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祥德寺 离开文天祥公园,散步前往祥德寺。祥德寺步道长约350公尺,是天祥地区最容易亲近的一条步道。 沿着中横公路往太鲁阁方向走,先过“稚晖桥”,再过“普渡桥”,循阶梯往上爬,即可抵达山丘上 的祥德寺。 跨越立雾溪的普渡桥,原为旧式吊桥,现已改为钢铁结构,虽然更加坚固, 却少了点古味。横越溪谷的旧吊桥与山峰高处的天峰塔,构成的景象,曾是天祥最为人熟悉的景观。 中横公路开辟时,工程极艰险,工事颇多伤亡,当时广钦老和尚来到此地,于山颠结庐驻锡, 默诚念佛,以祈公路辟建顺遂。后来此地兴建祥德寺,特于广钦和尚结庐的山峰,建造七层楼高的天峰塔 以为纪念。 祥德寺属佛教临济宗的寺院,歇山重檐的大雄宝殿,背倚山峦,有霭霭山岚环绕;前临溪谷,有淙淙溪流回 响,更添山寺灵气。大殿两侧的寺舍为仿唐风建筑,古意盎然。祥德寺以优美的山水环境,而 有“台湾的九华山”的美誉。大殿前有广阔的广场平台,可以眺览附近景色。除了天峰塔、白衣观 音像等胜景,祥德寺也拥有一座高46尺,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地藏王菩藏金色塑像。 天祥除了祥德寺之外,也有两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一是位于天祥晶华渡假酒店左后方的“基督教长老教会”,一是位于天祥青年活动中 心旁的“天主堂”,两间教堂都是中横开筑公路时就已设立,拥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两者都有提供住宿服务,这是我这次来天祥旅游 才得知的讯息。天祥是中横热门景点,假日旅馆订房不易,游客亦可考虑教会提供的住宿服务。长老教会教堂旁有一条步道可衔接白 杨步道,属于白杨步道的支线,但山路起伏较大,较少游客行走。 返回天祥青年活动中心时,老婆和小东刚刚起床,于是一起在餐厅早餐。这时岚雾已散去,阳光终于露脸。 离开青年活动中心之前,先在贩卖部买手电筒,然后前往天祥几条步道中最著名的白杨步道。
图:白杨步道
白杨步道位于中横公路约168.6K处,从天祥沿着中横公路上行约800公尺, 过了一座明隧道之后,即可看到左侧的白杨步道入口。续行几十公尺,公路右侧坡道下方设有停车场。 白杨步道是一条很奇特的步道,步道的入口竟是一座383公尺长的隧道。2.1公里的白杨步道, 前后须经过7座隧道,才能抵达白杨瀑布及水濂洞。因此必须准备照明及雨具,才不会在步道的 隧道中摸黑行进,或者在水濂洞里遭到水瀑淋洗。 白杨步道原本是民国73年(1984)台电为了开发“立雾溪水力发电计划”所辟建的一条引水道路, 当时台电计划将立雾溪中游的溪水透过引水道运往下游的“立雾发电厂”进行水力发电。当时台电的环评 报告出炉,认为这项计划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 消息传出后,引起学者及环保人士的批评,认为此举将严重冲击立雾溪的生态, 中游的溪水被拦截,也将深深影响立雾溪下游太鲁阁峡谷的生成,长期将破坏这数百万年才形成的 壮丽峡谷。政府顺应民意,于是搁置了这项水力发电计划。两年后,“太鲁阁国家公园”正式成立。 “立雾溪水力发电计划”终于停摆,后来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将这条废弃的引水道路整修为 步道,以供游客健行踏青之用。白杨步道原是一条运水的道路,因此路面宽阔,步道坡度平缓舒适,沿途拥有 隧道、溪流、峡谷、崖壁、瀑布等景观,深受游客的欢迎。
图:第5号隧道出口,桥梁跨越塔次里基溪
