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801)

[台北石碇].烏塗溪步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烏塗溪步道

最近石碇鄉公所繼淡蘭古道石碇段的外按古道之後, 又修築了一條親山步道。

這條步道從石碇國小出發,沿著烏塗溪的左岸,經摸乳巷、溪邊寮,終點抵達烏塗窟, 全長2公里,步行時間約一個小時。

步道的起點,就從石碇國小校門口與集順廟之間的巷道進入,巷子裡的校牆上有石碇國小慶祝創校百年蒐集的老照片, 可以一睹早期石碇公學校及石碇小鎮的風貌。

穿過巷子之後,來到烏塗溪畔,步道與校園一隅相連,可以參觀幾棵老樹, 其中一棵被當地人稱為「昭和太子樹」,是為紀念1923年時裕仁(昭和天皇)以皇太子身分來台巡視所種的。

續行,便來到了烏塗溪景觀橋。橋上可以欣賞烏塗溪下游河床的巨石,還有佇立於橋旁溪谷中的一座運煤橋遺跡。 這座運煤橋,僅存磚石砌造的橋墩殘跡,橋墩上重鋪了一小段運煤台車鐵道,及一位礦工推著煤車的雕塑景觀, 以保存石碇採煤的歷史記憶。橋上立有導覽牌,娓娓道出台灣黑金(煤礦)的興衰歷史。

大約在民國50年代,台灣曾創下年產量500萬公噸的歷史記錄,然後市場逐漸被石油及進口煤炭所取代。 二十幾年後,台灣接連發生幾次重大煤礦災變的打擊,而吹奏起礦業輓歌

步道入口,右側為石碇國小圍牆。 烏塗溪觀景橋及運煤橋遺跡。

圖:台灣最高的橋墩就在前面

過景觀橋,沿著烏塗溪岸前行,前方的溪谷聳立著高巨的橋墩,上面的高架橋樑就是北宜高速公路了。

北宜高工程,歷時十幾年,穿越雪山山脈,被譽為工程奇觀,而這一根根的如石中劍的巨大橋墩,就成了北宜高代表性的工程奇觀之一。

導覽解說牌提及,矗立於烏塗溪畔的這根橋墩高達65公尺,是台灣最高的一座橋墩。 步道旁橋墩的水泥牆上,有石碇當地藝術家楊敏郎的作品「龍蟠巨石護河川」,並題有「石碇山城聞蛟聲」、 「烏塗溪畔指鯉影」等詩句。

過此石墩,前面有一間頗為古雅的石頭厝,門牌為「石碇西街17號」,據說曾是石碇國小的校舍,大門深鎖,無法求證。 續行,步道沿途多竹林,有小徑通溪邊,溪水淙澈,可見小魚悠游。前行十餘分,遇見步道途中著名的大板根樹, 板根果然巨大驚人,我張開雙臂,伸直雙手,成水平一線,幾近1.8公尺,仍然不及板根的長度。

過了大板根,遇一小橋,遇右岔路,為保甲路越嶺古道,可通往筆架連峰, 左岔路則新建了一條景觀橋,跨越烏塗溪,銜接北47鄉道(碇格路)。續行的一小段下坡石階路,是步道全程唯一較有起伏的路段, 途中有一間廢棄的紅磚厝,門前雜草叢生,頗為滄桑味。而前面不遠處,就是摸乳巷聚落了,這裡有幾戶人家,還有一間小廟。 路旁種有幾棵柚子樹,中秋已過,仍滿樹柚子,旁邊還有菜園及小池塘,池有魚,住宅旁小圍籬內有隻白鵝,對路過的我哦哦叫。

全國最高的橋墩。 龍蟠巨石護河川。 大板根樹。

圖:摸乳巷7號古厝

遇到農圃的主人夫婦,熱情對我招呼,還介紹此地環境。

女主人說,這裡每天打開窗戶就可看到台灣藍鵲, 經常有十幾隻在附近林間出沒。

男主人喜歡園藝,在住宅旁栽種了五十幾種植物的盆栽, 很歡迎遊客進來參觀。這裡的房子都已翻建成水泥樓房,僅剩一間較完整的石頭厝,傳統的灰瓦木門,門牌為「摸乳巷7號」。

聊起摸乳巷這個地名,男主人說,其實摸乳巷地名的起源,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他說在北47鄉道打通以前, 這附近的烏塗溪緊逼著山壁,因而有一小段山徑非常狹窄,走時不小心就會跌落溪水。而山壁剛好有兩顆突出的石塊,宛如石乳。 而農夫挑運農產品經過這裡時,都必須一隻手扶著扁擔,另一隻手則抓著石乳,以保持平衡,避免失足跌落溪谷, 所以這處狹窄的山壁小徑,才被戲稱為「摸乳巷」,久而久之,就成了當地的地名。

