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leftbar_db.php'); ?> |
图:利泽戏院(已歇业)
利生医院今天是休诊日,大门紧闭,医院的对面是则已歇业的“利泽戏院”。站在戏院前, 感受到利泽简老街曾有过的繁荣,但更强烈感受到了她今日的落寞,老街冷冷清清,街上 几乎不见任何游客。 短短的老街,新旧建筑杂处,新式的水泥楼房已成为主流,其间夹杂着零星的传统闽南式 亭仔脚(骑楼),另有一排三开间的大正时代巴洛克建筑风味的老房子则已被悬 挂了“危险建筑物”,显得岌岌可危。 1873年(同治12年),马偕博士前来噶玛兰传教,也来到了利泽简,后来在这里建立了一所 基督长老教会利泽简教堂。现在老街上的长老教会教堂并非当年马偕博士最初所建的地点,而 是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现已改建为二层楼建筑。 马偕博士进入噶玛兰传教,开风气之先,当时传教颇为辛苦,汉人大都排斥,利泽简因而 有“吃教,死没人哭。”的俗谚,意思是指“信基督教,死后无人哭泣祭拜。”这是因为基督徒是不能 烧香拜拜的缘故。因此当时接受基督教信仰者多为平埔族噶玛兰人。而短短几年内,马偕博士在宜兰的 平埔族36社中设立了34间教会,将基督福音传入了兰阳平原。当时利泽简的教会设于冬山河旧道旁 的“流流社”,后来汉人信徒渐多,才在热闹的老街上建立新的教堂。
图:利泽简永安宫(县定古迹) 老街中心点的“永安宫”,主祀天上圣母,俗称“妈祖庙”,是利泽简地方上 最重要的一座庙宇。永安宫创建于清道光6年(1826),咸丰年间曾经改建,现在的外观是日据时期 昭和3年(1928)第三次改建的结果。 光复后,永安宫又经过几次整修,如今庙顶黄瓦鲜艳,庙墙可看见传统的红砖,亦见大理石 建材,楹柱的石材亦新旧并用,减损不少古庙的古味。不过庙内的吊筒、竖材、托木、 斗拱、门簪、狮座、员光等木雕,以及壁堵雕饰、彩绘等,都还能维持古雅,因此而被列为县定古迹。 永安宫与宜兰市的昭应宫一样,都是坐东朝西, 成为罕见的背海向山的妈祖庙。为何会如此呢?而且两间庙都在宜兰县。我猜想可能是出 于信众的善意,妈祖信徒不愿看见宜兰冬季凛冽的海风长驱直入妈祖庙。 永安宫是利泽简堡八大庄的信仰中心,每年农历新春,各庄头都会迎请妈祖绕境莅庄 驻庙以供信众朝拜。绕境活动开始时,各庄头派来奉迎妈祖的阵头队伍先在永安宫前表演酬神; 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更举行抬神轿竞走的“走尪”比赛,成为极具特色的宗教民俗活动。这一“走尪”的宗教 活动已被宜兰县政府登录为“县定民俗活动”,以鼓励其活动持续举办及保存特色。
图:利泽简广惠宫,又称“王公庙” 老街附近还有两间庙,一是开漳圣王庙,一是广惠宫。前者已改建,无特色;后者仍维持 古庙旧貌,但逐渐凋敝,目前宜兰县文化局正在进行修复工程。 广惠宫,当地人又称“王公庙”,主祀广惠尊王,即是东晋时代曾担任过宰相的谢安。广惠尊 王是福建漳浦一带普遍的民间信仰,相传是陈元光(开漳圣王)当年平定漳州动乱时,传入广泽尊王的香火, 而为当地百姓所崇祀。 利泽简的王公信仰是由福建漳浦县浯江口(乌石)的林姓家族祖先移民来台时传入的,最初祀奉于 林家公厅,后因村民遇疑难杂症,前来祈拜,颇收灵验,倡议建庙祀奉。同治10年(1871),广惠宫 落成,供奉广泽尊王。 现在广惠宫则是民国40年(1951)改建后的模样,距今亦已超过半个世纪。由于利泽简市街商业式微, 林家族人纷纷外迁,因此广惠宫的香火日益衰微,缺乏整修或改建,庙身逐渐破旧,然而也因此而 保存旧貌,而得到宜兰县文化局认定具有古迹价值,进行抢救修复。 范围不大的利泽简老街,还不到一个小时就逛完了。老街没有什么特色美食餐厅或都市所 流行的速食餐厅或咖啡吧等,只有传统的小店。老街寂静,行人稀疏。我逛回到利生医院时,再次 面对着这栋老建筑时,心情则有一股岁月的感动。 冬山河改道,宜兰铁路通车,带走了这里的繁荣,利泽简的利基已然消失。而在寂寥中,她以美丽的沧桑来感动晚来的旅人。 旅记日期:2009.02.19 (写于2009.03.3)【推荐本文给朋友】
【相关标签】 include('../adsense1.php'); ?>
[旅行照片]
include('../adsense2.php'); ?>
[旅行地图]
[交通地图](可用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include('../statbar.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