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746)

[历史回想].1923年《行启纪念写真帖》里的台湾旧影像(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大正12年(1923)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搭乘金刚号军舰来台巡视

最近在搜寻台北老照片,无意间搜寻到大正12年(1923)台北市役所(市政府) 出版的《行启纪念写真帖》。这本写真帖(写真集)记录了当年日 本皇太子裕仁来台巡察访问期间的活动照片。

所谓“行启”,依照日本皇室的称谓,是指皇太子或皇后出巡、访问或旅行,若是天皇出巡 则叫做“行幸”。大正12年4月,裕仁皇太子来台巡视,是当时台湾的一大盛事。台湾总督府极尽能事, 动员了庞大人力物力,整理街道,布置牌楼,设置御泊所,安排参观活动,殷勤招待这位未来 的日本天皇,希望让裕仁对总督府治理台湾的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裕仁于4月12日从日本搭乘金刚号军舰出发,4月16日,抵达基隆港,展开为期十二天的巡台行程; 当天,从基隆转搭火车抵达台北。17、18日,停留台北,参拜台湾神社及巡视各机关。 19日,上午抵达新竹,下午转至台中。20日,至台南,展开巡视活动。21日,上午在台南参观, 下午转往高雄。22日,上午前往屏东;下午返回高雄,登打狗山揽胜。23日,搭船至澎湖。 24日,上午返抵基隆,至台北。25日,游览草山、北投温泉。26日,停留台北,继续参观。 27日,行程结束,搭乘军舰金刚号返回日本。

裕仁结束访台后,台湾总督府为了歌功颂德,组织“皇太子殿下台湾行启纪念事业调查委员会”, 评选出几处裕仁走过的地方,立碑纪念,而各地民间亦纷纷仿效,一时之间,台湾各地陆续出现各种太子 行启御迹的纪念碑。到了战后,这些纪念碑大多遭到破坏,仅剩少数遗迹而已。

八十几年前裕仁以日本皇太子身份访台,是台湾总督府精心筹画的一场政治秀, 《行启纪念写真帖》只是官方出版的政治文宣而已,早已无关历史紧要。然而,透过镜头, 让我们看到了八十几年前的台湾旧影。照片中有些建筑景物,如今已是国家古迹,而有不少景物则已消逝无踪。 我整理了《行启纪念写真帖》的一些照片,再加上补充资料,分享给对台湾老照片有兴趣的读者们。

日期:2009.12.24

【相关标签】


《行启纪念写真帖》里的台湾旧影像

【4月16日 裕仁行程】
13:25 基隆港登岸
13:29 基隆驿(基隆火车站
14:20 抵达台北驿(台北火车站)
14:30 台北御泊所(设于台湾总督官邸,今台北宾馆)

裕仁抵达基隆上岸。远处为基隆港东岸旭岗及二沙湾炮台一带的山峦。
欢迎裕仁的军乐队,后方有装饰豪华的奉迎门(牌楼)。
裕仁车队经过基隆市区(街道名称待查)。
“御召列车”。台湾总督府为裕仁准备的专用列车。
这种蒸汽火车头,直到民国50几年(1960s)还行驶于台湾的纵贯铁路,
行驶时车头烟囱冒着浓浓的白烟,我小时候还曾见识过。
台北车站前特别布置的奉迎门。
当时台北街头汽车仍不多见,而以人力三轮车为主。
台北车站,旧称“台北停车场”。
图中的台北车站建于1901年,为第二代台北车站。
后来因空间不敷使用,于1941年改建,改称为“台北驿”(第三代)。
第三代的台北车站是我成长时熟悉的台北车站。
1985年(民国74年),第三代的台北车站拆除,改建成台北车站今貌。
台北车站前的表町通(馆前路)等候欢迎裕仁的民众。
表町通位于台北车站前,是繁华的商业区,总督府博物馆就座落于路底。
著名的台北铁道饭店(今站前新光三越百货)就座落于表町通。


【4月17日 裕仁行程】
09:00 台北御泊所出发
09:20 官币大社台湾神社(今圆山大饭店)
09:50 台北御泊所
11:05 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
13:05 台北御泊所
13:20 台湾生产品展览会第一至三号馆(今台北植物园)
15:25 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农业部(今农委会农业试验所)、台湾生产品展览会第四号馆
16:45 台北御泊所

