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松山车站旧貌(翻拍自导览资料)
前几天搭乘火车出游,从松山站出发,在八堵站下车,越岭狮球岭至
基隆市区,然后从基隆火车站搭火车返回松山。一日之内,进出三座火车站,而三座车站都有景点或心情可述。
这三座火车站,松山站是我最熟悉的,记忆及感情最深。民国73至74年(1985)间,
我每个星期日收假时,都在松山站搭乘晚上10时16分开往宜兰苏澳的平快车。抵礁溪火车站时,大约凌晨12时过后。
当时的松山站还是传统日式木造车站,20几年间,松山站已变了两次新貌,如今月台已地下化,而成为一座新颖
的现代车站。昔日的旧貌,已无可追寻。这似乎是位于繁华都会区的旧车站难以避免的命运。
第一次进入新完工的松山站,最惊喜的,其实不在于现代化的硬体设施,而是我站内看到展出的车站资料及老照片。
阔别多年,我又看见了熟悉的松山车站的身影。
当年进出这座老车站,却不晓得它的历史。松山车站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17年(1891),
基隆台北段的铁路竣工通车,在这里设立“锡口站”(注1)。
日据时代大正9年(1920),“锡口”改名为“松山”,锡口站也更名为松山驿。
昭和15年(1940)10月25日松山站改建为木造站房。这栋木造车站营运至台湾光复后,直到民国74年(1985)7月,
我退伍的前一个月,才被拆除掉,改建为新式的钢筋水泥车站。
看到松山站的老照片,想起了年轻时代的自己。
|
|
松山站地下月台。
|
太鲁阁号通过松山站。
|
图:八堵站罹难员工纪念碑
八堵车站,是纵贯线与宜兰线的交会点。宜兰线由八堵循基隆河岸,经暖暖、四脚亭、瑞芳、猴硐、三貂岭,
往双溪、贡寮、福隆、头城而去。
八堵站,就是一般常见的台铁中型火车站而已,建筑并无特殊之处。特殊的地方在于这座车站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往事,
这里是二二八的悲剧地点之一。
出车站大门的左侧,在机车停车场旁的小广场上,竖立了一座“八堵站罹难员工纪念碑”,
以砖造桥栱为碑座,以蒸汽火车头为碑顶,悼念二二八事件罹难的十八名八堵站的铁路局员工。纪念碑的碑文
详载了事件的始末(注2)。
六十年后,读碑文,仍然可强烈感受到当年在八堵站冲突混乱的场面。这十几名铁路局八堵站的员工,既非出
于义愤而参与反抗而遭镇压,也并非好事在街头看热闹而遭到流弹波及,纯粹是在日常工作的工作岗位上,
却无辜遭到杀害的悲剧。
六十年过去了。八堵车站外,蓝蓝的天空,青青的山峦,不时驶过的火车,稀疏上下车
的旅客,气氛安静,已嗅不出悲情的气氛。随着时间愈远,罹难者的家属及其后代或许已逐渐抚平伤痛,
而整个社会历经了一甲子的岁月,用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普世价值,以及用赔偿、道歉、立碑、建馆的方式 ,
来消弭这悲剧所造成的历史阴影。
站在纪念碑前,想起前人的遭遇与苦痛,这一代的知识份子更应牢记自己的责任,勿使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
土地重复发生。
|
|
八堵站月台。
|
火车头通过八堵站。
|
图:基隆火车站号志楼(历史建筑)
基隆,是纵贯铁路的起点。在车站月台的北端,我终于看到了听闻已久的“基隆火车站南北号志楼转辙站”,
这座号志楼完工于日据时期的昭和2年(1927),距今已有80年历史,民国93年(2004)被基隆市文化局登录为历史建筑。
号志楼,现在称为“行控室”,用来控管及导引列车进出站,以避免发生火车碰撞的车祸。我最早曾在平
溪线(宜兰线)的三貂岭站见过这种旧式的号志楼。在科技进步的今天,
火车站的号志已采电脑化控制,车站的传统的号志楼多已功成身退,被拆除或移做它用,基隆火车站的
号志楼曾见证了台湾铁路的发展史,所以被列入历史建筑。
进入基隆火车站的月台,在剪票口附近的月台柱子上,有“纵贯路起点”的标志及导览资料,