他笑著說:「如果像傳說中的那種情形,豈不是變成性騷擾了?」聽他這麼解釋,覺得有道理。 更何況以前民風保守,更無此可能。我若是當時的婦女,路經這條山壁小徑,遇見男人走來, 寧可跌落溪谷,也不願冒著被摸乳的風險,除非迎面走來的是暗戀的心上人,那就另當別論,再害羞,也要低頭向前行。

石碇的摸乳巷,地名真的有趣,全台獨一無二,1904年的《台灣堡圖》就有繪出石碇的摸乳巷, 是真真實實的地名,不像鹿港的摸乳巷,只是地方人士對一條狹巷的趣稱而已。

摸乳巷7號。 摸乳巷台灣藍鵲。

圖:接近步道終點,眺望烏塗一號橋及烏塗窟聚落

來到摸乳巷,大約才走完步道的一半。

由摸乳巷8號民宅前的橋下通過,步道續沿溪而行,此處溪谷有一清潭, 魚群甚多,這一段步道,宛如觀魚步道。

過了摸乳巷,溪谷也變得開闊,除了欣賞溪景,又可眺望附近山景。

約行15分鐘,抵達溪邊寮,有幾戶人家,顧名思義,這裡原是先民在烏塗溪畔搭建的草寮, 後來成為當地地名。又續行七、八分鐘,抵達步道終點的烏塗窟。

烏塗窟是石碇與小格頭之間較大的一個山中聚落, 這裡也是昔日淡蘭古道大格門路線經過的一處聚落,至今公路旁仍有密集二、 三十戶人家,臨馬路的房子都已翻成樓房,僅存一間紅磚瓦屋的老房子,侷窘在兩棟樓房間, 可以讓人想像當年的聚落舊貌。

至於烏塗窟的地名,也頗有趣。烏塗, 台語發音是「黑土」的意思。根據石碇鄉公所資料,當地人說,因為這裡的水窟混濁,所以被稱為烏塗窟。 這裡會水澤汙濁,可能是因為煤層外露造成的。而也有人說是因為早期村民以打獵為生, 獵物以鳥類居多,居民殺烤鳥隻來吃,所以這裡被稱為「鳥屠村」,後來演變成「烏塗村」。這種說法, 就有點穿鑿附會了。

聚落的地名起源,古早多無文字記錄,口耳相傳,久而久之, 不免產生謬誤。記得以前探訪淡蘭古道,路經烏塗窟時,當地居民談起烏塗窟的地名,還說出有趣的順口溜, 內容大致是說:漢人翻越「木柵」之後,踩到「深坑」,於是就跌進了「鳥塗窟」。令人為之莞爾。

實際走一趟烏塗溪步道,發現這條步道真是迷人。若與外按古道相比,這條古道雖然沒有古道之名, 沿途卻隨處可見古道遺跡,如老校、老樹、老橋、竹林、古厝,大板根,一景一物都頗能引發思古幽情, 而且步道緊鄰烏塗溪,又有小徑可到達溪邊,不僅可以親水、觀魚,甚至可以下水、戲水,這又是外按古道所遠遠不及。而沿途有摸乳巷、溪邊寮、烏塗窟等饒富趣味的俚俗地名, 也為這條步道增添了一分鄉土風情。

旅遊日期:2010.09.30(寫於2010.10.04) 


【路程時間記錄】
石碇國小---3分鐘---景觀橋(運煤橋遺跡)---3分鐘---龍蟠橋墩---2分鐘---石碇西街17號石頭厝 ---12分鐘---大板根樹---1分鐘---景觀橋/越嶺保甲路岔路---3分鐘---廢棄古厝---聖一宮/摸乳巷聚落 ---15分鐘---溪尾寮橋---8分鐘---烏塗一號橋---3分鐘---烏塗窟聚福宮  單程約50分鐘。

【相關影片】
淡蘭古道11:烏塗窟步道


[旅行照片]

石碇國小。
烏塗溪景觀橋。溪谷巨石稱為山豬石。
烏塗溪。左為石碇國小,右為北47鄉道。
運煤橋遺跡。
石碇西街17號石頭厝。
大板根樹。
步道途中有岔路通往溪邊(殊途同歸)。
烏塗溪步道。
步道旁廢棄的紅磚古厝。
摸乳巷7號附近的摸乳巷聚落。
烏塗窟聚落。
烏塗窟聚落的老房子。
回程。烏塗溪步道,怡人的溪岸。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石碇烏塗溪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