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1021)

[南投鱼池].日月潭之旅(3):涵碧步道.水社亲水步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水社码头

(~续前篇
游览日月潭的第二天,中午来到了水社。 水社是日月潭最重要的游憩据点,水社码头是日月潭的水运中心,主要的公路客运也以水社为枢纽。

水社,旧称“水里社”,位于涵碧半岛旁,原是邵族的旧聚落之一,这里是日月潭最早发展的观光景点。 日月潭的最早观光旅馆涵碧楼就座落于水社聚落注1

日月潭的观光蓬勃发展,与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有关。日本人为此修筑集集线铁路,以运输工程所需的机具器材、 发电机组及各项原料。集集线完工于大正十一年(1922),改善了日月潭对外的交通,也因此促进了日月潭的观光发展。

如今的水社,餐厅、饭店、旅馆及名产店林立,游客如云,车流如龙。水社拥有日月潭地区最大的停车场-中兴停车场, 占地辽阔,然而假日来访,停车场爆满,一位难求,我只好沿着公路找车位,最后停车于0.7公里外的民宅附设的收费停车场。 在水社的餐厅用餐后,老婆与孩子在水社码头的水岸游逛,选家咖啡馆休息,坐看湖岸风光,我则独自去走访附近的涵碧步道。

图:梅荷园

涵碧步道的入口位于梅荷园。这里早期有宪兵队驻扎,以护卫涵碧楼行馆。

早年蒋介石总统经常来日月潭的涵碧楼渡假或招待外国政要,因此在这里派宪兵驻防。 梅与荷象征宪兵忠贞精神,因此被命名为“梅荷园”。

梅荷园居高临下,是眺览日月潭湖水山色的极佳地点。梅荷园旁的山腰处有一座耶稣堂,建于民国六十年(1971), 是当年蒋介石总统及蒋夫人造访日月潭时作礼拜及祈祷的教堂。罗马列柱式的教筑建筑,颇为典雅庄严。

从梅荷园出发,涵碧步道分为主线及支线,主线长约1公里,支线约0.5公里,合计约1.5公里。 主线沿着水岸而行,支线则从主线途中分出,可通往山上的教师会馆。

沿着主线湖岸而行,先后来到蒋介石纪念亭及涵碧码头。凉亭是当年蒋介石总统散步湖岸及观赏湖景休憩的地方; 涵碧码头则是总统私人的码头,旁有宪兵岗哨亭,旁有展示当年总统游湖乘坐的木舟。一景一物, 为涵碧步道增添几许历史色彩,不仅只有碧波涵澹的自然风光而已。

蒋介石游览日月潭,喜爱品尝日月潭出产的曲腰鱼,由于鱼儿肉质味美,深获总统喜爱,因此被称为“总统鱼”, 如今成了日月潭各餐厅揽客的佳肴名菜。

耶稣堂。
涵碧码头,曾是总统私人码头。

图:育乐亭前的湖岸草坪,远眺拉鲁岛及慈恩塔

经过涵碧码头,来到育乐亭,凉亭建于建于民国五十年(1961),也是蒋介石总统曾经游憩的地点。

育乐亭可以眺望对岸的青龙山脉,与拉鲁岛、玄光码头、玄光寺、玄奘寺、二龙山的慈恩塔,刚好连成一直线。 这条线也是日潭与月潭的分界线。

二龙山的慈恩塔,是日月潭的地标之一,是蒋介石为感念母亲王太夫人而兴建的,落成于民国六十年(1971),与育乐亭遥遥相对。 相传面对着拉鲁岛、青龙山脉的这条连线许愿,可以心想事成,因此吸引不少情侣来此祈愿,这条线又被称为“幸福连线”。

育乐亭是涵碧步道支线的起点,可通往山上的教师会馆及涵碧楼纪念馆。仍取直行,沿水岸而行, 不久就远远望见水社坝,坝旁有一座日治时代建造的溢水口。日月潭做为水库使用,并没有设计水闸门, 而是利用溢水口将超过满水位的流水排出,当地人称洪水口为“天井”。

续沿着水岸而行,来到了杏坛,是一处户外活动演讲场地,这里是支线步道的另一端的入口。续行不久, 即抵达涵碧步道主线的终点-老人会馆。这是涵碧步道的西侧入口,距离梅荷园很近, 于是循着柏油路走出去,约五、六分钟,即返抵梅荷园。绕一圈涵碧步道,约40分钟。

图:水社亲水步道

回到水社码头,与家人碰面。老婆与孩子仍乐在餐馆里休息聊天看风景,于是我再转往水社码头的另一头, 走访水社亲水步道。

水社亲水步道从水社沿着湖岸走往九龙口附近的竹石园,全长约1.5公里。

离开热闹喧嚣的码头,水社亲水步道的魅力展现无遗。走在架于水岸的栈道,湖面清风吹来, 脚下潮声响起,辽阔的日潭水域,壮观的水社大山,美景当前,走来愉快。

沿着水岸来到步道途中的朝雾码头。每年日月潭举办万人泳渡的活动,选手就是从这处码头下水。 这处码头位于公路旁,设有大客车的停车场,因此成为陆客团游日月潭的专用码头。 码头旁停满游览车,陆客团一团又一团。中国大陆游客目前已成为日月潭的主力观光客注2

陆客大量来台观光,冲击了台湾热门风景区的交通环境及旅游品质,但应只是一时乱象而已,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改善。 如今政府更扩大陆客自由行来台观光,我个人乐观其成,所看重的并不只是这一政策对台湾的太阳饼、凤梨酥等名产, 以及游览车、饭店旅舍、观光夜市、餐饮百货等相关业者的观光利益而已。

