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平鎮綠色廊道(過嶺支渠櫻花步道)
平鎮,原名「張路寮」,地理位置位於楊梅地塹東段的出口,是昔日湖口往中壢、桃仔園的道路要衢,
早期曾在路邊設有警戒盜匪的張望寮,以保護行旅安全,客家人稱之為「張路寮」。
後來張路寮逐漸形成村莊,於是以張路寮具有鎮護行旅平安之意,而命名為「安平鎮」。
到了日治時代,1920年實施地方行政區域變革時,將安平鎮簡化為「平鎮」。
如今的平鎮,已是桃園縣的主要城市之一,市區人口稠密,工業區工廠林立,郊區則處處農田埤塘,
工業與農業相依,城鄉風貌並存。平鎮地勢平緩,土地多已開發,缺乏登山步道與觀光休閒景點。
為提供民眾休閒活動的去處,平鎮市於是規劃將石門大圳流經平鎮的幹渠及支渠的水圳路,
規劃為平鎮綠色廊道,並以「一廊道一特色」的理念,分別在石門大圳幹渠的山仔頂段、鎮興段及過嶺支渠、社子支渠,
分別打造為「相思仔」、「仙丹花」、「櫻花」、「流蘇」四條步道,以供人行及自行車使用,逐步建構平鎮市的環狀自行車系統。
最近我分兩次來訪,親自走過平鎮這四條綠色廊道。這次出遊最特別的收穫,是對石門大圳的歷史有進一步的認識。
圖:石門大圳山仔頂段
外地的遊客,來到桃園旅遊,市區的公路旁,鄉間的道路邊,常可看見大圳溝或埤塘,
卻不容易弄清楚,這是桃園大圳,還是石門大圳的水利系統?兩者又有何不同。
這次造訪平鎮,讀導覽資料,再查補充資料,終於清楚明白兩條水圳灌溉區域的區別。
桃園大圳完成於日治時代大正13年(1924年),石門大圳則是民國53年(1964)完工,兩者都是桃園台地上重要的農業水利系統。
數百年前,先民來到桃園台地拓墾,為解決台地灌溉用水不足的問題,廣闢埤塘以儲存水源。桃園台地曾經遍佈大小萬餘口的埤塘,
先民也曾開闢一些小型的水圳系統以灌溉農田。
以埤塘儲存雨水,猶如看天吃飯,水源並不穩定。日治時期大正2年(1913),桃園發生嚴重旱災,
促使了桃園大圳的興建。大正5年興工,歷經八年,才告完工,大圳灌溉二萬二千多頃田地,
也使灌溉區的稻米生產由每年一熟增為二熟。
桃園大圳的水源來自大嵙崁溪(大漢溪),若遇乾旱時,大嵙崁溪水位不足,桃園大圳亦有用水不足的問題。
民國42年(1953),桃園面臨嚴重的乾旱,水源不足,農田被迫休耕,終於促使了石門水庫的興建。民國45年(1956)動工,
歷經八年,終於完工,同時建構了石門大圳灌溉系統。石門水庫的完工也使桃園大圳獲得了更穩定的水源,
同時能夠支援湖口的光復圳,擴大了農業灌溉的面積。
桃園大圳與石門大圳灌溉區域的區分,大約以桃園台地海拔110公尺的等高線為界。桃園大圳灌溉海拔110公尺以下的田地,
灌溉區域為八德、桃園、中壢、楊梅、新屋、蘆竹、觀音、大園等較低海拔的近海鄉鎮。石門大圳則灌溉海拔110公尺與250公尺之間的田地,
灌溉區域為龍潭、平鎮、楊梅、湖口等較高海拔的內陸鄉鎮。掌握這個區別要領,則對桃園台地這兩條主要的水圳系統就可以有基本的認識了。
include('../adsense_cont.php');
?>
圖:桃園台地水圳灌區分佈圖
石門大圳的主幹圳長27.4公里,支渠18條,長101.2公里,分渠43條,長175.7公里,
而由各圳渠通往田間的給水小路則長達1700公里,猶如微血管遍佈人體,水圳將水份送至農田,使土地獲得滋養,
稻苗能欣然成長。
農業學者出身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曾說過:「台灣的水圳加起來的總長度比萬里長城還要長。」,走訪平鎮綠色廊道,
看石門大圳水流不息,看導覽地圖的水圳網絡,密佈於桃園台地,猶如都會的捷運或公車路線地圖,
更能體會這句話的意義。而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無論是君主專制、獨裁統治、殖民政府或國民政府,政權生存的基本原則,
就是要能顧好人民的肚子。這是萬古不變的道理。
平鎮綠色廊道的四條水圳步道,各有特色,若能掌握花期,適時來訪,則能更能領略步道之美。
我在三月下旬來訪,櫻花多已凋謝,而相思尚未飄落黃金雨;不見仙丹花,而恰逢流蘇三月雪。
因為是水圳路,所以步道平緩好走,路線很單純,一路跟著水圳走,不可能會迷路,很適合闔家同遊。
平鎮綠色廊道四條步道的位置,網路的資訊不多,我各繪地圖及扼要簡述,以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圖:石門大圳支分渠地圖
◎石門大圳山仔頂段:相思仔步道
