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96)

[新竹五峰].觀霧紀行(4):大霸尖山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大鹿林道東線入口的標誌

我從觀霧遊客中心前往觀霧山莊的途中,經過了大鹿林道東線的岔路口, 注意到了東線林道的入口的一塊標誌。

我因此臨時停車,路旁有一塊「大霸尖山登山路線示意圖」的導覽解說牌。讀其圖文時,心海漸起波瀾, 心情跟著飛揚起來。

這裡的位置,距離大霸尖山的登山口還有20公里遠,若因此而寫一篇大霸尖山的旅記,會不會被山界的朋友們嘲笑呢?

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對於大霸尖山,也有如此情懷。而神遊亦是遊,寫篇旅記, 以寄相思,有何不可呢?區區之心,讀者應可諒察,而不以為怪。

本篇旅記,並非登大霸的遊記,而是記述大霸尖山歷史及登山路線而已。

圖:大霸尖山(左)、小霸尖山(右)

大霸尖山,遠在清代文獻即有記載。

《淡水廳志》,稱其為「熬酒桶山」,或簡稱「酒桶山」, 以其外形酷似古代釀酒所用的酒桶。

大霸尖山,海拔3492公尺,尖峰峙立,高聳入雲,自古以來風水堪輿名家視大霸尖山為淡水廳竹塹城的太祖山。 所謂太祖山,即風水地理所謂的山稜龍脈,所有山稜支脈,皆由此山所分出,故稱為「太祖」。

大霸尖山,位於高遠深山,以往漢人僅能遠遠遙望,而未曾登臨。世居其地的泰雅族人,視大霸尖山為祖靈之山, 尊為聖山,更不敢攀登山頂,以免褻瀆祖靈,因此台灣島自大海隆起數百萬千年以來,歷史所記,從未有人曾經登頂大霸尖山。而泰雅族人亦世世代代守護著此祖靈聖山。

漢人稱大霸尖山為「酒桶山」,泰雅族人則稱「Babo Papak」,Babo是山意思,Papak是指雙耳朵,以大霸、 小霸並峙,形似雙耳而得名。大霸尖山所在的地帶,泰雅族人則稱為Papak waka(巴克巴克窪), 傳說這裡是泰雅亞族Tseole群的祖先發源地。而大霸尖山也是賽夏族傳說中的祖先發祥之地。

圖: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的名稱,首見於文獻,並非在日治時期,而是光緒6年(1880)刊行的《臺灣輿圖並說》。

同治10年(1871)發行的《淡水廳志》,仍稱這座山為「熬酒桶山」,不到十年時間, 何以會出現新的稱呼呢?

這十年之間,清廷經營台灣山地的態度已有大幅轉變。由於「牡丹社事件」日本侵台的刺激, 光緒元年(1875),沈葆楨奏請「開山撫番」,朝廷允准,於是分遣兵營,開北中南三路通往台灣後山, 開始積極治理台灣山地。

當時擔任台灣兵備道職務的夏獻綸,在序文中說明了繪製出版《臺灣輿圖》一書的原委:

「獻綸備兵來此,適值海疆多事, 朝廷遂有開山撫番之命。」、「內山道途,為從古方輿所不誌,獻綸則欲詳悉為圖。」

「大霸尖山」山名的出現,代表著清廷對於台灣山地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座大山不再只是遠遠遙望像酒桶, 或堪輿家眼裡的太祖山而已。那麼又為何叫做「大霸尖山」呢?由於文獻闕如,只能臆測而已。

清末文獻記載,淡水內山「野番」各社,已有「大霸」的社名,而大霸之地名或社名亦出現於清軍征討泰雅族各社的戰役記錄。 泰雅族人稱大霸尖山為Papak,又與「霸」音相近,或許大霸尖山之命名,與泰雅族地名或社名有關。

圖:日治時期登山隊伍在大霸尖山登山口出發前留影

大清帝國還沒有完成「開山撫番」的任務,就因戰爭失敗,而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了。

