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左/河南勇路(魚路古道), 右/日人路(砲管路)
選擇非假日上擎天崗、走魚路古道、訪大油坑,是為了避開人潮。
上午天氣還晴朗悶熱,午後卻變天,突然起雷陣雨,突如其來的大雨阻止了準備出門的我。
下午兩點鐘,雨暫歇,決定按原計劃上山。一路上,天氣漸轉陰。不禁竊喜,無晴無雨,正是走魚路古道的好時機。
因為是非假日,天氣又變化,擎天崗的遊客明顯少了許多。我抵達擎天崗時,先去參觀「嶺頭喦」土地公廟。
在一般人所熟知的擎天崗環形步道入口處的土地公廟的後方,還有一座古老石砌的小土地公廟,歷史約一兩百年,
堪稱是魚路古道沿途最古老的土地公廟。
說來慚愧,我來擎天崗的次數已不計其數,但從不知這裡有這麼一座原味的百年土地公廟。
擎天崗,舊名「嶺頭喦」(又稱「大嶺」、「大嶺峙」、「牛埔」),為魚路古道的中點,
為先民古道行旅必經之地。後來新建的福德宮就在原有小廟的正前方,久而久之,
這座小廟就漸被世人所遺忘。對我來說,舊廟遠比新廟惹人愛憐,那種歷經風霜所散發出的歲月之美,
不是鮮艷的磚瓦琉璃裝飾所能媲美的,除非你願意再等一百年。
我總是喜歡站在擎天崗的高處俯瞰魚路古道,這是令人心思漫想的一個景象。兩條古道-「河南勇路」
(魚路古道)和「日人路」(砲管路)在眼前這片山林交會。河南勇路,是清朝派駐在大油坑硫礦區的守硫營兵所修建的
,為一條筆直的石階路,從大嶺(擎天崗)直下大油坑附近,通往金包里(金山),
金包里漁民便利用這條路線,運送漁獲至芝蘭堡(士林),因而河南勇路又被稱為「魚路」。
日人路則是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拖砲車、運送砲彈上山而興建的。因為砲車無法陡上,故路線採S字型蜿蜒繞上山,
是一條寬闊、平緩的泥土徑。因為S型東繞西彎,日人路與河南勇路便幾度交會,纒繞糾葛。
對我來說,這樣的場景,具有某種象徵的意義。兩條古道的交會,彷彿也是兩段歷史的交纏。
每次,步入魚路古道,在第一個叉路口時,我總是會猶豫,我要選擇走那一條路?
圖:番坑瀑布及木橋
今天,我選擇河南勇路,就是一般遊客所走的「魚路古道」標準路線,因為我還想順道探訪大油坑硫磺礦區。
走河南勇路,可直線而下,路程較短,況且,今天天氣不穩定,此時天空又烏雲漸濃,我必須把握時間。
這樣一個沒有日曬的天氣裡,走在魚路古道上,相當舒適自在。
魚路古道,名聞遐邇,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明星古道,
沿途設有自導式解說牌,資料完整而詳盡,遊客行走其間,應能領略這條古道的歷史風華。至於魚路古道一景一物,
網路資料詳細,遊客莫不熟悉,我無須費筆墨來錦上添花,讀者隨意上網蒐尋,資料便垂手可得。
這場雨,說來就來,突然間,天空又開始飄雨,此時我剛好脫離草芒區,穿進古道森林區域。這一片森林地帶,
有小溪潺流,有廢棄的石頭屋和梯田。這裡原是一處聚落,現已全荒廢。我來到一座土地公廟,這時,雷聲隆響,
雨勢轉大,森林裡變得昏天暗地,彷彿已是漸黑暗的黃昏。而整條魚路古道,只剩我這名遊客。於是我加快步伐,
經過「大路邊田」廢棄梯田,更往前走至採石場遺址的展示站避雨。
在展示站的木屋躲一陣雨,雨勢未歇,這木亭變成聽雨軒。山中聽雨,也是一種行旅樂趣。這中年雨聲,滋味如何?
顯然和少年聽雨的心情有所不同。雨勢稍緩,我繼續前進,過許顏橋、番坑瀑布,又前行一段,直抵往上
磺溪遊客服務站與頂八堙的叉路口才折返。這雨傘擋不住雨,使我長褲幾乎全溼。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栗蕨草原
返程,過採石場木屋,遇右叉路,我轉入叉路。越小溪,穿出森林,是一片小草原。
此時雨已歇,只剩細雨濛濛而已。
這裡是資料上所指的「公館田」,為昔日賴丙等農戶的拓墾耕地。前有小丘阻隔,無法通往大油坑。
於是我折返回魚路古道,再往上走,至「大路邊田」廢梯田處。這裡也有右叉小徑,於是我取右行,
越溪,遇鐵絲柵欄,從旁繞過,穿出後,是一片更寬闊的的草原,是令人驚豔整片翠綠栗蕨。我不禁發出驚嘆聲!
