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眺望高铁陆桥,桥下为中山高速公路
不久,就来到了九分山,也是一座不明显的山头。连登七分山、八分山、九分山,这些山都没有基石, 也不像山头,好奇这些山名的由来为何?后来查询南崁当地的地名,却无所悉。 台湾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地名,据学者考证,这种地名可能与昔日砍伐樟制脑(樟脑)有关,“分”是指设脑灶的地方, 古时以十灶为一分。或许羊稠坑的“七分”、“八分”、“九分”等山名也与此有关。步道沿途 并无大树,而是稀疏细瘦的次生林,似可做为佐证。不过樟树很少见,反而是相思树较多。 过了九分山,没几分钟就抵达羊稠坑山。山头平坦,无展望,也无基点。这里是步道的最高点,海拔225公尺。 续往前走约两、三分钟,右侧树林有一小空隙处可眺望高铁横越中山高速公路的景观。 续前,爬一小段石阶路,然后来到棱线开阔处,出现笔直的红土路,约七、八分钟,抵达一座木亭。 凉亭附近种植马樱丹,时值春天,花开朵朵,红橘黄粉,色彩缤纷,鲜艳的花色及花香吸引许多蝴蝶在花丛飞 舞采蜜,充满春意,我在此休息兼赏蝶。 若纯以踏青为目的,其实走至此处,循原路折返,最为惬意。登山客的习性则会想有始有终的走完全程。 续行约5分钟,一路下坡,经过一个小凉亭之后,抵达步道的终点。 步道的终点遇到六福路。不想走原路,想走O形路线,大概也是登山客的习性之一。于是改走马路,经过“羊稠茶坊”后, 遇叉路,取左行,从仁爱路三段下山。回程也花了将近40分钟,没省多少时间。幸好天气凉爽,否则走在空旷的马路上, 恐怕会自怨自艾了。
图:南崁五福宫(三级古迹) 下了山,接着前往当地著名的三级古迹“南崁五福宫”。五福宫,主祀“玄坛元帅爷”,本名赵公明,相传 是殷朝的勇将,后来奉诏征讨周武王,兵败殉国。周武王褒其忠勇,敕封为“玄坛真君”,令立庙奉祀。 传说赵公明也长于蓄财,以救济民苦,所以被后世视为武财神,赵公明与他的四名部下(分掌东西南北路), 合称“五路财神”,台湾求财的民众多,因此各地都有五路财神庙,有的寺庙也顺应民情,增祀五路财神。 赵公明还有一个有名的称号,相传他生性怕冷,因此又被称为“寒单爷”,台湾至今保有“炸寒单爷”的宗教 民俗活动,信众以鞭炮炸向赤裸上身、寒单爷附身的乩童,为寒单爷驱寒。 南崁五福宫是桃园县最古老的寺庙,乍听时,会觉得不可思议,县内最古老的寺庙怎会座落在芦竹乡的南崁呢? 原来南崁是汉人来到桃园最早开发的地区。这座庙创建于明郑时期。明郑时期主要的版图在嘉南平原 ,对于北台湾的开发,并非由南向北逐渐呈带状开垦,而是派出军队从台湾西部沿海北上,分别从不同的河海口登陆, 建立屯垦地,然后逐渐深入陆地。 明永历十六年(1662),郑军登陆南崁河口,深入南崁,玄坛元帅爷是明郑士兵的信仰,因此置香火于南崁, 置案膜拜,以护军队屯垦。次年,建造茅屋为庙,为五福宫创建之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图:南崁五福宫,三开三进式格局 五福宫为三开间、纵深三进,夹以回廊的街屋型庙宇,这是日据时代大正13年(1924)重修时后的建筑规模。 现有石雕及木作都以这一时期的作品为主。 五福宫的石雕集中于三川殿(前殿),以立雕、透雕、浮雕各手法,刻画各种吉祥图案,古朴优美。 木雕作工细腻讲究,通梁上的螭虎、狮座,通梁下的员光、拖木,雕工繁复华丽,富于艺术性。 正殿左右壁堵的交趾陶,则是泉州交趾陶大师苏阳水在大正14年(1925)的作品。
庙内除主祀玄坛元帅爷,也陪祀玉皇大帝、观音佛祖、关圣帝君、天上圣母、太岁金星、文昌帝君、注生娘娘等 知名的神明,这也是台湾庙宇的特色之一,陪祀众多神明,以满足信众各种不同的信仰需求。 五福宫有一传奇的特色,是后殿建有“使者公蛇洞”,里面供养数条“神蛇”。这一传说起源于 明郑时期的建庙之初,当时置元帅爷香火于樟树下,有蛇群栖于树上,保护香火,而被信众视为神蛇。 台湾地处亚热带,山林草泽,蛇群出没,并不令人意外。大正13年(1924)五福宫扩建庙基,施工时又发现蛇穴, 群蛇钻出洞穴,集于庙前,当时人认为是神蛇,尊称为:“使者公”,不敢加以伤害。后来庙方发现庙前的榕树下有蛇穴, 有蛇蛰伏其内。直到民国66年(1977),庙方基于安全理由,决定在庙内建造“使者公蛇洞”,将庙外蛇穴的蛇饲养于笼内。 现在的“使者公蛇洞”是近年来改建的,透过隔笼,还可看见数条锦蛇栖息其内。
图:圣迹亭 五福宫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是位于庙左侧景观公园前的圣迹亭。圣迹亭,又称“惜字亭” 或“敬字亭”,以供读书人焚化字纸,以表示崇文惜字之意。 这座圣迹亭是同治5年(1866)五福宫整修时增建的, 于次年完工。圣迹亭左右侧各竖立了一块记录民众捐修圣迹亭的石碑。 同治年间,增建这座圣迹亭,显示当时桃园南崁的文风渐盛。文风渐盛亦间接反映经济的富庶, 使拓垦社会渐脱尚武的草莽习性,而开始习文知书以提升文化素养。 桃园县的圣迹亭,总共有五座,分别座落于大溪斋明寺、 中坜新街国小旁、大溪莲座山观音寺、 龙潭圣亭路,以及南崁五福宫。 这五个地方我都已先后走过,而其中以大溪斋明寺为最早,不过当时没留意到斋明寺有一座圣迹亭。 五福宫的圣迹亭距今已有140几年,造型简朴古雅,砖色则重漆过,色彩较活泼鲜艳,相较之下,亭旁的两块古碑则 透露出更多的古意。
旅记日期:2009.03.27 (写于2009.04.01)【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路程时间记录】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羊稠森林步道交通资讯如下: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