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67)

[新竹市].青草湖.靈隱寺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青草湖

來到新竹的第一天,卻遇到下雨天,雨勢還不小。

下午三點,入住青草湖附近的煙波大飯店, 老婆、女兒、小東只想待在飯店裡休息。於是我撐著傘,獨自來遊青草湖。

上一次遊青草湖,已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是哪一年?我已想不起來了,只記得當時年紀小。 再次與青草湖相遇,卻喚不起任何的記憶,大概幾十年來,湖水周遭環境已全然改觀。

我糊模依稀的記憶裡,青草湖畔有一大片青草地。當年是否事實如此,抑或只是「青草湖」這名字在我的潛意識裡的暗示作用。總之,來到青草湖,宛如第一次來到一個陌生的新景點。

去年底青草湖才整治完畢,恢復湖光山色,聽說先前曾經一片荒蕪。來到湖畔,沒看見湖岸相關景點的導覽圖, 不知如何走較妥當,看起來青草湖並不大,於是決定環湖走一圈。先往左邊的湖畔步道走去。 不久,來到了鳳凰橋。橋頭立有一塊解說牌,是青草湖環湖步道唯一的圖文導覽牌。

這座舊橋才剛整修過,是一座有名的橋樑。民國52年(1963),台語電影《難忘的鳳凰橋》以青草湖的這座橋為場景。 這部愛情電影,劇情淒美,電影大賣,吸引遊客造訪青草湖,這座橋也成了情侶約會及定情的熱門地點。於是這座橋也被改名為「鳳凰橋」。

《難忘的鳳凰橋》上演時,我還在幼兒階段,自然不會有任何的記憶,我也不熟悉這首電影主題曲。 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經驗,所以保存的時代記憶也就不同了。

鳳凰橋。 《難忘的鳳凰橋》導覽牌。

圖:鳳凰橋與青草湖水庫

站在鳳凰橋上,俯瞰壩堤下的水道,宛若超寬的滑梯,這就是青草湖水庫的水門水道了。

鳳凰橋不遠的一座小丘, 還立有一座青草湖竣工及設立風景區的紀念碑。

青草湖原本就是一座小湖泊,百年前的《台灣堡圖》即見青草湖之名, 此地設有「草湖庄」。民國45年(1956),青草湖水庫竣工,供農業灌溉使用, 而湖光山色的美景,從此也成了新竹的風景名勝之一。

果真是滄海桑田。如今煙波大飯店就座落於青草湖水庫水道的下方, 可見水庫的功能早已消失,青草湖又回復為百年前純粹的湖泊陂塘而已。

站在鳳凰橋上,也可望見我住宿的飯店,就在水道下方不遠處,房間窗戶正與鳳凰橋遙遙相對。 一時情起,撐著傘,打手機,想向老婆揮手打招呼。老婆旅途勞累,已在休息中,懶得起身, 只派小東拉開房間窗簾望向鳳凰橋。小東倚著窗,隔著百來公尺,望見我的身影,熱情的揮手不停。

我的手都揮累了,小東還不肯罷手。真是「多情反被熱情惱」,我只好揮手自茲去,繼續我的環湖行程。 不久,來到映月橋,可通往湖中小島,小島原名「鳥島」,整治後,改名「于飛島」,設心心相印亭, 與鳳凰橋遙遙相對。涼亭前有觀景平台,面對湖光波色,是一處不錯的賞湖地點。

往返映月橋,回到湖岸,續沿著環湖步道漫步。環湖步道到了後段,已不能完全看到湖景。 昔日的青草湖,湖面較廣;淤積後,湖面縮小, 環湖公路上就無法完全看見湖景了。有一部份路段只是走馬路而已。反而要感謝這個下雨天, 走來應比晴天時舒適。雨中湖景,也顯得較有靈氣。

站在鳳凰橋上,望見我住宿的飯店房間。 青草湖環湖步道,前方為映月橋。

映月橋,通往于飛島。 于飛島,遙對鳳凰橋(圖右前方),是賞湖佳處。

圖:靈隱寺的石燈籠(右下沉思者為吾兒小東)

環湖繞一圈,約不到一個小時,卻沒遇見我想尋訪的靈隱寺。

原以為靈隱寺就在青草湖畔,繞著湖一圈, 自然會相遇,沒想到卻事與願違。

繞回到青草湖畔「在水一方」餐廳之前,見環湖公路的左側路旁有長排的圍牆, 牆上有佛教符號,猜想靈隱寺應該就座落在牆後的山丘上。

不過靈隱寺的大門沒設在環湖公路這邊,而在山丘另一邊的明湖路上。

後來查地圖,環湖公路的「環湖橋」附近應有小徑可通往靈隱寺,可能入口沒設標誌, 所以我沒留意而錯過了。雖然未遇靈隱寺,但心想既然下著雨,而且明天還有時間,於是先繞回飯店。 明天再訪靈隱寺。

