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81)

擎天崗.雞心崙.河南營遺址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冷水坑步道上的觀景亭

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沿線有兩處清代軍營遺址,一為守硫營, 一為河南營。

前者位於大油坑附近;後者位於擎天崗以西約500公尺的雞心崙小丘之上,清代末期曾派兵駐紮於此。

關於河南營遺址,山豬湖老一輩居民口耳相傳,大嶺(擎天崗)附近曾有一處河南營,惟因年代久遠,營盤基址已毀,遂漸為世人淡忘。

民國八十二年(1992),陽明山國家公園進行魚路古道之研究,次年,發表「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之研究」 報告書註1, 披載實地探勘河南營遺址之記錄。後來,該研究計劃研究人李瑞宗先生曾帶電視節目「台灣探險隊」工作同仁前往雞心崙拍攝河南營遺址, 惟河南營遺跡久經歲月及人為摧折,殘垣已所剩無幾。

日據時期山仔后越嶺金包里的登山路線,河南營曾是必經之地。昭和十一年(1935年)發行的「台灣山岳彙報」與當時台灣總督府中央研 究所華榮俱樂部的登山通訊,還曾出現河南營這個地名。例如,華榮俱樂部山岳部於昭和九年(1933年)12月19日的登山記錄敘述: 註2

08:40 至山仔后,下車步行
10:40 至河南城跡(河南營)。河南城跡位於絹絲瀑布上方,坐落冷水坑附近的小丘,四周為展望良好的草原。

熟悉那一區域的山友們,大概已可以隱約猜想出這個遺址的位置。

圖:從觀景台眺望雞心崙,嶺上有幾棵松樹,遠處為竹篙山。

上個月(2004年)八月十四日,我與山友一起走魚路古道,曾前往雞心崙探勘河南營遺址。

當時判斷雞心崙就位於冷水坑步道註3的觀景亭附近。

觀景亭為附近最高點,展望良好,附近又為平台地形,適合設營,極有可能 就是河南營遺址。然而我們在附近的樹林草叢裡詳細搜尋,卻毫無所獲。

事後,山友老恩兄詳細比對GPS(衛星定位)軌跡與研究報告圖文資料,認為我們搜尋的位置有誤, 雞心崙的位置不是在觀景台,而是在觀 景台以南不遠的另一座小丘上。當天搜尋時,我們曾遠遠目視到這座小丘上有個圓形的碉堡。

我贊同這一看法。民國八十二年,魚路古道研究人員實地探勘河南營時,曾經過一處碉堡, 其描述如下(節錄)註4。 :

「…由(陽明山牧場)事務所出來,前行一會便過二號橋註5。再朝左邊的小路切入,坡度陡。約10分鐘後,路稍平緩, 前面有個圓形建築物,靠地面處還有小洞,是個碉堡。再過去的路旁有一疊石頭,低低的,不太起眼。原來,這就是河南營址的南界。…」

於是山友們相約,擇期再探河南營遺址。

圖:雞心崙頂的草地平台,疑似河南營遺址

今天之行,上午探訪面天坪遺址,下午則前往河南營遺址。

為爭取更多時間,我們停車於擎天崗中湖戰備道路旁,跨過牛欄,走捷徑至冷水坑步道的觀景台註6

然後戴手套、備鐮刀,整裝後,朝觀景台南方的雞心崙小丘出發。芒草路,牛徑紛岐,以目視和GPS為輔,邊走邊修正地路線,逐漸走近雞心崙。

觀景台與雞心崙之間有一小山坳,路線先下後上。約三、四分鐘,下抵山坳處,此處有幾座墳墓,有的還相當新穎。 山坳處,有一片小森林,循小徑穿過森林,芒草愈來愈密集,得奮力撥草而過。牛徑雖然紛岐,但也幸有牛路,所以無須費力揮刀闢路。 約十分鐘,爬上雞心崙,眼前突然出現一片開闊草地,眾人皆雀躍,終於抵達河南營遺址所在的雞心崙。

