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1047)

[北市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山水綠生態公園

山水綠生態公園,座落於北市南港區的東南側的山豬窟山谷,南以山嶺與新北市的深坑區為界, 佔地廣達21公頃,是南港地區最大的一座綠地公園。

山水綠生態公園的前身為山豬窟垃圾掩埋場,歷經十幾年的營運,而於民國100年(2011)功成身退。

隨後台北市政府以生態工法進行復育,種植包括櫻花、油桐、台灣欒樹、楓香等10餘種喬木,綠化植栽面積達16公頃, 恢復山林綠意景觀,於去年(2013)開放做為市民遊憩的空間。

山水綠生態公園佔地遼闊,設有大型停車場、公廁、咖啡木屋、眺望天廊、觀景台、兒童遊樂區、遊客中心等休閒設施,是一處適合闔家出遊的公園景點。 而園區內的環場道路達2.7公里,平均坡度達6%,適合騎乘自行車,園區管理站也免費提供自行車供遊客借用。

由於公園新成立,樹苗剛種植不久,園區顯得空曠,缺乏樹蔭,較不宜夏日酷熱時來訪。冬日暖陽時候來此健行漫步,或草地運動, 周遭有山巒環抱,園內綠意怡人,難以想像此地曾經是垃圾掩埋場。

圖:遊客中心高架觀景平台

園區最適舒之處是遊客中心,設有高架的觀景平台及眺望天廊,可以登高遠眺,而又有屋頂可以遮陰避風, 有坐椅可以閒坐休憩。

遊客中心以環保回收的廢棄鋁罐築成景觀牆,立有圖文展示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的歷史及台北市執行資源回收、 垃圾減量政策的成果,讀之令人印象深刻。

台灣的垃圾處理及資源回收,一向享譽國際。去年(2013)11月29日紐約時報發文盛讚台灣是全球家戶資源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台灣的資源回收率已提升至42%,而資源回收的利用率更高達65%。台灣資源回收產業,蓬勃發展,將「垃圾變黃金」,一年產值高達幾百億元。

這項成就並非一蹴而成。民國76年(1987)時,台灣曾爆發垃圾大戰,許多鄉鎮的街道曾堆滿未處理垃圾。當時各地居民抗議興建垃圾焚化廠或掩埋場, 環保意識急遽抬頭,垃圾場難以順利設置,於是政府轉而積極推動垃圾減量、分類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政策。政府設立基金, 鼓勵及扶持協助資源回收產業。歷經數十年的努力,而終於有今日的成果。

其間台北市陸續實施「垃圾不落地」、「垃圾費隨袋徵收」、「垃圾分類」、「廚餘回收」、「資源全面回收」等政策措施, 實施之初,雖然或曰不便,或遭致民怨,而實施之後,效果立現,垃圾量逐年減少。民國100年(2011)時, 台北市成為全球第一個達成「資源全面回收,垃圾零掩埋」的城市。

圖:山豬窟居民抗議山豬窟垃圾掩埋場(檔案照片)

山豬窟垃圾掩埋場規劃興建,源自於民國81年(1992),因木柵福德坑垃圾掩埋場容量即將用罄, 市政府不得不另外找尋新的垃圾掩埋場。

當時市政府選定南港山豬窟做為新的垃圾掩埋場基址,曾引起南港當地居民及中研院的強烈反對,並赴總統府陳情。

經過協商討論,後來市政府同意由當地里長、中研院、居民代表組成監督委員會, 定期集會,以嚴格監督掩埋場工程及環境品質,才使爭議落幕。

民國82年(1993)5月,山豬窟垃圾掩埋場動工,次年6月完工,正式啟用。場區佔地65公頃,掩埋面積30公頃, 掩埋容量達617達萬立方公尺,預計使用年限為十年。最高峰時,山豬窟垃圾掩埋場每日處理約2500公噸的垃圾。

