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053)

[前人遊記].張遵旭-《台灣遊記》(二)(1916年)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台北水源地

(∼續前篇
四月八日 晴
早上起床,閱讀報紙,獲悉廣東於六日宣佈獨立註1。 報紙大篇幅報導我國各地不穩定的情況,遙對祖國,心情悵然悲傷。

八時半,堀內政一來訪,我們一同前往工業講習所(今台北科技大學前身)參觀, 與所長矢口玉五郎見面會談,並由他引導我們參觀鍜工場、電氣工場、鑄工場、板金工場、木工場等設施。

據所長介紹,工業講習所每年經費約四千六百元,以培養工藝的職場人才為目的,由於時代趨勢的需求、人文的進步, 已漸漸有設立高等工業機關的必要。講習所未來的計畫,亦關注於此一趨勢的發展。

然後又到農事試驗場(台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前身)與場長鈴木真吉會面。 他介紹了試驗場設立的目的及歷史,並將各種病蟲害的研究預防、耕牛的改良改種、農業上各種施設,為我們一一詳細解說。 認驗場內部分為種藝部、農藝化學部、昆蟲部、植物病理部、畜產部、教育部、庶務部。該場試驗的成果及研究調查,隨時出版以提供業者參考,其出版數量已將近百種。 會談完畢,他帶領我們至各室場參觀。

最後至總督府殖產局附屬養蠶所參觀(位於今羅斯福路四段公館一帶)。 然後即乘車到台北水源地參觀。水源地的建築宏偉壯麗,房屋外觀為扇形,純仿羅馬式建築, 背面倚山,滿目青脆,氣勢偉壯。據稱工事費用約一百九十萬元。我們依次參觀唧筒裝置室、沈澱池、濾過池、靜水貯溜池等設備。 台北水源地目前給水戶數已達二萬五千五百餘戶,這些設備將來可以供給五萬戶以上的自來水用水。從台北水源地返回旅館,已是下午二時半, 這時才用午餐。

圖: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

餐畢,台北警務課長市來半次郎前來拜會,提到昨日的謠言,純是空穴來風,請我們不必憂心掛念。 而我們確實並沒有擔心這件事情。

下午三時,至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參觀。 這棟建築宏麗古雅,亦是仿羅馬式的建築。

這棟建築是由兒玉源太郎總督暨後藤新平民政長官的同僚及志同道合的人捐款鉅金所建造的,為了紀念他們兩人的政績,所以命名為紀念博物館。

據說建築經費共二十八萬元。去年(1915年)七月才開館。 展出的內容約分農產、地質、動物、昆蟲、蕃俗、產業、礦物、工業、參考品及本島風俗歷史等。 樓上懸有漢字寫的大清國讓渡台灣全島於日本的條約原文。外人看到這一條約,視為是莫大的光榮,而我看見時則忍不住淚流涕下。

樓下陳列很多前代遺留的古匾額,及殘缺的虎旗、舉人報單及各種我國舊有物品,稍有知識的人看見這些物品,豈能不感到痛心呢? 走出博物館後,前往台北廳長的宅邸訪問,來訪未遇,於是返回旅館。這時《台灣日日新報》的記者林佛國來訪。 台北廳警部今井昌治也前來告訴我們,日前的謠言,經調查結果,確無其事,所以保護我們的警衛已撤除。我們表達謝意之後,心情也感到十分愉快。

晚餐過後,與黃作棫一起出去街上散步。十時左右,回到旅館休息。

圖:淡水港(對岸山峰為觀音山)

四月九日 晴
氣溫平均約在華氏六十度上下(約攝氏15.5度),氣候甚佳。上午七時, 堀內政一、許丙、廈門台灣公會幹事李奎壁先後來到旅館。

許、李二位先生都是淡水人,所以打算同行一起遊覽淡水,藉此略盡地主之誼。我們一起抵達火車站,搭乘八時整的列車。 沿路看見新種植的樹木,保護的非常周密。

八時五十五分,抵達淡水。經過淡水區長役場(區公所)、淡水市場等處。淡水街市的房屋建築,市場的人聲喧譁,仍然沿襲中國的習氣。 女子多纏足,形狀極為悲慘,至今仍然不知改變風俗,實在令人痛心註2

不久抵達台北廳農會淡水支會,會晤淡水支廳長中間先太郎,談及淡水的市況概要。淡水的戶數約二千三百戶,人口約一萬人。 九時,我們一同搭乘村雲小輪船遊覽淡水港。港內風平浪靜,氣候溫和,極目四望,天與水接。航行約十餘分,我們登上淡水號泥揚機(抽沙船)

這台機器是大阪製造,價值十五萬三千元,平均一小時可以抽取百噸泥沙。若增加其速力,則可以抽取二百噸。汲泥管的設備, 可深達水下24英尺。船的噸位為一百九十六噸。參觀完畢,又乘回小輪船。航行途中,中間先太郎向我介紹淡水河的交通是由艋舺、大稻埕而漸漸移往淡水港。

清朝時代,淡水港的進出口極形頻繁,後來基隆、打狗築港以後,貿易輸入輸出,就漸漸轉移至這兩個新港口。 現在淡水港時常需要抽泥疏濬,以避於淤塞。四千噸的船隻可以自由出入,然而大部份的貿易已移至基隆港,此地僅餘我國泉州、福州、廈門等處的舊式帆船進港而已, 一年大約九百餘艘,全島關稅的三分之二,則由淡水港收取,是因為輸入物品多是中國人所消費的商品。輸入的商品,除了實用的雜貨之外, 以瓷器及木材為大宗。輸出則為煤炭。船隻進出港,雖然沒有一定的時期,大概自三、四月至七、八月間往來最多。船體有白、黑兩色的區分。白色的是泉州船,黑色的是福州船。