我驚訝於發現這片草原平地。在觀景台眺望這座小丘時,只覺頂部一片芒草,沒想到卻有這麼一處平坦草原。 草地周遭散落著大小石塊,石塊多佈滿淡淡青蘚,有的石塊似經過人工敲鑿而成,但石塊卻是不規則的散落各處,相互之間並無明顯關聯 ;草地平台看不出有營盤基址痕跡。草地之間的泥土地上,則有殘餘木柱,但應只是農民牧牛的遺跡而已。

我們在草地旁一疑似土堤的小坡上,發現一都計處的測量基石,確認這地點就是雞心崙。我們所站的地方,是否就是河南營遺址處呢? 未找到明確的殘垣遺跡,心裡總有一絲的不確定感。以地形判斷,這裡確實是個駐軍的好地點,無論從陽金公路欲進入冷水坑,或 擎天崗草原的一動一靜,皆在雞心崙的監控視線內,為戰略要地。

圖:繼續向碉堡方向搜索河南營遺址

於是我們在雞心崙山頭附近搜尋可能的河南營遺跡。

先循著牛徑,前進至水泥碉堡。碉堡的方向正面對著擎天崗。 在碉堡處,可遠遠望見擎天崗草原上密麻的人影晃動。但是在碉堡附近,仍然找不到任何河南營的殘垣遺跡。

回到草地平台,又朝不同方向搜索,在草芒牛徑裡鑽來鑽去,依然無所獲,偶見殘存的木柱,卻沒有發現任何的石牆遺跡。

民國八十九年(1990),陽明山國家公園出版的「金包里大路南向路段後續規劃」研究報告裡,關於河南營,明確地描述說:

「(河南營)位於雞心崙,海拔764公尺,清代末年修築。營舍的邊牆由石塊疊成,約3-4尺高,有一角曾改建為牛稠。光復後,擎天崗的駐軍曾將 河南營的石牆拆去修築碉堡,所以石牆才會如此低矮。」註7

「河南營舍目前雖僅存邊牆,但石壘的殘基形式、四處散落的瓷碗碎片,都值得遊客去想像與 探索。」註8

然而,眼見夕陽逐漸西斜,在附近的芒草亂徑裡鑽進鑽出,始終未能看見任何的石壘殘基或瓷碗碎片,只能想像而已。最後,大家的注意力被 七星山左側天際的落日餘暉所吸引。夕陽無限好。山友便紛紛坐於草地上,以鏡頭捕捉七星山夕陽之美。

太陽漸漸沉沒,趁著天際尚微亮,於是踏上歸途,返回冷水坑步道觀景亭。

今天算不算找到河南營遺址?我問自己。以嚴謹的定義來說,不能算是已經找到;但若依旅人心情,則十之八九已算找到。

旅遊日期:2004.09.18  


註1: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之研究」,李瑞宗著,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民國八十三年出版。
註2:同註1,第28-29頁。
註3:冷水坑步道,起自冷水坑遊客服務站,途經牛奶湖、菁山吊橋、雞心崙附近的觀景台,通往擎天崗,全長約1.6公里,又稱為「冷擎步道」。
註4:同註1,第159至160頁。
註5:民國八十九年出版之「金包里大路南向路段後續規劃」,則改稱為「一號橋」(第30頁)。
註6:中湖戰備道路約1公里至1.5公里左右,過雍來廢礦場及一座木造景觀亭,一彎道的反光鏡 旁有木柵欄。跨過木柵欄(前後兩道),直行約二、三分鐘,即可抵冷水坑步道的觀景台。
註7:「金包里大路南向路段後續規劃」,李瑞宗著,民國八十九年,第37頁。
註8:同註7,第46頁。

[行旅照片]

冷水坑步道觀景台。
從觀景台眺望雞心崙。
前方雜樹林後面的小坡即是雞心崙,更遠的山峰為竹篙山。
芒草路有牛徑,還不算難行,後段草芒較密,微苦。
雞心崙與七星山。
前進碉堡。

[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