地公廟,但我們今天沿途在溪谷或鞍部處,都沒有發現任何土地公廟的蹤跡。 現在的雙泰產業道路則是一條風光明媚的鄉道,沿途遍植山櫻花。這條公路正是循著昔日的雙泰古道舊跡而建, 公路沿途不時可看見古樸的小土地公廟,途中也有一座總爺祠,祭祀清朝時率眾進入泰平地區開墾的蘭陽營黃千總。 雙泰古道大部份的路段因公路的開闢而消逝,僅保存一小段古道,被稱為「辭職嶺古道」。

離開料角坑,我們前往附近的虎豹潭用餐。虎豹潭為一溪潭,溪谷有大片平坦的溪石阻溪成上下兩潭, 為雙溪鄉夏日著名的戲水風景區之一。用餐剛完畢,天氣如氣象局所預測,由陰轉雨,細雨如絲,飄灑而落, 於是便踏上歸程。細雨引來迷霧,車子走於雙泰產業道路上,山區罩起大霧,能見度低,只能慢慢而行。 霧中行車,這景緻恰似秋冬陽明山小油坑段的陽金公路,行車別有一番幽意氣氛。

雙泰產業道路經過辭職嶺古道登山口附近,左轉三叉坑產業道路,取道三叉坑返回柑腳。至於雙溪、泰平之間的這條舊道, 怎會出現「辭職嶺」這樣一個現代名詞的古道名稱呢?這個典故許多人都熟知。民國六十年(1971)暑假時, 有三位台北師專畢業生被分發至雙溪泰平村的泰平國小任教,當時還沒有雙泰產業道路,他們只能由雙溪步行前往泰平。

報到當天,他們走到大樟嶺時,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呼呼,深感在此偏遠地區任教極為辛苦且前途茫茫, 於是心灰意冷,次日便返回縣政府教育局提出辭呈,於是大樟嶺就被當地人戲稱為「辭職嶺」。

這已是三十四年前的事了。如果當年這三位青年改搭公路局客運至柑腳地區,然後走崩山坑古道至泰平,會不會有機會打消辭意呢? 我不曉得,但我知道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師資而已。

我對「辭職嶺」古道也很有興趣,想另找一天來走走,不知道會不會遇到太多熟人?

旅遊日期:2005.04.10 


【路程相關時間】
柑林國小...開車(走路20分鐘)...崩山一號橋...80分鐘...第一處鞍部岔路(往三叉坑)...45分鐘... 第二處鞍部...30分鐘...拱橋...15分鐘 ...水泥產業道路...25分鐘...粗角坑2號 (單程約200分鐘,含休息)

【延伸閱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395篇 -2019.05.27 旅行影片:雙溪.崩山坑步道


註1:「柑腳」,又分為「外柑腳」及「內柑腳」, 目前分屬於「外柑村」及「長源村」。

註2:藍天隊路標:「往東山約150分鐘」、 「往三叉坑分校約60分鐘」。

註3:藍天隊路標:「往柑腳山約30分鐘(右上)」、「往東柑腳山約70分鐘(下左) 」。

註4:這橋身由於沒有護欄,且覆蓋泥土, 所以經過時不太容易注意到橋下的拱橋身影,須下至溪谷,才能一睹這古橋的美麗的拱石。

註:崩山坑古道交通資訊

走北二高接北宜高速公路,下石碇交流道,然後走106公路至十分,再轉平雙公路,至柑腳時, 右轉北42公路,過祥柑大橋,直行,遇叉路,右轉過橋可至柑林國小及威惠廟;不過橋,直行約六、七百公尺, 過崩山一號橋,橋旁的溪岸小徑即是崩山坑古道。

若無交通工具,則可坐火車至雙溪車站,然後換國光客運公路巴士至柑林國小, 雙溪發車班次如下:0:55,7:45,8:45,9:40,10:40,11:40,13:40,15:00,16:10,17:30,18:40,19:30, 將上述時間各加25分鐘,即是柑林國小回程的班次時間。班次時刻表請參考國光客運網站 (www.kingbus.com.tw) 。

泰平村料角坑則無公路客運。因此最好安排兩地放車接駁的方式較為理想。有的山友走O型路線, 在第一越嶺處時,走往三叉坑,然後走產業道路下山,回到柑腳村;或者走往東山(外柑腳山)或 繞往下坑山(柑腳城山),但這些山路較少人行,路況不理想,須特別注意。


[行旅照片]

往崩山坑的鄉間道路。
長源村(內柑腳)及威惠廟。
威惠廟,奉祀開漳聖王。
同治己巳年(1869年)的古石香爐。
聚和宮(崩山坑福德宮)。
聚和宮,建於明治辛亥年(1911年)。
崩山一號橋,過橋右側的小徑就是崩山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沿著崩山坑溪而行。
溪岸有美麗梯田。
崩山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
第一處鞍部(往三叉坑)。
抵達第一處越嶺鞍部。
有一小段古道路徑不明(但有登山條)。
遇見飛鼠。
謝謝你讓我拍照留念。
抵達第二處越嶺鞍部。
美麗的蟾蜍。
古道變為寬闊好走。
古道好走,輕鬆下山。
小溪拱橋。
石塊堆砌的拱橋。
古道沿著小溪岸,變為狹窄。
接水泥路,不久就抵達料角坑5號民宅。
下山,抵達料角坑2號民宅(停車接駁處)。
虎豹潭。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