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856)

[台南安平] .安平紀行(一):安平舊聚落.海山館.劍獅.妙壽宮.王船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在眾姊妹們的號召下,七月十九至二十二日,我們舉辦了三天兩夜的家庭旅行,走訪南台灣。全團老、中、青、幼,跨越四代,總計十七人。

這次的行程大致規劃如下:第一天開車南下,半天遊覽台南,以古蹟名勝為主;第二天遊覽高雄義大遊樂世界;第三天開車北上, 視天氣再決定遊覽何處景點。

對孩子而言,這次旅行的重點在高雄的「義大」,對我來說,重頭戲應是第一天的台南。從台北來到台南,扣去交通時間,僅剩半天而已, 難以兼顧府城與安平的古蹟,於是將重心放在安平古蹟。至於台南府城市區的古蹟,只好留待日後再造訪。

台南安平大概是台灣歷史古蹟最密集的區域。安平擁有兩個國家一級古蹟(安平古堡、億載金城)及十餘個各級歷史古蹟。 安平是台灣最早建立漢人聚落地方。安平舊稱「大員」,是「台灣」地名的起源地。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要從安平開始寫起。

即使是一個人獨行,以半天時間要遊遍安平各個歷史古蹟,已是不可能的任務,更何況是帶領一團老弱婦孺為主的旅行團, 團員最年長的八十二歲(我的母親),最年幼的還不滿二歲(二姊的外孫小泰山),而我是全團唯一的成年男子,不能只顧自己。 至於能遊多少安平古蹟,我不敢奢想,只能見機行事,儘量利用吃飯休息集合的空檔時間,多走多看而已。

如此情況限制下,半天時間,走訪安平古蹟,竟收穫滿載。這倒不是因為我很能走,而是因為安平古蹟很密集,轉個角落, 隨時就會遇到歷史古蹟。


圖: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

我們一團十七人,分乘三輛車,從各地出發,約好在安平古堡會合。

三姊的車先至安平,已是中午時分,於是先選餐廳用餐。 我的車子次到,先送老婆孩子進餐廳,與三姊會合。

二姊的車子殿後,預估會晚到二十幾分鐘。我利用這黃金空檔時間,先逛安平古蹟。

我先來到安平古堡東側的古堡街,效忠街口有一座「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 介紹了安平舊聚落的歷史及政府進行保存舊聚落的計畫。

安平一帶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地方。這裡原是西拉雅族的活動範圍,當地人稱此地為「Tayouan」,漢人來到之後, 依河洛話發音,譯為「大員」、「台員」或「台窩灣」,於是福建沿海的居民,就以「大員」來稱呼整個台灣, 「大員」後來演變成「台灣」,成為台灣的正式稱呼。

1624年,荷蘭人來到大員,在此興建城堡,並在城堡東側二百公尺處建立街廓,為漢人主要的聚落市街。當時的熱蘭遮城市街共有三條東西向的街道, 最南邊的稱為「寬街」,又稱「石板街」或「市仔街」,是最主要的街道,即今日的延平街,因此的延平街又有「台灣第一街」的美名。 居中的「新街」,又稱「石門樓」,即今日的效忠街;最北的「北街」,又名「磚仔街」,即今日的中興街。

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領有台灣,將大員市鎮改稱「安平」,以慰鄉愁(鄭成功故鄉為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平鎮)。歷經三百餘年之後,雖然滄海桑田, 而安平仍保有古市鎮的街巷格局。

民國八十三年(1994),當地居民以延平老街狹窄,寬僅約二、三公尺,居民出入不便,強烈要求拓寬道路,爆發了「延平街事件」的爭議。 雖然學者主張應保存老街歷史古貌,但最後不敵民意,「台灣第一街」的古貌因此消失。

所幸效忠街及中興街,仍保存了古市街的格局。民國九十七年(2008),台南市政府展開安平歷史風貌園區的執行計劃, 前後共完成七十一戶民宅的舊屋修復,以保存原安平聚落的市街古貌。

