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854)

[新北市新莊] .牡丹心生態公園.新莊水源地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牡丹心步道登山口

牡丹心生態公園,又稱「新莊青年公園」,座落於啞口坑溪及十八份坑溪之間,的牡丹心山系,是新莊地區唯一的自然生態保育公園。

園區內的步道系統四通八達,大致可分為左、中、右三條主要路線,分別為牡丹心步道、林蔭步道及樟腦寮步道, 位於外環的牡丹心步道及樟腦寮步道在山頂的牡丹心福德宮附近交會,是主要的登山步道。

位於中線的林蔭步道,鋪鋪柏油路面,道路兩側樹木夾道,宛如綠色隧道,綠蔭怡人。步道採迂迴盤繞上山, 坡度平緩,路況最佳,連娃娃車及輪椅都可以上路,是老少咸宜的大眾化路線。林蔭步道終點的活力廣場, 設有運動及兒童遊戲設施,是牡丹心生態公園最主要的遊憩景點。活力廣場附近有多條步道支線可通往牡丹心步道, 續爬往山頂的觀景平台及瞭望台,然後再通往牡丹心福德宮。

我選擇環狀的登山路線,先走牡丹心步道上山,再走樟腦寮步道下山,然後走一小段林蔭步道,返回牡丹心步道登山口。

林蔭步道。 樟腦寮步道。

圖:牡丹心步道(右岔路通往活力廣場)

牡丹心步道的登山口在中山路三段500巷內,巷底附近設有私人收費停車場(每小時20元, 第一小時30元),停車還算方便。

從登山口爬上寬大的石階路後,來到T字型岔路,右岔路可接林蔭步道,通往壽山路的大雀榕登山口, 這是我預定回程要走的路線。

先取左行,續行牡丹心步道。拾階而上,一路都是林蔭下的水泥石階路,路況佳,而每級石階落差小, 踏階上行,走來較不費勁。過牡丹亭之後,有右岔路通往活力廣場,可接林蔭步道。

仍取直行,步道仍循著山勢,一路爬升。過興莊亭之後,步道趨於平緩,抵達一處小廣場,名為「香花園」。 此地栽種各種花木,盛夏時節,一片綠蓊,未見彩艷花色。廣場有石碑記述新莊青年公園登山步道興建始末, 牡丹心步道(含支線)全長二.三公里,設置了牡丹、興莊、文智三座涼亭及二座觀景平台。

續行不遠,又有小岔路往附近的觀景平台,平台周圍樹木遮蔽,視野平平而已。回到主路線,續取直行, 又有右岔路通往文智亭及活力廣場。牡丹心步道是園內最主要的登山步道,沿途有多條支線步道可通往活力廣場。

仍直行主步道,不久就抵達石階步道終點的小廣場,這裡設有一座二樓高的木造瞭望台,是園區展望最佳之處, 登高可以眺望新莊平原的景色。

香花區。 瞭望台。

圖:樟腦寮古道

由瞭望台續行,變為寬闊的水泥路小車道,前行約七、八分鐘,與一條柏油路交會。

T字型岔路口, 右下往廣濟寺,左上往牡丹心福德宮。我先前往牡丹心福德宮。

走一小段上坡路,就抵達牡丹心福德宮。這座土地公廟位於分水嶺,後續的馬路轉為下坡路,這裡也是新莊與桃園龜山鄉的分界處。 這條柏油路曾是昔日新莊通往林口台地的古道,如今僅在牡丹心生態公園內仍保留了一小段步道,被命名為「樟腦寮步道」。

牡丹心福德宮位於古道嶺上,應是一座古老的土地公廟,不過卻沒有石砌或磚造的古樸廟屋, 卻是一間由長形貨櫃改裝的簡陋小廟,廟旁搭有休憩亭寮,廟的後方,則有廣場,新設公廁及運動設施, 是一處理想的休憩地點。廟後方還有一條蚊子坑步道,可通往新莊水源地。

