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683)

[桃园芦竹].五酒桶山风景区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图:五酒桶山登山步道

桃园芦竹乡有两条较知名的登山步道,一是“羊稠森林步道”,一是 “五酒桶山登山步道”。这两条步道相距不远,都属于低海拔的山丘,难度都不高,因此山友大多选择连访这两条步道。  

我今天的行程规划也是如此,上午先走羊稠森林步道,中午参观南崁五福宫,下午前往五酒桶山。 五酒桶山有几个登山口,从高速公路南崁交流道的方向前来,则以“南天宫”登山口较为 方便注1

五酒桶山,山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昔日当地蔡姓人家有五个兄弟喜爱喝酒,常带着酒瓮上山 喝酒作乐,五个人酒量大,喝酒都以桶计,地方传为美谈,于是称这座山为“五酒桶山”。

另一种说法是,这里的山区谷地有一座池塘,以前村民常牵牛来此饮水及洗澡,因此被称为“牛水桶山”, 后来演变变成“五酒桶山”。

这两种说法,何者为真?已难查证。我则较倾向相信后者的说法。“五酒桶山”的台语(闽南语)发音与 “牛水桶山”相近,可能是由后者衍生而来的。

南天宫(登山口)。 五个酒瓮,五酒桶山的形象标志。

图:五酒桶山海山之路(主线)

南天宫是一间新盖的庙宇,规模不小,主祀天上圣母妈祖。登山口就在南天宫的右侧, 从庙旁停车场进入,即可看见登山口。

登山口有两条步道上山,右线写着“五酒桶山海山之路”,是主要的步道,指标也较为清楚; 左线为环山步道,路线迂回,沿途叉路较多。我第一次来爬五酒桶山,选择从主线上山。

主路线的步道已铺上水泥,人工味较重。出发不久,遇连续一百七十几级的 水泥石阶路,是热心民众铺设的,以避免雨天路滑,造成民众登山的意外,被称为“迎广爱心阶梯”。

约三、四分钟,爬完这段陡坡,登上棱线之后,步道变为平坦好走。不久,经过一座凉亭(春秋亭), 也是民众热心捐款修建的。再续行不远,抵达南崁山。

南崁山,又名“仑尖”,海拔155公尺,山顶建有一座观景台,居高临下,展望甚佳,可远眺高铁列车疾驶通 过芦竹的景象。可惜今日天气不理想,能见度差,远处景物迷濛不清。

棱线上平坦的步道。 南崁山观景台。


图:南崁山走往五酒桶山的棱线山路

从南崁山走往五酒桶山,又有两条步道可选择,主路线仍循着棱线,是宽阔平坦的土路, 另有一条山径,名为“六福步道”,转入山腰,走于隐密林间,较有野趣,不过山径颇有 上下起伏,走来较为辛苦。

我仍选择主路,行走于棱线上的土路。有热心的民众在土路中间铺设约一公尺宽的水泥路, 以方便民众于雨天行走。不喜欢走水泥路,则可走旁侧的土路,安全或舒适,可随个人兴趣 ,各取所好。

棱线土路既宽阔,又平缓,或许以前曾有牛车行驶于这片山区运送货物。昔日这座山林 曾经遍生相思树,农民上山砍树,烧制成木炭。如今步道沿途的森林属于次生林,没有 看见巨树大木,与羊稠森林步道颇为相似。

途中遇见一条右叉路,指标写着“营盘坑”。营盘坑的地名,相传源自明郑时代,郑军曾在当 地驻扎及屯垦。南崁是桃园最早开发的地区,“营盘坑”的地名,见证了这段历史。

过了叉路口,不久就抵达了“忘忧亭”,是一座由木头搭建的简易凉亭,从这里起,路旁出现酒瓮堆叠的造景, 五酒桶山就在前面了。前面出现叉路,取左行,随即到了五酒桶山游憩区。水泥平台上有五个酒瓮堆砌成的地景, 基座写着“五酒桶山”。其实这里并不是真正的山顶。旁有小径可通山顶,但山顶在荒凉的林间,没有展望, 所以游客就很少爬到山顶了。

