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072)

冬藏旅想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福德國小操場 (冬藏時期的體力訓練場地)

決定「冬藏」的第一個週日,就遇上寒流來襲,氣溫一下子陡降六、七度,天空陰霾, 雨絲可見。

我原本就沒有遠遊的規劃,這種天氣自然樂得在家休息,上網找資料,桌前讀讀書,消磨假日時光。

趁著假日,老婆回娘家,大女兒Jessica也跟了去,只剩小女Peggy在家。上午我們一起至福德國小操場, 她是去玩耍,我則是練體力。一個小時,繞操場25圈操場,走了5公里路,直到體熱汗出才休息。 接著,陪女兒盪鞦韆,又繞去附近百福公園玩耍一陣,然後買20個水餃、酸辣湯回家,父女簡易地解決午餐。

假日賦閒在家,又停寫旅記,倒是多了些時間可上網找旅遊資料,讀讀別人的旅記。看他人遊記, 也是一種旅遊的型式。囿於時間,每個人都不可能親身走遍所有景點,不得不有所選擇,而別人 的旅遊記錄,就成了很好的參考書。網路上旅遊網站(網頁)不知凡幾,可謂汗牛充棟, 我個人則較偏愛私人的遊記。

政府機構、登山團體或商業旅遊網站,雖然資訊豐富,網頁美煥, 文筆流暢,但總覺得內容較缺乏人味,不如私人撰寫的遊記,處處充滿個人的旅遊心情,較能感同身受。 而從別人旅遊所選的路線及安排,往往都可猜想旅遊者的個性、興趣及當時心情,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然而,個人遊記的網站雖多,但能夠長期不懈地寫旅記,老實說,這樣的網站卻不多見,連我自己最近也漸入冬藏 (眠)期了。為什麼呢?我不認為是寫遊記的人對山林的熱情消褪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被紅塵俗事所羈絆 (指我自己?)。年輕人,或得應付課業壓力,或者憂擾於感情生活;壯年人或則汲汲於事業, 或奔忙於工作謀職;中年人則不免揹負著家庭重擔,或窮於面對中年轉型的人生;又豈能持續不 綴地悠遊山林且有心思持續創作呢?我自己正處於冬藏休養期,對這些能夠持續不懈地探訪山林, 而又不吝惜文筆,持續寫作旅記的山友們,特別要表遠一絲敬意了。

圖:福德國小操場 (冬藏時期的體力訓練場地)

趁著冬藏期間,除了讀些古人遊記,我也想蒐集一些古道資料,以做為未來行程安排的參考。

雖然是整理古道資料,但我關注的卻只在台北縣市的古道而已。

這一年,也有不少網友會向我 推薦一些外縣市的景點,但我的行旅幾乎都局限於台北縣市而已。 原因很多,時間、心境是主因。 年輕時還嚮往司馬遷那種「余嘗西至崆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的遊歷生涯,所謂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謂的「乘長風破萬里浪」,何等英雄壯志,但年過四十,已不再有那豪情。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旅遊亦復如是。且不談國外, 光是國內山林景點就難計計數,3000公尺高山有百座以上,中級山至少數百,郊山則成千以上, 而美景往往深藏於山窮水盡處,青春有限,以有限的生命追逐無盡的美景,殆矣。而衡量我自己的人 生階段與心境,我是能夠很認命的只專注於台北縣市的山林。雖然跨不過淡水河,甚至大多數的時間, 我只是在基隆河流域打滾,但即使這樣子闖蕩一年,基隆河流域的景點仍有不少遺珠之憾。

開始蒐集古道資料,也發現台北縣市的古道,有很多是沒聽說過的,我走過的古道還算少, 未來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呢!(Tony收集的古道資料)。在整理 的過程中,發現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古道特別多,原因當然不是陽明山的先民特別多或活動力較強。 陽明山古道多,在於國家公園有較多的經費資源可聘請專家學者對園區的自然人文景觀詳加調查, 於是便能找出一條條漸被遺忘的先民古道。

陽明山國家公園古道多,則反映出其它山區古道被忽視及堙滅的事實。 以我上次走菁桐古道為例,若非在盤石嶺遇到當地的農莊主人吳先生, 我也不會曉得那附近還有兩條古道-石底古道及望古古道,而在網路上也找不到任何有關這兩條古道的資料。 若無人關心,這些先民古道恐隨著歲月移轉而漸堙滅消失。

台北縣市的古道,命運各不相同,離市區較近的古道,有些已改建為自然步道;有些古道則變成熱門觀光路線, 如草嶺古道、魚路古道;但仍有不少古道則深處山林,或淪為荒徑,或已堙滅難尋。 在網路上看到有些登山團體,專注於探訪古道,將被林草堙沒的先民古道重新踏闢出來,這種精神讓人佩服。

先民已矣,古道堙滅,如何讓更多的古道能重見天日,實有賴登山客的共同努力。余雖不敏,願盡棉薄之力,不敢 疏怠。

旅記日期:2002.12.07


[行旅照片]

小女兒Peggy在福德國小操場遊戲。
小女兒,能否成為Tony登山的接班人?現在還看不出來。
遊戲中的女兒,是否還記得登四分尾山時,父女的約定?恐怕已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