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拐圳步道
拐圳步道位於北投泉源里十八份地區,原只是山區一條巡視水圳的圳旁小路,
近年來已發展成為一條頗富盛名的賞櫻步道。
十八份的地名,源自於清朝時代先民合力進入此地拓墾,分為十八股份,因此而得名。
十八份地區擁有兩條百年歷史的水圳,七星農田水利會分別命名為「十八份圳」及「十八挖圳」,
兩者名稱很相似,都以「十八」命名,意義卻不同;前者「十八份」是指地名,
而後者「十八挖」是形容詞,形容水圳彎來彎去,有如九彎十八拐。
「挖」(wa)的諧音與「彎」(uan)相似,「十八挖」,是指「十八彎」、「十八拐」,
都是形容水圳彎曲多拐。拐圳步道沿著十八挖圳而行,因此得名。步道入口位於十八份產業道路里程0.6K處,步道入口旁有幾棵榕樹,
枝葉相連,形成濃蔭,其旁有一條水量充沛、水流清澈的水圳,就是十八挖圳。
水圳旁的小路,就是拐圳步道了。步道鋪上水泥,平緩好走,兩側山坡都已闢為農圃,
左側前方則種植大片的櫻花林。我來訪的日子(1月7日),
山櫻冬眠還未醒,樹樹枯枝,景況蕭瑟。下個月的此時,此地應是櫻紅一片,遊人如熾,春意熱鬧。
圖:拐圳步道後段
雖然步道冷清,無花可賞,但七星、紗帽遠近相映,山容水意,自是不俗。
記得十二、三年前,初次走坪頂古圳,就喜歡這樣的水圳路。
沿著平緩的水圳小路而行,見圳水生生不息,聽流水潺潺悅耳,有滌塵離俗的清心與自在。
十八挖圳也是一條古圳,開闢造於清朝咸豐年間(1851∼1861),
而地勢較高的十八份圳,歷史則更為悠久,可遠溯自道光時期(1821∼1850),
雖然知名度不如坪頂古圳,但近年來規劃設置水圳步道,又有櫻花來助陣,名氣已扶搖直上。
從步道起點出發,沿著水圳而行,約二、三分鐘,來到一戶農宅別墅,遇見岔路,左岔路往頂湖福德宮,
右岔路為拐圳步道,可以右去左回,走一圈環狀路線。取右行,水圳路繞過別墅高高的圍牆之後,
視野變得開闊起來。紗帽之山,七星之峰,都進入眼簾。步道的後段,沿途漸少墾地,森林愈茂,
景致愈幽。途中與一橫向的鼎筆橋步道交會,這條步道左往頂湖湖德宮,右下通往紗帽路的鼎筆橋,可銜接陽峰古道。
仍取直行,續行拐圳步道,水圳沿山勢闢建,果然有彎有曲,
不過並不會覺得圳路特別曲折。山區水圳的水道路線多半如此。十八挖,或許只是反映開闢艱辛的心情而已。
步道的後段,部份路段鋪設木地板,或覆以細碎石,擺脫水泥地,貼近大自然;流水之幽,景致之怡,可媲美坪頂古圳步道。
約20分鐘的路程,即可走至步道終點的觀景台。觀景台旁有一棵百年楓香老樹。
高架的觀景平台與陽明山華岡的文化大學遙遙相對,紗帽山近在眼前,山巒綠意環抱,視野展望頗佳。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頂圳步道(十八份圳步道)
過觀景台之後,圳道突遇山勢陡起,圳水呈急流之狀,步道終點只至觀景台而已。十八挖圳的源頭在南磺溪的上游。
觀景台左側的山坡地,闢有層層梯田。從觀景台出發,越過水圳,沿著梯田上緣的小路,
繞過梯田區,再越過小溪澗,接石階步道。
石階路上行五、六分鐘,即接頂湖產業道路。取右行,可接東昇路。取左行,沿著產業道路下行,
沿途路旁種有櫻花樹,以枯枝迎人。前行約3分鐘,抵達道路終點的頂湖福德宮。
土地公廟已於民國76年(1987)重修,廟貌不古。廟前面對大屯山主峰、南峰、西峰,諸峰相連,山形優美,翠綠蓊鬱。
福德宮旁有兩條步道,一條為鼎筆橋步道,通往拐圳步道的後段,另一條為頂圳步道,
通往拐圳步道前段農宅別墅旁的岔路口。我選擇走頂圳步道。
頂圳步道沿著小水圳而行,這條水圳是十八份圳的支渠,灌溉附近的山坡農圃,圳水最後匯入十八挖圳。
十八份圳地勢高於十八挖圳,因此又被稱為「頂圳」,而位於上方的聚落就被稱為「頂湖」。
頂圳步道也被稱為「十八份圳步道」,而拐圳步道又稱「十八挖圳步道」,若分不清楚這兩條水圳,
光聽到這麼相似的步道名稱,可能會覺得一團迷糊,分不清楚誰是誰,誰配誰。
頂圳步道是一條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道,見諸於日治時代《臺灣堡圖》,
是昔日頂湖聚落前往北投的下山道路。步道沿著小水圳而行,水圳風情及森林幽意雖不如拐圳步道美好,
卻以視野展望取勝。水圳沿途空曠,視野遼闊,山腳下的關渡平原,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近旁的大屯山系諸峰,
