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886)

[友情推荐] .《图解台湾登山小百科》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我从四十岁才开始登山,至今仅有十年的山龄,大部份的时间我都是独自行走于山林,走过每一条陌生的山径,爬上每一座不熟悉的山头。 虽然缺乏登山经验,然而拜网路科技之赐,我可以透过网路,获得登山的资讯及吸取前辈的经验,从中获益匪浅。 而我也透过网路发表我个人的旅记,与同好之间分享登山的心情感受。我也从网站的留言板与山友互动,彼此交流登山的心得与经验。

这些年来,国内登山风气逐渐普及,政府部门也积极提倡,例如兴建登山步道、遴选台湾小百岳、发行亲山护照、举办登山节等, 以吸引国人亲近山林。而随着网路传播的效应,登山资讯更如百花齐放,随手可以轻松搜寻取得,更有助于登山风气的推广。

对于有兴趣登山,或者刚踏入山界的新进山友们,由于不熟悉山林环境,有时难免感到困惑或有所疑惧,不知从何入手。

我的网站留言板或电子信箱,不时会接到读者询问登山相关的问题,例如推荐适合登山新手的步道,或如何选购登山装备, 或问登山时遇到各种状况该如何处置?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例如,如何防蚊蝇或蚂蝗,遇恶犬、毒蛇、虎头蜂怎么办?新闻媒体不时又有报导登山客迷路困在山林里, 或发生意外造成伤亡,无形中给社会大众造成一种刻板印象,登山是具有危险性的户外活动,对于不熟悉山林环境的新进山友, 难免会心情有所忧虑了。

我认为其实不必过于担心,登山活动的门槛极低,并非一定要具备良好体能、装备或技巧才能进行。 至少在登山的初期阶段,登山的体能、知识或装备,并不是那么重要, 只是你奉行这个重要的原则:

“登山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登山循序渐近的登山,愈爬愈高,愈走愈远,在这过程中,就自然能够逐渐累积经验与技巧。

图:南港山

有读者问:“要先从那些郊山爬起?”,我会建议:“先从你家附近的郊山爬起。”

读者问:“登山需要购买哪些装备?”我会回答:“不必急着买装备,你先实际去体验, 就会产生需求,知道哪些装备会帮助你爬山时更为舒适与安全。”

从离家最近的郊山步道开始登山,由于环境熟悉,且路程较短,即使遇到小状况或小烦麻,也不致于酿成大灾难。 例如,你登山忘了带水,虽然一路口干舌燥,但不致于会渴死,下次你就记得要带饮水了。 登山半途遇到下雨,却没带伞,下次你就会准备雨伞或雨衣以备天有不测风云。

爬山时,看见登山客普遍使用登山杖,你就会晓得,原来登山杖可以减少膝盖的受力;如果你打算常爬山, 就会想要买一枝登山杖。爬山时,难免汗流浃背,衣衫又湿又黏,山上吹起冷风,身体便感到寒意,容易感冒; 看见别的登山客衣裤干爽,神情自若,你就会考虑也买一套登山专用的排汗衣裤或防风透气的外套。

总之,一旦你开始爬山,有了亲身的经验,自然就会从最急需(每次都会用到)的装备买起, 逐渐添购,并不需要一开始就买齐装备,然后才开始爬山。当你逐渐爬向更高更远的山岳, 路线更有变化,路况更有起伏,对于登山装备就会渐渐需要讲求精良,也更需要登山技巧与经验了。

图:北插天山

这个阶段的登山活动,不仅是户外的休闲活动而已,有时也是一种体力与意思的自我挑战。

愈长途的行程,海拔愈高的山岳,行程超过一天,且必须在山上过夜的登山活动, 登山装备及登山技巧变得愈为重要。

一旦装备不足,经验不足,遇到状况时,不再像爬郊山一样,只是个小状况而已, 它可能带来伤害或造成不可弥补的悲剧。

我平时爬郊山,只是简单的装备而已,有时突然兴起,就匆匆起程,往往忘了带某些装备, 但只是造成小不便而已,无碍于游兴。但我第一次参加高山行程,则详列了各种装备检的查表,逐项审视, 添购必要的装备。为了那次的行程,我就购买超过新台币一万元的装备,包括了大背包、适用高山的保暖外套、衣裤、帽子、手套等。

