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723)

[台北瑞芳].蛇子形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圓山橋,通往蛇子形

蛇子形位於瑞芳基隆河大轉彎的河段附近,相傳地名是因當地的小山像蛇狀而得名。

而基隆河流經此地,河道彎曲,有如蛇形,或許也給了人如此的想像。

蛇子形,地名至少有兩百年的歷史。嘉慶12年(1807),海盜朱濆入據蘇澳, 清廷為免後患,由南澳總兵王得祿、台灣知府楊廷理率兵由海陸進擊。楊廷理由艋舺帶兵走陸路入蘭(當時稱「蛤仔難」),他敘述了淡蘭道路的艱險:

「由艋舺、錫口至哈仔難,中歷蛇仔形、三貂、嶐嶐三大嶺,過谿三十六里,危險異常,生番出沒,人多畏之。」

當時楊廷理曾在蛇子形住宿一晚,次日,大軍渡過基隆河的苧仔潭,續往三貂嶺。第二年, 清廷在蛇子形附近的三爪仔汛營,以加強山區的防務。

日據時代的蛇子形屬於石碇堡三瓜仔庄。三瓜仔,即是清代的三爪仔,瑞芳耆老提及,日本人將三爪仔的「爪」誤寫為「瓜」, 才造成地名的錯誤,如今地名已恢復為三爪子(仔)。

圖:蛇子形古道

今天探訪的蛇子形古道,與兩百年前楊廷理入蘭的路線並無關係,楊廷理的部隊過蛇子形後,迆向東南,渡過基隆河的苧子潭。

而蛇子形古道則呈南北向,是百年前三瓜仔庄內南北往來的一條山路,聯絡蛇子形與烏塗窟,當時兩地均屬於三瓜仔庄。

明治37年(1904年)的《台灣堡圖》就已清楚標示了這條山路,顯示古道歷史已超過百年。而隨著瑞芳、猴洞之間的公路、 鐵路陸續完成後,這條山區古道逐漸沒落,至今僅存部份路段而已。

近年來中華山岳藍天隊的前輩們探勘蛇子形古道,才使外界認識了這條被人遺忘的古道。古道沿途有古老的萬善祠、 土地公廟、水圳橋、礦務課基石,古道氣氛濃厚,促使了我想來一訪這條古道幽徑。

今日車行抵達瑞芳,右轉102縣(明燈路二段)往九份的方向,遇「瑞柑陸橋」時,不上橋, 轉入橋右側旁的巷道(45巷),沿著陸橋下前行,巷道穿過附近的社區,過圓山橋後左轉,直行約200公尺,遇一座水泥橋。橋旁的民宅門牌為「16號之7」。

橋旁有一條鋪有地磚的步道,這裡即是蛇子形古道的登山口。步道沿著溪岸通往上游方向。溪岸為欄杆, 步道完善,入口卻無任何標誌,或許步道並非鎮公所所建,可能是水利署整治野溪後的溪岸美化工程。

蛇子形古道登山口(旁為圓山子路16號之7民宅)。 蛇子形古道沿著溪岸通往上游方向。

圖:蛇子形萬善堂(礦務課四百號基石在廟左側)

循著河岸步道前行,不久,過一小水泥橋至溪流對岸,仍沿溪上行。

約行三分鐘,左側草叢另有小徑及廢棄的水圳道,通往不遠處山壁下的萬善祠。

蛇子形萬善堂,立於岩壁下,砌石古樸,想必年代已久遠。廟左側地面還有一顆日據時代殖產局礦務課埋設的四百號基石。

萬善祠,即一般所稱的有應公廟,埋葬無親的亡者或無主屍骨。台灣早期為移民社會,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 多為單身男性,來台開墾,或遭天災變故,或染瘴氣癘疾,或族群械鬥,不幸亡故異鄉, 而又無親族料理後事。於是鄉里善心人士往往加以收埋安葬,並立廟祭祀,既以撫慰亡魂,亦祈求亡者能庇佑生者。 台灣各地常可看見萬善堂或有應公廟,一座座有應公廟,是一首首土地悲歌。

從萬善堂退返主路,續行約兩分鐘,抵達河岸步道的終點。此處有一水圳橋跨越溪谷,橋下有小潭,上游溪谷巨石累累。 水圳橋及圳道都已荒廢,但這條基隆河小支流仍是當地農民的取水來源,農民改鋪架水管從上游取水。

水圳橋。 水圳橋下的清澈小潭。

圖:蛇子形福德祠

地磚只鋪設至此,之後轉為傳統山徑,古道仍沿溪岸上行,零星殘存的青苔石階,錯落於山徑,默默見證了這條百年古道。

有當地農民往來於途,因此古道路況良好,沿途有兩、三處叉路可下至溪谷,是農民引管取水所闢的小徑。 溪谷水淺而清澈,因無遊客,溪谷環境幽謐,小魚悠游水中。

約行五分鐘,左有叉路,可通往附近稜上,古道仍取直行,與溪同行。前行不遠,即看見一座古樸的土地公廟, 面向溪流。土地公廟前建有一座方形的水泥拜亭,亭柱刻有「中華民國己酉年修建」, 依紀元方式,「己酉年」可能是民國58年(1969)。一般山區古老石砌的小土地公廟都無拜亭, 拜亭又為水泥砌造,應是後來增建的,蛇子形福德祠的歷史應更為久遠。

從福德祠續行,古道路徑仍佳,青苔石階,古樸有致。沿途漸多竹林,不久,遇一小溪澗,過溪後,溪岸腹地寬廣, 農民闢地,種植竹林。竹林路徑紛歧,循竹林間的路條前進,竹草叢間,有荒廢的石頭厝殘垣。穿繞竹林約三分鐘, 路徑突然消失。竹葉下,懸掛著中華山岳藍天隊的登山條,而前方已尋找不到任何的登山條。

從登山口走至此處竹林,還不到半小時的路程。蛇子形古道已消失大半,僅存的這一小段,或許還無法吸引遊客前來, 然而僅僅這一小段,古道遺跡卻為極豐富,仍值得推薦給喜愛尋幽訪古的旅人們。

旅記日期:2009.08.18(寫於2009.08.24)


【路程時間記錄】
員山子路16號之7---3分鐘---小水泥橋---3分鐘---蛇子形萬善堂---2分鐘---水圳橋---5分鐘--- 叉路---1分鐘---蛇子形福德祠---4分鐘---小溪澗---3分鐘---竹林尾(無路),單程約30分鐘


[旅行照片]

蛇子形古道登山口(水泥橋旁)。
步道通往上游,前方又過一水泥小橋。
古道鋪上地磚,雖有雜草,但路徑分明。
左叉路,沿著舊水圳通往附近岩壁下的萬善堂。
蛇子形萬善堂。
從水圳橋望向上游溪谷,巨石累累。
蛇子形古道。
蛇子形古道。
蛇子形福德祠,背向古道,俯臨溪谷。
蛇子形福德祠。
續行。古道舊階,古樸有致。
古道竹林,古階青苔。
遇小溪澗。
古道消失於竹園,最後的登山條(藍天隊)。

[旅行地圖]

明治37年(1904年)的《台灣堡圖》標示蛇子形古道。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蛇子形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