在牡丹心福德宮略休息後,循原路折返,續走往廣濟寺。沿著馬路往下走,約四、五分鐘,抵達廣濟寺, 馬路終點,接石階路,就是樟腦寮步道了。樟腦寮步道沿著十八份溪的支流溪岸而行,是昔日的古道。 步道為何稱為「樟腦寮」呢?沿途卻未見導覽解說牌。查《臺灣堡圖》,古道通過牡丹心福德宮之後, 往桃園龜山方向,附近有一地名,就稱為「樟腦寮」,可見這片山區,昔日曾有伐樟製腦的產業, 則這條山路應也是昔日運送樟腦的一條產業古道了。

古道已鋪上新穎的花崗岩石階路,臨溪澗的一側設有欄杆,上下階梯之間,還有貼心的手扶杆,以協助老年人上下石階, 步道路況良好。愈往下游處,坡勢漸緩,溪岸旁的空地被農民利用,闢為農圃。抵達山麓,步道就變為水泥路的小車道。 這時就可看見不遠處武聖堂正在興建中的高聳新廟了。

牡丹心福德宮。 樟腦寮步道。

圖:牡丹心生態公園壽山路入口的大雀榕

抵達聖武堂,廟旁與牡丹心生態公園的林蔭步道相通,可走林蔭步道下山或往山上的活力廣場。 我仍走聖武堂前的小馬路下山。

小馬路穿越山腳下的民宅聚落,路旁有一間紅磚灰瓦砌造的古式土地公廟,新舊建物混雜的聚落也還能看見傳統的閩南紅磚古厝, 此處位於昔日古道入山與及出山的要衢,大概因此而形成小聚落。

穿過民宅區,來到馬路口,有一座小圓環,圍繞著一棵老雀榕。此地的老樹、古厝、土地公廟,見證了樟腦寮古道的歷史, 可惜沒看見任何古道歷史的導覽資料。

雀榕大樹是牡丹心生態公園的壽山路入口。林蔭步道的入口就在大雀榕的旁側。 雀榕樹下豎立了一塊石碑,標題寫著「台員第一山,雙鳳朝牡丹」,介紹此地的山勢及地理。 牡丹山系位於林口台地東南邊緣,三十萬年前的古新店溪,原本是流向牡丹山系,然後往西注入台灣海峽。 後來因造山運動,在此處形成「山腳仔斷層」,截斷了古新店溪,溪水迴流形成今日的新店溪,北流注入淡水河。 早期先民站在牡丹山系的青巒高處遠眺,左有十八份坑山,右有白匏嶺,宛若雙鳳環峙,地景特殊,山姿優美, 因此而有「台員第一山.雙鳳朝牡丹」的新莊諺語。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牡丹山系海拔不過二百多公尺而已,稱「台員第一山」(台灣第一山),未免眛於事實。 而這樣的諺語,則反映了新莊曾經是台北平原第一大莊的歷史。 當時新莊是台北盆地最繁華的市街,則座落於新莊的這座山,自然而然的就稱得上是「第一山」了。

圖:新莊水源地「新莊市水道記」石碑

由大雀榕旁進入林蔭步道,前行至大轉彎處,公廁旁有一條支線步道,轉入這條步道支線。

不久即接回牡丹心步道T字型路口,續往下行,即返抵中山路三段500巷的牡丹心步道登山口。

接著開車前往壽山路十八份溪上游的新莊水源地。由壽山路上行約一公里多,依指標左轉岔路, 過水源一橋、二橋、三橋後,即抵達新莊水源地。

新莊水源地,又稱「水道頭」、「水衙門」,是新莊最早的自來水廠。 早期新莊居民的飲用水取自井水及大嵙崁溪(大漢溪),由於城鎮人口漸增,加上平地水質不佳,造成衛生條件惡化。 日治時代新莊街長阿久根爭取上級補助經費,並由日籍伊澤府技師,勘察選定十八份坑溪上游做為水源地, 興建淨水廠及水道,於昭和八年(1933)興工,次年完工。昭和十四年(1939), 新莊居民在水源地豎立「新莊市水道記」石碑註1, 記述水道興建始末及感念阿久根街長及伊澤府技師興建新莊水源地之功績。