大陆人民来台观光,实地体验台湾的风土民情,可以增进对台湾的认识与了解。很多陆客来台, 惊奇于台湾风俗美好,男有情,女有义,感动之余,则应会对过往的历史有所省思,对台观念有所改变, 这才是台湾长远的福气。台湾的观光业者应以此自许,留给陆客美好印象,而非仅汲汲于一时之观光利益而已。

朝雾码头,陆客团游日月潭专用码头。
水社亲水步道。

图:日月潭浮屿

水社亲水步道,沿途处处有景,全程全无冷场。约半个小时,抵达步道终点-竹石园。 时间不允许,我只在竹石园入口拍照留念而已。

走在水岸步道,可以看见湖面有人工设置的一块块浮屿,上面种植穗花山奈及水生植物,用来帮助鱼虾繁殖, 并可以净化水质及防止水波冲刷水岸。

日月潭的浮屿,历史悠久,三百年前蓝鼎元所著的《纪水沙连》,提及邵族原住民在日月潭面以竹筏承土,种植稻禾,称为“浮田”。 道光三年(1823),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游日月潭时,已看不见浮田的景象。邓传安对“浮田”之说,怀疑其事, 他认为邵族原住民并不懂得耕种,湖岸有肥沃的土地都不加以利用,又怎么会麻烦的在水上耕种呢?究竟真象为何呢?

水社亲水步道设立的导览资料提及邵族的一项传说,可以解此疑惑。相传古早时代,邵族人过度捕捞日月潭的鱼只, 激怒了潭中的精怪鱼姬(Takrahaz),双方激战三天三夜,最后邵族接受鱼姬提出来的和谈条件, 邵族族人以竹筏载土,在水面种植水生植物,供鱼虾产卵繁殖,以维持日月潭的鱼类资源,这就是浮屿的由来。 当年蓝鼎元可能误以为这是邵族人的耕作方式,而称之为“浮田”。

邵族先祖的神话传说,用意明白,在告戒子孙应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而今日的日月潭因过度发展观光所带来环境冲击, 是邵族新面临的难题。邵族人单势孤,对此也只能慷慨悲歌:“鱼姬鱼姬奈若何!”, 而寄望于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管理处能用心经营了。

返回水社码头,与家人再次会合。我的日月潭行程就在水社划下句点。日月潭的天空云层渐厚渐浓,天兔台风应当已离此不远了。 日月潭地区的景点及步道,本来就不可能两天一夜可以游尽,虽有遗珠,但都在预期之中,所以不觉得遗憾。 大珠小珠,且留待下次再访。

旅游日期:2013.09.20 (写于2013.10.08)  


【路程时间记录】
水社码头→3分钟→梅荷园→3分钟→蒋介石纪念亭→3分钟→涵碧码头→3分钟→育乐亭→10分钟→ 杏坛→4分钟→老人会馆→6分钟→梅荷园→3分钟→水社码头(涵碧步道主线环状一圈约40分钟)

水社码头→15分钟→朝雾码头→10分钟→朝雾桥→5分钟→竹石园(水社亲水步道,全长约1.5公里,单程约30分钟)

注1:涵碧楼
涵碧楼原为日本人伊藤氏于大正五年(1916)所建的私人宅邸。

大正八年(1919)因日月潭水利工程兴建,涵碧楼位于淹没区, 而由台中州出资,迁建为桧木造二层楼建筑,作为招待所。后来陆续扩建,以因应住宿需求。

台湾光复后(1945),涵碧楼曾做为总统行馆。后因建筑老旧而改建。目前政府委托私人经营, 改建成为现代化的观光饭店。
◎图片来源:《非常时下的台湾全貌》,大冢清贤着,中外每日新闻社出版,东京,昭和十四年(1939),p.437。(台湾大学图书馆收藏)

注2:根据日月潭国家风景区的统计, 以往日月潭地区每年的观光客人数约在50万至100万人次之间,民国97年(2008), 政府开放陆客来台观光,民国99年(2000),日月潭年度观光客高达638万人次。


[旅行照片]

水社中兴停车场(爆满)。
梅荷园观景平台。眺望日月潭,对岸为伊达邵及水社大山。
耶稣堂(梅荷园旁)。
蒋介石纪念亭。涵碧步道途中。
蒋介石总统乘坐的木船,旁有岗哨亭。
涵碧码头,昔日蒋介石总统的私人码头。
育乐亭,可眺望拉鲁岛与青龙山脉的连线,也是涵碧步道支线的起点。
涵碧步道主线沿着湖岸而行。
部份路段铺设木板栈道。
远处为水社坝,旁为溢水口。日月潭满水位设计为海拔748.48公尺,
水位超过时,由溢水口将水排出。
杏坛。有岔路通往教师会馆(涵碧步道支线)
涵碧步道终点-老人会馆,是涵碧步道西侧入口。
从老人会馆步行五、六分钟,返抵梅荷园,俯瞰水社码头。
水社码头。水社亲水步道起点,沿着湖岸通往竹石园。
从水社亲水步道远眺伊达邵。
朝雾码头,陆客团游日月潭专用码头。
朝雾码头。
水社亲水步道,游客不多,环境清幽。
朝雾桥人车分道。
欣赏日月潭碧波湖色。
沿途处处是景。
步道终点,有小径上行,通往竹石园。续行仍有水岸步道往九龙口。
竹口园。园区有步道通往山腰的日治时代茶业改良场,可续登猫兰山。
时间不允许, 只在竹石园入口拍照留念而已。。
日月潭浮屿。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日月潭
◎如何前往日月潭?
国道3号至雾峰系统接国道6号(水沙连高速公路),过埔里隧道后,至爱兰交流道下,接台14线公路,续接台21线公路, 即可抵达日月潭。南部北上,可由国道3号竹山或名间交流道下,经集集、水里往日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