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鳶山眺望三峽
(~續前期)
三峽鳶山,可以爬得很有挑戰,也可以很輕鬆。
挑戰的路線,鳶尾山、鳶山、福德坑山、五十分山、娘子坑山,一路縱走到大溪,
全線約十五公里。
若要爬的輕鬆,則只鎖定鳶山,路程只要三分鐘。
因為目前己有鳶峰路,可直通鳶山山頂附近的光復紀念鐘。從紀念鐘爬向鳶山,速度快,三分鐘就可以登頂。我選輕鬆路線。
往鳶山的鳶峰路,位於仁愛街31號的對面,路程約二公里。前段路寬,最後一小段蜿蜒路狹。道路終點,有停車場、涼亭、
廁所等公共設施,鞍部平台上懸著一巨大的銅鐘,為光復紀念鐘。這是當年三峽鎮公所為紀念台灣光復四十週年所鑄的銅鐘。
巨鐘朝向三峽,平台三面有展望,視野佳,可飽覽三峽風光。
鳶山就在更上方處。光復紀念鐘停車場旁有一條往上走的小徑。循步道石階往上走,變為泥土路,起伏崎嶇,約三分鐘,看見鐵
塔天線,是三峽無線電轉播站的設施,山頂處有巨石崩起,這嶙峋怪石的最處,就是鳶山山頂。
圖:鳶山眺望鶯歌
一爬上山頂處,不禁讚嘆,整個三峽、鶯歌地區,大漢溪沖積平原就橫臥腳下,視野極棒。
大漢溪上游,可看到鳶山堰攔截大漢溪的河水而成為一大片水潭,這水潭是板新水廠的集水區。
三峽鳶山是一座極迷人的山峰,雖然只有300公尺高,但鳶山俯臨開闊大漢溪,北二高就從山腳經過,車流熙熙攘攘。站在鳶山頂上,
展望遼闊,遠近數十里,城鎮屋宇,田疇沃野,盡映入眼簾,展望佳,景緻美,台北地區少有可以相比擬的景點。
我望著底下北二高呼嘯奔往的車流,想像鳶山夜景。我看過不少鳶山夜景的照片,在慢速快門下,北二高的車流車燈,拖曳成一道道五
光十色的霓虹線,綺麗令人眩目。因此,鳶山最美是黃昏時候。不少人會在黃昏前登頂守候,等待華燈初上的夜景。如此麗景,自然也
會吸引不少情侶來此相依偎,而美景最易扣人心弦,情侶一時興起,就會在這山頂的巨石留下無數令後來旅人感慨的雕刻塗鴉文字,密密
麻麻佈滿石頭,有真情流露,也有輕浮巧語。我不禁想問:山盟海誓,干石頭何事?
鳶山下的某處,就是分水崙抗日古道了。因此,我無法在鳶山等候黃昏到來,於是下山,回到民權老街底,三峽教會附近,開始尋找分水
崙抗日古道。
圖:「我要找這座福德宮。」
地圖上標示分水崙古道在福德宮的後方,但不知道這座廟在何處?
十字路口檳榔攤斜對面有一正在改建的寺廟,外觀剛抹完水泥,
裡頭還空空蕩蕩的,不知是否就是這座福德宮?但廟後就是山壁,兩旁也不見任何古道小徑。
我決定用老方法。當無法確定位置時,為節省搜索時間,宜採開車方式,以擴大範圍搜索,然後邊尋邊問人。於是我開車向前搜索走,
不偏離鳶山山腳,沿途尋找福德宮。繞過中園國小,仍無所獲。附近已蓋滿公寓,巷道又多,若古道是藏身於任一座公寓之後,我如何
能找到?
車子愈開愈遠,心裡想大概已經過頭了。這時正好看見路旁騎樓下,幾位老年人在泡茶聊天,於是趕緊停車,
掏出資料照片詢問分水崙古道,
,問照片中的福德宮是否在附近?其中一位老年人仔細看過這黑白照片,回答說,福德宮就是土地公廟,這附近這種土地公廟起碼有十
幾座。另一位說,會不會是民權老街底拆掉正在重建的那一座?另一位則說,分水崙在三峽、大溪交界處,你要繼續沿這條馬路前進,
往大溪方向走,然後再沿途問人。
問過之後,我仍然困惑。
於是決定開車往大溪方向找找看,車子愈開愈遠離三峽,突然驚覺。三峽、大溪交界之處,應是分水崙古戰場,當年義軍與日軍激戰之地。
我現在走的這條鄉道,不就是沿著土地公坑溪嗎?莫非就是分水崙古道?而古道的起點,應該還是在鳶山山腳下的民權老街附近。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獅頭岩仙公廟
我再重新閱讀資料,沒錯,資料是如此記載的:
在光復紀念鐘與涼亭觀景台之間,有一條通往山下的岔路,可以抵達福山巖仙公廟。
廟前潺潺的小溪,是流向民權老街的中埔溪上游,因為以前老街的末端有一座土地公祠,
所以中埔溪昔稱土地公廟,旁邊平行的小徑,是一百多年前「三角湧義民營」重創日軍的地點。
如今景觀雖然改變,抗日遺跡已不復存在,但這場用血淚寫下的抗日史,卻無法自人們的心中抹滅。
(註1)
我回到民權老街底。看附近景觀,山下變化大,不如從山上往下找。於是再開車上鳶山。循著鳶峰路往上開,我注意找尋有無
「福山巖仙公廟」的指標。在約一公里處,我發現有一岔路,有路標寫著「獅頭岩仙公廟」。依方向判斷,是通往山腳中高埔溪方向,
而且也是「仙公廟」,於是停車,向下走。
走進岔路,遇見一閩南紅磚古厝,一條龍格局,有一左護龍,讓人佷有親切感。往下走,約150公尺,來到獅頭岩仙公廟,旁有蒼鬱古樹,
這仙公廟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新穎廟身外觀內,還有一座小廟,為廟中廟的格局。我來到廟後,發現有一條小徑,一旁有登山條,正是
循著小溪澗往下走,我心情大喜,於是繼續向下走。
圖:分水崙抗日古道
步下石階後,是一段平緩的森林步道,步道鋪上水泥,較無古味,但周遭林間頗幽雅,不久來到一處觀景台。
過觀景台,步道變為高架棧道,
走來相當舒適,然後一路向下,約三、四分鐘,至步道終點,有一磚柱,上面寫著「懷舊古道」。
山下新蓋一座寺廟,我趨前看,正是
「福山巖仙公廟」。我回頭望這來時路,莫非這條古道是「分水崙抗日古道」的其中一段?
