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桶后越岭古道
乌来著名的三条泰雅族越岭古道(哈盆越岭、福巴越岭、桶后越岭),
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桶后越岭古道了。
桶后越岭古道,风景迷人,路况良好,很适合一般社会大众行走,我向我的姊妹们介绍桶后时,
以台语“统好”来形容桶后(注1)。
姊妹们问我:“何时可安排桶后越岭古道之行?”
由于桶后实施车辆流量管制,暑假是热门旅游季节,必须提前申请登记才有机会申请成功;
然而即使申请成功,又如何保证出游日刚好天气晴朗能够成行呢?
因此不如等暑假过后,学校已开学,安排一个非假日前往桶后,则只须几天前视天气状况再决定行程即可。
九月一到,小妹来催促,问我何时可以安排桶后行程?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桶后之行了。
申请进入桶后林区,只要在三天之前透过网路申请即可(注2),网路申请手续简便,
非假日名额仍多,几分钟就顺利敲定日期行程了。
今日的出游成员六大一小(注3),我家小东是唯一的小朋友。
桶后越岭古道全程7公里,末段越岭爬坡路段,路况不适合小朋友,我预计让小东走至4.5公里处,然后兵分二路,
有兴趣越岭古道眺望兰阳平原的队员续走古道,老婆则陪着小东先往回走,找一处溪边玩水,等我们古道越岭回来。
即使如此安排,来回9公里,对我家小东来说,也是挑战郊山出游以来最长距离的行程了。
图:小东挑战桶后古道
我对刚升幼稚园大班的儿子有信心吗?其实我是对桶后越岭古道有信心。桶后好山好水好路况,应该能吸引我家小东渐行渐远,
路遥而不知远。
上午九点二十分,我们在乌来商店街前的停车场集合后,行车过乌来桥,再左转啦卡路(台甲九),途中经过乌玉检查哨,办理入山证。
现在手续简便,仅填写简单资料而已。
抵达台九甲线乌来段的终点孝义(阿玉)部落,接着就是12.5公里的桶后林道了。前行约一、二公里,
即遇林务局的车辆检查哨。缴交事先列印的核准表单,警卫才放行通过。
所以想要前来桶后,记得要事先线上申请核准,以免万一当天车辆限额已满,远道而来,却过不了检查哨的栅拦,
而又不知道要苦等多久,才会有车子从里面出来,就要大为扫兴了。
桶后林道的终点-桶后吊桥,是桶后越岭古道的起点。我曾走过两次桶后越岭古道,一次在七年前,
另一次在三年前,已写过两篇旅记,这篇旅记无须再赘言桶后之美,
仅总述桶后的总体路况,以供亲子团的出游参考。
图:古道柳杉林
桶后越岭古道,全长7公里,大致可分为三个路段:
第一段:古道起点(桶后吊桥)至桶后第二吊桥(大约3K),沿途沿着桶后溪的溪岸,平缓好走,
老少咸宜,可以轻松游桶后,途中溪岸可以戏水。仅1K之前须越过桶后溪支流,遇溪水涨多时,涉溪须谨慎。
此段路程时间约60至80分钟。
第二段:桶后第二吊桥至烘炉地山岔路(约4.5K),这一段古道,以柳杉森林取胜。
途中仅有一小段路因崩塌,重建铺设约二百阶的枕木土阶,须陡爬高绕一小段。其余大致都平缓好走。
幼稚园大班以上的亲子团,若心情及体力俱佳,则可以前进至第二段古道。此段路程时间约40至60分钟。
第三段:烘炉地山岔路起,是古道越岭段。其实4.5K至5K的路段只是平缓的上坡路,
仅接近5K时遇溪岸狭路,小心通过即可(路旁岩壁有绳索可拉扶)。5K附近的溪谷,幽静美丽,腹地亦大,适合休憩。
一般游客,可考虑前进至5K溪谷,应会觉得不虚此行。过5K后,古道才渐脱离溪谷,开始越岭路,
末段山路渐陡,上爬约一公里,抵达越岭最高点(6K附近)。接着通过越岭的芒草路,逐渐下坡,越过干溪沟,
再爬上至6.7K的山鞍处,就可以望见兰阳平原了。
续往下走约300公尺,即抵达7K路标的终点处,接小礁溪产业土石路。