民國93年(2004),山豬窟垃圾場屆滿十年使用年限,市政府以掩埋容積尚有46萬餘立方公尺,因而決定延長使用年限, 此舉引起當地居民的強烈抗議。當年我路過南深路,山豬窟垃圾掩埋場附近的道路旁,掛滿當地農民懸掛的抗議白色路條。

民國96年(2007),市政府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繼續延長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的使用年限。直到民國100年(2011), 因資源回收政策成功,達成零掩埋的目標,山豬湖垃圾掩埋場終於停止作業,營運劃下了句點。 而台北市政府環保局隨即規劃將此地復育為生態公園,經舉辦園區徵名活動,而命名為「山水綠生態公園」。

圖:福聖宮(山豬窟土地公)

園區入口旁的小山丘,有一間新建的福聖宮,是昔日的山豬窟土地公廟。

福聖宮牆上鑲有「南港山豬窟福聖宮興建誌」碑文,記述此廟創建於清朝康熙年間。

當時在此拓墾的十餘戶農民以簡易石板搭建廟宇,並刻一「福德正神」石碑,立於廟中祭祀。 後來遷址,擴大改建為磚造的廟宇。

民國83(1994),因廟地被徵收為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用地,經協調而遷移至此處改建,命名為「福聖宮」。 至今廟內仍保存創廟時的「福德正神」古碑,做為鎮廟之寶。

廟內碑文提及福聖宮創建於康熙年間,且是南港地區的首座土地公廟。不知根據何在?不過也顯示了這座廟的歷史的悠遠綿長。 福聖宮廟前的平台,面向山水綠生態公園,整個園區盡呈於眼前。四周山巒一片綠,前方窪處一泓水,水青水綠,風景美好, 看不出這片土地之下,掩埋了六百萬立方公尺的垃圾。

遙想三百年前,先民蓽路藍縷,來此開墾,化荒野而田畝,山豬噙著淚水,遠走深山;而二十年前,此地被選為垃圾掩埋場, 農民心情無奈,割捨土地;而如今,惡臭的垃圾場又蛻變成為一座美麗的生態公園。山豬窟福德正神若有靈,對面三百年來的環境變遷,也應有無數的歲月感懷。

旅遊日期:2014.01.02 (寫於2014.01.10)  


[旅行照片]

園區入口,旁有管理站,可以免費借用自行車遊覽園區。
咖啡木屋及生態池。
休閒花廊。
從休閒花廊觀景台眺望遊客中心。
園區設有步道座椅及夜間照明設施。
兒童遊樂區,遠處為南深路。
園區綠地遼闊。
園區內植種的樹苗及碎石子步道。
遊客中心一樓木坐椅,可以做為實施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學使用。
回收的廢棄鋁罐做成的景觀牆壁。
景觀牆壁前立有導覽圖文,介紹台北市的資源回收作業。
山豬窟垃圾掩埋場歷年垃圾掩埋量,從每日處理2500公噸下降至零掩埋(2011年)。
遊客中心,高架的木棧平台,以廢棄的電線桿做為結構支柱。
從遊客中心觀景平台眺望南港市區。
眺望天廊,利用廢棄的彩繪電線桿做為結構支柱。
眺望天廊,高架的木棧道,通往遊客中心觀景平台。
福聖宮土地公。神像後面的福德正神石碑,是創廟時的古碑。
從福聖宮廟前平台,眺望園區咖啡木屋。
山豬窟居民抗議山豬窟垃圾掩埋場延長使用年限(2004年檔案照片)。
山豬窟居民抗議山豬窟垃圾掩埋場延長使用年限(2004年檔案照片)。
山豬窟居民抗議山豬窟垃圾掩埋場延長使用年限(2004年檔案照片)。
山豬窟,地名源於早期此地山谷有很多山豬(檔案照片)。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山水綠生態公園
◎如何前往山水綠生態公園(台北市南港區南深路37號)?
國道3號北上至南深路出口匝道下交流道,續沿著南深路往上山方向或從南港研究院路往舊莊街, 再轉入南深路,續行約2公里,即可抵達園區。
大眾運輸:板南線至南港展覽館站,轉乘指南客運679公車至福聖宮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