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溪畔坝 原本计划第一晚住太鲁阁口,走访太鲁阁口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及 附近的“砂卡当步道”。 这场雨,打乱了原订计划,仅参观游客中心,便决定开车直驱天祥, 沿途只锁定“燕子口”及“九曲洞”这两处著名景点而已。 前往燕子口的途中,路过“溪畔坝”,稍停留,参观立雾溪唯一的一座水坝。“溪畔”是日本人命名的地名。 昭和15年(1940)年,日本人在这里兴建水坝,利用立雾溪的湍急水流进行水力发电。 昭和19年(1944)年完工,正式运转。后来却毁于洪水,直到台湾光复后才修复运转。 当年日本人为了修筑“溪畔坝”,特别修筑道路以供工程车辆行驶至“溪畔”,这条道路也成为中横公路 太鲁阁段的前身。“溪畔坝”至今仍然进行发电的任务,拦水透过引道输往下游太鲁阁口北岸的“立雾发电厂” 发电。然而,由于立雾溪含沙量大,水坝淤积严重,须经常疏浚,发电的效益并不高。此外,水坝阻绝了立雾溪河海回游的鱼虾 ,也对立雾溪上游的生态造成破坏,而引发了水坝存废的议题。
图:燕子口步道
燕子口,是太鲁阁峡谷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千百万年来川流不息的立雾溪默默切割太鲁阁 坚硬的岩层,形成壮丽的太鲁阁峡谷,峡谷峭壁峙立,最窄处仅宽几公尺而已。峭壁高耸入云,峡谷景色 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下雨天,燕子口步道走于隧道之间,又有高耸的断崖屏障,较不受天雨的影响。这里 游客众多,游览车一辆接着一辆,在入口放下游客,来走燕子口步道。游览车十之七、八,都是 来自中国大陆的旅行团,尤此可见太鲁阁峡谷的魅力。 燕子口,也是“锥麓古道”的入口,一座吊桥越过立雾溪,通往锥麓古道。这是日据 时代“合欢越岭古道”的一段。目前封闭整修中。仅站在入口,望着吊桥,近距离的接触,心情已 有所感动。希望下次再来太鲁阁时,有机会走一段锥麓古道。 走在燕子口步道,饱览峡谷风光,一路传来游客的惊赞声。燕子口以燕子在此筑巢而闻名,如今因游客众多, 已不见燕踪,今日却看见峡谷对岸出现一只狝猴在树草稀疏的峭壁上,如特技表演般攀岩走壁, 引起了游客一阵惊呼争看,伫足观赏叫好。 步道途中的“靳珩公园”,设有小商店及观景台,在此可眺望立雾溪谷著名的“印地安酋长岩”。 由于雨后溪涨,酋长的下巴几已贴近水面。公园是为纪念当年兴建中横公路在此殉职的靳珩段长而设, 有靳珩纪念铜像及石碑,同时也有一座殉职员工的纪念碑。 中横公路通过险峻的太鲁阁峡谷,工程极其艰难,无数工程人员殉职,可说是一条用汗水、泪水与生命 打造出来的公路。走在燕子口步道,观看隧道洞内的岩壁凿痕,俯看险峻的立雾溪深谷,仰望耸峙的锥麓 大断崖,则能深深体会当年荣民历艰涉险,开辟公路的辛劳与功荣。从民国45年至49年(1957-1960), 历经四年时间,终于完成这条举世闻名的峡谷公路。 燕子口步道长约1公里多,来回大约1小时左右。远途而来的疲劳,受雨影响的心情,走过燕子口, 目睹这壮丽的峡谷风光,精神为之抖擞,疲意尽消,已觉不虚此行。
图:九曲洞 离开燕子口,续往九曲洞,途经“流芳桥”时,短暂停留,登上桥旁的观景台,俯瞰流芳桥新旧双桥并峙 跨越峡谷的景色。立雾溪流经流芳桥,出现九十度的大转弯,冲刷出美丽的层层大理石纹理。 续行,不久,抵达九曲洞。东口车满为患,于是前行至西口停车。这时小东已疲累, 窝在车上休息,老婆陪着小东,我独走九曲洞步道。 九曲洞与燕子口齐名,也是热门景点。九曲洞原是中横公路的旧道,隧道内车道狭窄,又游客众多,人车争道极为危险。 后来太鲁阁国家公园另外开辟一条专供车辆通行的“九曲洞隧道”,旧路则成为人行专用步道,于是游客可以安全且悠闲 的走在九曲洞步道欣赏美丽的峡谷景色。 九曲洞步道全长约1.9公里,立雾溪至此又见峭壁紧峙的景观,狭窄处,峭壁顶端仅见细窄的天空, 而有“一线天”的美名。由于峡谷形势险危,当年开辟公路,架桥凿壁,将公路嵌在峭壁之中,紧邻悬崖, 公路隧道迂回曲折,有如九曲回肠,因此名为“九曲洞”。“九曲”,并非指九个弯道,而是形容此地公路 隧道曲折之多。 九曲洞的岩壁内,有民国50年(1961)黄杰上将(后来出任台湾省主席)游九曲洞时的题字:“如肠之回, 如河之曲,人定胜天,开此奇局。”赞叹九曲洞峡谷风光之美,以及公路修筑工程之巧。此外,岩壁内也有 书法家梁寒操“九曲蟠龙”的题字。 九曲洞与燕子口,美景相当,都是游太鲁阁不容错过的景点。而九曲洞步道为游客专用步道,所以舒适及安全性更胜燕子口。
图:慈母桥 离开九曲洞,前往天祥,途经“慈母桥”时,下车参观。慈母桥位于立雾溪与其支流荖西溪的汇流处,地名 称为“合流”。立雾溪流经此地,也有几近九十度的大转弯,溪谷也出现美丽的大理石纹理景观。 慈母桥的特色是整座桥以大理石为护栏,桥头也有一对大理石石狮。桥下的溪谷有一巨岩, 底为白色大理石,上面为绿色的片岩,形状如绿背白腹的青蛙,而被称为“青蛙石”。 慈母桥以东,至太鲁阁口的立雾溪,是中横公路最菁华的峡谷地形。三、四十年前,救国团每年暑假举办的 中横健行,是当时青年学子梦魅以求的暑期活动。我高一升高二暑假时,曾经报名,但名额已满,未能如愿。 我第一次游中横公路,大约在四十多年前,当时中横公路刚完工七、八年而已,我年仅六、七岁。 当时年龄太小,记忆中的太鲁阁中横公路,就是数不完的山洞隧道了。最近一次游中横,则是近二十年前 的事了,还记得游览车在狭窄的公路会车及沿线塞车之苦,当时只在车上草草浏览峡谷风景,就匆忙 从太鲁阁撤退了。 今天虽然遇雨,但中横自由行,随自已的兴致与心意,一路悠游于燕子口、流芳桥、 九曲洞、慈母桥等景点了,觉得是最满意的一次太鲁阁之行了。 慈母桥距离天祥只有三公里,过了合流、绿水,穿过天祥隧道,望见祥德寺的“天峰塔”, 再过“稚晖桥”,就抵达了天祥。来到天祥时,已是下午四点多。先至救国团青年活动中心洽询, 顺利订得房间。老婆和小东在饭店休息,我趁着黄昏暮色,到附近散步,认识一下环境,并规划 明天的行程。 明天的行程仍充满变数。虽然雨势稍歇,但山头笼罩着云雾,天气未见好转。只能期盼老天赏光,明天见晴, 让我们能够顺利的走几条步道。(~待续) 旅记日期:2009.04.22 (写于2009.04.30)【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1.php'); ?>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