一覽無遺。沿途路旁或山坡,亦種有成片櫻花樹,途中僅見一株山櫻已花開展艷,在一片憔櫻林中,獨領風騷。
頂圳步道不長,從頂湖福德宮出發,走下坡路,速度更快,約五分鐘路程,
即接回拐圳步道農宅別墅的岔路口,由此循原路,約二分鐘,即返抵步道入口。
來回連同休息時間,約一個小時。
圖:風尾步道
造訪完拐圳步道,時間仍然充裕,於是順道探訪附近的風尾步道。
風尾步道位於十八份產業道路里程約0.95K處。從拐圳步道入口續行十八份產業道路約300多公尺,
即可看見風尾步道入口。
風尾步道全長僅約0.5公里,原是山區的一條農路,整建為步道之後,增設護欄,護欄有櫻花圖案做為意象,
沿途種植櫻花樹,打造成為一條賞櫻步道。
櫻花末開,風尾步道便只是尋常山林小路而已,不如拐圳步道有流水幽意,亦不如頂圳步道視野展望。
步道末段石階路旁的山坡有整片的櫻花樹,若是二、三月間來訪,櫻花競艷,則風景孰優,就很難說了。
約十來分鐘,就可走完風尾步道,接產業道路。走出去,接近東昇路口時,
路中央有一棵樹齡二百多歲的老榕樹。榕樹樹高15公尺,胸圍8公尺,樹冠面積達500多平方公尺,
樹前立有碑石,地主詹炎林將老榕樹命名為「泉源頂湖長壽榕」,記載榕樹約種植於1790年(清乾隆55年),
為詹家先人拓墾頂湖的年代,老榕樹見證了地方拓墾的歷史。樹的另一側,有台北市民政局所立的碑石,稱這棵老榕樹為「鹿寮長壽榕」。
鹿寮是當地的小地名。
老榕樹旁有一家山玥民宿餐廳,沿著產業道路走出去,約1分鐘,即抵達東昇路。路旁有公車站牌(風尾站),
站牌旁的空地廣場,正在興建一座觀景涼亭。若是純來欣賞老榕樹及賞櫻花,
可以搭乘公車小8、小9、小26、129至風尾站下車。在三、四分鐘之內,即可觀賞這棵老榕樹及遇見風尾步道最大片的櫻花林了。
至於風尾的地名,據當地人說,頂湖的東邊迎風,被稱做「風頭」,這裡位於頂湖的西邊,所以叫做「風尾」。
旅遊日期:2014.01.07 (寫於2014.01.24)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延伸閱讀】
.第1482篇 - 2020.01.17 旅行影片:北投.十八份賞櫻之旅
【路程時間記錄】
拐圳步道步道起點→3分鐘→岔路(取右行)→15分鐘→楓香觀景台→6分鐘→頂湖產業道路(1分鐘至東昇路)→
3分鐘→頂湖福德宮→6分鐘→拐圳步道岔路口→2分鐘→拐圳步道步道起點。(環狀一圈約35∼40分鐘,不含休息時間)
風尾步道起點→12分鐘→產業道路→2分鐘→頂湖長壽榕→1分鐘→東昇路風尾站(單程約15分鐘,不含休息時間。)
[旅行照片]
十八份產業道路0.6K附近。遠處為大屯山。
拐圳步道入口。
拐圳步道。眺望紗帽山。遠處為七星山。
農宅別墅岔路,左往頂湖福德宮(頂圳步道),右往楓香觀景台(拐圳步道)。
拐圳步道沿著農宅別墅的圍牆外而行。
拐圳步道,旁為十八挖圳(十八挖灌溉圳)。
步道途中,遠眺七星山。
include('../adsense_pict.php');
?>
步道後末,有一小段路面鋪設木板步道。
拐圳步道後半段,頗有森林幽意。
步道終點-觀景平台。
觀景平台旁有一棵楓香老樹。
續行梯田小路。
接石階步道,通往頂湖。
出口接頂湖產業道路。取左行,往頂湖福德宮。
頂湖產業道路,沿途有櫻花樹。道路終點為頂湖福德宮。
頂湖福德宮。
頂湖福德宮前眺覽大屯山。
頂圳步道(十八份圳步道)入口。
頂圳步道途中眺覽關渡平原及觀音山。
頂圳步道途中。路旁有櫻花林。
接回拐圳步道。前方榕樹濃蔭處,為拐圳步道入口。
風尾步道入口(位於十八份產業道路0.95K處)。
風尾步道。步道護欄有櫻花圖案意像。沿途種栽櫻花樹。
石階路爬向風尾聚落。右側山坡有整片的櫻花樹。
步道終點,回望櫻花林。
風尾產業道路,沿途有櫻花林。
泉源頂湖長壽榕(鹿寮長壽榕)。
長壽榕。胸圍8公尺,高15公尺,樹齡二百多歲。
接東昇路,路旁有公車站牌(風尾站),正在興建一座觀景涼亭。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拐圳步道.頂圳步道.風尾步道
◎如何前往十八份拐圳步道?
【自行開車】從北投行義路上山,至惇敘工商,右轉泉源路,至龍鳳谷站牌,左轉十八份產業道路,行駛至0.6K處,榕樹林旁的水圳路,即是拐圳步道入口。
【大眾運輸】從北投捷運站搭乘公車230、小25或從石牌捷運站搭乘公車128、535至龍鳳谷站,步行十八份產業道路0.6K至步道入口。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