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48)

[台北瑞芳].籠山保甲路(焿子寮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籠山保甲路

籠山保甲路,是昔日瑞芳海濱里通往九份的一條舊路,因為起點在籠山路,所以被稱為「籠山保甲路」。

籠山保甲路,又稱「焿子寮古道」。焿子寮是舊地名,瑞芳的海濱里與九份地區, 昔日都屬於基隆堡焿仔寮庄,1904年出版的《臺灣堡圖》,就已繪出這條古道。

早期九份的居民透過這條古道,從基隆山山腳下的焿仔寮港補給民生必需品。

籠山保甲路不只是焿仔寮庄的保甲路而已,更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先民古道。 《平溪十分寮胡氏族譜》記載其祖先胡文隈公於嘉慶末年(約1810∼1820年)來到平溪十分寮開墾,以抽藤為生, 每五天挑一簷野藤,沿著石碣後大山、八分寮經瑞芳來到海濱的焿仔寮港,將野藤轉運至廈門販售。

當年胡氏祖先所走的路線,可能是焿仔寮附近的「跌死猴坑古道」,但亦間接佐證了一、 兩百年前焿仔寮港已是附近山區物產的集散地,則焿子寮古道應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日據時代更闢建為庄內的保甲路。

焿仔寮,又稱「鹼仔寮」,是指熬鹼的草寮。鹼仔即鹼塊,是古代重要的民生用品,主要用途為去汙劑, 類似肥皂的功能,又可以作為食物的添加劑,用來保鮮或添增食物口感, 例如鹼粽。當時的焿仔寮,先民就以製鹼、抽藤,兼種植大菁、蕃薯等作物,而在這塊土地安身立命。

圖:深澳鐵路海濱站舊月台

籠山保甲路的起點,約位於濱海公路74.5K的海濱里,就在深澳石油港旁。

從海濱站公車站牌旁空地的斜坡車道上去,隨即可看見深澳鐵路海濱站的舊月台。

深澳線鐵路,建造於日本時代昭和11年(1936),路線從基隆的八尺門,沿著海濱至水湳洞,因水湳洞上方有著名的金瓜石礦山聚落,而被稱為「金瓜石線」。

光復後,台金公司承接這條鐵路,後來因營運不佳,無力經營,改由台鐵接手。 台鐵將鐵路的路線修改成由瑞芳至水湳洞,改稱「深澳線」,以運煤貨運為主,客運為輔。

隨著瑞芳礦業逐漸沒落,再加上濱海公路的開通,深澳線鐵道的貨運及客運量都大幅下滑, 不符經濟效益,最後不得不走向停駛的命運。海濱站已廢棄多年,如今雖然火車不再來, 但海濱站舊月台經過整修,以保存深澳線鐵路的歷史記憶。

籠山路從月台旁經過,續往上行,這段產業道路較狹窄,已不適合車行,且道路愈來愈窄, 抵達盡頭,折而向左,爬上一小段石階路,就是籠山保甲路的登山口了。

這段約10來分鐘路程的上坡路,籠山路旁側的山坡地有一排排廢棄的房屋,有的已夷為平地, 而大多僅剩斷壁殘垣。這些房子沿著山坡而建,自上而下,超過十排的房舍,每排或三、四戶,或五、六戶, 可能是昔日的礦工寮。海濱里這附近有龍輝、大福、建基的煤礦礦區。採礦結束後,人口外移, 才造成整個聚落被人遺棄。一整片荒廢的空屋佇立於冬日的芒花野草中,更增添了一份悽愴與滄桑的氣氛。

沿著籠山路的山坡,廢棄的房屋(1) 沿著籠山路的山坡,廢棄的房屋(2)