相思仔步道位於石門大圳山仔頂段,入口在中豐路莊敬段(113縣道)與三興路口,約113縣道22K附近,
全長約1.6公里,是四條平鎮綠色廊道當中,自行車道設施最完善的。
中豐路入口的廣場設有導覽解說牌,介紹石門水庫、石門大圳的歷史沿革及平鎮自行車道系統,步道沿著大圳的右岸而行,
相思仔樹林成蔭,沿途設有解說牌,介紹水圳設施及生態環境。途中還有一處光影通道,遊客踏在水圳渡槽通道上,
親身感受腳下圳水奔流的景象。
步道的終點,可以看見石門大圳的急湍鑽入隧道,隧道口有「平鎮虹吸工」的題字。這座探取倒虹吸工的水圳隧道,
長約半公里,鑽過大坑崁溪溪谷的下方,從中興路鎮興段出水口鑽出路面,接著便進入石門大圳的鎮興段。
從山仔頂的終點前往鎮興段的仙丹花步道,距離約1.5公里(半小時路程),經由鄉間小路,過仁壽宮及鎮南橋,
接中庸路,再走至中興路,然後銜接鎮興段的步道。途中的仁壽宮是一座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
鎮南橋則是光復初期建造的古橋,後來雖然經過改建,但北側的橋墩還保留了紅磚拱橋身影,喜愛訪古的朋友,可以順道一遊。
|
|
石門大圳山仔頂段相思仔步道(自行車道)。
|
光影通道。槽孔下即水圳通道。
|
|
|
仁壽宮小土地公廟(檔案照片)。
|
鎮南橋(檔案照片)。
|
[旅行地圖]
◎石門大圳鎮興段:仙丹花步道
仙丹花步道位於石門大圳鎮興段,北邊的入口在治平中學右側的石門農田水利工作會楊梅工作站旁,
步道終點為中興路石門大圳鎮興段出水口。導覽資料寫這條步道全長1.5公里,
實際走來,約只有1公里,大約15∼20分鐘即可走完。
途中有多座小水泥橋跨越石門大圳,可以站在橋上俯瞰大圳水流。沿途也有兩處觀景平台,
設有環樹座椅及卵石步道供遊客休憩,觀景平台可以眺覽平鎮八角塘一帶的鄉野風光。
雖然這條步道以仙丹花為特色,步道沿途栽種了各式樹木花草,例如樟樹、苦楝、台灣欒樹、山茶花、桂花等綠化植栽。
從步道終點的中興路,續行一小段馬路,左轉中庸路,經鎮南橋、仁壽宮後,即可接石門大圳山仔頂段的相思仔步道。
|
|
石門大圳鎮興段仙丹花步道。
|
觀景平台,可眺望平鎮八角塘一帶的景色。
|
|
|
石門大圳。
|
鎮興段自行車道及步道沿著大圳右岸。
|
[旅行地圖]
◎石門大圳過嶺支渠:櫻花步道
石門大圳過嶺支渠的櫻花步道,北起清泉街,南迄長安路的長安水圳二號橋,全長1600公尺。
這條步道設施完善,沿途設置涼亭休憩區、兒童遊戲場、表演廣場,是四條步道當中最適合散步休閒的步道。
最大的特色是沿途栽種櫻花,初春櫻花盛開,沿途一片粉艷嬌朵,景色最為美麗;
而步道南段則有怡人的水田及埤塘風光。可惜來的遲,花期已過,櫻花只剩殘朵而已。
|
|
櫻花步道,旁為石門大圳過嶺支渠。
|
櫻花步道。沿途有完善的導覽及遊憩設施。
|
|
|
櫻花步道,仍見少數未凋的櫻花。
|
櫻花步道,適合闔家散步的步道。
|
[旅行地圖]
◎石門大圳社子支渠:流蘇步道
流蘇步道位於平東路61巷口,號稱是全國第一條以流蘇為主要樹種的步道,全長約1350公尺,
約半個小時就可以走完。沿途經過新安里的社區及鄉間,路旁種植流蘇,也有其它花木點綴其間。
流蘇約在每年三、四月間盛開,穗狀的白色花朵開滿樹頭,花瓣隨風飄落如雪,
而有「三月雪」或「四月雪」之稱,景色不輸油桐五月雪。這條步道的寬面較為狹窄,
所以是平鎮四條綠色廊道之中,唯一禁止自行車進入,而成為專供人行的休閒步道。
|
|
流蘇步道,流蘇正盛開。
|
流蘇三月雪。
|
|
|
流蘇步道。旁為水圳灌溉的水田。
|
流蘇步道沿著石門大圳社子支渠。
|
[旅行地圖]
旅遊日期:2012.03.15及03.24 (寫於2012.04.02)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路程時間記錄】
●相思仔步道(石門大圳山仔頂段):長1600公尺,單程約30∼40分鐘。
●仙丹花步道(石門大圳鎮興段):長1000公尺,單程約15∼20分鐘。
●櫻花步道(石門大圳過嶺支渠):長1600公尺,單程約30∼40分鐘。
●流蘇步道(石門大圳社子支渠):長1350公尺,單程約20∼30分鐘。
include('../adsense2.php');
?>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平鎮綠色廊道
include('../foo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