民國六十五年(1976),新莊水源地功成身退。隨著歲月流逝,原有的日式木造宿舍已成頹圮,淨水場的各項設施, 亦殘破老舊。民國八十八年(1999),新莊市公所將水源地重新規劃,做為生態保育及水資源教育的景點,並保存歷史遺跡。 園內並設有烤肉場地及自然步道,做為民眾休閒遊憩之用。未來若能整修附近的蚊子坑步道及十八份坑溪河岸步道, 使新莊水源地與牡丹心生態公園的步道連成一氣,則這個區域的景點及休閒路線將更為多元化,相信必能吸引更多遊客的造訪。

旅遊日期:2011.06.30 (寫於2011.07.14) 

【路程時間記錄】
牡丹心步道入口(500巷內)→25分鐘→瞭望台→10分鐘→牡丹心福德宮→5分鐘→廣濟寺→20分鐘→生態公園入口 (大雀榕)→10分鐘→牡丹心步道入口(500巷內)


註1:「新莊市水道記」碑文如下:

夫水天地生成,為人生日長必需,而屬五飲之首。輓近民智日進,莫不知水質之良否,至關乎年壽之短長, 是以人煙繁密之區,多設張水道用濟民生。然水之種類頗夥,目古所定水品,無慮三十多種,總其大較, 遠從地脈來者為上,若復蒸溜取之則尤上;由附近河溪滲至者為次,由城市村落溝澮污水混入井者又其次; 於外諸水或具有毒質僅可療疾而不適常用者,則毋庸言矣。

我新莊未有水道之先,在習見者視之,水莫不足,無如繞街圳渠,利用至雜,而井水又多含石灰參加里, 不適飲用。街之財政故不甚裕,雖歷來官民於斯三致意,特託伊澤府技師精堪實測以設水道, 請當局均不見許。迨阿久根式主街政,乃仍前志不憚煩,疊向州府陳情補不逮,及昭和七年,始得準可, 更荷敷設補助費各三分之一,而街民亦僅擔同數,以昭和八年一月四日首工,於同九年七月十八日告峻, 共費敷設金拾五萬餘圓。於是開通給水, 水由街轄柯厝坑泉泳會以河溪之流質稱良,而水源濾過池其地高五十米,故給水之壓力壯,街民便之。 論者謂斯雖當道之加惠,是亦阿久根前街長之竭力為民請命, 與伊澤府技師善為設計,故能終底於成也。今兩氏俱既挂冠爰以去,思附諸水道記云爾。

                昭和十四年 歲次乙卯相月 吉旦 黃淵源撰 鄭福仁書


[旅行照片]

牡丹心步道登山口(中山路三段500巷內)。
牡丹心步道。
牡丹心步道。
瞭望台眺望新莊地區。
從瞭望台走往樟腦寮步道的水泥路。
牡丹心福德宮後方的廣場區。
廣濟寺。
樟腦寮步道。
聖武堂。
古樸的福德宮。
樟腦寮步道經過的傳統的閩南紅磚古厝。
走一段林蔭步道,走回牡丹心步道。
來到新莊水源地。
木橋通往水源地。
水源地蛻變為生態公園。
烤肉區。
沉澱池。
近日有下雨,園內步道濕滑(美中不足之處)。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牡丹心生態公園(新莊青年公園)
【交通資訊】
中山高五股交流道下,循107甲縣道往新莊方向,右轉中山路一段,行至二段底,右轉壽山路即抵達大雀榕入口(有私人收費停車場)。 或由台北市區過忠孝大橋,接台一線高架道路至新莊新中山路一段,續直行即可抵達。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從捷運西門站搭乘635路公車, 或從新莊區公所搭乘免費接駁公車,至中山路、天祥街口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至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