圖:滬尾砲台

我們接著參觀淡水舊砲台。弔訪古戰場,令人心生感觸。此處是清朝時代的水雷營,或說是水電局,是海軍的用地。

登岸遙望,砲台之旁,題有「保固東瀛」大字,據說是舊砲台的大門。

又步行三百多步,進入砲台堡壘(滬尾砲台),門額上方, 題有「北門鎖鑰」四字,右書「光緒十二年季春中浣之吉」等字,左書「合肥劉銘傳題」等字。

回想中東之役(甲午戰爭,發生於中國東邊的朝鮮及黃海),當時戰爭的情況,我還有所記憶。 如今親臨此地憑弔,有今昔盛衰的極大感懷,為此流連徘徊,不忍離去。沈思恍惚之間,心情若有所失。 回望祖國,在奔濤澎湃大海之中,悵然的心情難以排遣。於是在牆壁上拾撿兩塊壁磚,攜回作為此遊覽的紀念。

十時二十五分,離開舊砲台。望見對岸有山,叫做觀音山,山的後方,又有一座高山遙遙對峙, 頗似日本內地的富士山,據說俗稱「淡水富士山(今名占山,又稱尖山。)

我們再次登船,經過紅毛城(一名滬尾城)。這是三百年前西班牙人佔據此地時所建築的砲台, 如今僅存一間洋房,是英領事館的辦公署。抵達淡水稅關碼頭,登岸,參觀到旅具檢查室、見本室(樣品室或展覽室)。 旅具檢查,主要是檢查從我國南部來到台灣的旅客。見本室的標本除少數有價值的物品之外,其餘多是中國舊式日用物品,主要例如福州的陶器、平和縣的煙葉等。

圖:北投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

離開此地,前往竿蓁林(士名鼻仔頭)(今淡水捷運站旁英商嘉士洋行倉庫附近), 這一帶有洋式房屋,景色極佳。瀕臨海岸,很適宜從事商業貿易。

這處洋房是三十年前某位西洋人來此貿易而建造的,如今則歸黃東茂所有。

抵達黃宅,與黃東茂會面。黃東茂英語流利,原籍是廣東,如今定居於此,已是淡水人。黃東茂因林薇閣的囑咐,特別為我們預先準備午宴, 我們再三婉拒,難以推辭。主人的殷殷盛情,令人深深感謝。

午餐畢,因為要趕赴汽車,所以匆匆告辭,路過竿蓁林庄,許丙的住宅就在這附近。我原本打算前往他家坐坐,但因時間匆迫,於是只好跟他們就此告別。 這是已是十二時二十八分了。

十二時五十二分,抵達北投。再換乘人力車前往北投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 公共浴場山清水秀,空氣宜人,清風徐徐,撲面而來,滿山林木,青翠茂盛,令人心神為之一快。泡完溫泉,主人拿出紀念帖,懇請我們題字留念。

下午三時,沿山繞行,抵達停車場(北投火車站),乘三時五十四分火車, 過土林驛(火車站),殖產局的園藝試驗場(今士林官邸)就在附近。 由此出發,遙望台灣神社圓山公園,一一在目。 四時二十五分抵達台北,即返回鐵道旅館(∼待續)。

旅記日期:寫於2014.02.13


註1: 因民國四年(1915)年底袁世凱宣布稱帝,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引起各地的反彈。雲南蔡鍔宣布組護國軍,起兵討袁。 1月27日貴州宣布獨立;3月27日,廣西宣布獨立;4月6日,廣東宣布獨立;4月12日,浙江宣佈獨立,形成反袁陣線;北洋軍閥內部亦表態反對帝制, 袁世凱進退失據,6月6日因病去世。

註2: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對於台灣人的纏足風俗,採取放任的態度,僅透過學校教育及報章雜誌宣導,希望漸漸改變風俗,但收效不大。至1905年時, 纏足人數仍佔婦女人口的三分之二,後來知識份子呼籲建議總督府以公權力介入,明令禁止纏足,以革除舊習。 台灣總督府於1915年將禁足纏足列入保甲規約,違返者處以罰款,才終於有效改變這一社會舊習。



[台灣老照片]

台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1916.4.8上午 張遵旭參觀工業講習所)。
台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今台北科技大學前身)。
台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學員習作情況(今台北科技大學前身)。
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原農事試驗場)(1916.4.8上午 張遵旭參觀農事試驗場)。
殖產局附屬養蠶所(1916.4.8上午 張遵旭參觀養蠶所)。
以上照片引自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源展示系統台灣老照片資料庫
台北水源地(1916.4.8上午 張遵旭參觀台北水源地)。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今市定古蹟)。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1916.4.8下午 張遵旭參觀博物館)。
淡水(1916.4.9上午 張遵旭前往淡水遊覽)。
淡水港附近西式房屋,對岸為觀音山。
淡水紅毛城。
淡水紅毛城英國領事官邸。
北投公共浴池(1916.4.9下午 張遵旭前往北投公共浴池)。
北投公共浴池(今北投溫泉博物館)及第一瀧(瀑布)。
北投溫泉博物館(今貌)。
遠眺台灣神社(1916.4.9下午 張遵旭從北投返回台北途中,遠望台灣神社。)。
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
台灣神社,照片中立於神社前的狛犬(石獅子),如今保存於劍潭公園的入口。
圓山公園前的停車場(今台北市兒童育樂中心前的中山北路)。
更多Tony譯述的...《前人台灣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