毕竟上了高山,若准备不足,不仅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同时也会拖累队友。当然不能以爬一般郊山步道的心情轻松以对了。 以我爬雪山的那次经验来说,虽然添购了不少装备,第一晚抵达七卡山庄时, 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睡眠补充体力,但我躺进睡袋时,才发现山庄的木板床又硬又冷,躺来很不舒服,根本无法入睡。 别的队友却有带软垫,往木床一铺,可以较为舒适的入睡。 我完全无法入眠,等凌晨出发时,我很快就体力不济,而累垮在雪山哭坡,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图:圆柳古道

另外一次难忘的教训是在北插天山。登顶的时间不足,我却执意登顶,以为有准备头灯, 就不怕回程会摸黑下山。殊不知备头灯只是以防万一,夜行山林可不像一般的夜游,不应以为有头灯就可以轻松应付山中夜行。

在回程途中,我的脚绊到树根,跌了一大跤,所幸身体未受伤,但却撞坏了头灯。我与老婆两人持着仅剩的一支小手电筒,一路战战竞竞,步步为营, 直到到晚上九点才平安走出山林。装备不足,经验不够,若再有一点点闪失,恐怕就要困在山里等待救援了。

另外一次经验则是与山友同行圆柳古道, 时间已晚,几位山友凭恃着有GPS卫星定位导航,硬闯不熟悉的箭竹林,想走环状路线下山, 结果被GPS导引至陡峭的溪谷悬崖而无法下切,天色渐晚,已无法循原路折返。幸好最后终于找到路, 否则大家就困要在大山猪经常会出没的竹子山箭竹林里睡一晚了。

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登山教训。

如果你只是想走走一般大众化的郊山步道,只将登山视为周末假日的休闲活动,自然无须特别在意登山的装备或技巧, 但如果你视登山为人生长期的兴趣与目标,希望逐渐的从郊山,到爬中级山及高山百岳,则自我充实登山知识是必要的, 这样才能尽情的享受台湾的山林之美,而又能在登山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安全。

图:《图解台湾登山小百科》

多年来独行于山林,我从错误及疏忽大意中,得到不少的教训,也透过网路的交流,学到许多来自先进前辈们的经验。

我曾经想要搜集关于登山的观念、装备、技巧等基本知识,制成FAQ或登山Q&A,放置于网站,以提供新进的山友参考。 然而由于个人的经验实在不足(我的经验大多都集中于郊山,只登过几座中级山及一座高山百岳), 缺乏中高海拔登山的历练,才疏而学浅,这样的愿望及想法,一时难以实现。

最近晨星出版社编辑的Ellen小姐来信告知,由国内数位经验丰富的登山好手及资深向导所组成的“基地营自然探索团队”, 著作了一本《图解台湾登山小百科》刚刚新上市注1,问我是否愿意介绍给我的网站读者。

我读到部份初稿,即欣然同意。这样的一本书籍正与我长期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国内能出版这么一本专门介绍登山相关知识的书籍, 对于台湾山界而言,可说是一大福音,我当然很乐于将它介绍给我的读者及山友同好们。

这本书着重于介绍各种登山装备及登山技巧,以图解详细说明,使读者易于吸收与了解。 无论对于茫然无头绪的新进山友,或对于已有多年登山经验而想提升登山知识的山友们, 我相信都可以从中获益。

试举本书给登山新手的一些实用登山技巧为例,例如作着建议:“背包腰带拉紧一些。”, 因为腰带太松会造成肩膀的受力增加而更疲劳,甚至酸痛。理想上,腰带要承受背包重量的80%,你要拉紧腰带, 而不是肩带。拉紧肩带,并不会改善情况。

作者也建议,走山路时可采用所谓的“休息步”,就是所走的每一步都把整只脚打直, 虽然这样的行进速度较为缓慢,但每一步都把脚打直,代表你的肌肉在每一步都获得休息的机会,可以降低肌肉疲劳, 自然就能够走得更久更远,而比较不会疲劳,可以维持长途行程所需的脚力。作者又建议可采用“小走步”, 可以减少肌肉运动的时间。“小步走”再加“休息步”,再配合呼吸,找到行进节奏,就能较为轻松的登山。