安平舊聚落修復的古厝(1) 安平舊聚落修復的古厝(2)

圖:海山館(國家三級古蹟)

從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旁進入效忠街,就來到安平舊聚落。

效忠街,像一般的小巷子,卻曲折多迂,其間又有小弄與延平街、 中興街相通,走在古巷曲弄裡,宛如走迷宮,隨時遇見古樸有致的古厝老屋。

跟隨著指標,來到了三級古蹟「海山館」。海山館是清朝時期駐守安平的班兵所建立的廟館。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大清帝國消滅明鄭,取得台灣,置水師駐守安平,由福建派遣班兵來台駐守,並定期換防。 來自不同家鄉的部隊,便以部隊為單位,在安平建設廟館,供奉家鄉神祇,並做為平時聯絡聚會的場所。

當時班兵所建的廟館共有五座:「提標館」、「烽火館」、「閩安館」、「金門館」、「海山館」, 合稱為「安平五館」。海山館是來自福建海壇鎮的標班兵所建造的廟館,因海壇鎮有一座山名為「海山」, 於班兵將廟館命名為「海山館」,以慰思鄉之情。

日治時代,安平五館全數荒廢,海山館亦改建為民宅,原供奉的媽祖神像移至文朱殿,廟前一對蝙蝠石柱則被移往妙壽宮。 到民國六十四年(1975),台南市政府議購這座民宅,規劃為「安平鄉土館」,展示安平地區鄉土史料,展示各式民俗避邪物品, 其中以劍獅最具特色。

安平館模型(主入口於東側,設有二座牆門)。 安平館西側院邸。庭院有一座古井。

圖:安平劍獅

劍獅的由來,相傳與鄭成功有關。據說明鄭部隊盾牌繪有獅面的怪獸圖騰。

鄭成功取得台灣後,軍隊駐紮安平,部隊操演結束,士兵返家休息,將獅面盾牌掛在牆上, 刀劍則插入獅嘴的牙縫鐵勾,看起來像是猛獅啣劍,安平人起而仿傚,而成為安平劍獅的由來。

安平由於地處濱海,沙嶼空間受限,因此巷道窄小彎曲,因而產生各種風水忌諱。門牆懸掛劍獅, 正可用來鎮宅避邪。此外,安平人也運用刀劍屏、照牆、葫蘆、風獅爺等物品來驅邪保安。

安平的劍獅,運用木雕、泥塑、陶雕、洗石子等材料,裝飾於門牆。由於每戶劍獅造型及表現不同, 成為安平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築風貌。老一輩的安平人說,早期安平沒有門牌編號,造型各異的劍獅, 彷彿就像是各家各戶的門牌了。

離開海山館,繼續穿梭於古巷曲弄,門牌忽是中興街,忽又變成效忠街,而轉個彎, 又忽見延平街的門牌。短短十分鐘,經過化善堂、廣濟宮、觀音亭三間古廟,又有不少古厝老屋散佈其間, 時間有限,只匆匆瀏覽而已。繞回安平路,接著便趕往妙壽宮。

海山館主入口門額的文字紋飾。 大廳門口的刀劍屏,正面中間以劍獅為主,四邊各有一隻蝙蝠,寓意「賜福」。

圖:妙壽宮(國家三級古蹟)

妙壽宮,創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因廟埕寬廣,不時有成群兒童在廟前玩耍,因此又被稱為「囝仔宮」。

妙壽宮的廟埕廣場外側兩邊角落各有一隻小石獅,古樸可愛,據說是一位久試不中的窮舉人考上進士後所捐獻的。

妙壽宮現為三級古蹟,三川殿有全台罕見的蝙蝙石柱。這對蝙蝠石柱原為海山館舊物,立於道光十六年(1836) 聯柱為道光十六年(1836)澎湖水師協副將王得祿所撰題。海山廟館荒廢後,後來才被移置於妙壽宮。