裕仁车队经过敕使街道(中山北路)和明治桥(中山桥)。
图片中的明治桥,建于1901年,为铁制桁架桥,桥面木造,中为车道,
两旁设人行道。明治桥跨越基隆河,联络台北市区与台湾神社。
1912年,明治桥的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
1923年(大正12年)受日本关东大地震的影响,明治桥改建为钢筋混凝
土拱桥。战后,明治桥改名“中山桥”。
2002年2月,台北市政府将中山桥,登录为历史建物,而为整治基隆河,
12月,市政府拆除中山桥。切割后的石块,目前暂存仓库,计划迁地重建。
裕仁参拜台湾神社
台湾神社的旧址即今日台北市圆山大饭店。
图片中的神社石灯笼,在今日的圆山儿童育乐中心的某个角落还看得到。
裕仁观赏台北养鸭人家划船赶鸭的情景。
照片题为“御台览的淡水河家鸭饲”,但从河岸边的欧式别墅(圆山别庄
,可以判断地点是圆山附近的基隆河。

总督府前小学生排队,人手一面太阳旗,欢迎裕仁来访。
总督府前欢迎裕仁的场景。
台湾总督府(今总统府,国定古迹)。
八十几年来,虽然政权更迭,这栋建筑物依然是台湾最高权力的象征。
这张总督府的旧照,虽是八十几年前的画面,却让人觉得十分熟悉。
我们这一世代的台北学生,都有过站在这栋建筑物前振臂高呼口号的经验。
只是以前的学生喊:“天皇万岁。”,我们则是高喊:“蒋总统万岁。”
而岁月无情,没有例外的,都将每一个“万岁”送进了历史。
欢迎裕仁的群众。地点可能是总督府前的广场(凯达格兰大道)。

裕仁乘坐马车离开台湾总督府。
裕仁参观台湾生产品展览会馆(台北植物园)。
西门町街道,欢迎裕仁的标志及旗帜。
太平町通(延平北路)街道,欢迎裕仁而建造的奉迎门。
若竹町、新起町、老松町及八甲町通的街道奉迎装饰。
这些地方大约位于今日的西门红楼至万华一带。
八甲町的范围约在广州街、昆明街、三水街这个区域。
不确定这里是现在的哪一条街道。

【4月18日 裕仁行程】
09:00 台北御泊所
09:05 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今教育部现址)
10:20 台北师范学校与附属小学校
11:10 台北市太平公学校(今太平国小)
11:45 台湾军司令部(今国防部后备司令部)
13:05 台湾总督府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司法大厦)
13:20 台湾教育展览会、台北第一中学校(今建国中学)
14:37 台湾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今台湾大学医学院)
15:05 台北御泊所

裕仁参观总督府中央研究所,车队离去。
中央研究所是总督府辖下负责对产业及卫生进行调查的研究机关。
原建筑毁于1945年美军对台北的大空袭,现址为教育部(中山南路5号)

裕仁参观台北师范学校(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
总督府台北师范学校,原为“国语学校”师范部,主要在培养公学校
(小学)教师。日据时代,台湾人的升学管道有限,进入医学校(当医师)
或师范学校(当老师)都是优秀学子的理想升学选择。从日据时代至今,
医师与教师在台湾社会一直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普遍受到人们的尊敬。
台北师范学校,战后改名为“台湾省立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后改隶为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今改制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裕仁车队通过大稻埕太平町,前往太平公学校。
裕仁参观完太平公学校后,教职员列队欢送。
太平公学校原称“大稻埕公学校”,1911年改称太平公学校,即今日
的太平国小。图中的校舍落成于1913年(大正2年),1980年拆除改建。
裕仁巡视台湾军司令部,搭乘敞篷座车离去的情景。
台湾军司令部,位于台北市博爱路172号,现为国防部后备司令部,
建筑已被列为市定古迹。

裕仁巡视台湾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司法大厦)。
图片中的高等法院是旧建筑,1934年改建为三层楼钢筋水泥大厦的今貌。
现为国定古迹。
裕仁座车驶入台湾总督府医事专门学校。
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于1934年(昭和9年)改称“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
光复后,改称“台湾大学医学院”。
图片的建筑物为台大医学院旧馆,现已列为市立古迹。
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是台湾第一所医学校,培育了不少台湾知识菁英。例如:
台湾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博士;还有 “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
著名的抗日运动领导人蒋渭水,也是毕业于这所学校。
裕仁在御泊所(总督府官邸)观赏活动表演。
台湾原住民舞蹈表演。
裕仁启程访台时,台湾总督府特别宣布将台湾原住民(原称“生蕃”)
改名为“高砂族”,并安排原住民表演歌舞向裕仁致敬,用以宣传总督
府实施理蕃计划的成果。
台湾民间团体也被动员到御泊所前的广场(凯达格兰大道)表演民俗节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