第二天,天氣轉晴。上午,先送女兒去考試,安頓完畢,順道尋訪附近的兩處古蹟,然後返回飯店接老婆及小東,直接開著車去靈隱寺。靈隱寺的地址為明湖路1135號。

想來靈隱寺,是因為聽說昔日新竹神社的石燈籠及手水舍等遺跡被移來靈隱寺。 一入靈隱寺,即看見車道兩側一排古樸的石燈籠相迎,正是神社舊物。 抵達寺區,才發現石燈籠幾乎隨處可見,各自刻著新竹州各機關學校等奉獻單位及個人的名字。無例外的,日本紀元都遭到了塗銷。

走在寺院裡,一邊參觀,一邊數,石燈籠的數量就超過20座之多,而還有無數的石燈籠殘塊散落於寺區, 各依原有形狀,做成石椅、石桌、護牆或扶欄裝飾。或許不是靈隱寺對石燈籠的差別待遇, 可能是戰後新竹神社遭破壞時,靈隱寺搶救回來的石燈籠,完整不一,只好各做不同的用途。

昔日神社參道上的石燈籠,如今能立於佛寺庭院,有暮鼓晨鐘相伴,梵音繚繞,也算是得到善終了。 新竹神社與靈隱寺有地緣關係,座落於附近的崧嶺路122號,原址仍有神社的舊建築,現改稱「靖廬」, 成為移民署偷渡犯收容中心,並未開放參觀。

新竹神社的石燈籠。 靈隱寺院區隨處可見石燈籠。 新竹高等女學校校友會奉獻。

圖:新竹神社手水舍移置於靈隱寺

靈隱寺,創建於大正13年(1924),初名「感化院」,因同時祭祀諸葛亮, 所以當地人又稱「孔明廟」。後來才改名「靈隱寺」。

整個靈隱寺院區,除了大殿已改建為新廟,其餘院內建築,包括光復初期增建的建築,大致都保有日式風格, 再加上隨處可見的石燈籠,院區散發著濃郁的古寺氣氛。

例如極樂殿、靈寶塔、靈壽塔、無緣塔等建築,都使用日治時期流行的洗石子石材,也帶有巴洛克建築風味。此外,佔地遼闊的寺區,還有不少自然或人文遺跡,吸引我的注意。

例如,金亭前的一棵大樟樹,樹齡當有百年以上;大殿左側有一塊「神石」, 據說是古老的鯨魚或動物化石。大殿旁,有一座同治年間的陳廷珪古墓,後代子孫在墓旁立碑敘述先人事蹟;而黨國元老狄君武的墓也在靈隱寺的一角,設有典雅的墓坊及墓道碑。

大殿後方的觀音佛祖殿及僧寮,也有舊式建築,可惜未開放。靈隱寺擁有不少人文遺跡, 可惜今日只能匆匆一遊,不及一一細覽。或許每一個遺跡的背後都有個悲歡人生與時代滄桑故事可寫。

大女兒考試快結束了,還得趕去接她。不知考得如何?希望不久的將來,有機會再來一遊靈隱寺。

旅記日期:2010.04.15-16(寫於2010.04.20)

【路程時間記錄】
青草湖環湖一圈約60分鐘。


[旅行照片]

環湖道路上眺望青草湖于飛島及映月橋。
遠眺環湖橋。橋右上方的草地就是靈隱寺院區。
(註:環湖橋的橋頭附近可能有小徑可通往靈隱寺。)
青草湖風景區及青草湖水庫竣工紀念碑。
靈隱寺大殿。
極樂殿。
極樂殿,洗石子殿柱及巴洛克建築風格。
靈壽塔(昭和2年,1927年)。位於靈隱寺大殿左側。
靈寶塔(民國55年,1966)。位於靈隱寺大殿右側。
隨緣塔。建於民國46年(1957)。 塔內有大醒法師(別號隨緣)的偈語。
黨國元老狄君武墓坊,有蔣中正的題字。
墓坊後方的墓道碑。狄君武墓在最後方。
最大型的石燈籠,共有兩座,分立於靈隱寺前的廣場兩側。
新竹神社的洗手缽,放置於靈隱寺大殿前右側。
刻有「紀元二千六百年」,由新竹州各級學校職員兒童生徒共同奉獻。
(註:日本皇紀-660年=西元紀元,皇紀2600年為西元1940年,即昭和15年)
神石。據說是寶山挖掘出來的古代鯨魚或動物化石。
金亭前的大樟樹。
同治8年(1869年)陳廷珪古墓。位於靈隱寺大殿左側。
新竹神社石燈籠的另一種命運。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青草湖,靈隱寺
【交通資訊】
從台北南下,走北二高,下茄苳交流道(103K)後,右轉柴橋路(117縣道),接明湖路,即可抵達青草湖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