日本人則以清朝的隘勇線為基礎,續闢建山區警備道路,輔以更優勢的武力,採撫剿兼施的方式, 將統治權逐漸深入台灣山地。

大正11年(1922)以後,大霸尖山所在的泰雅族部落多已歸順,烽煙漸息,山區歸於平靜。五年之後, 沼井鐵太郎成為首登大霸尖山的第一人。 沼井鐵太郎,日本秋田縣人,畢業於東京大學,1926年(昭和元年)來台,任職於專賣局,同年創立「台灣山嶽會」。 1927年,完成大霸首登。次年,他發表《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一文, 如此描述大霸尖山至雪山主峰之間這條三千公尺之上的綿延稜線:

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地完成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戴上勝利的榮冠,
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

從此,雪霸聖稜的美名傳開,成為許多登山者的夢想。大霸的壯麗山容,也嬴得了「世紀奇峰」的美譽。 昭和6年(1931),日本登山隊伍以架繩攀索方式,首次完成雪霸聖稜線的大縱走。這一年,學者鹿野忠雄, 也在雪山發現冰斗圈谷,後來陸續在雪霸地區找到30幾個圈谷地貌,證實台灣高山存在過冰河時期,而揚名學界。

圖:遠眺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享有盛名至今,名為台灣高山百岳之一,更是熱門的高山百岳行程。而觀霧為大霸的入口。

民國93年(2004),艾利颱風重創觀霧,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園因此封閉五年,而大霸尖山亦隨之封山,直到近年來觀霧及大霸才又重新開放。

登大霸尖山,須由大鹿林道東線進入,前往馬達拉溪登山口,約20公里路,開車1小時, 現在已禁止汽車進入,步行約需六、七小時。因此現在登大霸,多了一點難度, 最好須先住宿觀霧一晚,以保存體力,隔日再走林道至登山口。

由馬達拉溪登山口起登,約走3.7公里路(約3小時),爬升至九九山莊。山友多選擇在此住宿一晚。 次日清晨,自山莊出發,朝向大霸尖山, 沿途經3050高地,可順登加利山,再登伊澤山、中霸尖山,然後抵達大霸、小霸的岔路口。由九九山莊至此岔路口,約3.5小時。 然後登頂大霸尖山或小霸尖山,各約30分鐘。登頂後,循原路,返抵九九山莊,再宿一晚。隔日下山。

由於大霸尖山地質因風化情形日益嚴重,山壁容易崩落而危險, 雪霸國家公園已於民國99年(2010)7月23日公告:「基於保護大霸尖山脆落之地質景觀及維護山友登山安全並保持原住民族信仰聖山之完整性, 禁止攀登大霸尖山霸頂。」違者將依國家公園法相關規定處以罰款。

山界為此頗有不平之鳴,認有此舉將使近百年來登山客登頂大霸、眺覽聖稜的夢想與傳統為之中斷。 而我並不敢奢望此生能登大霸霸頂,若能夠抵達大霸尖山之下,就近觀仰大霸的壯容,於願足矣。

而本篇旅記所記大霸,並非親身觀遊,關於大霸歷史與登山路線,多蒐尋自網路而已。Google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旅記。 人生如夢,大霸何時可以入夢?嗚呼!於戲!

旅遊日期:2010.08.25(寫於2010.09.10)

【附註】
1.大霸尖山座落於新竹縣尖石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處,本篇旅記為觀霧系列旅記之一,故標題仍冠以【新竹五峰】,敬請特別注意。

2.本篇旅記使用的大霸尖山老照片,引用自「台灣大學特藏資源展示系統-臺灣老照片」,網址:
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旅行照片]

大鹿林道東線入口。
大霸尖山。大谷光瑞,《臺灣島之現在》,大乘社,昭和10年(1935)。
大霸尖山。千千岩助太郎,《臺灣山岳寫真集》,臺灣山岳會,昭和11年(1936)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觀霧森林遊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