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96)

[宜兰三星].牛斗逗留.天送埤夫妻树.天送埤车站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玻璃屋手作料理餐厅(宜兰员山乡)

今天兄弟姊妹与母亲一起来宜兰聚餐,地点选在冬山乡崩山湖一家以手工料理著名的 “玻璃屋”餐厅。

玻璃屋位于崩山湖产业道路内,附近仅此一家餐厅而已,餐厅位置不在大马路上,几乎 不太可能有路过的顾客,餐厅只靠客户之间的口碑介绍而已。

两层楼的餐厅建筑,外墙以大片玻璃帷幕为主,所以取名为“玻璃屋”。餐厅位于乡间, 周遭空旷,环境清雅,触目所及,一片绿意,因此用餐情境怡然。户外庭园,有小塘、流水、草坪、木桌、木椅、 观景平台,可供顾客餐前餐后游憩其间。

餐厅只采预约制,我们在非假日的中午来访,上下楼座位半满,让人颇感意外, 竟有不少人知道在宜兰冬山有这么一间远离市区的乡间餐厅。三姊的一群好友们,平日经常一起出游, 闻风亦自组友团,前来会合,另开一桌聚餐。

一家餐厅敢开在偏僻乡间,又只采预约制,则餐厅应是经营有道,菜色有独特之处。我对美食一向较无兴趣, 觉得餐厅、菜色倒还在其次,难得兄弟姊妹全员到齐,陪母亲出游同乐,才是感心之处。

玻璃屋餐厅。 玻璃屋庭园。

图:牛斗“逗留”

餐毕,三姊与好友们要去牛斗的一家农园养殖场买鲈鱼及喝咖啡,于是一群人又浩荡奔往牛斗。

牛斗,属于三星乡,位于兰阳溪冲积扇的顶点,是台七丙公路通往太平山的门户。兰阳溪流至牛斗, 因两山夹峙,地形宛如两牛相斗,因此而得名。

牛斗这家农园利用山泉水养殖鳟鱼、鲈鱼,并在当地经营鳟鱼餐厅,今年又在泰雅一路(台七丙) 公路旁开设一家农产品小店,店名“逗留”,与“牛斗”谐音相似。店内贩售自家种植的水果制成的各种口 味冰淇淋及农产特制品。店旁即是自家农园,游客可依不同季节,来此现场采收农产品或在 这里泡鲜茶或咖啡。

“逗留”小店的女老板热情好客,有一次三姊与她的好友们由武陵农场下山,路过这里时,来买鲈鱼, 因而认识老板,后来又来几次买鱼及喝咖啡,已是熟客。今天来,喝完咖啡,他们由后车座取下可携式 麻雀桌,借用咖啡厅的户外一角,现场搭起牌桌联谊起来。母亲见状,也欣然加入牌局。

我闲着没事,带小东及大姊的小孙女在农场内的池塘旁,丢掷鱼饲料喂锦鲤为乐。

大姊的孙女坐看锦鲤。 小东掷饲料喂鱼。


图:天送埤“夫妻树”(茄苳老树)

他们牌局打完一场,又接一场。我看地图,天送埤就在附近, 想起那里有一座昔日太平山森林铁路的日式木造老车站,于是趁着空档带 老婆和小东前往一探。

天送埤,地名是源自当地的一座陂塘。“天送”是人名,昔日曾有一位平埔族人偕天送最早进入这个地区开垦, 于是人们以其名字为埤塘命名,而成为当地的地名。天送埤在日据时代被填平,原址兴建水力发电厂,即是今日兰阳 水力发电厂的所在。

我在往发电厂的道路途中,望见附近田间矗立着两棵高耸的老茄苳树,就是天送埤著名的“夫妻树”。 两棵老茄苳树已两百多岁,已被列为宜兰县珍贵老树。相传当年马偕博士来到宜兰三星传教时, 曾在这两棵茄苳树下为村人看诊,治疗牙疾。

虽是高龄的老茄苳树,却长得相当健康,两棵树紧临并立,树干巨粗,枝叶茂盛如冠,彼此交织, 犹如夫妻相偎相依,甜蜜恩爱,而周遭田稻绿油油一片,更衬托出老树的生机盎然。此时农家傍晚炊烟袅袅, 与远处山峦相映,构成一幅和谐的幸福图景。

图:天送埤车站

向附近农民问路,才得知道天送埤车站不在茄苳树这附近,而在天送埤的街上。于是依其指示,开车来到 东兴路、三星路交会口,循小巷进入,不久就看了这座木造的日式小车站。

天送埤车站,建造于大正10年(1921),是当年太平山森林铁道沿途 十个车站之一,当时铁道以运送木材为主,同时兼营客运,以方便铁道沿线居民进出。

小小的木造车站,朴实无华,注重门廊及采半户外的空间配置,以适应宜兰多雨的天气特性。内部区隔成 候车室及站务室,都还保留着三、四十年前的陈设模样,是我这年纪的人,很熟悉的旧时景物及气氛。

在车站前,拍拍照,逛了一会儿。天色渐晚,于是返回牛斗“逗留”小店,与家人会合。 台七丙公路沿途在天送埤附近有“拳头姆自然步道”及“九芎湖”、“长埤湖”等风景区。今天只是路过而已, 留待下次有机会再来探访。

旅记日期:2009.04.27 (写于2009.05.11)【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旅行照片]

玻璃屋家庭聚餐。
玻璃屋。
祖孙情。
牛斗“逗留”。
小东逗留喂鱼。
天送埤夫妻树(茄苳树)。
两百岁高龄的夫妻树,依旧健康,“绿”头偕老。 
老树粗巨的树干。 
天送埤车站。
天送埤车站。
车站前的铁道旧迹。
站务室。
站务室的陈设,仍有党国时代的旧气氛。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在较大的地图上查看天送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