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

柳宗元

Tony私藏的古文觀止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竹林),聞水聲,如鳴珮環 (像玉佩玉環碰撞的聲音),心樂之。 伐竹(砍掉一些竹子)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洌(洌,音ㄌㄧㄝˋ;清涼)。泉石以為底(潭底部由石頭所構成) ,近岸,卷石底以出(潭底石頭翻捲露出水面), 為坻(坻,音ㄑㄧˊ;凸突起的小洲), 為嶼(島),為嵁 (嵁,音ㄎㄢ,不平的山岩),為岩。 青樹翠蔓(青青的樹,翠綠的藤蔓), 蒙絡搖綴(纏繞覆蓋,結成蔓網), 參差披拂(參差不齊,隨風擺盪)

潭中魚可(約)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魚像在半空中游而無所依靠;極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日光照射到清澈的潭底,魚的影子映照在潭底石上), 佁(ㄧˇ)然不動(發呆停滯不動); 俶(ㄔㄨˋ;攸然)爾遠逝(突然就飛快溜至遠處), 往來翕(ㄒㄧˋ)(輕快貌),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左右曲折如北斗七星,蜿蜒如游蛇走動),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溪岸像狗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 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篇精煉短文,還不到二百個字,卻將小石潭的清澄美貌,寫得令人印象深刻。首段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以「水尤清洌,全石為底 」字句以形容這水潭,至於石頭的形狀,則用「坻,嶼,嵁,岩」四字形容;而潭上景物,僅用十二個字,「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

第二段寫潭水清澈。用似魚游於空中,無所依靠,彷彿池水是透明般的。而太陽下,可使魚影倒映於水底的石頭上,則潭水之清澄,可想而知。 寫小溪身影,用「斗折蛇行」四字形容,就像北斗七星的彎折,就如蛇行般的彎曲,這比譬相當生動。因為小溪曲折,水面或被陽光照射, 或未被照射,因此「明滅可見」。溪岸模樣則用狗牙形容。溪既然彎折,所以無法看見它的源頭。整段文章可說是字字簡鍊而意涵豐富。

這樣的幽靜澄潭美景,卻是讓作者感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不可久居。原因何在?幽靜的氣氛,為什麼讓作者感受到某種悲涼的氣氛, 大概又是一種淒苦心情的投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