五酒桶山游憩区,平台上竖立神像,也摆设了一些石雕及酒瓮等园景,有石阶可坐,有空间可活动。此地也设有几家卡拉OK 及杂货店,卡拉OK“声很大”,登山客不得清静。

宽阔平坦的土路,中间铺设一公尺宽的水泥路。 五酒桶山游憩区。


图:福德古道

五酒桶山游憩区是几条山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由此前行,有中、左、右三条叉路,都可通往我预定的目标 -“仑头土地公”。中路循棱直行,距离最短,也最平缓好走。

我没选中路,却选了右线这条最迂远的山路。是因为“古道迷”的关系吧!右线指标写着“知性古道”, 途中先抵达一座福德宫,然后取左行,途中再左转越溪,进入“福德古道”,山路迂回绕向仑头土地公。

这段山路足足走了近40分钟,却是今天五酒桶山行程中最惬意的路段,是一条质朴而幽静的山林小径, 走于山腰林间,山路平缓,林荫怡然。这两条古道,一条应是昔日山下人家上山的农路,另一条则可能是 民众越岭至前山的旧路。

仑头土地公庙,原是一座古庙,新颖的外庙之内,还有一座小型的土地公庙,为“庙中庙”的格局。 只可惜庙内的小土地公庙也已改装,屋檐及庙身都改贴新瓷砖,外庙、内庙都缺乏古味。

仑头土地公庙位于五酒桶山棱脉的最前端,所以称为“仑头”,视野辽阔,展望极佳。这里既然 是“仑头”,而南崁山旧称“仑尖”,那么南天宫应该就是位于“仑尾”了。

知性古道。 仑头土地公庙。


图:环山步道

我从仑头土地公走另一条“环山步道”,返回五酒桶山游憩区,刚好绕一圈小O形,右路去, 左回路。

走环山步道时,途中遇到叉路,可通往附近的小山头-“山鼻山”,这座山的山头以芒草为主, 空旷无遮荫,但展望极佳。由于天气渐热,而且今天的能见度不好,所以就没爬上去。

就赏景而言,或许此时还不是游五油桶山的最佳季节。五月油桐花开,或十月秋芒绽放,应是更佳时机。 今天走在福德古道,有发现油桐树的踪迹,而走在环山步道上,也远远望见山鼻山的大片芒草,可以想见 秋芒美景。

返抵五酒桶山,循原路走回南崁山。在“春秋亭”之前,改走另一条泥土路山径下山,以体验不同山径的风情, 沿途还有不少叉路,可见这片山区有许多的步道可相互串连,我一时也无法全然掌握其彼此的关系。 山友来爬五酒桶山,每个人走的路线也往往都不尽相同,走出各种不同的O形路线组合。 而这整个山区都是海拔一百多公尺的丘陵地,山路路况良好,多平缓易行,可说是一条适合阖家出游的亲山步道。

旅记日期:2009.03.27 (写于2009.04.04)【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路程时间记录】
南天宫---16分钟---南崁山---15分钟---五酒桶山---5分钟---知性古道福德宫叉路---35分钟---仑头土地公--- 20分钟---五酒桶山---25分钟---南天宫(全程来回约2小时)。


注1:交通资讯如下:
国道一号(中山高速公路)下南崁交流道,往南崁方向,中正路直行,再右转南山路, 遇六福路时,右转六福路,至长兴路左转,于长兴路一段230巷右转上山,即可抵达南天宫。 南天宫备有免费停车场。


[旅行照片]

五酒桶山登山口(南天宫旁)。
170几级石阶路(迎广爱心阶梯)。
棱线步道平坦好走。
南崁山,海拔155公尺。
南崁山观景台。
南崁山通往五酒桶山的棱线步道。
忘忧亭。
五酒桶山游憩区(真正的山顶在后方小丘上)。
知性古道。
福德古道,一小段松林小径。
仑头土地公(福德祠),庙中还有小庙。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