圖:籠山保甲路,路況良好。

進入古道之後,驚訝於路況相當良好,沒有雜草叢生或荒涼的景象,且古道寬闊平緩, 腦海泛起昔日的日本巡警騎馬巡邏於保甲路的情景。

籠山保甲路是今年才首度出現於登山網站,是很晚才被發現的一條古道,難得擁有如此良好的路況。 聯絡海濱與九份的北35鄉道開通後,雖然取代了古道,然而這條古道並沒有被遺棄。

山腳下的居民仍然使用這條古道,從山上的溪流接管引水至海濱地區,做為民生及灌溉使用。 因此多年來這條古道仍有農民持續使用及維護,因此路況才能保持良好。

沿途有不少農徑叉路,也可看見有小竹林、姑婆芋、駁坎、池塘等古道及農墾的遺跡。雖然叉路不少, 但不難辨識主路,只要跟著登山條前行即可。

從登山口出發,前行約15分鐘,遇見一棵兩、三人才能合抱的巨樹,古道舊石階就從樹旁繞過。 續行,又路過一小片野薑花的叉路,取右行,不久,再越小溪澗,過一座墳墓,總計約20分鐘,抵達了青雲殿。 青雲殿,位於北35鄉道旁,是一間金碧輝煌的大廟, 約建於1970年代。在廟旁的涼亭停留休息。

過了青雲殿,進入了籠山保甲路的後段。古道入口位於青雲殿左側(面對青雲殿的右側)的柏油路小車道, 上行十幾公尺,即可看見右側的山徑。進入古道,經過菜園及蓄水池後,續往上走,幾分鐘後, 即接上一條水泥產業道路。

籠山保甲路,路況良好。 青雲殿。

圖:水泥小產道左側山徑進入古道末段,直行亦通往九份。

沿著水泥車道上行,路過一處基地台反射板,抵達基隆山西峰。

西峰的基石就位於道路左側小徑進入約20公尺處。

基隆山西峰,海拔240公尺,有一礦務課基石(第三百九十號基石)。旁邊另有一石柱, 刻著「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盛•地界」。雖是基隆山西峰,林間沒有展望, 也沒有登頂的感覺。

返回產業道路,續前行約一分鐘,左側另有一條焿子寮古道支線, 也可通往海濱里(台二線約76.8K處),《臺灣堡圖》也有繪出這條古道支線。 續行水泥產業道路,約三分鐘,看見左側有山徑,入口掛著不少登山條。

轉入這條山徑,即進入籠山保甲路的末段。 若續行產業道路,則接北35鄉道,路口有一座「吟龍亭」,再沿著北35鄉道, 即可抵達九份的台陽停車場及豎崎路的老街入口。 若不想通過籠山保甲路末段的小墓區,則可選擇沿著這條水泥車道走出去。

進入古道末段,一小段陡上之後,山徑隨即變為平緩。約五分鐘,經過一座墳墓後, 行經一小段幽雅竹林路。接著,路旁連續出現幾座墳墓,有昭和年間的古墓。古道愈近九份, 山路變為寬闊,滿地枯葉,踏踩時,沙沙作響,有冬日的蕭瑟,而路旁山壁,不時可見鑿洞安置的骨灰甕,更添一份寂寥的古道氣氛。

不久,古道抵達終點,與基隆山登山步道交會,離基隆山登山口僅十幾公尺而已。基隆山正進行步道整修中, 登山口已封閉。步道上堆疊著木材,準備施工之用。預定明年二月底施工完成時,基隆山登山步道才會重新開放。

圖:籠山保甲路終點(左),與基隆山登山步道交會(遠處為基隆山)

從基隆山登山口漫步來到九份老街。這時才上午九點,九份的汽車路,也顯得空蕩與安靜。

在舊道口的便利超商,買了杯現煮的咖啡,坐在觀景亭,眺覽九份山海景致。 和煦的冬陽,微涼的山風,靜坐望山看海,心情感到怡然與自在。

望向基隆山的脈稜,視線移向半山腰的青雲殿,再延伸至山腳下的海濱里。剛才走過的籠山保甲路就隱身於這片綠色的山林裡,驀然心情感動了起來。

九份附近,算是相當熱門的山區,多年來,多少山界豪傑人物在此地出入,然而籠山保甲路卻遲至今年才被山界所發現及注意到。 可見台灣雖小,然而多山,山林處處藏寶,若要認真探幽尋奇台灣的山林古道,恐怕用一生的時間也無法走透透。 這麼美好的土地,實值得我們好好的去發現與認識。