我往下走,就來到中埔溪畔,然後循著溪岸步道往下游走。溪對岸就是我剛才開車經過的中園國小,只是當時馬路上,根本無法看
到小學後方的這條溪岸景象。不久,經過一處「三姓公應應墓」,廟無任何文字記載,頗好奇,不知與抗日往事有無關係?往前走,
就看到資料上那座福德宮了。小小一座古樸的土地公廟,位於路旁,相當的明顯。廟後上方有一間古厝,似為客家古厝的格局,門牌
為「民權街170巷58號」。
這條中埔溪畔的小巷,民權街170巷,就是昔日的分水崙古道了。民權街170巷口,已是高樓林立,巷道窄而彎。若從民權老街走過來,
經過巷口時,實不易判斷,這條巷子走進來,會別有這番天地。
曾如資料所說的,抗日遺跡已不復存在。但這古樸的福德宮依舊在,廟前水泥小橋,橋墩為紅磚柱,隱隱透出幾許滄桑味,此處的中埔溪畔
正規劃為親水設施,溪谷堆置著白晰的大理石塊,溪水流經溪石,上下落差之間,水聲淅瀝,聽似鳴咽飲泣之聲。
而我終於找到分水崙古道。
旅遊日期:2004.09.21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延伸閱讀】
.第1534篇 - 2020.05.03 旅行影片:三峽.鳶山.長春嶺
註1:摘自《三峽-李梅樹藝術步道》,第130-131頁。
三角湧之役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因甲午戰敗,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五月二十九日,日軍自三貂角登陸,六月六日,兵不刃血,
進入台北城。各地民眾紛組義勇軍,三峽地區以蘇力為首,集結樹林、土城、鶯歌、大溪地方鄉勇,織織「三角湧義民營」。
七月十二日,日軍抵三峽,次日,日軍水陸並進,水上運糧隊溯溪而上,行經隆恩河之清水港附近,義軍自兩岸夾擊,日軍35人死亡,
幾乎全軍覆沒,僅4人負傷逃亡。陸路部隊則循土地坑公溪前往大溪,至三峽、大峽交界之分水崙的谷地,義軍數千人堵住谷口,
圍襲日軍,雙方血戰三晝夜,日軍傷亡二百餘人。事後,日軍對大溪、三峽展開激烈報復行動,縱火焚街。三峽民房被焚毀1500餘間,
祖師廟亦被焚毀。日軍對三峽慘敗始終無法忘懷,在隆恩埔豎立碑紀念,並於鳶山公園建立「表忠碑」,亦編有「三角湧進行曲」
以悼念陣亡軍士。每年七月十三日則於「表忠碑」前舉行盛大祭典。
當年的「表忠碑」,如今僅存殘塊,座落於三峽中山公園新建的石階下,蔓草侵掩,碑石猶可辨認當時日軍步兵特務曹長櫻井茂夫等
姓氏。隆恩埔大捷之舊址,位於國立台北大學校園預定地內;分水崙古道則大部份已為公路所替代,被世人所淡忘。
[行旅照片]
鳶山,登頂前的崎嶇小徑。
鳶山眺望三峽。
鳶山眺望鶯歌和鳶山堰。
俯瞰三峽市區與光復紀念鐘。
光復紀念鐘。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鳶山頂,愛情塗鴨。
鳶峰路岔路往獅頭岩仙公廟。
紅磚古厝。
獅頭岩仙公廟,廟中有廟。
獅頭岩仙公廟往下走的森林小徑。
小徑後段,變為舒適的高架棧道。
小徑出口處,紅磚柱寫著「懷舊古道」。
福山巖仙公廟。
分水崙古道。
分水崙古道之福德宮。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