這兩、三年來,我雖行走過無數台北的郊山古道,但很少遇過如今日這般的美景。而美景,乃可遇不可求。
這場雨後的栗蕨草原,綠草如茵,栗翠蕨芳,水窪處處,霧嵐渺渺,可聞溪水潺聲,可嗅空氣芳香。所謂美景,實需良辰相映。
若非這場雨,則在艷陽烈日下,走在這片栗蕨草原,則未必如此賞心悅目。這場雨,產生這種良辰美景,又遇良人來訪,
便化為一種「此時此地」(here and now)才有的特殊情境。此時,草原周遭籠罩一片薄霧淡嵐,宛如人間仙境。
這片栗蕨草原的位置,正是清代守硫營的遺址處(註1)。
百年前的守營址及練兵場已春風吹過,了無痕跡。
我在這上下成片梯田分佈的栗蕨草原,尋不著任何遺址痕跡,但見小塊岩石散落於草原,
分辨不出那一塊可能是百年前的營盤殘垣基石。最後見到這守硫營遺址的人,應該是曾駐守於擎天崗的國軍部隊。
據說是他們拆走這清代守硫營遺址的石磚,移做為擎天崗草原的碉堡工事的石材。
擎天崗,在戒嚴時期,一直有部隊駐守,用以防範共軍的傘兵部隊可能在這裡降落,據山為營,進襲台北城。
擎天崗的土地公廟旁還可看到有一座五角涼亭,入口石柱還刻寫著「消滅共匪酬壯志,復興中華定中原。」的對聯。
我每次經過座涼亭時,瞥見這對聯時,總不禁會萌起歷史的懷想。或許百年後,這座涼亭也會成為古蹟。
「消滅共匪酬壯志」,令我憶起西漢名將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名句。半個世紀前,
數十萬士兵追隨政府播遷來台,在「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部署、四年掃蕩、五年成功。」口號下,
沒有幾人想過要在這異鄉成家置產,沒有幾人願意辜負留在故鄉的妻子或戀人。在等待盼望中,無數的五年轉眼過去,青春漸老去,
希望轉成空,竹籬笆外的春天早已變秋色。於是一幕幕的人生悲喜默默地在這塊土地上卑微地上演著。
這段苦澀的回憶,是台灣歷史記憶的一部份。
圖: 往大油坑的山徑,兩旁栗蕨茂長
我從栗蕨草原找到通往大油坑的山徑,山徑兩旁,栗蕨繁茂,穿過時,栗蕨枝葉沾滿雨水,又將我的長褲再掃溼一次。
這段路極美,令人印象深刻。還未爬上小坡,我已望見前方硫煙飄渺,漸聞硫磺味;爬上小丘,大油坑出現在我的眼前。
被硫磺氣燻成焦黑泛黃的光禿山丘,有一股蠻荒原始的懾人氣勢,而谷內有兩孔硫磺氣竄出,硫氣沖天,刺鼻的硫味襲來。
山谷對面,有一間廢棄的採硫屋舍,和一條泥土路。那條泥土路就是著名的「挑硫古道」了。我恨不得飛越這座山谷。
若時間允許,或許可從下方較窄處繞過去,但一來時間已晚,二來我無此膽識,只好放棄。
要走挑磺古道,應該從陽金公路的大油坑站站旁進入。
折返回魚路古道,繼續往走往擎天崗,接近土地公廟前約15公尺處,右側有叉路,再轉入叉路,越溪,尋找「賴在厝地」石厝遺址。
一越溪,就看到蔓草中的廢棄石厝屋。這一帶的草原梯田及石厝遺跡,是所謂的「番坑聚落遺址」。
「番坑」,是此處的舊地名,這裡曾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和漢族拓墾之地,也是古時候金包里社(金山)和毛少翁社(士林)之間往來必經之處。
這裡遺有三間石厝,只剩石塊堆砌的殘牆。石厝散發出滄桑古樸的幽意。從石厝再深入,又越一小溪,上方又是一
片栗蕨草原,與剛才通往大油坑的栗蕨草原相互接壤。
走訪魚路古道,若沒有彎進來參觀這處石厝聚落遺址,若沒有走進這大片的栗蕨草原,我認為這樣的旅行是有所遺憾的。
我以前雖
然走過兩次魚路古道,但都不完美,這次的遊歷,才算真正領略了古道之美。我得感謝這場雨。
這雨愈下愈稀,只剩毛毛細雨而已。因為天雨,遊客少,牛隻竟散步到狹窄魚路古道百二崁石階來覓食,擋住我的歸路,
我前進不得。兩「牛」相遇,我只得禮讓,等牛隻吃完草,又等牛隻在水源地飲水完畢,往日人路悠遊而去時,我才能通過。
回到擎天崗,已近黃昏,遊客更稀少。我站在草原上,忽飄來一陣雲霧,才不到三十秒就讓眼前的大草原變成一片白茫茫,
於是我走入擎天崗環形步道裡,置身這片白茫天地間。約十餘分鐘,霧又突然散去,眼前又出現大草原的景觀。
而我就站在這裡,欣賞大自然盡情揮舞戲法。
旅遊日期:2004.5.12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延伸閱讀】
.第1637篇 - 2020.11.29 旅行影片:魚路古道.古厝成群
註1:
清代守硫營的正確位置並不在這片栗蕨草原,而是從打石場解說屋旁的小徑進入,
抵達公館田之後,再循小徑往裡面走,即可抵達。請參考《三探守硫營.夜行魚路古道》一文。
[行旅照片]
嶺頭喦土地公廟(新)。
嶺頭喦土地公廟(舊),就在新廟的後面樹下。
(左)河南勇路 / (右)日人路。
魚路古道(河南勇路)途中的土地公廟。
採石場展示站木屋,在此躲雨。
番坑瀑布。
栗蕨草原(1)
栗蕨草原(2)
栗蕨草原(3)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往大油坑的山徑,兩旁栗蕨茂長。
大油坑景觀(1)
大油坑景觀(2)
大油坑景觀(3)
賴在厝地(1)
賴在厝地(2)
賴在厝地(3)
牛隻在魚路古道覓食,擋住去路。
由上方處俯瞰栗蕨草原。
擎天崗環形步道(霧來時)。
擎天崗環形步道(霧去時)。
include('adsense2.php');
?>
[行旅圖]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