此段路程时间约50至60分钟。
以上为桶后越岭古道的大致路况,来回14公里,路程时间总计约5至6小时。
图:小东成功走完桶后古道来回9公里
今日出游桶后越岭古道,行程圆满顺利。其中印象深刻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古道1K之前的越溪处,
我竟然意外落水了。起因是我们在越溪处发现地面有蜂巢,有几只大型蜜蜂从洞穴钻出,在地面活动。
由于不敢惊动它们,我们绕道改从较下游处踏溪石而过。
我虽然第一个就顺利通过,但回头接小东过溪时,想让脚踩更稳,没想到一用力,脚下石块忽摇动,
我双脚滑进了水里,登山鞋全湿。
落水只是小插曲,并无损我的游兴,而是今天沿途多次遇见侦察蜂,令人印象深刻。
中秋前后,蜜蜂活动频繁,登山时须特别注意。
第二件事是通过古道越岭的芒草路。由于这里的地形处于两山之间的缺口,
风势颇大,树木不生,以耐寒的芒草为主要植被。芒草路一边为山壁,另一侧就是深壑,草坡陡斜,
没有树木可攀抓,部份路段有点危险,通过时要特别小心。
记得以前独自走过这条越岭芒草路,并不觉得有任何危险,今天则走来心情有点战战兢兢,
这是因为身为领队的关系。独行,与带团的感受全然不同,即使是曾走过的路,带团时还得审慎的评估路况。
随行的三姊与小妹,没走过这种芒草险路,越岭时竟能意气自若,还摆pose展露欢颜,勇气令人刮目相看。
经过今天的历练,以后我们的“妇孺团”,应该可以改称“登山团”了。
第三件事就是我家小东今天成功走完来回9公里的古道。
回程有一大段路,我们父子俩走在最后面,小东在前,我跟在后面,看着走在古道杉林的小东背影,
我的心情满是喜悦。所谓是“虎父无犬子”,小东今天的表现,真可以用“桶后”(统好)来形容。
旅游日期:2011.09.16 (写于2011.09.19)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相关标签】
【路程时间记录】
古道起点(桶后吊桥)---80分钟---第二吊桥---45分钟---烘炉地山岔路(4.5K)---35分钟---越岭最高点
---15分钟---望见兰阳平原(6.7K),单程约3小时(回程约2.5小时)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统好”的台语发音为“桶后”,是指“最好、最棒”的意思。
注2:车辆进入桶后林道线上申请系统网址:
http://tonho.forest.gov.tw/
(最迟须于三天前提出申请。线上核准后,列印核准单,于进入桶后管制站时检查。)
注3:今日出游成员:二姊、三姊、小妺及妹夫、
Tony夫妇(及小东),总共七人。
[旅行照片]
古道沿着桶后溪溪岸而行。
桶后越岭古道。
途中休息,脱鞋玩水。
木桥。
桶后溪浅澈小潭。
桶后越岭古道。
柳杉造林区。
烘炉地山岔路(4.5K)。
开始越岭路。
途中眺望越岭高点。
接近越岭处,回首来时路。
越岭高点,变为芒草路。
勇闯越草路,大家竟然都很开心。
越岭芒草路,旁侧就是深壑。
小心通过芒草路。
下坡之后,越过干溪沟。
终于望见兰阳平原了(约6.7K)。可惜天空濛濛,能见度不佳。
回程。越岭成功,三姊与小妹满脸成就感。
下山途中一景。
5K附近溪谷(回程)。
越岭团与亲子团会合,溪边休息。老婆先带着小东回到这处溪谷休息,
二姊也陪同折返,帮忙照顾小东。小东已在此处玩水一个半小时了。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桶后越岭古道
include('../footbar_map.php');
?>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