标示这里是台湾纵贯铁路的起始点。台湾铁路始建于光绪13年(1887),台湾巡抚刘铭传先完成了基隆至新竹段,
而后日本人接手,在明治41年(1908),完成纵贯全岛的铁路;北起基隆,南至打狗(高雄),全长400.4公里。
|
|
|
基隆火车站号志楼。
|
基隆火车站一景。
|
台湾铁路纵贯线起点。
|
图:基隆火车站旧貌(建造于1909年)
基隆火车站,
曾经与台北、新竹、
台中、台南火车站并列为台湾五大经典车站,而基隆火车站更
是被誉为台湾最美的车站。红砖构造、马萨式样(Mansard Style)屋顶、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基隆火车站,
如今只能在旧照片中找寻了。
这是基隆火车站及基隆人的遗憾。当然,遗憾的不只基隆一地,台北车站及台北人也有此憾。
旧车站或旧建筑的拆或不拆,常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或许有人认为,像台北、基隆这么狭窄的都会空间,
若旧车站不改建成,则无法容纳与日俱增的旅客人潮,势必阻碍车站及都市的发展。对此质疑,或许可以举
东京火车站为例,这座位于日本最大都会的车站,每天进出数十万至百万的人潮,然而车站扩建时,
却仍然保存了1914年(大正3年)那红砖构造、马萨式样屋顶及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的旧车站。
22年前,我初游日本东京时,曾进出东京车站,当时对这座车站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后来才明白,
台湾有不少公共建筑物是在那个时代建造完成的,都出自于受过相同训练背景的日籍建筑师之手,
因此两地的同一时代都拥有极相似的建筑风格。
基隆车站,曾是台湾最美丽的车站,消逝的倩影只能在老照片中寻找。虽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究,
然而前事不忘,可以为后事之师,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为这已不存的基隆火车站写一篇旅记。
旅记日期:2008.12.10
include('../leftbar_share.php');
?>
include('../sitetag.php'); ?>
include('../adsense1.php');
?>
注1:
锡口,源自平埔族Malysyakkaw社,汉译为“麻里锡口社”(或猫里锡口),平埔族语为“河流弯曲处”的意思。
1920年地方改制,日本人认为“锡口”用语不雅,日文含“女性阴户”的意思,而改名为“松山”,沿用至今。
注2:八堵站二二八事件罹难员工纪念碑文如下:
(碑文中括弧内西元纪年为笔者附记)
三十六年(1947)爆发的二二八事件,三月一日澳底驻军搭车引发民众不满,而发生互殴,
车至八堵火车站,军人误信火车不再前驶造成误会,民众与军人冲突愈烈,乃至寻衅。
三月十一日澳底炮台士兵包围八堵火车站,进站后发生射杀事件,站员五名张水连、邓顺兼、
汤振平、谢清凤、陈境棋罹难,经劝阻后以点名方式强制载走当日在站执勤之站长李丹修、副站长苏水木
、许朝宗、黄清江、总务周春贤、司事王贵良、廖明华,作业工苏两城、苏水井、林天助、林辉龙父子。
据事后传出消息已被枪杀于狮球岭,许炎山被枪杀于上班途中,综合此次事件先后受难者共十七人。
如今事故情况既已大白,为鉴诸未来今后企盼避免再度发生此一误会,并期受难者眷属谅解摒除积怨,
共同走向安祥、和乐、民主、自由、充满爱心与宽恕的社会,谨立碑以诫之。补遗:受难着苏水井先生,
因户籍迁移,而未及登录碑文。受难子孙补壁于后。
受难着筹建委员会 识
|
台湾最美丽的车站-基隆火车站。
|
[交通地图](可使用左侧箭头上下左右移动及放大缩小)
检视较大的地图
include('../footbar_his.php'); ?>
include('../statbar.php');
?>
|