进入白杨步道,通过第1号隧道,从幽暗中的山洞走出来时,豁然开朗,青山溪谷, 展于眼前。走过一座小水泥桥,横越瓦黑尔溪,然后沿着溪畔前行。不久,瓦黑尔溪注入了塔次里基溪。 白杨步道则与塔次里基溪一路相伴,溪水往下游流,步道往上游去。步道位于溪岸的山腰高处, 与溪流时远时近,溪谷时隐时现,沿途不时可以欣赏塔次里基溪的峡谷景色。 塔次里基溪是立雾溪的上游,日据时代,整条立雾溪都旧称为“塔次里基溪”,日语“塔次”,指直立或站立, “里基”是云雾的意思,“塔次里基”意指这条溪的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台湾光复后,塔次里基溪以天祥为界, 下游河道改称“立雾溪”,上游则仍维持旧称。太鲁阁族原称立雾溪为“Yayung Paru”,意指“很大的溪流”。 一路前行,隧道一座接一座,多为小隧道,洞中一片黑暗,随即又见光明。小东对隧道感到新奇,持着小手电筒, 兴致盎然的迎接一座座的隧道。通过第5座隧道,又有一座水泥桥越过峡谷,桥下的塔次里基溪,急湍如洪涛, 轰然作响。溪谷岩壁落差处,急流形成奔腾的瀑布。下方的水潭被瀑水冲击,水色混浊如泥浆。有游客说,平时潭水 较为碧绿,最近连日几日下雨,溪水从上游挟带土石而下,溪潭才会变得如此泥浊。
图:白杨瀑布 站在第5号出口的水泥桥上,远远望见塔次里基溪支流上游的峭壁处有一道流水如白绢自百公尺高的崖顶垂 悬而下,受地形所扼,折成三段,中段隐而不见,仅见上下两段的瀑布。白杨瀑布,旧称“达拉欧斯”, 是太鲁阁族语“断崖”之意。 过水泥桥后,左侧有步道经吊桥越过塔次里基溪支流,前往对岸的观景台。观景台就近眺览白杨瀑布,以及观赏 第5号隧道出水泥桥下壮丽的激流及峡谷风光。坐憩于此,阵阵清凉山风自崖顶而下,轰隆急湍声响由溪谷而上, 回荡于耳际,使人心悦神爽。 返回水泥桥头,续行,进入第6座隧道。这座隧道长152公尺,虽是第二长,但隧道弯曲,洞内极漆黑,小手电筒微落的灯光 照明不足,走了几步,便陷于前后漆黑的境地,赶紧撤退。在隧道口,等待后方一群大队的国小学童到来,跟着前行, 照明充足,才顺利通过这座长隧道。 过了隧道,再通过第7座短隧道,便抵达了水濂洞口。水濂洞也是一座人工开凿的隧道,但由于此区岩层 较易脆弱破碎,因此地表水容易穿透岩体裂隙下渗,长期侵蚀作用,岩壁裂隙扩大,水流由裂隙倾泄而下,隧道内形成 水濂瀑布的景观。 水濂洞内的水濂瀑布,使隧道变成一条小河,泉水不断流出洞外,溪床以砾石为底,石块清澈可见,水色晶莹剔透。 游客纷纷穿上雨衣,脱了鞋,赤着脚,依序进入水濂洞。 走在水濂洞内旁侧的狭窄的步道上,紧贴着壁面而行,幽暗的隧道中,水瀑淅沥哗啦直泄而下。洞内尖叫欢声 此起彼落,与瀑水声交织回响于洞中。水濂洞的隧道出口,仍有步道,但因后段地质不稳,目前已经封闭。 白杨步道原全长9.5公里。目前仅开放至水濂洞的2.1公里路段而已。 折返回到水濂洞口,老婆及小东坐在路旁穿鞋及休憩,我又随下一批游客,再探水濂洞,连走两次,觉得回味无穷。 我问小东:“水濂洞好玩吗?”他开心地说:“好玩的不得了。” 白杨步道,慢走边玩,来回约2个多小时。时已近中午,回到天祥用餐。然后沿着中横公路, 往太鲁阁的方向,去补游昨日因雨错过的一些步道及景点。(~待续)
旅记日期:2009.04.22 (写于2009.05.02)【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相关旅记】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佐久间神社的旧照片,可参考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日
本时代【台湾旧照片资料库】: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