喝完咖啡,逛進安靜的九份老街,重遊幾處舊地。九份難得如此清靜,就只有早到的香港及日本遊客各一團而已,漫步基山街、 豎崎路,重訪老街幾處景點,翁山英故居、昇平戲院、彭園、台陽礦業公司瑞芳辦事處,如今都已被列為歷史建築。 昇平戲院經過整修,還舉辦了電影放映會,戲院前鋪了紅毯, 與昔日來時門前雜亂、機車雜停的景象迥然不同。

走下豎崎路,參觀台陽公司瑞芳辦事處之後,從台陽停車場,續走北35鄉道。來到吟龍亭, 轉入水泥路產業道路,不久就接回來時路,抵達基隆山西峰,至青雲殿,然後循原路,返抵海濱里的海濱舊月台。 然後沿著月台前昔日的鐵道舊路,走往海濱,順道去參觀瑞芳蝙蝠洞公園。

九份眺望。 九份眺望。

旅遊日期:2009.11.30 (寫於2009.12.07)

【路程時間記錄】
深澳線海濱舊站---14分鐘---登山口---6分鐘---池塘---8分鐘---巨樹---6分鐘---野薑花叉路(取右)--- 2分鐘---越過小溪---1分鐘---高墓---8分鐘---青雲殿---10分鐘---產業道路---5分鐘---基隆山西峰 ---1分鐘---庚子寮古道支線叉路口(取直)---3分鐘---轉入山徑---16分鐘---基隆山登山口,約80-90分鐘
九份台陽停車場---6分鐘---吟龍亭---15分鐘---青雲殿---30分鐘---深澳線海濱舊站,約50分鐘。


[旅行照片]

籠山路上回望濱海公路。
籠山保甲路,路況良好。
古道途中的巨樹及古樸石階。
籠山保甲路後段的入口,在青雲殿左側的小車道旁。
爬向上方的產業道路。
水泥小產業道路。
基隆山西峰顏蘇共業主基石,就在水泥小產道路旁約20公尺處。
籠山保甲路末段。
幽致的竹林路。
古樸的古道氣氛。不過沿途路旁也有古墓及骨灰甕。
古道終點,就在基隆山的登山口。遠處為基隆山。
清晨安靜的九份。
豎崎路。
翁山英故居。電影悲情城市的拍攝場景,現為九份茶館(歷史建築)。
昇平戲院(歷史建築)。
彭園,昔日台陽礦業附屬醫院(歷史建築)。
台陽礦業公司辦公室(歷史建築)。
吟龍亭,位於北35鄉道旁,右側水泥小車道通往基隆山西峰。

水泥小車道,通往基隆山西峰,並接回籠山保甲路。
回程,籠山保甲路一景。
海濱站前的馬路,是昔日的深澳線鐵路舊跡,通往蝙蝠洞。
水泥橋下為濱海公路(台二線)海濱隧道前。
蝠蝙洞。蝠蝙不知何處去?
蝠蝙洞附近的海岸。遠處為深澳岬角。

[旅行地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籠山保甲路
◎如何到達籠山保甲路登山口?
中山高北上,下濱海交流道至暖暖,遇第一個紅綠燈右轉水源路,上62快速道路, 直行至終點瑞濱,右轉接濱海公路(台二線),直行至74.5K的基隆客運海濱站, 旁有空地。從空地旁的上坡車道(籠山路)上行,抵達上方台鐵深澳線舊海濱站, 附近路旁可停車。

焿子寮古道(臺灣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