王得祿(1770∼1841),台灣諸羅縣人,武官出身,曾擊潰朱濆、蔡牽等海盜勢力,鴉片戰爭期間協防澎湖有功, 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是清朝時代官職最高的台灣人。台灣民間故事《嘉慶君遊台灣》,王得祿隨行護駕皇帝遊覽台灣, 雖然是虛構的歷史故事,但後來拍成電視劇,風行一時,王得祿也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

關於妙壽宮的起源,相傳明朝末年一艘載有神像的王船,飄流至安平海邊,附近漁民拾獲,於是搭建茅屋奉祀王船。 至乾隆年間,當地居民始將茅屋改建為廟宇,並迎祀保生大帝為主祀神。妙壽宮目前保存的「金萬安號」王船, 是同治六年(1867)時,廟方禮聘唐山造船名匠來台,依昔日拾得的王船古貌,重新建造,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幾年的歷史, 為台灣稀有的古王船。

王船源自古代的「放逐巫術」的信仰。透過宗教儀式,將瘟神引至船上,然後將王船隨海漂流到遠方,以送走瘟神。 福建沿海一帶的居民稱瘟神為「王爺」,所以送瘟神的船,就稱為「王船」。安平人製造王船,不放流,也不焚化, 而是放在寺廟裡供奉。安平廟宇所供奉的王船,以妙壽宮的王船船型最大,雕鏤精美,歷史最悠久。

我在參觀安平古蹟的途中,二姊的車子已到安平,全體成員已在陳家蚵捲餐廳用餐,只缺一人而已。我在妙壽宮參觀時, 老婆再次來電催促,說大家都快吃飽了。於是我匆匆參觀完王船,快步趕往餐廳會合。

初到安平,即逛古蹟,雖然飢腸轆轆,但心情亢奮。安平遍地古蹟,令人目不暇給。我的安平古蹟巡禮, 第一回合結束,只花了四十分鐘,過程可說是分秒必爭。

多情應笑我,如此逛古蹟。
(∼待續)

王得祿撰題的蝙蝠石柱(1836年)。 妙壽宮「金萬安」王船。同治六年(1867)建造。

旅遊日期:2011.07.19 (寫於2011.07.24) 


[旅行照片]

安平舊聚落,老巷古弄。
海山館東邊牆門(主入口)門額文字紋飾,大門與正廳中間
放置刀劍屏,具有遮蔽室內空間及防煞辟邪的作用。
化善堂(位於海山館旁),建於清乾隆30年(1765年),
是台灣最古老的齋廟。現貌為民國47年(1958)重修建,已非古蹟。
化善堂。
安平舊聚落古巷紅磚古厝。
安平舊聚落也有日治時代的建築風格。
廣濟宮(效忠街33號),創建於乾隆8年(1743)。已改建,非古蹟。
廣濟宮前的照牆,具有辟邪防煞作用。
延平街。曾是熱蘭遮城大員市街最主要的道路,號稱「台灣第一街」。
民國83年(1994)道路拓寬之後,已失古味。
觀音亭。創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
妙壽宮(國家三級古蹟)。三川門、拜亭、正殿一氣相連,
中間沒有中庭,可節省空間並防阻海濱的風沙。
王得祿撰題的蝙蝠石柱楹聯(原為海山館的石柱,頌讚媽祖神威。)。
圖右:浪靜風平水陸均沾福澤
圖左:威靈赫濯軍民盡感慈庥
妙壽宮。
妙壽宮王船,為安平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王船。
安平路騎樓。阿嬤們正忙著剝殼取蚵。
陳家蚵捲餐廳(古堡街、安平路口),婦孺團享受安平美食。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安平古蹟地圖
【我的交通路線】
中山高南下至315K,接國道台南支線(國道八號),往安平方向,下台南支線高架橋後,續直行安吉路、接海佃路(17甲), 過鹽水溪橋後,右轉中華北路,直行,續接中華西路,再左轉安平路,至安平區,再右轉古堡街,即抵達安平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