此外,作者也建议“随时补充水份和食物”,而不是等到饥饿或口渴时才吃东西或喝水。 随时补充水份和食物,或者每次休息时都吃吃东西、喝喝水,适当的补充养份,才能让身体随时维持在高效率的运作状态。 饥饿或口渴时才进食或饮水,身体就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吸收,才能提供身体使用。

短途的郊山行走,并不会感觉这些经验或技巧对体力的影响,但在长行程的纵走或高山行程中,愈有效率的登山技巧, 就能够多提升或储备一分体能,也相对的多提高一分安全,这是攸关登山安危的大事,就不能不加以留意了。

这些都是很实用的登山经验之谈,我初读之际,便感到受益良多。

(注:本文纯属友情推荐,并未收受任何商业酬劳。君子有成人之美,且乐见山界有此新书,故敢受邀而不避嫌撰文推荐本书。)

旅记日期:2012.01.17 


注1:《图解台湾登山小百科》作者群如下:
☆林乙华
大三时参加博格达峰学生攀登队后,开始投入高海拔攀登活动。1998 ~2008 年间前往天山汗腾格里峰、尼泊尔岛峰、安地斯山阿空加瓜峰、 阿拉斯加麦肯尼峰、俄罗斯厄尔布鲁士峰、印度喜马拉雅怒峰等山区攀登。
1999 ~ 2001 年参与兰屿角鸮研究计划,协助进行台湾特有种的田野调查。
2009 年获得“云门舞集流浪者计划”赞助,前往印度喜马拉雅山区,并完成”NOLS Himalaya Mountaineering Course”。 目前为基地营自然探索工作室负责人,从事高山向导及山野训练工作。著作《南美攀登记》(大块/与李美凉合着)。 并有〈西藏. 茶〉、〈台湾犬的消失与重现〉、〈神圣四千公尺. 神山&玉山〉等报导发表于经典杂志。

☆林政翰
从1993 年淡江大学登山社开始,接触登山、攀岩、溯溪、雪地攀登等活动,并曾加入台湾黑熊研究团队,在与布农猎人一起工作当中,学习到深邃无比的原住民山林技能与智慧。
2001 年完成加拿大Yamnaska 登山学校全学期登山课程训练。 2001 ~2005 年参与了美国山区救难协会(MRA)来台湾的救难训练,并担任接待与翻译。2004 年带领台湾青少年远征北美洲最高峰麦肯尼,并于同年取得美国WMA 野外急救教练资格。 目前担任淡江大学登山社与高雄大学山野社的指导老师,为基地营自然探索团队的一员,同时在台北市立体育学院担任兼任讲师教授攀岩课程。

☆洪 川
大学时期即向往台湾山林独有的美丽与自由,常常一个人流连山间或部落。 2001 年开始跨足海外,以单车为交通工具,独自实现探索世界荒野的梦想,曾前往塔克拉马干沙漠、蒙古草原与西藏高原。 2007 年独骑西伯利亚时,途中因遭遇险些丧命的车祸,而不得不中止旅程。 2008 年以《单骑一万里》一书荣获讲义杂志年度最佳旅行作家奖。
2000 年决定投入登山职业,并于2005年发起成立基地营自然探索团队,致力于台湾登山专业与自然探索教育的发展。目前除了从事高山向导工作外, 并与台中市道禾实验中小学、新竹市光武国中等学校合作,推动自然探索教育课程。著作有《台湾单车旅行地图》(晨星)、《单骑一万里》(MOOK)。


[照片]

“登山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从住家附近的郊山开始爬起。
踏稳脚步,循序渐近的展开你的登山人生。
先爬简易的郊山步道,然后再逐渐挑战较困难山岳路线,

爬具有挑战性的山峰时,你就会感受到登山装备与技巧的重要性。
缺少必要的装备或技巧,会带来危险,甚至于造成登山意外。
没有路迹的草丛路,如何辨别方向而不会迷路?只靠GPS?
许多山友登山人生的梦想-台湾高山百岳。



雪山圈谷。          雪山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